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貝克漢姆聯合發布的保護兒童的公益片,片中小貝赤裸上半身,一幅幅兒童遭受迫害的畫面轉化為動畫紋身呈現在小貝的身上。
片中一個稚嫩的聲音說道:「暴力的影響是一輩子。」
讓折耳想到《分裂》中的男主角凱文便是因年少遭受母親的暴力而分裂出24種人格,其中某些人格甚至會傷害到其他人。
當然這只是一個電影,但在現實生活中因童年遭受過心理創傷而報復社會的人也不在少數。
我們能夠在公益片中呼籲拒絕暴力,能用實際行動盡最大努力阻止暴力,但肅清這種行為太難了。
這時候我們就希望能夠有擁有巨大能量,推崇正義懲治惡人的超級英雄出現,因此每一個人心中都住著能夠懲惡揚善的超級英雄。」
18年底締造無數超級英雄的「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了,但他留下了一個充滿超級英雄的世界,為無數人心中種下了正義必勝的種子。
受漫威與DC兩大巨頭公司超級英雄漫畫的影響,超級英雄深入人心的同時,也激發了更多電影人對於超級英雄的新看法。
漸漸地,不單單只有傳統意義上無私奉獻的超級英雄了,開始有一些另類超級英雄出現。
像《X特遣隊》中的小丑女一行人,像《守望者》中的那些超級英雄,他們有血有肉,有各種各樣的分歧,有反動者,同性戀者。
但就是這樣另類的超級英雄刻畫出了英雄不同的可能性,也為了些英雄主義電影的結局帶來了神級反轉的可能性。
而在這些另類英雄的電影中,折耳尤其喜歡M·奈特·沙馬蘭導演的《不死劫》,影片中重新定義了惡魔與英雄。
今天要解讀的電影便是,沙馬蘭導演另類超級英雄三部曲中19年上映的完結曲《玻璃先生》,而這部影片延續了前兩部曲的內容,因此也可以被稱為《不死劫2》或《分裂2》。
從時間跨度上來講,由2000年的《不死劫》到2016年的《分裂》再到2019年的《玻璃先生》,時隔19年之長沙馬蘭導演才完成了自己想要拍攝的三部曲。
《玻璃先生》中聚集了前兩部中的主要角色,包括《不死劫》中患先天性骨折病的玻璃先生,不死不傷能通過觸碰感知他人犯罪過程的大衛,以及《分裂》中擁有24種人格的凱文。
這部電影之所以叫《玻璃先生》,或許是因為整部影片中,玻璃先生運用大腦始終佔領主導地位,深處逆境卻總能找到應對方法,這就是玻璃先生。
而玻璃先生實則並非超級英雄,他是一個相信有超級英雄的惡魔,並為了尋找超級英雄而製造眾多事故的元兇。
在《不死劫》中,玻璃先生是一位極易骨折的悲慘人物,他從小依靠著母親送給他的超級英雄漫畫支撐他,他堅信這個世上既然有像他這樣脆弱的人,便一定會有超級英雄的存在。
他為了找到大衛這種不死不傷的超級英雄,策劃了多起「意外」事故,最終他找到大衛了。
在一場火車事故中132人遇難,唯有大衛一人生還,並且絲毫沒有受傷。
在玻璃先生多次的開導下,大衛從最初的不承認自己和普通人不同,到最後穿上雨衣,成為城市中抓罪犯的「雨衣英雄」。
這期間,大衛克服自己的內心原因固然困難,但好在成為超級英雄,令大衛每天早上起床再也不會感到迷惘了,正如玻璃先生所說的那樣,每個人有自己的使命,而慶幸的是大衛找到了。
《不死劫》中玻璃先生說過:「漫畫裡有兩種壞人,普通壞人用雙手打擊英雄,還有一種是真正的大惡人,聰明又邪惡的大魔王,用腦袋打擊英雄。」
顯然玻璃先生便是大魔王,在《不死劫》結局,大衛認定玻璃先生是他的朋友時,卻突然發現原來那些事故都是玻璃先生設計的,這令人瞠目結舌的結局,也真是符合沙馬蘭的導演風格。
《不死劫》結局,玻璃先生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而《玻璃先生》開頭便也是大衛在抓捕凱文第24種人格怪獸時,兩人因打鬥而被送進精神病院。
凱文年少時,父親因為玻璃先生設計的火車事故而身亡,母親因此變的乖戾,總是暴力對待沒有反抗能力的凱文。
於是,凱文慢慢的心理上出現了變化,他最早分裂出了23種人格,在《分裂》中有喜歡看裸體女孩跳舞的一個人格綁架了三名女孩。
其中一個叫凱西的女孩沉著冷靜,她也是《分裂》結尾唯一逃出來的女孩。
凱西父親早逝被叔叔收養,但卻飽受叔叔的虐待與侵犯,當凱文進化的第24種人格「野獸」看到凱西身上的傷時,他認為凱西是飽受磨難後純潔的存在,因此放過了她。
