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你是我最牽掛的人:「共情·聯接」在時代美術館開幕

2020-12-20 騰訊網

很多在武漢參與抗疫的醫療隊員下班後,都會通過微信安撫最牽掛的患者、為他們下載各種資訊舒緩心理壓力。因此患者們一旦病情好轉或出院前,一定會和醫療隊員合影。於是李舸請醫療隊員短暫駐足在定點醫院緩衝區的飯桌邊或淋浴間門口,舉起他們珍藏有這樣合影的手機,摘下口罩拍下了一組特別肖像。讓物理空間的距離合二為一,讓心靈深處的理解匯成 一體,讓醫患關係呈現出最美的樣子。

李舸《見證——你是我最牽掛的人》

在拍攝過程中,李舸敏銳地意識到,在特殊時期,不同個體間如何建立並維持一種相互理解、 相互依存、抱團取暖、艱難前行的複雜人性關係問題,也體現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醫護人員的人道主義關懷出現了某種新的形態。他不僅將醫護與病患在新時代語境下的相處作了深入詮釋,也更好地展示了對人性尊重和對生命敬畏的永恆話題。

李舸將這件作品取名 《見證——你是我最牽掛的人》。2020年12月17日,《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以「共情·聯接」為主題,希望觸發那些情感的共振,李舸也是此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之一,活動現場復原了疫情病房現場,讓觀眾有種置身一線的感覺,也讓我們對「共情·聯接」這樣的主題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受。

現場藝術家合影

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個體 群體」試圖探索在不同的社會和時空下,個體與群體之間情感紐帶的張力和邊界。第二單元「聚力 共振」聚焦於探討人類社會交織共生的關係與影響。第三單元「智造 黑洞」以藝術的方式探討科技的日新月異對人類的挑戰和思索。最後一個單元「雲中情」既是對「雲中」系列展覽的十年回顧,也力圖開啟我們對未來的思考與展望。共情所聯接的是: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人類與技術、人類與自然、藝術與生活,以及當下與未來。

展覽現場

十年前,華熙國際集團開始發起「雲中系列」公益項目,致力於挖掘、傳承、推廣散落在中國大地上即將消失的傳統民族文化;通過大型藝術展覽、主題音樂晚會、互動體驗三部分, 幫助那些原生態文化的年輕一代守護者,重拾文化自信,開啟文化新生的未來之途。「雲中 系列」到今天已走過整整十年,項目累計觀展人次達到 60 餘萬,幫助 30 多個民族的186 位民間藝術家,在音樂、舞蹈、美術等領域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展覽現場

2020 年註定非同尋常。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拷問也改變著人類。我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人類的休戚與共,感受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表達的深邃,感受到不同種族、不同國度、不同制度,利益的公約數驅動著人類凝心聚力。雖然信息化時代為人們的溝通交流提供了便利,但科技的便利僅僅影響人們溝通的量而非質,真正使我們避免成為一座座孤島,是人類共通的情感。那些聯接人類成為遼闊陸地的,是植根在我們心靈深處,對美的嚮往和對善的禮讚。

正如英國詩人約翰 唐恩所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此次展覽「共情·聯接」希望藉助藝術,讓我們能夠更從容更理智地,審視過去,思考當下,面向未來。

第一單元 【個體·群體】

展覽現場

如何從情感的角度理解個體與群體的關係?情感體驗存在於個體之中,而群體由具有共同情感基礎的個體組成,個體如磚,群體如牆;令我們渾然一體的是共通的感官體驗。這一單元的作品試圖用個體情感的體驗與表達,傳遞群體情感的體悟。

耿雪 《金色之名》

進入到展廳,首先看到的是耿雪作品《金色之名》,在雙屏影像中,由泥土塑造的人物在黑白世界中不斷前行,影像開頭呈現出一個黑白的世界, 黑與白是殘酷也是幽默,是真實又是幻念,是人間也是隔世。故事情節中的人物用泥土塑造, 賦予人物身軀粗糲的質感,同歷經創傷一般,象徵著那些不可迴避的困境和磨難。故事的脈 絡則暗示著人必須主動面對林林總總的問題和現實。泥人在集體創造一件巨大的未知全貌的擎天大物,這大物內在是金色的世界,發出召喚和誘惑的光色與聲音,人類集體在前僕後繼地為它勞作,不惜犧牲彼此:他們取出自身或對方的一部分,獻祭給這個大物,大物卻不斷吞掉為它勞作的人類。

一個電子計數時鐘在飛速地倒行,在「泥與肉」之間忽隱忽現。整個影片預留了一些意義不 明的、開放的闡釋空間。擎天大物是不是巴別塔的象徵?時間任性倒流著,是否象徵著如夢幻泡影般的過往?整個影片是對人類集體行為的反思,還是對人類生老病死宿命的寓言?

