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葩說是綜藝節目 然後才是一個辯論節目 看奇葩說只是為了想笑
看奇葩說不是為了看觀點,看邏輯;看奇葩說只是為了想笑。誰逗笑我了,我就覺得誰牛逼。誰還能一邊逗笑我一邊給我上價值,那他是真牛逼。奇葩說先是一個綜藝節目,然後才是一個辯論節目。所以我很喜歡李誕,因為他每一期都在不停的給奇葩說現場暖氛圍,每一次挖的坑他都能機智的轉圜並帶來歡樂。所以我很喜歡蔡康永,因為他能溫柔的講故事,講那些他清楚會引起觀眾共鳴的故事。他恰到好處的把握節奏和鋪墊的長度,故事簡練又精彩。所以我很喜歡馬東,他太清楚怎麼掌握節奏,怎麼控制現場,什麼時候搞笑什麼時候深刻。
-
奇葩說第七季:思辨也有社會責任,把舞臺交給普通人
這些話題出自愛奇藝《奇葩說》節目的辯題,不久前節目第七季全新上線,觀眾們悄然發現,這季奇葩說把舞臺交給了普通人,越來越多社會性的問題在辯論中呈現,為觀眾提供了不同的觀察視角。與往季不同,本季節目一開始便將1000位海選選手拉到了「千人奇葩撈」現場,和四位老奇葩「門神」直接面對面篩選面試。在這樣的環境下,考驗選手的辯論、應變、對答能力、是否有自己的思考等方面。
-
「解救」《奇葩說》
隨著節目收官,《奇葩說》看起來完成了馬東的KPI:貓眼專業版9429的實時熱度領跑Q4網綜、微信指數峰值也突破220 萬,為同時期綜藝節目最高值。總決賽實時熱度4104,「陳銘 奇葩說BBKing」「如晶 咱們還有第六季」也直接登上微博熱搜。種種數據看起來,《奇葩說》似乎突破了「綜N代」的困局,仍然留在頭部網綜的「沙灘」上。
-
《奇葩說》終於逼死了奇葩
2015年,綜藝節目走出電視,也走出了某些看不見的禁忌。《奇葩說》的出現震驚四座,被稱為內地第一個「敢說真話」的綜藝。觀點+段子+金句,選手們依樣畫瓢,他們並不誇口自己是奇葩,只是認為如果這就是辯論,自己也能上。新奇葩們帶著套好的模板在臺上盡情表演,評論席上BBKing教練在用辯論的那一套擇優而錄。「這個觀眾會買單」,「這種打法很吃虧」,「他說的很有道理可就是不招人喜歡」。你在套路《奇葩說》,深諳套路的評委在樓上套路你。
-
奇葩說果然奇葩事不斷,希望最初心中的奇葩說能長存!
奇葩說是我一直追的綜藝,很難有一個綜藝讓我總是期待著快些播下一期。喜歡裡面導師們因為一些觀點針鋒相對的認真,喜歡他們總是盡力開腦洞找出各種角度來分析事情。新老奇葩們真的貢獻了很多的精彩言論,他們每個人也因為奇葩說改變了命運,多數肯定是越來越好。
-
第三季明日回歸:《奇葩說》的IP價值在「奇葩」還是「說」?
作為一檔純網絡自製的原創綜藝節目,《奇葩說》第一季收官時的總播放量高達2.02億,微博粉絲達50萬,#奇葩說#閱讀量突破10億,6大品牌廣告商追投,第二季播放量更是高達6.2億。雖然跟《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挑戰者聯盟》這樣的一線衛視綜藝還有差距,但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奇葩說》絕對算得上是現象級的娛樂IP。
-
《奇葩說》第七季的「地攤哲學」:為「非奇葩」而辯
用蔡康永的話來說,《奇葩說》是他錄製過的綜藝節目中,幾乎唯一一個讓他感覺到參加的人帶給他的啟發,遠超過他輸出的。 從目前的觀眾反饋來看,圍繞著節目內容的討論已「奇葩說式」地常規展開:有人開始「pick」或「diss」新辯手,有人爭論辯題的現實意義——選擇了這檔綜藝的人,往往不滿足於觀看節目的那一兩個小時。 用常駐導師蔡康永的話來說:《奇葩說》是他錄製過的綜藝節目中,幾乎唯一一個讓他感覺到參加的人帶給他的啟發,遠超過他輸出的。
-
《奇葩說》重返十八歲
與2014年不同,如今可供比較的樣本越來越多,網綜「爆款」頻出,一批被Z世代喜歡的年輕綜藝正在逐漸佔領觀眾的心智。在綜藝市場「年輕力量」的大環境下,《奇葩說7》再次做出了改變,選擇更年輕、更天然的「奇葩」,同時改變了此前兩季相對殘酷的賽制,從激烈的辯論比賽,重新回到了以表達為核心的觀點交鋒——此番角力,頗有些輕裝上陣的意味。
-
《奇葩說》,沒有奇葩也沒有說
作者 | 薛望舒《奇葩說》第七季有點急躁了。隨著辯論這個小圈子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奇葩說》的風格也從「奇葩」向「說」靠攏,專業辯手不斷加入,到第六季達到了頂峰——而這也被不少網友詬病《奇葩說》的精英感太過濃重。第七季做出了改變。
-
奇葩說第六季——下飯綜藝莫強求
《奇葩說》有三好——奇葩、辯題、金句好。那我們先看看第六季的辯題吧:第1期辯題「正確的廢話還要說嗎?」【溝通】第2期辯題「異地戀伴侶反對和異性合租要不要搬家?」【價值觀】【腦洞】第5期辯題「感興趣的工作總是 996 ,我該不該 886 (說再見)」【職場】【壓力管理】【價值觀】第6期辯題「大學開戀愛必修課」,你支持嗎?
