《美麗心靈》:約翰納什的幸與不幸

2021-01-10 趙振楠說娛樂

《美麗心靈》講的是一位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的數學家,約翰納什的故事。學過經濟學或者數學的人應該都聽過一個詞,納什均衡。提出這個理論的人就是約翰納什。

納什均衡指的是博弈中的一種策略組合,在這個組合中,對於任意一個參與者,當其他參與人的策略確定的時候,他的選擇是最優的。也就是說,每個參與人都期望獲得最大的效益值,最後就會達到納什均衡。

過去,我只知道「納什均衡」,但是在這部電影裡,我了解了提出這個理論的人。

我原本以為這個故事講的是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是如何取得這樣偉大的成就的,他到底有多厲害。電影雖然也回答了這個問題,卻仍然讓我大吃一驚——

納什是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

這個事實直到電影進行到一半才被揭露,給屏幕前的我造成了巨大的震撼。我這才知道,為什麼電影的名字叫做「美麗心靈」,而不是「智慧的大腦」。

約翰納什 & 博弈論

納什均衡是納什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他剛進入普林斯頓大學讀書的時候,就開始琢磨關於博弈論的問題了。他思考鴿子搶食物的路徑,思考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和夥伴們都追到酒吧裡的女孩兒,他不上課,整天就思考他認為有意義的這些話題。納什說,上課會讓腦筋變笨且失去創新的意識。

他是個天才,他也認為自己是個天才,覺得一定能有所成就。但他的論題進展得並不順利,很多同學都已經發表了論文的時候,他還什麼成就都沒有,也失去了進入惠勒研究室的資格。他神經緊繃,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有了靈感。從冬到春,納什一直潛心於他的研究,寫出了一份對於博士來說篇幅過短的論文,但是這短短的二十七頁論文,卻「足以推翻發展了一百五十年的經濟學」。納什聽到導師的評語,笑得很燦爛。

他的開創性研究後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學理論。這也是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基礎。

納什完成他的那篇博士論文時,只有22歲。

約翰納什 & 精神分裂症

影片講到他這個偉大成就的時候,堪堪進行到三分之一,我開始有點好奇,接下來講什麼?納什是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的,但是現在才1950年。是不是之後發生了很多故事?

然後我就看到了他遇到的那個幻想中的人。

五年之後納什在普林斯頓任教,有一次他去五角大樓工作,以為遇見了一個軍方人物,從此便相信自己是被賦予重任的間諜,一名密碼破譯員,承擔著維護國家安全的光榮任務。後來他結婚了,妻子懷孕,但他開始因為自己的「身份」擔心他們一家人的安全,精神出現了問題。

納什在持續的精神恍惚和失常後被送進了醫院。醫生說他出現了幻聽、幻覺。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他幻想中的室友查爾斯。

他的妻子艾莉西亞不相信,她說他們從大學時候起就是很好的朋友。

但是很奇怪的是,查爾斯從來都只出現在納什的敘述當中。納什的演講他總是因為工作忙匆匆離去,他也沒去過他們的家——查爾斯從來沒真的「存在」過。

總是在納什鬱悶、孤獨時給他帶來快樂和慰藉的最好的朋友,完完全全是個幻想而已。

艾莉西亞去了納什所說的,他作為秘密研究院給軍方傳遞消息的地方。納什以為的戒備森嚴的基地,其實是一個廢棄的大樓,他塞進郵筒的解開的密碼,一直都放在那裡,沒有被人動過。她終於相信,丈夫是生病了。

納什不斷地跟她重複,他的工作是秘密的,他需要出院。然後他尖叫著被拉走。艾莉西亞心碎地流淚。

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來說,他們最大的痛苦是,分不清真與假。

所有你珍視的東西,沒有離去,沒有消失,而是……從來都沒有存在過。

只是想一想,都會感到那是一個令人絕望的世界。

如果連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所有事物、愛人、朋友,都有可能是幻想,該多可怕?

納什接受了精神治療,但從來沒有徹底痊癒。

如果他服藥,那麼他無法集中注意力去思考,無法滿足妻子的需求,無法繼續他熱愛的研究事業,於是他偷偷地停掉了自己的藥。然後他的病情出現反覆。他仍然能看到那個給他任務的軍方人物,仍然能看到他的室友查爾斯,以及查爾斯那個永遠長不大的侄女。

後來他發現,他看到的查爾斯的小侄女永遠長不大。他知道他們是假的,但是永遠擺脫不了他們出現在他的視線裡。

從剛開始,他拒絕承認他生病的事實,接受事實後又恐懼他們的出現,直到後來,他慢慢地學會和這些幻想中的人物相處,他看得見幻象,但是他不會被他們牽著走,受他們的影響。他不會害怕查爾斯他們跟在他身後,反而能在見到不認識的人時調侃地問自己的學生:你能看見他嗎?我真的不確定他是真的。