「野獸」人格是極其危險的,這種人格使凱文變得如同野獸一般,戰鬥力爆棚。
飾演凱文的「一美」,一人分飾眾多角色,無論是有潔癖的綁架者、女性角色或者是9歲的孩童到兇狠的野獸,他都能完美的抓住人物的靈魂。
《不死劫》、《分裂》都已經將玻璃先生為了尋找英雄的執念,凱文不受控制的成魔,大衛平凡的超級英雄刻畫得十分成功。
不得不說,沙馬蘭導演的這盤棋局下的很大,這三部影片環環相扣細思極恐。
神級的反轉,意想不到的結局一向是沙馬蘭導演尤為擅長的,像《第六感》的結局帶來的震撼反轉,使沙馬蘭導演一躍成為好萊塢一線導演,顯而易見《玻璃先生》也是如此。
《玻璃先生》作為三部曲的終章,三個人物同框是看過《不死劫》、《分裂》的影迷期待已久的。
在沙馬蘭構造的世界中,惡魔與英雄是互相牽制的,就像一個穩定的三角形。
玻璃先生、凱文、大衛各執一角,三人在三部影片內都嚴格遵循著色彩的分配。
玻璃先生是紫色,凱文是黃色,而大衛是綠色。也正是這種色彩的分配,體現了三人完全不同的立場,相互制約相互牽制,在一起又期待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艾莉醫生一直想要讓三人承認這世界並沒有英雄的存在,通過灌輸思想,甚至想要切除玻璃先生的小腦。
不過玻璃先生何等聰明,他假裝痴傻算計醫務人員,但他唯獨不會被迫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超級英雄,這是他的信仰也是他的執念。
與其說這部影片是三個人物的較量,倒不如說是玻璃先生挑撥凱文與大衛在最高建築物上較量,這樣就能達到,玻璃先生想讓所有人知道存在超級英雄的目的了。
玻璃先生在一旁煽風點火,不料大衛兒子趕來告知凱文,玻璃先生便是造成他悲慘童年的罪魁禍首。
這時候就演變成了擁有巨大能量的「怪獸」凱文,毆打極易骨折的玻璃先生,就像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玻璃先生的結局已經註定了。
而「怪獸」人格凱文被趕來的凱西喚回了意識,不過艾莉醫生卻下令射死了凱文,並且抓住了大衛怕水的弱點將其溺死了。
原來艾莉醫生是「反超級英雄組織」的成員,既然不能打消他們超級英雄的想法,那倒不如毀了他們。
她們不允許超級英雄的出現擾亂社會秩序,早就預料到一切的玻璃先生在此之前,便將偷偷記錄下來的視頻上傳到了私人網站上。
影片的最後玻璃先生的媽媽,大衛的兒子,以及被凱文綁架過的凱西都將此發布到網絡上,讓人知道這個世界是有超級英雄的存在。
沙馬蘭導演的三部曲不是存粹的英雄世界,而是在英雄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夾縫中,就像黑白中間的灰色地帶。
三部融合在一起,看完後讓人無法痛恨,那個為了尋找英雄而製造眾多事故的玻璃先生,先天性骨折使他時刻擔心受傷。
是超級英雄漫畫給了他生存的理由,更是因為尋找到大衛才,讓他明白了活著的意義,他是大衛的對立面,他是個大魔王但是卻是要依靠著超級英雄才能存活的大魔王。
凱文童年遭受的暴力使他精神分裂,當第23個人格也無法保護他的時候,「野獸」出現了。
「野獸」看似強悍,也不過是凱文的自我保護層,在得知他的一切痛苦的根源來自於玻璃先生時,他怒不可遏,但當一切都走向滅亡的時候,也許才是他最好的保護。
大衛是超級英雄,他在《不死劫》與《玻璃先生》中,都在用著自己的異能拯救人。
從不敢承認自己是超級英雄,到因為自己是超級英雄而驕傲,大衛從一開始被迫承認自己與眾不同,到生活充滿希望,他真真正正的作為一個超級英雄而滿足。
不過這三人永遠都不會知道,視頻一經播放,開始人們對身邊存在的異能人感到恐慌,並沒有人在意,你是惡魔還是超級英雄。
直到最後三人都消亡,這些人才開始放心的仔細欣賞,這部以三人生命為代價的「特效片」。
這個結局也許悽涼,但卻又那麼真實。危難的時候我們都期冀於超級英雄,而無事的時候又那麼恐懼異能者的存在。
就像《守望者》中的那些超級英雄,當需要他們的時候必須存在,但一旦不需要他們的時候又必須消失在公眾視野。
掃碼購書,精彩無限
【看圖猜電影】
上圖來自哪部電影,歡迎留言板留言
製作團隊:蔡駿的羅生門編輯團
商務合作wx:zdh13607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