-
「解救」奇葩說
此外,慢綜藝、文化綜藝、偶像選秀等新興題材層出不窮,《奇葩說》的市場空間被大大擠壓。 時間往前推三年,如今「嘻哈」、「101」這些網綜在網絡上享受的福利,可是由《奇葩說》開創的。 2013年,45歲的馬東從央視離職,選擇「把自己清零」,準備在網際網路上大幹一場,加盟愛奇藝擔任首席內容官。
-
《奇葩說》第七季,除了穩定的老奇葩,這幾位新奇葩也讓人期待
老牌網綜《奇葩說》已經辦到了第七季,這一季的熱度與前幾季相比似乎有所下降,其實這也是難以避免的,畢竟海選階段選出的選手良莠不齊,也許等打過幾輪淘汰賽後,就會漸入佳境了。奇葩說這檔節目一般只要辯題選的不是太離譜,並且有幾位導師和黃執中、陳銘、傅首爾等幾位老奇葩坐鎮,下限還是很高的。通過播出的這幾集來看,老奇葩的狀態還是在線的。陳銘就不用說了,一如既往的穩定,任何辯題任何持方他都能打出自己的角度,站在任何選手年面前都能表現得那麼雲淡風輕。顏如晶雖然贏了陳銘,但總感覺她的辯論並沒有太大的長進,綜藝效果倒是增強了不少。
-
《奇葩說》第五季收官:邁出綜藝的文化輸出第一步
——本文系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隨著顏如晶戰隊逆襲成為BB Team,陳銘以微小差距拿下BB King,《奇葩說》第五季宣告收官。從2014年到2018年,《奇葩說》已經在網綜競爭十分激烈的大環境下走過了五年。可以說,節目無論是思想性、原創性、娛樂性、能量密度還是與時代的契合點上都已成為當下最長壽的現象級網絡綜藝範例。
-
看了《奇葩說第五季》的宣傳片,其它綜藝臉紅嗎?
「Give me five」上線後,僅@奇葩說官方微博的宣傳博點擊量就超過160萬。該宣傳片以醫院為背景,通過醫生診斷,得知病人「奇葩說」有IP老化、點擊量下降、口碑下滑、抱團爭議的病症,失去「媽媽」(愛奇藝)的寵愛以及被「女友」(廣告商)分手的慘狀,但是最終三個朋友(觀眾)從「奇葩說」手中抽走「放棄治療協議書」並且用「真情告白」勸說其接受「治療」的故事。
-
我對《奇葩說》很失望
大家都知道,我是《奇葩說》的死忠粉,每季必追,也跟大家推薦了不少次。因為這是個有深度的寶藏綜藝,而非下飯綜藝。第七季其實開播很久了,每周都能在熱搜上看到它的身影。然而節目的豆瓣評分,卻降到了歷史最低分7.1分。我之所以今天才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等奇葩說的一個轉折。
-
《奇葩說》:被「綜藝」,對黃執中公平嗎?
第六季奇葩說,剛開槓就火力全開,亮眼的選手目不暇接,本來一切都看起來那麼過癮,可是黃執中出場的時候就不一樣,看過的朋友都知道,黃執中上場前,所有選手都無一例外的表明了他的強大,這一點讓我很意外,我想說世上真有如此巧的事情
-
詹青雲拿下第六季總冠軍,《奇葩說》卻不再「奇葩」了?
《奇葩說》第六季成績依然可喜,據云合數據顯示,自播出一周後,《奇葩說》第六季網綜市場佔有率穩定保持前2名,#奇葩說第六季#話題閱讀量4.4億,討論量15.8萬,共產生熱搜話題76個。告別野生野長,《奇葩說》也要戴著鐐銬跳舞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迭代,網絡綜藝發展迅速,數十年時間已經枝繁葉茂,與臺綜並駕齊驅。在追求人人個性的時代,《奇葩說》以先驅者之姿,創造了屬於年輕人的群體話語權。
-
夯宇分享 | 網絡辯論綜藝節目《奇葩說》研究分析
根據《2017年度骨朵數據網絡綜藝權力榜》數據顯示,《奇葩說第一季》的網絡播放量為4億,《奇葩說第二季》的播放量達到5.9億,《奇葩說第三季》繼續上升達到6.2億次。《奇葩說第四季》在導師團隊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其網絡點擊量也突破7億次,而《奇葩說第五季》未來詳細數據。
-
《奇葩說》第六季群魔亂舞、神仙打架,奇葩星球黑科技花落誰家
由愛奇藝和米未聯合出品的《奇葩說》第六季10月31日開播了。帶著爭議的第六季,開播當晚豆瓣上便得到了8.6的評分,作為一個老牌綜藝節目,實屬不易。第六季《奇葩說》與以往五季不同,採用了全新賽制,新老奇葩選手,無一例外,即便是往季的BBKing都要重新進入海選,進行1V1 battle1。即獲勝晉級,失敗淘汰。導師也將各自帶隊,下場拼殺。這使得第六季《奇葩說》從第一分鐘開始就充滿了濃濃的火藥味,即便是身經百戰的老奇葩傅首爾、肖驍、王思恆也紛紛大呼「我太難了」「我就是壓力太大」!「要把我逼死嗎,這是」!
-
還有誰在看《奇葩說》?
那場淘汰賽的結果是沒有選手被淘汰,觀眾倍感欣慰,而將人性剖開一個切面進行探討的《奇葩說》,在觀眾心中的地位也得以拔高,成為「內容節目」的代表。其實對於《奇葩說》而言,奇葩只是表象,說才是精髓。真正撬動青年觀眾市場的是稀缺的精品內容,尤其是《奇葩說》那些抓住現實生活熱點與痛點的辯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