耿雪 《金色之名》

與此同時,屏幕嵌在雕塑裡被安置在地面上,金色世界裡是翻滾著的人物,仿佛被放置在金色「臍帶」裡,觀眾低頭觀看時如同在井中窺見生命之泉,這充滿魔幻的體驗感加強了命運的感知。

江夏然 《來自陌生人的秘密》

接著來到第二個空間,這裡分別展示了江夏然的《來自陌生人的秘密》與牛文博《片刻的記憶 NO.2》。其中,《來自陌生人的秘密》由上千張明信片組成,每張明信片都承載著一個來自陌生人的秘密。藝術家江夏然試圖用這個藝術事件幫助那些旅途中的陌生人留住被埋入時間的生命與往事, 讓它們再一次被人發現和留存。作品收集並使用了數十甚至有百年歷史的老明信片,它們一 面影印著歐洲最表層的視覺印象,而另一面卻書寫著歐洲最內裡而隱秘的人情,相互對比,相互呼應。

此次藝術家使用銀河的形式,意在傳達每個人都是一顆孤獨星球,但他們終會匯入一片銀河中相互照亮,共同閃爍。

牛文博 《片刻的記憶 NO.2》

《片刻的記憶 NO.2》是藝術家牛文博有感於自身 80 年代的成長環境,以民間老家具搭建的 大型屋形裝置。

人們往往在關注一個家庭的歷史的時候會主觀地記錄一些人或事,而忘記那些曾陪伴我們很 長一段時間甚至是一生的器物。它們身上的溫度、記憶都是我們的珍貴財富。藝術家通過對一個家庭的器物進行觀察和再造,製作而成這座類似「紀念碑」似的裝置作品,來闡發我們對過往所經歷的、所留下痕跡的一段歷史的紀念。作品在一個幾何形的大輪廓下集結了一個家庭一段時期的器物,更像是一個家庭記憶的「斷代史」。

張沐辰 《心率》

第一單元的最後一件作品《心率》是件由單人參與並完成感受的互動作品。觀眾的雙手在接觸心率傳感器後,變化的心率會經過運算形成與其狀態相對應的漣漪,反饋在黑色水面的不同位置上,也同時打亂了水面對外在環境的映射,在短暫的時間內完成一場同參與者自身的對話。

第二單元 【聚力·共振】

展覽現場

情感是個體之間的紐帶,聯接達成了精神的凝聚與共振。共振的合力使人類社會處在一種交織互聯的狀態。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與萬物共生,如何應對全球性的公共事件,這些都是實嚴肅的思索。本單元作品以多元的表達,探尋人類心靈深處的真實感觸和美好堅韌,去感受聚力 共振後的力量。

崔譯 《夜冥冥·耳語》

接著來到第二單元,首先看到的是藝術家崔譯作品《夜冥冥·耳語》,她的作品與場地中複雜的工業化天花板的關係,形成了這件作品很重要的「在地性」。裝置的紅色管道結構在視覺上與天花板的消防管道相連,在空間中延伸、融入並強化了「非白盒子空間」本身的工業氣息;結合蘇州「在地」語境中的園林美學和藝術家以往作品的「遊園」概念——將個人的日常感知和生存經驗移花接木,在材料、結構、視覺的矛盾中遊弋,保持一種和日常的親近,同時呈現出一種跳躍的疏離。

崔譯 《夜冥冥·耳語》

當您在進入空間的過程中被空間規訓並即刻成為了空間中的元素,隨機的行動表演賦予空間劇場感和有關生存經驗的隱喻,觀照著那些在管道的「枝椏」間尋求生存的自然植物和工業剩餘,這種「生存」猶如「椏」字——樹木枝條上再長枝條,形成接近四方形的閉鎖圈—— 彌合現代人的生存。

