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你不知道的故事:諾獎獲得者納什真實生活更令人唏噓

2020-11-17 老白撩劇

許多人因為一部《美麗心靈》,認識了納什這樣一位天才人物,並不是那位兩屆MVP獲得者的NBA球員,而是博弈論專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二十世紀最偉大數學家之一的約翰納什。

《美麗心靈》獲得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他側重講述了約翰納什與精神疾病鬥爭的傳奇以及和美麗妻子攜手一生的美好,但納什的真實生活遠不像電影描述的那樣。

真實的約翰納什是什麼樣的?妻子和電影描述的有何區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01

電影《美麗心靈》最後,當納什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眼中對妻子充滿了愛意,對畢業於哈佛的兒子充滿的自豪。

而真實的情況卻顯得有些殘酷:精神疾病是會遺傳的,納什的兒子並沒有什麼畢業於哈佛大學,而是和父親一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電影中由詹尼佛康納利飾演納什妻子,許多人因為一部《美國往事》被她的美麗驚豔。電影中,讓觀眾感動的除了她的顏值,更多的是因為她對納什的不離不棄。

納什妻子年輕時大約是美麗的,但納什被發現精神分裂症不久,她的妻子就選擇和他離婚。

雖然仍然和他住在一起,但兩人之間並不像電影中描繪的那麼美好。

直到2001年,約翰納什的傳奇人生被拍成電影後,二人才選擇復婚。

02

「光彩照人的生活卻慘遭不幸,但最終依靠自己強大的意志力戰勝精神疾病」,電影的敘事結構能夠概括約翰納什跌宕起伏的一生。

這部電影《A Beautiful Mind》翻譯成美麗心靈或許不如翻譯成最強大腦直接。

約翰納什是公認的二十世紀的天才之一,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幾篇著作完成於博士畢業期間,而這時的他才21歲。

上世紀五十年代,不到30歲的納什已經嶄露頭角,而到了六七十年代,科學界經常會出現納什、納什均衡、博弈論這樣的名詞。

但關於納什的消息幾乎已經聽不到了,熟悉他的人在為他的精神分裂症擔憂,不忍打擾他的生活;而不熟悉的認為這樣一個偉大理論的提出者想必已經垂垂老矣,這些年過去了,大約早已經不在人世了。

電影中的納什50年代為國防部工作,也是在這個時候,逐漸的發現了他的精神分裂。

但其實納什與這個部門的交集並不太多,他從普林斯頓大學離職後,進入了麻省理工。

他的精神分裂也並不像電影中的那種恐懼型,而是妄想型,他認為世界和平受到了威脅,想要建立世界政府保衛和平。

為此,他寫了無數信件給世界各國政要和聯合國官員,納什甚至在那個時候給我們國家也寫過幾封信,那時候冷戰氣氛濃烈,兩國也幾乎沒有信件往來。

否則,納什不知道會不會被扣上「裡通外國」的帽子。

他也曾在歐洲逗留了幾個月時間,甚至想要放棄美國國籍,但最終無果。

納什起初的「怪誕」行為並沒有被身邊人重視,因為天才都是特立獨行的,直到1959年,納什第一次被送進醫院。

光彩照人的一生,因為精神疾病而慘遭不幸。

03

那時候的精神疾病普遍使用胰島素昏迷治療,他能讓「瘋子」變的「正常」,納什少見的「謙虛有禮」,卻也如同行屍走肉般。

現今已經被禁止的胰島素療法對納什的傷害巨大,這位公認的天才是不能容忍這種麻木的,學術是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只有放棄藥物治療,他才能夠找到自我。

他開始嘗試精神療法,那時的普林斯頓大學經常會發現一位「數學樓幽靈」。

天才與瘋子只是一線之隔,納什逐漸用理性戰勝了疾病,至少他的行為逐漸讓外人接受,認為他「正常」了起來。

真實的納什並沒有《美麗心靈》那樣美好的愛情,他甚至曾經和一名護士有過婚外情,並有一名私生子。

他自我治療也並不是像電影中一句「你一直沒有長大一樣」,但納什是值得尊敬的。

理性讓他選擇了瘋癲,但理性又讓他回到了正常,需要多麼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納什在學術上貢獻巨大,博弈論已經被運動到多個領域,甚至到了聊天不帶一點博弈論不能顯示他的博學的地步。

不管人們願意喜歡《美麗心靈》還是現實中的納什,他強大的意志力、天才般的頭腦以及學術上的巨大貢獻都是值得尊敬的。

點讚加關注,精彩不迷路。

承蒙支持,謝謝!

