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花老師文章發得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沉迷遊戲了。啥遊戲呢?《江南百景圖》。
這是個水墨風格的經營遊戲。玩家需要扮演文徵明,重繪明朝江南盛景,在圖畫中建設應天府、蘇州府等城市。
玩家開局位於應天府中。明朝的應天府,就是今日的南京。遊戲中經營應天府的最終挑戰是修復大報恩寺琉璃塔。這座高塔是古代中國的奇蹟之一,起建於永樂,完工於宣統,歷時17年才落成。完整的琉璃塔高近80米,表面覆蓋有彩色的陶瓷,塔外布滿燈盞夜間長明,蔚為壯觀。那時遊覽過南京的外國人,都對這座高塔印象深刻,將其當作中國的形象代表。琉璃塔美名遠播,據說連安徒生都在故事裡提到過。所以,此塔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的美譽。
可惜的是,太平天國年間,琉璃塔毀於戰火。
在遊戲中,如果你能重建大報恩寺琉璃塔,就能獲得一個叫「天下窯器」的成就。這個成就的圖標如上圖。圖標中,正中一座琉璃塔,旁邊有座拱門。這是什麼呢?
大報恩寺琉璃塔遭遇毀滅,但很多構件留存了下來。1958年,南京中華門外的明代琉璃窯遺址中出土了一批琉璃構件。考古學家和文物修復師們從中挑選出了一批較為完整的構件,再加上一些民間徵集的構件,拼合成了一座琉璃拱門。如今,這座拱門收藏於南京博物院中。
如果你對藏傳佛教熟悉,那麼會一眼認出這座拱門上刻畫的是「六拏具」。所謂六拏具,是指一套六種吉祥生物。明清時期,受藏傳佛教影響,六拏具常被用於佛像背屏、佛塔拱門上。
六拏具是哪六種動物?我們不妨拿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和北京真覺寺的拱門比對著看一看。這兩座拱門都是左右對稱的,從拱門中間往兩側,依次排布著六種吉祥生物:金翅鳥、龍人、摩羯、飛羊、獅子和白象。後兩種動物大家熟,我重點說說前面四種。就像佛教和佛教藝術起源於印度一樣,這四種動物,都有著印度起源。
金翅鳥在印度教中是大神毗溼奴的坐騎,在佛教中則是護法神鳥。它威力無窮,喜好吃蛇。印度的蛇稱那伽,也就是漢譯佛經中的龍眾。六拏具中的龍人,龍身被金翅鳥拿著,至少在原始含義上體現的就是這樣一種捕食關係。
大家都知道,摩羯是12星座之一。不過,我們熟悉的摩羯,是半羊半魚的希臘式形象。但在古代中國,摩羯完全不一樣,採用的是印度一系的摩羯:或大魚身,或鱷魚身,或龍身,但總會有一個捲曲著翻卷的鼻子,這是它最重要的特徵。中國摩羯的演變,我曾寫過一篇:。
右上是唐代沉船黑石號上的長沙窯瓷碗,上面的翻鼻子大魚就是摩羯。在印度以及受印度影響的東南亞區域,這種形似大魚或者大鱷魚、有完整動物身體的摩羯,是較為原始的形象。右下是印度阿旃陀石窟上的浪尾摩羯,大致造於5-7世紀,可能是一種藝術化的摩羯形象,這種形象和明代的中國摩羯非常相似。
飛羊,對應梵語中稱畢亞拉(Vyala)或雅利(Yali)的異獸。這兩種異獸,都用在柱子(包括門柱或柱形裝飾上),都總是前肢抬起,呈現出騰躍的姿勢。印度的畢亞拉不是羊,身體看起來更像是比較修長的獅子,至於頭,印度常見有獅頭和象頭兩種,但常常有角。大概是有角的畢亞拉,進入環喜馬拉雅山區域,慢慢失去了別的動物的特徵,固定成為了飛羊。
其實,印度也未必是畢亞拉的發源地。它和中亞、東歐北亞大草原上的獅鷲格裡芬形象應有關聯。
右側的畢亞拉,來自印度奧迪薩邦的科納克太陽神廟。科納克太陽神廟是印度建築史上的高峰之一,我寫過一篇:。
看到這裡,可能你要問了:既然是六拏具,為啥南京博物院的拱門上只有五個?獅子哪去了?這是因為當年的修復師在遺蹟當中沒有找到完整的配套獅子,因此就沒裝。在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展廳內,有一套拱門複製品,那是一套完整的六拏具。《江南百景圖》成就圖標中的拱門上只有五種神獸,可見是照著南京博物院那套設計的。
六拏具這種組合源於藏傳佛教。但是,六拏具中的組合,不止藏傳佛教有。就拿六拏具中最重要的中央組合——金翅鳥擒龍人——來說,這種圖案在喜馬拉雅山兩側非常常見。如果你去過尼泊爾,肯定見過這組圖案。
那麼,是尼泊爾影響的西藏,還是西藏影響的尼泊爾?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在此我就不討論了。反正,這組圖案不是尼泊爾原創,也不是西藏原創,它來自更南方的印度。
我們先來歸納一下六拏具或者尼泊爾造像背屏上的金翅鳥擒龍人形象是什麼。在我看來,這種形象有3個要點:
它是門或者背屏頂部正中的裝飾;
正中的金翅鳥,抓著兩側龍人;
龍人長長的身體向兩側延伸。
有這樣特徵的圖形,在印度並不太常見。我見過最古老的一套金翅鳥擒龍人的形象,是這一套:
怎麼樣,是不是所有的元素都有了?