崔譯 《夜冥冥·耳語》

聽覺上,散布在空間中的汽車尾喉和管道內腔作為發聲介質進行合奏,形成一種彼此對話的聲音場域,和一種「身體化」的想像;空間中起伏的聲音像生命體般有律動和停頓、有呼吸 和交流,在金屬雕塑的視覺焦點衍生了某種通感;瀰漫的莫扎特安魂曲罩染著整個空間氛圍, 在轉角處遭遇另一片圖景。

夜冥冥,我們一同輕聲耳語。

費那奇動畫小組 《數字失樂園》

下一個空間展示的是費那奇動畫小組的《數字失樂園》,將眾多 GIF 視頻組成一個景觀裝置,將影像的二維圖像轉為三維的場域與空間裝置,觀眾能在一個充滿 GIF 電子屏的景觀裝置中,體驗數字影像的現場感。影像包含 61 個作者以「失樂園」為主題創作的 GIF 作品,展現眾多作者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和情感狀態。

王雷 《師議制疫》

全球化抗疫時代,全世界的人民都以「戰士」的身份參與著這場與新冠疫情的鬥爭。口罩成為最有效、最直接的防禦形式之一。尤其在 2020 年,口罩的意義已變得非同尋常,它不得已變成了人們外出不可缺少的「裝備」。藝術家王雷用與疫情有關的各類報紙進行撮線及編織,製作出一年 365個口罩,以展望的形式祈願全球人民以有效的防禦手段制止疫情。

李舸 《見證——你是我最牽掛的人》

很多在武漢參與抗疫的醫療隊員下班後,都會通過微信安撫最牽掛的患者、為他們下載各種 資訊舒緩心理壓力。因此患者們一旦病情好轉或出院前,一定會和醫療隊員合影。於是李舸請醫療隊員短暫駐足在定點醫院緩衝區的飯桌邊或淋浴間門口,舉起他們珍藏有這樣合影的手機,摘下口罩拍下了這組特別肖像。讓物理空間的距離合二為一,讓心靈深處的理解匯成 一體,讓醫患關係呈現出最美的樣子。

李舸 《見證——你是我最牽掛的人》

在拍攝過程中,李舸敏銳地意識到,在特殊時期,不同個體間如何建立並維持一種相互理解、 相互依存、抱團取暖、艱難前行的複雜人性關係問題,也體現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醫護人員的 人道主義關懷出現了某種新的形態。他不僅將醫護與病患在新時代語境下的相處作了深入詮 釋,也更好地展示了對人性尊重和對生命敬畏的永恆話題。這是蘊含了多重意義的共情的肖像,是李舸以攝影方式繪就的武漢抗疫「凌煙閣功臣圖」。

第三單元【智造·黑洞】

展覽現場

科技改變著人類,從思維方式到行為特徵,本單元的作品以人機互動的方式,探討了科技改變人類的方式、速度以及後果。機器不再只有服從,而是在與人類的互動中日益聰慧,對人的影響和支配逐漸形成,藝術家們也在思索:人類的技術革新,究竟會帶來一個美麗新世界,還是滑向智能壟斷的黑洞。人類力量的終極來源,是人類的智慧,還是對精神世界的堅守。我們該如何去平衡?

胡曉琛、亓夢婕、陳天翼 《人工智慧真的懂你嗎?》

如今,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人工智慧的算法中。在任何場合,接觸到的任何媒介可能都在用算 法分析我們的行為軌跡,並向我們推送信息。這些內容真的是我們想要的麼?科技帶給我們 便利,也讓我們反思科技與人類的共生關係,對融合、友好的人機關係提出設想和展望。

胡曉琛、亓夢婕、陳天翼等聯合創作的《人工智慧真的懂你嗎?》通過實時抓取網絡上的最熱門視頻數據,將最熱門的視頻圖像和信息投影在展覽的地面 上。當觀眾走過投影區的時候,體感設備和攝像頭將自動捕捉人的動態影像,同時通過機器 學習的算法將和人的影像數據和抖音上獲取的實時數據進行配對,並推送到牆面人形的投影 上。作品同時通過對短視頻的聲音進行提取,運用算法進行音樂的重組、解析和重構,呈現 出與人體動作相呼應的動態變化。

