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浙江大學化工系1988屆校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少將回到浙大,參加將軍報告會系列活動並作專題講演。校黨委書記任少波會見陳薇校友,並向她贈送本科期間成績單作為紀念。
陳薇院士簡介
陳薇,女,1966年2月出生於浙江蘭溪,中共黨員,生物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少將軍銜。198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獲得化學工程學士學位;1991年獲得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98年獲得軍事醫學科學院醫學博士學位;2002年晉升為研究員;2003年成為博士生導師;2006年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長;2011年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2年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2015年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2017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8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在題為《落其實者思其樹》的報告中,陳薇從「選擇、堅持、使命」「赴武漢執行抗疫任務」「抗疫對加強我國生物安全的啟示」三個部分做了分享。她說,回到求是園,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在浙大的求學生涯,「浙大標籤伴隨著我,母校的光環給了我巨大的前進動力。」
陳薇以自己與團隊抗擊非典、援非抗擊伊波拉的故事,分享她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陳薇院士聞令即動,帶領團隊緊急奔赴武漢,在疫苗研發中以「硬核」成果,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
「選擇、堅持、使命」是她回顧一路走來的三個重要關鍵詞。她說,一個人的職業選擇如果能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結合得越緊密,得到的支持就越大,發展的空間也越大,個人才華就越能得以充分展示。
面對理想與現實,陳薇說:「因為我對生物防禦研究的興趣和熱愛,因為這身軍裝的自豪和責任,我從沒有動搖過。」陳薇認為,如果一個人20多年堅持一個研究方向,專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得當,換了誰都一樣會成功。「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標不變,方法在變;而目標在變,方法不變的人容易受挫折。」
陳薇在武漢堅守了113天,一到當地看到發熱門診擠滿了前來檢測核酸的市民,儘管此行還有其他重要的任務,但陳薇團隊第一時間搭建核酸檢測平臺,能形成核酸檢測能力。她說:「後來這一平臺也為武漢『應收盡收』,發揮了關鍵作用。」
新冠疫苗進入人體後是什麼樣的感受?在剛剛研製完成時,誰都不知道答案。陳薇在報告會上,與母校師生回憶了她打新冠疫苗第一針的經歷。「雖然我們有大量的實驗證明這是安全的,面對未知的第一次,我覺得我得先上。如果犧牲了,也就我一個人。」
「共產黨員的職責就是為人民服務,這不是表現在口頭的,而是表現在血液裡,表現在骨子裡的。」經過不懈的努力,3月16日,全球首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正式獲批,後續的研製順利開展。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陳薇最後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勉勵同學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報告會現場座無虛席,一次次掌聲經久不息。在互動交流環節,陳薇回答了同學們關心的問題。她表示:「求學階段要築牢基本功,今天回過頭來看當年在浙大的學習,一切過程都有價值。」
校黨委副書記鄔小撐主持報告會,醫學院院長劉志紅院士介紹報告會嘉賓。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和醫學院學生代表為陳薇院士贈花,表達浙大青年將以榜樣為力量,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
報告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有關部門負責人、2020級本科生及師生代表加報告會。
據浙江大學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