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孫子們、曾孫子們現在玩得這樣開心,玩具這麼高級,如帶遙控的電動汽車,火車,直升飛機,還有積木,魔方,滑車,滑板,溜冰鞋,可駕駛的電動汽車等。這些玩具製作精美,科技含量高,不但好玩,還可以開發智力,心裡特別高興。記得我們小時候,要自己作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最近我梳理了一下,我們兒時玩過的遊戲,玩具不少於二十種。計,有「打波」「打火機關」「摔泥砲」「滾鐵環」「滾蛋子」「跳房子」「吃子」「跳繩」「踢鍵子」「打飄飄」「翻架」「騎竹馬」「打德羅」「彈弓打鳥」「漬水筒」「竹製機關槍」「射箭」「飛蝴蝶」「湊十子」「連崛一十六隻眼」「拍皮球」等。
「打波」
參加人數兩人以上,凡參加人員每人必須備有若干個「夾殼子」(直徑約4cm的銅錢,上鑄有光緒某年字樣)「伍板」比「夾殼子」直徑大約1cm,厚一些。然後由組織者在地上畫一個直徑大約為90cm的圓圈,每人投一個「夾殼子」放在圓中心,疊起來。再在前方十米左右的地方畫一長橫線,參加人員站圓圈處用「伍板」投向長橫線,界外的不作數,「伍板」離橫線最近的為第一,以此類推。比賽開始時由第一個參賽者手持「伍板」從右向左,用力猛擊疊起的「夾殼子」,擊出圈外的拾起歸己。接著按順序每人擊一次「夾殼子」,看誰的眼法最好,擊出的「夾殼子」最多,誰就贏了。
「打火機關」
玩這遊戲必須有一個大點的坪子。參玩的人員,每人備好兩根竹棍子。一根長約30cm(「火機關」,簡稱棒,一根長約45cm,簡稱尺)組織者在地上挖一個長約20cm,中間寬約10cm,兩頭尖,形狀象中藥舖碾藥的碾槽。再在前方十米,十五米的地方畫兩根長橫線。每兩人為一組。比賽開始時,兩人抽籤分先後。發棒人把棒橫放在槽子的尖角處。接棒人手持尺到前方距離5米寬接棒區等待。發棒人喊:「到了麼?」對方回答:「到了 (準備好了的意思)。」發棒人用尺挑起棒向五米區飛去。這時嚴陣以待的接棒人看到飛棒來了,瞄準,用尺將飛棒打回去。發棒人用尺回擊棒。對方沒接住,棒落地。發棒人用尺量距離(棒著地至槽子的距離)有多少「尺」,就是發棒人的成績。很象現在的桌球比賽,在五尺區的擊棒人好象足球場的守門員。發棒人的成績記錄在案後繼續發棒。如果超出五米區或未到五米區,就失出發棒的機會了,由接棒人發棒。過程同前。最後以尺數最多的為勝利者。
「扮泥砲」
參加人數多少不限。每人用水,粘土和成可塑性粘泥,太稀,太稠都不行。每人做一個象現在玻璃菸灰缸的「砲」。砲底不宜太厚,太厚了砲摔下去不響;太薄了,雖然響,彈片缺乏殺傷力。造好「砲」以後,放在右手掌上,砲口朝上。選準平地,砲口向下用力摔去,只聽「拍」的一聲,砲響了,衝開一個圓口子,彈片濺到扮砲人的臉上,身上。一個一個把自已的砲扮下去,誰的最響,誰的彈片多,誰就是制砲王。
「騎竹馬」
這個簡單,一般是四五歲的孩子玩。用一根四尺左右長的竹棍,㚒在胯下,左手握竹棍的一端,右手高揚作持鞭狀,時而疊步,時而小跑,口裡唱道「挎大刀,扛長槍,我騎竹馬到前方,殺倭寇,保家鄉,殺倭冦,保,家,鄉。」《增廣賢文》上的「記得少年騎竹馬,看來又是白頭翁」的竹馬也許就是這個。
「打飄飄」
參賽人每人準備好飄片——薄瓦片或瓷片。站在池塘邊,右手持飄片,用力向前方的水面摔出,只見飄片在水平面濺起點點水花向遠方飄去,沉入水中。誰的飄片飄得最遠,誰就是頭名。
「湊十子」
甲乙兩人玩。乙手裡握幾顆子(如小石子),十顆以下,隨意。甲口裡唸道:「我子湊你子,湊成十顆子,除出你的本,還剩幾顆子?」由甲定,如甲想剩四顆子,自己手握14顆子,乙不管他手裡握多少(必須是10顆以下),唸完幾句話以後,乙亮出手裡的子數為6,甲為湊成乙的十顆子,從自己手裡拿出四顆。除出乙的本,6顆。自己手裡恰好剩四顆。開始玩幾盤,乙嘆服甲真有本事,猜得準。根本沒有想到十以內加減湊十的奧秘。
「積水筒」
做法簡單,取一筒竹子,留一節巴,在節巴處鑽一小孔。另用一竹筷子方一頭纏點布條,用線紮緊做活塞伸入竹筒裡,浸沒在水抽入水,然後拿出積水筒手持活塞杆向外射水,看誰做的積水筒射的水遠誰就贏了。
「連崛一十六隻眼」
還有準備吃飯前也能玩,兩人玩時每人左手拿筷子橫放於桌面,右手拿筷子垂直在桌面上點擊。口裡唱道:「崛一崛二連崛三,騎起白馬過不得關,揹起包袱打不得傘連崛一十六隻眼。」每一句豎著的點擊四下,橫著的筷子響四下。正好點擊的是16下。壓韻,有節奏。往往有人把後面的連崛唸兩遍,變成了連崛連崛一十隻眼,總數是十七響,輸了。罰輸方不吃好菜,以示懲罰。
上述八種,有的己經失傳了,如打波,打火機關,扮泥砲。有的過時,很少玩。餘下的十多種有的玩具店子有售,做的更精緻好看,如彈弓,弓箭,陀螺,鐵環等。技術難一點的飛蝴蝶,也沒有人玩了。跳繩,踢鍵子學校有比賽……過去遺留下來的有的在更新,有的在繼續為孩子玩,有的在消失,被人們遺忘了……
(文中插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