黃筱茜 《呼吸共同體》

黃筱茜的《呼吸共同體》是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球的特殊時期創作的作品,當全人類面對共同 挑戰時,人類在處於同呼吸共命運的整體中攜手同行。作品集互動燈光裝置、智能可穿戴及遠程交互於一體。通過可穿戴裝置採集人體的數據信息,探討未來對人體數據的採集形式, 採集樣本取自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及地區。通過燈光裝置展示採集到的人體溫度信息,光在一 呼一吸間,再現人體生命信息。裝置中的燈光展示個體生命體徵的同時,也彼此相互關聯, 個體所發生的問題也將蔓延開來,觸發裝置整體的回應。同時作品也在探討未來裝置與觀者 間的關係,身體在場性的問題再度被提及。

蘇永健、吟光 《心術》

「晶片人只不過開場方式不同,就跟生物人的童年經驗一樣,你活了二十年所相信的,跟一 條編碼讓你相信的,到底有什麼不同?或許,我們都是被構造出來的樣子。」 —— 摘於《挖心術》

蘇永健以吟光所著小說《挖心術》作為創作的藍本,提取了裡面的一句重要論點作為作品思考的線索,並以他擅長的機械裝置作為創作媒介和表現手段。

作品由若干氣動推桿、氣管和電纜組成的心臟外形為主體,通過推桿的相互配合運動,試圖 將機械心臟活體化。當觀眾將手放置於感應器,其心跳被轉化為輸送於電纜之中的代碼,不斷刺激機械心臟的抽搐和跳動,使鋼鐵機器仿佛有了能感知情緒的生命體徵一般。肉身之心與機器之心構建了聯結,晶片與情感之間的分界線愈漸模糊,編碼機器和有靈肉身本質上可能並無矛盾,也無所差別。

費俊 《有趣的世界》裝置

《有趣的世界》裝置 是一個結合 工智能技術的交互式敘事裝置,裝置中的網絡攝像頭會基於圖像識別技術來識別每 位現場觀眾的外貌、表情和衣著的色彩等特徵要素,並給每個 打上分類標籤,基於這個「以貌取人」式的綜合認知, 工智能程序會運用具有語意關聯 能力的算法來為每 位參與互動的觀眾生成一段獨特的基於虛擬地球的敘事漫遊,將觀眾連接到世界上任何 個從算法邏輯上具有「相關性」的人、物或場景。

第四單元 【雲中情】

展覽現場

自 2011 年起,華熙國際集團已連續舉辦了雲中牧歌、雲中山歌、雲中藏歌、雲中蜀歌、雲中滇歌、雲中兒歌、雲中漁歌、雲中鄉歌、雲中家歌,共九屆藝術展覽,今年的活動主題為 「雲中情歌」,是第十個年頭。在這個單元中,通過文字、圖片、影像,串聯起「雲 中」帶給我們的共同記憶。十年間,「雲中」的腳步踏遍了幾乎全中國所有原生態藝術文化的發 源地,通過藝術作品,音樂舞蹈、展覽、沉浸式體驗等形式,華熙在持續不斷地挖掘、傳承、 推廣即將消失的原生態文化,同時由每一位參演的音樂人、樂團、藝術家,經過重新整理和編排,以多元立體的藝術形式,將這些中國原生態民族文化呈現在大家面前,讓那些深埋歲月和歷史深處的藝術瑰寶,與現代世界產生深深的聯接與共鳴。

