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精作天地靈器
你會在何時看見一支水晶杯?
也許是在典藏文物的博物館內
你匆匆一覽
見它的斑駁古樸與千年變遷
也許是在某個鐘愛的紀錄片裡
那支出土便震驚了考古界的水晶杯
時代的震蕩與更替
總會聚焦於這一水晶玻璃的傳承中
而今
我們終將傳承這一偉大的工藝
將中國幾千年沉澱下來的文化
通過手工展現出來
凱洛詩手工水晶杯
從一顆水晶開始到精緻完美的水晶杯
需經八大環節的精作一吹一煉步步情深
|挑料
將水晶玻璃放置柴窯火燒,經高溫烘燒後,水晶玻璃變得柔軟。匠人用管子勾起一團,不斷翻轉,直至燒出成橢圓造型。
| 打小泡
趁水晶玻璃保持著柔軟的狀態,迅速往管裡吹氣,直至成圓形,工匠鼓起腮幫子吹起玻璃,靈活的雙手和水晶玻璃閃耀的質感不斷交替。
| 吹大泡
放到模型裡固定,再配合吹氣、旋轉,將形狀固定之後,反覆幾次待冷卻後取出。
| 滾料
將管子放置架上來回滾動,以追求杯身原料的分布均勻。水晶玻璃的顏色從泛紅褪成微紅,最後呈現透明色。熱玻璃在工匠手中緩慢流動,時而可能形成氣泡,仿佛有生命在呼吸一般。取出之後的杯身大致成型,水晶杯身也算「有模有樣」了。
| 拉挺
將尾部放置在夾子裡,來回滾動,以拉出細長筆直的杯挺。
| 接料
在杯挺底部銜接上一塊柔軟的水晶,使之與杯挺融為一體。
| 搓底
邊滾動管子,邊用夾子搓出規定厚度的杯底,杯座完成之後,一個基本的水晶杯已成型。
| 火拋
將水晶杯放進火上拋光,目的是去除應力,防止因外形的改變而發生的玻璃內在排斥、破裂,並且能夠擁有絕佳的光澤度。
經過切口和多次手工打磨,才能得到帶有瑩潤質感的水晶杯。在完成各項機能測試之後,一支完美精緻的手工水晶杯才能出現在世人面前。
整個製作中要達到快準狠,時間越短則越考驗工匠的技藝。手工製作的水晶杯做工精細,手感輕盈,通透性極佳,在陽光的照射下,會產生美妙的光影。每一個考究的切面、收斂的邊緣,都有著溫度與故事。
這些普通的水晶,通過前期原料的配比調製,以及對器型細節的精準把控,匠人一雙手,一捧水晶,一窯火,做出這純粹瑩潤的透明色,用這鮮活的美,重新喚醒對生活的尊重。
如果你熱愛收藏手工水晶杯,你發現不同於工業水晶杯的規整與呆滯,匠人手作器皿的線條更加流暢自然,且整個器皿重心偏下,更為端莊穩重。
一些細微的手工痕跡,則是匠人匠心的見證。這,正是手工無法被取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