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為本 甘做國企改革的「鋪路石」
——記誠通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肖茵
如果要書寫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史,肖茵無疑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先鋒人物。十多年來,她宵衣旰食,殫精竭慮,俯首深耕,堅守奮戰在國企改革第一線,為國企改革做出了大量前瞻性探索,被譽為國企改革的「鋪路石」。
從2003年起,肖茵先後主持完成了5家困難企業的改制調整工作,分流安置了7800餘名職工;在探索國有資產經營試點、創建人力資源平臺工作中,闖出了一條「人資分離」的困難企業退出處置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中央企業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
不僅如此,她還帶領整合後的企業在市場搏擊中不斷發展壯大,成長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力資源綜合服務商,展現了有黨性、有擔當、有愛心的「央企巾幗」風採。
2006年,肖茵被誠通集團授予最高榮譽稱號「誠通之星」;2012年,獲得由中國經濟女性發展論壇組委會、中國婦女報社、國資委群工局、中國市長協會女市長分會、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組織評選的「2011中國優秀經濟女性」稱號;2015年,在第13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她領導的誠通人力榮膺「亞太人力資源服務傑出貢獻獎」
敢於擔當 能打硬仗
矢志服務國企脫困的發展大局
2003年7月,北京燕京汽車廠正處在國企改革與脫困的風口浪尖上。彼時的燕京汽車廠,是一家只有400 餘名職工在崗,800餘名職工下崗,1100餘名離退休職工,且連續虧損10多年的老軍工企業。時任中國貨櫃控股公司總裁助理的肖茵臨危受命,兼任北京燕京汽車廠黨委書記,重點實施燕京汽車廠的改制工作。
然而,困難國企改革脫困談何容易?特別是涉及人員分流安置,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為此,作為改制領導小組組長,肖茵以人為本,緊緊把握改制方向、改制進度和職工承受度,帶領新班子尊重老領導、依靠廣大職工,先後組織召開了研討會、座談會、政策宣講會等大小會議上百次,積極營造改制氛圍,統一幹部職工思想,增強改制信心;不辭辛苦帶隊赴區、市國家勞動部門、國資委諮詢,到多家改制企業取經,印發了上萬份宣傳材料到全廠職工手中,解答了職工提出的各種問題。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終,燕京汽車廠職工代表大會以90.9%的高票通過了企業改制和職工分流安置方案。此後,在肖茵的主導下,經過兩年艱苦細緻的工作,燕京汽車廠平穩完成了土地出讓,籌集改制和分流職工所需資金近3億元,分流安置了2308名職工。
2005年8月,在中國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接收的瀋陽三家軍工企業(5705廠、6412廠、5005廠)改制受阻的情況下,肖茵被緊急調往瀋陽,再度臨危受命,出任第二任三個老廠改制總指揮。當時,由於三個廠整體打包的改制方案沒有被三個廠職工認可,矛盾十分尖銳,一邊是準備接手的民營企業強勢進攻,一邊是三個廠職工的強烈反對。面對一觸即發的緊張態勢,肖茵沉著冷靜,從容應對,她從了解職工願望、解答職工問題、勸解民營企業入手,把從北京一起來瀋陽的同志們分成三組,蹲點三個廠,她自己則奔走在三個廠和民營企業中。
對於困難企業,一個廠改制都是難題,肖茵同時開展三個廠的改制工作,可謂是難上加難。但她沒有就此卻步,而是勇往直前,勇挑重擔。她堅定地說:「靠黨的改革發展好政策,靠上級組織的支持和信任,靠真誠負責的對待職工,靠同志們加班加點的努力工作,我們的改革就一定能成功!」
在經過緊張而充分的調研下,肖茵帶領廠領導班子順應民心,向三個廠職工宣布了「一廠一策」改制方案。如此一來,三個廠職工安頓了,但民營企業卻不幹了,因為「一廠一策」改制意味著三個廠的土地拿不到了。在民營企業施加的種種壓力下,肖茵始終堅持國有企業、國有職工利益最大化,改制可以努力、辛苦、付出,但不能為某些人的私利而失去原則。最終在總部的共同努力下,三個廠解除了與原民營企業的合作,分別找到了新的民營合作夥伴,邁開了國企改制的新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個廠改制過程中,肖茵不僅果斷決策推進了改制的關鍵環節,而且還妥善處理了三個廠作為不良資產轉為資產公司的債務問題。其中,最為艱難的是長城資產公司將5705廠1600萬債務轉為個人的處理。承接債權的個體戶以各種方式威脅逼迫,以求利益最大化。為了人身安全,肖茵和北京工作組的同志們不得不頻繁更換住處,但始終沒有向個體戶屈服。在個體戶搞清楚以肖茵為組長的工作組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後,放棄了盈利的念頭,提出和解,只收回了本金和利息。