- END -

相關焦點

  • 時代美術館「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開展
    到場參展藝術家(左起:崔譯,亓夢婕,牛文博,費俊,耿雪,黃筱茜,張沐辰,江夏然)2020年12月17日,在華熙集團發起的「雲中系列」大型文化公益項目「雲中情歌」主題下,以「共情·聯接」命名的展覽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媒體活動日
  • 「共情•聯接」主題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行
    「共情•聯接」主題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行共情聯接Empathy And Connection2020.12.4-2021.3.72020年是「雲中」系列公益項目走過的第十年。本屆展覽以《共情·聯接》作為主題,意在探討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人類與技術、人類與自然、藝術與生活,以及當下與未來的聯接。展覽將於12月4日正式開展,至2021年3月7日。同時該展覽入選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項目。本次展覽共邀請了15位藝術家或集體帶來共12件/組藝術作品,3個單元。
  • 「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展
    參展藝術家崔譯、亓夢婕、牛文博、費俊、耿雪、黃筱茜、張沐辰、江夏然與北京時代美術館工作人員的合影12月17日下午,「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了媒體專場,近30家媒體應邀參加了活動同時,我們還特別邀請到參展藝術家費俊、耿雪、黃筱茜、崔譯、張沐辰、亓夢婕、牛文博和江夏然,參與了導覽的環節、在自己的作品前與大家近距離講解創作靈感、對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以及後疫情時代向社會傳遞的希望與價值。在輕鬆開放的交流氣氛中,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藝術家和作品,同時,也更好地從參展作品這樣一個個媒介當中,體會到此次展覽我們所想要傳遞的訊息。
  • 「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在時代美術館開幕
    12月17日,「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以「共情·聯接」為主題,希望觸發那些情感的共振。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個體•群體」試圖探索在不同的社會和時空下,個體與群體之間情感紐帶的張力和邊界。第二單元「聚力•共振」聚焦於探討人類社會交織共生的關係與影響。
  • 展覽|「共情·聯接」當代藝術展:後疫情時代的失樂園
    2020年即將過去,後疫情時代,該如何反思2020年?近期,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了以「共情·聯接」為主題的展覽,意在探討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人類與技術、人類與自然、藝術與生活,以及當下與未來的聯接。
  • 「共情·聯接」藝術展免費向公眾開放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一場以「共情·聯接」命名的展覽即日起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與公眾見面。該展覽已入選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項目。  展覽以「共情·聯接」為主題,意在探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人類與技術、人類與自然、藝術與生活、當下與未來的聯接。
  • 中國建築藝術之美展覽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7月16日,「見微知著-方寸之間」中國建築藝術之美展覽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由四川美術學院綠色設計研究院、香港維岸畫廊主辦,並得到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融創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世遺中心古建築保護聯盟、四川美術學院和蘇州世界遺產與古建築保護研究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由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王立端與香港維岸畫廊行政總裁鄧良軍共同擔任策展人
  • DARK|暗面 在山海美術館開幕
    DARK|暗 面2020.12.12-2021.3.12山海美術館12月12日開幕時間18:00(最晚入場時間20:00)2020註定是世界歷史上動蕩的一年,新冠病毒爆發、非洲驚天蝗災、中美貿易逆戰、英國執意脫歐、印邊衝突升級
  • 「王家增:鐵的事件」在今日美術館開幕
    2020年12月12日,「王家增:鐵的事件」在今日美術館2號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今日美術館主辦、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汪民安擔任學術主持,今日美術館學術副館長晏燕任策展人,是藝術家王家增於今日美術館舉辦的第三次展覽。
  • 坪山美術館展覽《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開展
