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清平樂》終於落下帷幕,這部劇裡出境不多的皇太后劉娥,她睿智果決地手段、雍容典雅的氣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由好奇,她究竟是怎樣一個女子,儘管沒有生育,卻被宋真宋愛戀一生?我們來看看劉娥與宋真宗傳奇的愛情故事。
舞臺上一個曼妙的女子,眼神流轉,波光蕩漾,嬌媚中飽含了萬千深情,性感的紅唇輕啟,婉轉悅耳的聲音如劍一樣擊中了所有人的心田。臺下一個相貌奇偉的少年眼珠一動不動地凝視著臺上那個眉目含情千嬌百媚的女子,就像美國印第安人中傳說中的狼族的眼睛裡印下一個人,就是在這個人身上做了印記,這個人就是他的所有物一樣。就在這一刻,臺上的舞嬌娘烙印在了這個少年的眼睛裡,成為了他的所有物。這一世,就註定了要交集在一起,不管前面的路如何千難萬險。
這個女子,就是大宋第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后劉娥,那個少年,當然便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元侃。就是這一眼,讓劉娥集真宗萬千寵愛於一身。就是這一眼,讓真宗真正地愛上了這個風塵中的女子,還是有夫之婦。然而,愛情來了,哪裡還管那麼多,愛便愛了,愛了就要在一起,普通人如此,更何況貴為皇子呢?
無盡地纏綿,傾世的愛戀,讓趙元侃身形消瘦。那是一種傾盡了全身心的情愛,怎不讓人瘦弱下來呢?父愛子,就是在帝王之家也同理。當宋太宗見到愛子身材遽瘦的時候,派人打聽原委,得知情由之後悍然將劉娥趕出王府。面對當今天子,就是皇子也無力保護自己心愛之人,只能委屈她。劉娥很知趣很懂事,不哭不鬧,平靜地離去。這更加吸引著皇子的心。
劉娥知道,用美色換來的愛情終究不會長久,當年老色衰的時候,也是愛情褪去的時候。她一個弱女子,卻有一顆倔強的心,她要她的愛情長長久久,如日月光輝,永久地照耀在自己身上。美色靠不住,什麼才能牢牢地將愛情抓在手中呢?面對作為皇子的愛人,她知道,只有提升自己運籌帷幄的能力,提升自己總覽全局的眼光,才能讓皇子愛人離不開自己,也才能為他們兩個的愛情開闢更廣闊的天地。
於是,劉娥褪卻戲服,用芊芊素手捧起了令人生畏的史學書籍。在史書中遨遊,笑看前朝往事,思索現世今生。書是最養人的,本就國色天香的劉娥,在史書的浸潤中愈發氣質卓絕,溫婉迷人。她越來越談吐不俗,眼界不凡,對當今局勢瞭然於心。她就是要修煉自己,讓自己上升到那樣的高度,能成全皇子的愛戀,報答他那傾世的情感。
當皇太子趙元佐在二皇子趙元僖的計謀中被廢黜後,二皇子成了當仁不讓的皇位候選人,太宗也是這麼看的。但是,趙元僖自己卻因為寵愛奸妾張氏而被她誤殺。這時候,劉娥指點自己的愛人趙元侃去找寇準。在朝中只有寇準當時是中立的,沒有站隊。他說出的話自然分量重,不偏不倚,太宗自然不會懷疑他攀富貴的動機。
果然,太宗召見寇準詢問另立太子人選,寇準說出了趙元侃是最佳人選。而當時,朝中很多大臣建議立廢太子趙元僖。最終,本離皇位遙遠的趙元侃得到了皇位,是為宋真宗。
已經貴為帝王了,該是讓自己心愛之人得到應得的名分的時候了。可是,貴為帝王也有難事,不是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何況太祖在立國之初就留下訓誡:與士大夫共同治國。作為皇帝,很多時候也得照看著士大夫的意見。朝中士大夫不同意劉娥進宮,他又如之奈何?只能再等。這麼多年都過去了,還在乎多等那麼三五年?更何況,雖然沒有進宮,皇帝的心在這裡呢。
她知道,作了皇帝的愛人更加離不開她了,離不開的是她的智慧和決策。朝中那麼多棟梁之材,但一個個如狼似虎,怎比得上自己的美嬌娘貼心和公正無私呢?