這個過程漫長而煎熬,期間一直陪伴他的是艾莉西亞,還有他始終沒有消逝的,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和堅持。精神疾病毫無疑問也是病魔,而且它帶來的痛苦絲毫不亞於生理疾病。懷疑自己看到的是真是假是一件很消耗力氣的事,擺脫不了幻想的無助和焦慮、無法回歸正常生活、給身邊的人帶來痛苦、承受異樣的眼光、得不到肯定,這些問題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壓垮一個人,但納什沒有放棄。

他剛患病的時候,一直待在家裡,寫下的算式雜亂無章,讓人看不懂。後來艾莉西亞懇切地建議他回到普林斯頓,回到他熟悉的環境,哪怕他只能去圖書館,只是作為學生聽課,他的行動可能很怪異,需要忍受特殊的注視,但他想要改變、不屈從於疾病的迫害,就必須強迫自己走出一個人的空間,回到屬於他的校園。

剛開始是艱難的,他跟幻想中的查爾斯吵架的時候,別人都當他是瘋子。但到很久很久以後,他可以跟學生討論問題,邏輯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後居然可以上課了。

只是想到這漫長的幾十年,漫長的學術研究,漫長的學會和疾病作鬥爭、和幻想相處的過程,我就能明明白白地感受到,約翰納什的偉大。

單單是一個諾貝爾獎就已經足夠了不起,更何況他的大半生都生活在一個亦真亦假、讓人感到恐懼的世界裡。

約翰納什 & 他的同事們

納什並不擅長和別人相處,他太過驕傲,說話常常傷人,但從他自己來說卻是誠實而證據充分的,所以他並不討人喜歡。能和他相處得來的人為數不多,剛開始是同學,後來都成了學校裡很厲害的人物。

片中有一段前後呼應的劇情,讓人看了有點感動。剛入學的時候,納什和馬丁互相不對付,納什看不上馬丁的研究,馬丁覺得納什目中無人。他們下了一盤棋,按照馬丁的話說,果然驕兵必敗。納什自以為棋局完美,最後卻還是輸了。他不敢相信,與其說是氣急敗壞,不如說是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而多年以後,納什回到普林斯頓,那時候他已經逐漸好轉,馬丁成了系主任,看到納什的變化感到很欣喜,建議他去上課。然後他們走到了當年下棋的地方。

馬丁說:「You ... you scared?」

納什淡淡一笑:「Terrified. Mortified. Petrified. Stupefied by you.」

一模一樣的對話,一模一樣的驕傲。

但當初聽時尚且不覺得討厭,如今時過境遷,更加令人感慨,感動。一份友情,雖然談不上摯友、知己,大約也算不得患難之交,但有那麼一份惺惺相惜,困境中伸出援手,對彼此懷有欣賞和期待、豁達與坦誠,已經很難得、很美好了。

而且,我們從局外人的視角看他們之間的關係,會覺得馬丁嫉妒納什的才華,覺得納什過於自滿,但話說回來,我們不能忽視他們自身的智慧和修養。這是屬於普林斯頓高材生之間的較量。如果馬丁沒有足夠的學識,納什大概都沒有和他交談的必要;如果納什不是天才,馬丁也沒有眼紅的機會。

天才中的天才和天才之間的友情,交鋒中帶著欣賞,調侃中帶著驕傲。他們談笑風生,笑容裡卻也含著強大的自信,他們有能力解決他們決心解決的所有難題。

是很可愛、也值得敬佩的人。

約翰納什 & 艾莉西亞

在納什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除了博弈論,還有他的愛情。這個電影不單單講述了納什與疾病抗爭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的勵志故事,貫穿其中的還有陪伴著他的無比深沉而珍貴的愛。納什是個「怪人」,他的愛情來得也古靈精怪。

納什從五角大樓工作回來後,被告知還有一堂課要上。他和當初和他一起進惠勒實驗室的兩位同學、現在的同事插科打諢,然後他們告訴他——你還有十分鐘。

嗯?什麼十分鐘?

納什,你不知道你還有一門課要上嗎?

納什一臉懵地轉過頭來,臉上的表情無比可愛。

他問:我能不能找個醫生打個請假條什麼的?