2006年4月,隨著第三家5005廠改制方案順利通過,肖茵帶領北京工作組用一年半時間,完成了三家困難國企的改制主體工作,盤活了1.5億元的國有資產,分流安置了2000餘名職工。
「艱難困苦,玉汝而成。」隨著在困難企業改革脫困一線工作經驗的不斷豐富,肖茵對人力資源在國企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得越來越充分。為此,2007年10月,誠通集團抽調她組建誠通人力資源公司。但就在此時,原郵電部第一大廠——成都郵電通訊設備廠(普天505廠)改制再次受阻,生產幾近停滯,歷史遺留問題多,幹群關係緊張,北京工作組組長甚至被打傷住進了醫院。在如此複雜的局勢下,肖茵第三次臨危受命,擔任505廠第三任改制領導小組組長。她帶領工作組吃住在工廠,與工人們打成一片,促膝談心,化解敵對情緒,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恢復工廠生產經營。從被工人們圍攻到走進工人們中間,肖茵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心繫群眾、為民解難的公僕情懷。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眉山震感強烈。地震無情人有情,肖茵和工作組的同志們不顧個人安危,堅守在抗震第一線領導抗震救援,並主動把居住的地方讓給了職工和家屬,在麵包車裡一住就是七天七夜。地震災害不僅沒有影響企業的改制工作,而且還促進了企業的改制工作,因為在大災面前,職工們感受到了黨的關懷和愛護,認同了工作組的工作作風與能力。2008年6月,505廠順利通過了企業改制和人員安置方案,3500餘名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其間,肖茵開創性地實施了未改制先移交2000餘名離退休人員到人力資源平臺上開展服務管理,成為企業成功改制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善謀大局 精耕細作
成功打造功能兼備的人力資源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強調指出,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
2007年,肖茵受命組建誠通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搭建集團資產經營業務的人力資源平臺。從一張白紙開始,她按照「邊工作、邊學習、邊研究、邊建設」的思路,構建了總部、分公司、工作站三層組織構架,分層次、分責任、分功能開展工作。同時,她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公司化經營」新模式,主持建立了「政策性、市場化」功能兼備的人力資源平臺,為中央企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其中,她創造性地開展了離退休人員的服務工作,營造家一樣溫暖和諧的氛圍。根據離退休人員的特點和服務需求,誠通人力形成離退休管理10大類36項服務,制定了覆蓋工作內容的55個制度和36項流程;開展互助式服務、建立老學大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確保老同志「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為困難企業順利退出奠定了基礎。
截至2016年12月底,誠通人力累計接收了分布在全國各地38家企業的9000餘名離退休、內退人員,面對接收的不同行業的困難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多,利益訴求大,肖茵領導的團隊始終秉承用心服務、服務到心的理念,用業務精通、政策明白、有據可依積極解決,保證了廣大老同志的和諧穩定,沒有發生越級、規模性的上訪事件。
2008年9月,誠通集團決定將要關閉退出的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的人力資源服務業務併入誠通人力,進行業務、人員的重組整合。