    日前,由坪山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坪山美術館承辦的展覽——《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拉開序幕。  本次展覽系策展人沈瑞筠的「中國園林」系列展的最新成果,展覽結合坪山美術館空間特質呈現劉建華、何岸及王思順三位藝術家的13組作品,包含新增一件在地創作作品,為巡展賦予更豐富的意義。
  • 咖啡美術館VOL.3請注意!這次藝術展的開幕有點特別
    藝術家們的作品印在小小的明信片上,那是一個會流動的畫展,無數的郵差和你閱讀了一張張千姿百態的明信片,收穫著明信片帶給自己的無數感動和美的享受。現在,這些見證了時光和足跡的明信片匯聚在中國·深圳·福田!在我們這期的咖啡美術館,你有機會,在這短短的一個半月內,享受明信片的交響樂,一時間閱讀1000張明信片,看盡1000個故事!
  • 李昌中國畫展在貴陽中天美術館開幕
    4月25日下午4時,「黔中文脈」貴州省歷代書畫名家個案系列之——李昌中國畫展開幕儀式在貴州省貴陽市中天美術館舉行,省、市、區有關部門負責人、書畫界、收藏界及李昌中先生的親屬出席參加。開幕儀式現場據悉,此次展覽由貴州省美術家協會、貴州畫院(貴州美術館)、中天美術館、貴州省黔山書畫院、貴州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和貴州書畫網聯合主辦,共計展出李昌中先生生前作品150 件。
  • 中國水墨現場·天津2018 天津美術館開幕
    王南詒 \ 王    鋼 \ 王   琳 \ 萬   勇 \ 徐加存 \ 解海輝 \ 閻秉會 \ 楊    聲 \ 嶽小飛 \ 周世麟 \ 鄭   岱 \ 鄭   忠 \ 張新中 \ 張方白 \ 張明弘 \ 鄭元無 \ 張    豔 \ 張   坤 \ 張原風 \ 張健菲 \ 趙  潔 \ 趙建軍 \ 趙    展 \ 朱小坤 \  ⊙  ⊙  \  ⊙
  • 「共同體——唐暉個人作品展」在壹美美術館開幕
    2020年12月19日下午16: 00,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壹美美術館承辦的《共同體——唐暉個人作品展》在壹美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由壹美美術館執行館長路貝擔任總策劃,程辰博士擔任藝術總監,建築師、當代藝術家程大鵬擔任視覺總監。
  • 現場回顧 | 目光所及—中國新繪畫於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開幕
    2018年10月25日上午,由北京保利藝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辦,東方保利·時間博物館策展團隊協助,中國當代藝術策展人朱彤先生與日本資深策展人安永幸一先生聯合策劃的展覽「目光所及-中國新繪畫」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開幕。
  • 「心遊物外——黃健作品展」在中外首工美術館開幕
    圖1 「心遊物外」黃健作品展在中外首工美術館開幕2014年11月2日下午14:30,「心遊物外」黃健作品展在中外首工美術館盛大開幕!圖2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嚴振全為本次活動致辭在展覽開幕活動中,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嚴振全對黃健作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談到:當我聽到「心遊物外」這個主題時,我非常想立刻看到黃健老師的作品,是怎樣的作品才能達到一種心遊物外
  • 「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展覽在順德華僑城開幕
    信息時報訊(記者 葉佳茵)6月30日,由策展人沈瑞筠策劃的「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展在順德華僑城盒子美術館順利開幕。據悉,「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參展藝術家為劉建華、何岸以及王思順,是沈瑞筠系列研究中以「中國園林」為主題的最新呈現,這也是華僑城盒子美術館與策展人沈瑞筠關於「園林」系列的第二次合作。
  • 同期展覽推薦 | 龍美術館(西岸館)
    本期將介紹合作機構之一龍美術館(西岸館)及其於博覽會期間呈現的展覽。龍美術館(西岸館) 外景圖龍美術館是由中國收藏家劉益謙、王薇夫婦創辦的私立美術館,目前在上海浦東和徐匯濱江同時擁有兩個大規模的場館——龍美術館(浦東館)和龍美術館(西岸館),構成獨特的「一城兩館」的藝術生態,重慶館也於2016年5月底開幕,構成了「兩城三館」的藝術構架,是目前國內相當具有規模和收藏實力的私立美術館。
  • 「葉茂中畫展」在上海龍美術館盛大開幕 劉益謙擔任策展人
    新華網北京10月18日電(袁思陶、邢賀揚)10月17日,「葉茂中畫展」在上海龍美術館盛大開幕。本次展覽是葉茂中在美術館舉辦的首次大型個展,由龍美術館創始人劉益謙策劃。  劉益謙稱:「這次龍美術館(西岸館)做葉茂中的展覽,是我跟他提出來的。我欣賞他,他是值得我去幫他策展的,而且我們又是特別好的朋友。我認為大家熟悉的葉茂中,可能只是知名的品牌營銷策劃大師、收藏家,甚至很多人會問:『他會畫畫?』『這畫都是他畫的?』因為他的畫作幾乎沒有給大眾展示過,只是在早年間辦過一個畫展,範圍很小。他的藝術還不為大眾所知。從他的藝術造詣本身來說,是相當有功底的。
  • 造一個夢:「每當星辰變幻時」在喜瑪拉雅美術館開幕
    7月27日,「每當星辰變幻時」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90後新媒體藝術團隊GeeksArt千核科技締造,展出了曾入圍英國流明獎、獲得未來科技藝術之星獎的《流Wavelet》以及被瑞典皇室給予高度評價的《無相之象Less ego is More》等14件世界級作品,其中四件作品將迎來全球首展。此外,此次展覽還被路透社等多家海外知名媒體評為「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