得到的回答當然是,不行。

於是納什走進教室,在那堂課上遇見了他的命中注定。聰慧的艾莉西亞解決了他的一個難題,回過頭來,嫣然一笑。

用一個浪漫的詞形容是,一眼萬年。

艾莉西亞展開攻勢,很快俘獲了納什教授。在一塊草地上,她親吻了他。

納什坦白地跟她講,我們彼此都有好感,我知道接下來是一段柏拉圖式的戀愛,但說實話,我現在很想跳過這些步驟,直接進行最後一步。他問艾莉西亞是不是要打他了,但她定定地看了他半晌,輕輕地吻上他的嘴唇。

幾年以前在酒吧,納什跟一個女孩子說過類似的話。當時他收穫到的是一個巴掌。

怪人的愛情註定不同於我等凡人。他遇到了一個能完完全全理解他的神奇的女孩。

她愛上的是他的靈魂。而在今後的漫長歲月裡,她的靈魂也一直陪伴著他,度過那些令人難以忍受的日子。

當艾莉西亞終於和他修成正果時,卻發現丈夫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但她對丈夫只有心疼和不舍。她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從未離去。她有時也會崩潰,會感到憤怒和無助,但他們的心一直都在一起,從對方的眼裡能感受到不改的深情。

在納什最痛苦、不想治療、想用自己的力量抗衡幻想的時候,她深深地望著他的眼睛,她說:

或許拯救之道不在頭腦,而在心靈。只要心靈能取得平靜,那他就不會被困在疾病裡,他就取得了自由。

她依靠自己的工資養活一大家子,長久的、或許無望的、沒有盡頭的日子裡,她沒有真正地放棄納什。他們之間的愛跨越了疾病和時間,一直都散發著溫柔而明亮的光。

在諾貝爾獎的頒獎現場,納什對著觀眾席說:

你是我成功的原因。

你是我全部的理性。

納什的一生是不幸的。他是個天才,疾病卻帶給他巨大的困難,讓他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之後因為身體狀況,很長時間都不為人所知,漸漸被遺忘;他的學術生涯被迫中斷,每一天都過得無比痛苦。

但他也是幸運的。他有激勵著他堅持學習、研究的理想和頭腦,他有和他好像互相看不順眼但真心欣賞他的朋友和良師,他有陪伴了他大半生、支撐著他一步步往前走,走過艱難的幾十年的、不離不棄的愛情,他有矢志不渝、想要朝著他渴望的科學殿堂不懈努力奮進、從未更改的一顆心。