相關焦點

  • 《美麗心靈》你不知道的故事:諾獎獲得者納什的真實生活並不如此
    許多人因為一部《美麗心靈》,認識了納什這樣一位天才人物,並不是那位兩屆MVP獲得者的NBA球員,而是博弈論專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二十世紀最偉大數學家之一的約翰納什。
  • 福利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共享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
    >諾獎得主約翰·諾什的傳奇狂羈奔放,別具幽格還原數學天才暗黑與明亮的雙重人生故事梗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納什讀大學時即被稱為「高斯第二」,畢業時憑著教授推薦信中一句「這個學生是個天才」,來到了普林斯頓大學。
  •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廣州站
    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傳奇狂羈奔放、別具幽格還原數學天才暗黑與明亮的雙重人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納什讀大學時即被稱為"高斯第二",畢業時憑著教授推薦信中一句"這個學生是個天才",來到了普林斯頓大學。
  • 《美麗心靈》人物原型約翰·納什去世 悼念
    2001年上映的美國影片《美麗心靈》,是基於西爾維婭·納薩爾為納什寫的同名傳記而改編拍攝的。該影片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四項奧斯卡金像獎,不過納什本人表示電影情節和他的真實人生並不一致。上映日期: 2001年《美麗心靈》是關於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傳記電影。
  • 《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車禍去世,原因太令人痛心!
    當時兩人乘坐的計程車在新澤西Turnpike上失控,納什同夫人被彈出窗外。納什也是影片《美麗心靈》的原型。生前一直在普林斯頓任教,享年86歲。更富傳奇性的是其從精神病的折磨中奇蹟般走出,獲得非凡成就,即電影《美麗心靈》所講故事。
  • 《美麗心靈》——喚醒你的真實世界
    電影:《美麗心靈》類型:劇情導演:朗·霍華德主演:羅素·克勞,艾德·哈裡斯,詹妮弗·康納利上映時間:2001年12月21日(美國)獎項: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這次說一說電影《美麗心靈》中的約翰·
  • 納什,把博弈論引入管理學
    本文摘自微信公眾號「知識就是力量」又一顆星辰隕落了。
  • 福柯解讀納什:是瘋狂?還是美麗心靈
    2001年底推出的電影大片《美麗心靈》,正是以納什傳奇般跌宕起伏的大半生經歷作為題材,從而在還未上映前便已先聲奪人地吸引了全球的關注。在這個平凡得不再有英雄行跡的世俗化消費主義年代裡,還有什麼比瘋狂的偉人或偉人的瘋狂更能激起神經上刺激性的衝擊呢?
  • 美麗心靈:從精神病患者到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用了半個世紀時間
    在《美麗心靈》中,納什便是這樣一種人。他性格內向,不善交際,每次聽課時,都會默默坐在角落,因為性格缺陷,納什經常被人嘲笑,而他唯一的朋友便是室友查爾斯。這是一個與納什性格完全相反的人,查爾斯樂觀浪漫,活潑開朗。納什即將畢業,為了可以進入惠勒實驗室(該實驗室只有頂尖人才才可以進入),畢業論文毫無頭緒情況下,被室友查爾斯帶到了酒吧。
  • 電影中隱瞞的約翰-納什:同性戀 有私生子(圖)
    資料圖: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什與他的妻子艾麗西亞。(圖片來源:東方IC)  中國日報網5月25日電(高晴)據美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5月23日,現年86歲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什及其82歲的妻子艾麗西亞在美國新澤西州遭遇車禍身亡。  納什是美國著名數學家,於1950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他在僅二十餘頁的博士論文中提出的重要概念「納什均衡」,成為博弈論中一項重要突破。
  • 瘋癲與清醒間的孤獨天才 還原《美麗心靈》之外的約翰·納什
    他是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瘋子」之一。納什的生平被改編成電影《美麗人生》並獲得過奧斯卡的肯定,但他真正的人生卻比影片更讓人動容。謹以此文,悼念這位孤獨又偉大的數學天才。某一天,他正如此發作著,學長指著他說,「喏,這是約翰·納什的兒子。」「什麼!」我大吃一驚,「他兒子不是哈佛畢業生麼?」「那是《美麗心靈》編出來的。精神病是遺傳病。」學長冷笑著說。      那次殘酷的邂逅是我第一次得以把《美麗心靈》與真實的約翰·納什區分開。後來我還有幾次從數學系的同學那兒聽說約翰·納什兒子的瘋狂事跡。