肖茵同志服從集團發展大局,以抓好幹部職工思想融合為著力點,統一思想認識,營造了「想發展、謀發展、促發展」的良好氛圍,迅速實現了員工、業務資質、客戶平穩有序的接續;在她的帶領下,誠通人力邊整合、邊發展,經過8年的調整轉型發展,人力資源市場化業務客戶規模從合併初的1000家3萬餘人增加到2094家近10萬人;業務收入從3000多萬元增加到3億多元,實現了人力資源業務從依賴資質、資源向依靠市場化開拓、專業化服務的轉型。
目前,誠通人力已成為中國對外服務工作行業協會、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中國人才交流協會等多家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不忘初心 踐行宗旨
傾心搭建傳遞黨和政府關愛的橋梁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在長期從事困難國企退出和企業經營發展工作中,肖茵始終以困難職工利益為先,將心比心,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時刻關注員工的冷暖,時刻不忘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帶頭踐行和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013年,為解決2003年遺留的原貴陽普天525廠17名退休教師移交地方享受退休教師待遇問題,肖茵秉持「體現黨和國家關懷,積極為退休教師爭取合法權益」的信念,不辭辛苦千裡迢迢跑到貴陽調研,回京後又馬不停蹄跑到國家財政部反映問題,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了方案,並確定了專人負責。
經過3年不懈的努力,2015年,17名退休教師歸隊到地方教育口,平均退休金由移交前的2000多元提高到了近5000元。17名退休老教師得知政策落實後,激動不已,奔走相告,對黨和政府充滿了感激,專程給誠通人力送來了「政策引導,誠信為本,歇息園丁,沐浴陽光」的錦旗。
為響應黨中央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號召,推動更多殘疾人實現就業,2016年肖茵率先提出了開發殘疾人這一特殊人力資源,開展「盲人進企業」系列服務,在服務的企業客戶中提出「盲人走進寫字樓,職工遠離亞健康」,助推客戶按比例使用殘疾人用工,並為此召開了中國殘聯、人社部、社科院、北京市殘聯及客戶代表共40餘人參加的專題研討會。
截至2017年4月,誠通人力助力企業錄用殘疾人就業70人,走進辦公樓的盲人按摩師激動地說:「我們找到了『公司白領』的感覺,感覺到了體面、有尊嚴、有價值,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肖茵用她的愛心,點亮了殘疾人的人生夢想。
從2007年成立以來,誠通人力為各類企事業服務近10萬人,其中公司總部北京管理的流動黨員達2000多人,分布在700多個單位,涉及10多個行業。針對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活動難開展、管理難到位、作用難發揮」等突出問題,肖茵提出「黨員流動不流失」,指導黨群工作部建立流動黨員信息庫,開通流動黨員諮詢熱線,開設「流動黨員之家」網站,健全流動黨員組織,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促進他們在不同企業、不同崗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大家庭的溫暖。為此,流動黨員們十分欣慰和感動,對黨組織重新燃起了認同感和歸屬感,特地給誠通人力送來了「流動黨員之家」牌匾,並由衷的說,「誠通人力黨委關心和愛護我們流動黨員,使我們不再『流浪』,有了一個共同的『黨員之家』。」
誠通人力為流動黨員建起了不流動的「家」,真正讓流動黨員「身在外、心在黨」,一心一意幹事創業,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了廣泛好評。為此,2012年11月,誠通人力流動黨員服務與管理經驗被新華社《內參選編》刊登;2017年4月,誠通人力流動黨員參加十九大代表選舉又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出。
十載風雨,十載春秋。肖茵始終把根深扎在企業基層與生產一線,以一個優秀黨員、央企楷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始終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作為密切黨群關係的基石。始終堅持滿腔熱忱地對待工作,勇於實踐、勇於擔當,勇於創新,為國企改革不斷走向深入甘當鋪路石,彰顯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時代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