他的愛,他的溫柔,他的信念,他的執著,他的堅持,他的毅力,他的正直,他的平靜,他的驕傲,他的豁達。

這便是所謂,美麗心靈。

相關焦點

  •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廣州站
    法國數學博士後丶鋼琴家斯柔冰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
  • 《美麗心靈》一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遭受著精神分裂的折磨
    不想讓看過的每一場電影都成為過眼煙雲,所以,簡單講一講的幾天前看的《美麗心靈》影片主要講述一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遭受著精神分裂的折磨,在妻子的陪伴下與幻覺搏鬥,最終憑藉經濟學中的傑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獎。從追求夢想的角度,納什是值得敬佩的,偏執而固執,這個角度人人贊同,暫且不談。
  • 《美麗心靈》你不知道的故事:諾獎獲得者納什的真實生活並不如此
    許多人因為一部《美麗心靈》,認識了納什這樣一位天才人物,並不是那位兩屆MVP獲得者的NBA球員,而是博弈論專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二十世紀最偉大數學家之一的約翰納什。
  • 《美麗心靈》你不知道的故事:諾獎獲得者納什真實生活更令人唏噓
    許多人因為一部《美麗心靈》,認識了納什這樣一位天才人物,並不是那位兩屆MVP獲得者的NBA球員,而是博弈論專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二十世紀最偉大數學家之一的約翰納什。《美麗心靈》獲得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他側重講述了約翰納什與精神疾病鬥爭的傳奇以及和美麗妻子攜手一生的美好,但納什的真實生活遠不像電影描述的那樣。
  • 評分9.0,傳記電影《美麗心靈》,講述一個被精神病困擾的天才
    電影《美麗心靈》於2001年底上映於美國加州,並奪得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在內的四個獎項以及其他四項提名。影片男女主角分別是澳洲知名演員羅素·克勞和《美國往事》裡驚豔了無數人的詹妮弗·康納利。
  • 《美麗心靈》一位孤獨的天才的偉大抗爭
    如果沒有偶然間看了《美麗心靈》這部電影,我可能沒有機會了解到這位擁有傳奇一生的諾獎數學天才。我震撼於一個外表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有些呆滯的老頭子身體裡蘊含的與病魔抗爭一生的勇氣和力量。《美麗心靈》,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數學天才極富戲劇性的一生。
  • 《美麗心靈》電影賞析:一夢一世界,生命因你而動聽
    電影《美麗心靈》就在這樣的晚上,在我面前緩緩拉開了帷幕。天賦的才情,天縱的傲骨,一個倔強而又孤獨的天才呈現在我的面前。天才在現實得到不了的友誼,事業,親情,於是他變尋求在幻想中得到,幻想了三個人來完成自己心中那瘋狂的渴求。至此,精神分裂的種子已經在他腦海中深深的種下。也許是上天同情他,為他派來一個美麗的妻子來愛他,來照顧他,用愛情的種子來支撐起這個天才即將倒塌的生命大廈。
  • 《美麗心靈》男主原型的傳奇人生
    拍攝《美麗心靈》這部電影的想法源於製作人在雜誌《名利場》上看到的關於數學天才約翰納什的文章,他被這位天才的經歷深深地打動了,於是決心將他的故事搬上銀幕。電影於2001年12月在美國上映,之後幾乎包攬了所有國際大獎。
  • 《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與太太因車禍去世
    網易娛樂5月24日報導 (文/桃子) 據外媒報導,著名諾貝爾獎得主,《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與太太因車禍去世。報導稱,86歲的納什與82歲的妻子乘坐計程車時發生事故。司機曾試圖控制,但計程車還是撞上了護欄,納什夫婦被從車上彈出。約翰·納什,生於1928年6月13日。
  • 這個「瘋子」用智慧獲得了諾貝爾,用心靈贏得了奧斯卡
    而作為天才的約翰納什也有他的苦惱,他的一生除了在數學的世界裡披荊斬棘,建功立業以外,其餘的時間便是在同自己過剩的想像力做鬥爭,《美麗心靈》中有一句臺詞「我卻被自己纏上了」表達了約翰納什(影片中約翰納什由羅素克勞飾演)當時的窘境。
  • 豆瓣9.0分,「瘋子」獲得諾貝爾,《美麗心靈》告訴你世界有奇蹟
    《美麗心靈》裡的主角約翰納什,他的心裡就存在著很大噪音。約翰納什是一個數學天才,可性格怪異,不善於社交。年紀輕輕,便發現了博理論,在數學界有著很高的影響。可他卻是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他的腦海裡,有著三種不同的聲音。每種聲音,代表著他內心不同的渴求。第一種代表友情,他心中幻想出的大學室友查爾斯。在研究生時期,納什和同學總是格格不入,他在學校甚至沒有朋友。
  • 豆瓣評分9.0《美麗心靈》:天才和瘋子之間隔著愛和理解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天才數學家,《博弈論》的提出者約翰納什,為了自己喜愛的數學研究,一生努力奮鬥,因太希望被肯定,導致精神分裂,靠著妻子的愛和自己的努力克制,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看第一遍的時候,真的以為男主角約翰納什進入了國家情報機構。
  • 天才約翰納什:不瘋魔不成活,窮盡一生與命運博弈的天才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加繆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電影《美麗心靈》的主角約翰納什無疑是萬眾挑一的數學天才。作為唯二獲得獎學金進入普林斯頓的大學的天才,擁有逆天智商的他也一生都被精神病折磨,甚至無法辨別現實與幻境。影片講述的就是約翰納什——偉大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
  • 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大師、《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約翰納什及其...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
  • 《美麗心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並且與它們和諧共處
    《美麗心靈》是由是由朗·霍華德執導,羅素·克勞、艾德·哈裡斯、詹妮弗·康納利主演的一部電影,該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妻子不離不棄的陪伴之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疾病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約翰·納什為什麼成功?
  • 福利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共享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
    匯演,洞察文藝的慧眼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
  • 萌萌研究 龍卓婷:倖存者之幸與不幸
    「倖存者之幸與不幸」也是萌萌臨終前四個命題中的最後一個命題,可以說它在這四個命題中處於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更為重要的是,它幾乎秉承了萌萌一生中所思考的最重要的問題——苦難記憶與個體言說,換言之,即語言問題如何在「糾纏於痛苦與苦難區分的語境」[1]成為生成性的,以及苦難記憶如何復活出精神性的意義。
  • 豆瓣8.7《天堂的顏色》: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一場愛與心的羈旅
    這部電影並不是悲劇,而是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是一場愛與心的羈旅。接下來,我將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從劇情呈現、表現手法和現實意義3個方面對這部影片進行解讀。縱橫交錯的劇情呈現:表達幸與不幸之間的自我抉擇,揭示愛是心靈的救贖整個故事從兒童(盲人)視角切入,結合健全人(成人)視角,沿著「看得見和看不見」這條敘事線緩緩展開,層層遞進。
  • 豆瓣8.7《天堂的顏色》: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一場愛與心的羈旅
    這部電影並不是悲劇,而是「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是一場愛與心的羈旅。1.橫向上:多視角對比,表達了幸與不幸之間的自我抉擇。影片開始有一行字:「你既看得見,又看不見。」這句話意味深長。有些人雖然看不見,但他卻用心去感受世間的一切美好與幸福,看不見勝過看得見。有些人雖然看得見,但他卻執著於眼前的不幸與黑暗,看得見不如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