這座滿是雕刻的大門屬於一座名為杜爾迦廟的神廟,它隸屬於印度南方的卡納塔克邦的艾歐勒(Aihole)神廟群。艾歐勒神廟群的建造者,是輝煌的遮婁其王朝,以紅砂巖雕刻聞名於世。我曾寫過一篇:。
這個門楣非常有意思,除了金翅鳥擒龍人之外,龍旁邊還有一隻騰躍的獅子樣神獸,這神獸身體細長,分明是畢亞拉啊。這套門楣看起來是湊齊了半套六拏具。
這座杜爾迦廟也很有意思。杜爾迦是一位女神,是溼婆的配偶。但這座神廟供的不是杜爾迦,叫這個名字是後來訛傳了。一開始供的誰呢?不知道,印度人自己也在吵,有說太陽神的,有說溼婆的,有說毗溼奴的。但哪個說法都沒有壓倒性的證據。
再者,六拏具不是佛教的嗎?就算只有半套,為啥會出現在一個印度教的廟上面?這個問題,能在杜爾迦廟奇怪的外形上見到。一般的印度教廟都是四四方方的,極少使用圓弧。杜爾迦廟的一端是圓弧形的。
阿旃陀第26窟。窟的底部有一座佛塔——早期的印度佛塔就是這個樣子。
這種形制,出了艾歐勒,在印度教裡就基本看不到了。但是,佛教裡有。印度有個很老的佛窟,叫阿旃陀石窟。其中有一種窟叫支提窟,底端就是圓弧形的。我曾經也寫過:。
這種形制,不止限於窟,印度東部有些佛教遺址上,就有一側使用圓弧的磚砌建築。所以,有些學者認為,杜爾迦廟是受了佛教影響,或者和佛教的支提窟有相同的共有祖先。
杜爾迦廟建於公元7世紀末、8世紀初。我還見過一個更古老的金翅鳥擒龍人門楣,不在印度,在柬埔寨。
請看!這一套門楣,位於柬埔寨三波坡雷古遺址的S1號神廟正門上。它興建於7世紀早期,比杜爾迦廟還早個半世紀。門楣正中的那個個頭最大的神應是毗溼奴,它胯下金翅鳥,這部分圖像因風化嚴重而模糊不清。但沒事,金翅鳥拉著兩條巨大的蛇身,這兩條蛇都是多頭蛇,頭在兩側,這部分非常清晰。可以說,就算中間的神像不是金翅鳥,這幅圖像和金翅鳥擒龍人的門楣也有親緣關係。
儘管這件門楣比杜爾迦廟的那件古老,但它不應該是金翅鳥擒龍人形象的起源——事實上,這兩件門楣應該都不是起源,它們都太複雜了,肯定有更為古老、質樸的源頭。
三波坡雷古我之前也寫過,可看:。
隨著柬埔寨藝術自身的發展,這樣的金翅鳥擒龍人圖形發生了一些變化:中間的神,未必是金翅鳥,也可以是別的神;橫亙的長蛇,也不再一定得是蛇,長條狀的藤蔓變得更為常見。
例如上圖這一套,來自暹粒的東梅蓬寺,建於公元10世紀。這樣的構圖和用法、位置,明顯和三波坡雷古的金翅鳥擒龍人門楣一脈相承。
所以,當你再次打開《江南百景圖》,看看「天下窯器」成就的圖標,就會知道上面那幾個Q版神獸的名字和來源了;當你去吳哥窟遊玩的時候,看到那裡的門楣,或許還能回想起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上的形象。
當代復刻版大報恩寺玻璃塔。
幾年前,南京市在大報恩寺琉璃塔的原址上重修了一座玻璃塔。這座塔更高,有今日之時代特色。這次逛南京,我特地去了趟這座大報恩寺玻璃塔,乘坐電梯上塔頂的感覺頗為魔幻。
從塔上下來後,我決定趕緊肝遊戲,儘快復原傳說中的琉璃塔。
原標題:《江南百景圖中的琉璃塔門,是文化交流的活見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