  • 《美麗心靈》我在人群之中更孤獨
    事實上,編劇們把天才30%的生活複製出來,就能輕鬆地摘走奧斯卡最佳電影,而《A Beautiful Mind》就是這樣的電影,它是基於一位天才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故事改編而成的:主人公約翰·納什(John Nash)在年輕的時候桀驁不馴,發自內心地鄙視周圍的人群,認為他們發表在雜誌上的東西都是垃圾,毫無建樹,更不要說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了。
  • ...人生最後一場意外的博弈——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
    我們現在很難知道冥冥中是什麼樣一種力量驅使著約翰·納什在5月23日作出了他的判斷和選擇,但可以肯定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博弈論大師納什以一場意外終結了他一生的博弈。謹以本版文章向數學界、經濟學界這一傑出的天才致以哀悼。意外的車禍從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國際機場出發到夢落鎮有很多條路可以走,要麼走收費的新澤西高速公路,要麼走其他不收費的路。
  • 《美麗心靈》:一部自我奮鬥的奧斯卡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故事以經濟學家納什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這個天才經濟學家從精神分裂,不被人認可到發現了偉大的經濟學原理納什定理,逆襲成為著名經濟學家的過程,而在這期間他的妻子對他一直不離不棄,努力讓他走出了幻影的世界。小編是在高中時代觀看電影的,時至今日我依然清楚的記得電影中一些零碎的美好的溫馨的片段。近日剛剛重溫了電影,下面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再次重溫電影的觀後感吧!
  • 《美麗心靈》:接納自己,成全自己
    《美麗心靈》該片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作為一部傳記電影,《美麗心靈》斬獲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殊榮,它的導演朗·霍華德也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納什均衡,不是高端名詞,它就在我們身邊
    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和妻子5月23日在美國新澤西州遭遇車禍身亡,終年86歲。1994年,納什憑藉博弈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納什均衡」這個名詞從此變得知名。很多人知道約翰·納什是因為一部經典影片——電影《美麗心靈》以約翰·納什的真實事跡為題材,藝術再現了這位天才的傳奇故事。有人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 【追思】美麗心靈原型去世 生平比電影更傳奇
    美麗心靈原型去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與紐約時間5月23日晚間在一場車禍中不幸死亡,享年86歲。
  • 圖解電影《美麗心靈》
    Cinema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這部《美麗心靈》是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
  • 《美麗心靈》,只有愛存在,人才有希望進步
    對於《美麗心靈》的片名其實有很多爭議,有些人表示這是從英文翻譯過來,將意思翻譯錯了,應該叫美麗智慧才對;有人則表示,這部電影雖然是以納什為主角,但他和妻子艾麗西亞兩個人的故事是電影片名的來歷。要分析這個問題,就要先說一個人,那就是納什本人,電影算是納什的傳記片,但其實和真實的納什故事雖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有一件事情卻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納什的妻子在納什病重的三十年時間內都靠著自己不多的工資照顧著納什。
  • 他是精神分裂病患,亦是拿了諾獎的數學家,凡人能從天才的人生故事中得到什麼
    》 《美麗心靈》是一部講述20世紀偉大數學家約翰•納什的人物傳記片。我之前不太喜歡看傳記類電影,因為寫這類影評往往總需要一個定義、一種基調。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總會有一顆異常孤獨的大腦,他們會關閉很多正常人的功能來成就這種偉大。我不知道自己的文字從哪個邊角撬開這種偉大,讓那些躍躍欲試地光照進來更合適。而約翰•納什的一生恰恰是難以界定的,就是這種不確定,卻是世界最穩定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