劉娥知道,只要皇帝的心在她身上,笑到最後的必定是她自己。什麼身份地位,該得的時候一樣都不會少。所以面對這麼多年的委屈,她自始至終都毫無怨言,沒有給皇帝絲毫的壓力,一切的一切她都自己微笑著承受。就算是想爭取,也不要自己的愛人出面。
她知道,如果當時真宗的郭皇后同意她進宮,士大夫們自然就不好說什麼了,因為後宮是皇后統領的。於是她設下一計,讓皇帝帶郭皇后到她住的地方來。當郭皇后見到劉娥的時候,劉娥謙卑之極,對皇后崇敬有加,皇后的戒備之心全消除了。郭皇后同意了劉娥進宮。
進宮後的劉娥,更加溫馴有禮。面對愛人的三宮六院,她不會像歷代宮中女人那樣去勾心鬥角,爭分吃醋,那樣會自毀形象,會毀掉自己的愛情。她知道,皇帝的心只給了她,她懂得就是了,何必要去爭他的身?她這麼乖巧懂事,讓真宗更加愛憐。沒有生育能力又怎樣?照樣能集帝王情愛於一身。
在郭皇后的孩子接二連三故去的時候,宮中流言四起,所有的疑點都指向劉娥。而這個能指點江山的弱女子,這個時候低到了塵埃裡,拼盡全力照料一病不起的郭皇后。
不論別人如何指點,她只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用這朵塵埃裡開出的友誼良善之花洗刷了自己背的黑鍋。贏得了郭皇后的歡心和放心,在皇后臨終之時還對她稱讚不已。劉娥,這個讓真宗愛戀一生的小女子,她要用世人無法達到的高度去成全她的愛情!
知道自己無法生育,可是,愛人的江山需要人來繼承。於是,就讓自己的侍女李氏侍寢,讓她懷上皇帝的孩子。對李氏生下的孩子疼愛有加,視為己出,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她寧願背負罵名,而不讓孩子知道不是自己生的。因為飽覽史學的她知道,一孩二母必定會鬧出很多的事件,對治理國家不利。
為了愛人的江山,自己背負點委屈算什麼?就算後人在《狸貓換太子》中將她寫成是惡毒的劉皇后又怎樣,在她和李氏活著的時候,仁宗沒有因為有兩個母親而影響到國家的治理,那就夠了。其它的,都是浮雲。
不管多麼留戀這個世界,多麼捨不得自己心愛的劉娥,真宗還是撒手西去。面對年僅11歲的太子,劉娥來不及悲傷。她收起心頭的傷情,擁立仁宗繼位並垂簾聽政,代替逝去的愛人治理江山。曾經,那個帝王是那麼的眷戀她,將心給了她一人。而現在,該是她不負他的時候了,她要用自己多年來努力提升的高度來成全他的愛戀,讓他安心離去。
由於她的睿智多識,飽覽史學,胸中有了治國方略,治理國家得心應手,將愛人留下的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當時,劉娥有著自己稱帝的條件和機會,畢竟,仁宗當時才11歲,稍微用點手段就能成事。可是飽覽史書的她知道,如果她稱帝,那將是對愛人對愛情的一種褻瀆,一種傷害!所以,她只是用自己的高度去成全愛人的愛戀,不用這個高度去殺戮愛情。
如果稱帝,就算是萬人敬仰又如何?毀掉了愛人當初對自己的真情,百年之後,將有何面目去見逝去的愛人呢?當仁宗長大成人後,劉娥就還政於他了,自己退居幕後。難怪後人這麼評介劉娥:有呂武之才卻無呂武之狠。
一個頭髮花白的卻又高貴典雅的婦人凝視著床上的那套戲服,那是當年真宗第一次見她的時候她在舞臺上演出穿的,她一直保存至今。如今,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身體也愈發虛弱。是到了離去的時候了,到了去見心愛之人的時候了。她緩緩換上戲服,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恍惚回到了舞臺上,那時候的臺詞在腦海裡顯現。
她慢慢吟唱,輕舞長袖,淚水滑落在衣襟上。這一生足矣,擁有帝王傾心的愛戀,自己也用盡力氣夠到的高度來成全了愛情!
舞罷唱完劉娥躺在床上,眼前出現了與真宗恩愛的一幕幕場景,最後看到真宗微笑著來迎接她,她奮力跑去,眼睛慢慢閉上了,靈魂緩緩離去。
作者簡介:一名弱女子,喜歡武俠小說,喜歡閱讀寫作,喜歡分享,願結交天下朋友,仗劍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