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裡好看,照片卻難看。我們的顏值在別人眼中究竟是怎樣的?

2020-12-26 騰訊網

不知道你會不會和我一樣,不喜歡拍照,尤其是別人給我拍照。總是感覺自己在照片裡比平時要難看了很多。

為什麼照片中的自己和我們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相差甚遠呢?我們在別人眼中到底是什麼樣子?更接近鏡子中的自己還是照片中的自己呢?全文約2000字,有興趣的可以用三分鐘時間仔細閱讀。

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心目中的自我形象主要來源於鏡子,既鏡像。其次,多倍美顏外加精修的自拍照片,本文不予討論。最重要的,我們暫且把自己在陌生人眼中的樣子設定為最接近真實的標準形象。接下來依次討論鏡子中的自己,照片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

鏡子中的自己

鏡子中的自我形象略高於標準形象。

曝光效應,又稱多看效應,它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和經常看到的事物。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洗漱、化妝或者選擇衣服,我們對自我形象的判定基本上都是來自鏡子,我們會更加傾向於喜歡鏡子中自己的形象。

所以當我們看到與鏡中形象左右相反的照片形象時,會覺得非常彆扭。

曝光效應讓我們更喜歡那些以常見熟悉的方式展示的形象。在一個實驗中,實驗者給大學中的女生拍攝了照片,隨後給她們出示了一張真實的照片和一張做過鏡像處理(左右顛倒)的照片,女生們普遍喜歡那張鏡像處理過的自己的照片,因為這符合她們照 鏡子時看到的自我形象,也是她們常見熟悉的形象。

然而當給女生們出示她們好朋友的照片時,女生們基本上都喜歡那張真實的朋友照片,因為在她們眼中,朋友在真實照片(沒有左右顛倒)中的形象是她們更加習慣並常見的。

鏡子中的自己比真實的自己好看30%?網上流傳著這種說法,人在照鏡子時會把自己美化30%左右,這種說法並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

與其說在鏡子面前大腦會把我們美化30%,不如說因為照片中自我形象與我們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相差巨大,所以我們產生了鏡子美化自己的錯覺。

鏡子中的形象和照片中的形象左右顛倒,由於曝光效應的存在,所以導致了我們的不適應。同時,我們的左右臉並不是完全對稱的,尤其對於那些左右臉不對稱程度高的人,照片中的形象會讓他們更加不適。左右臉對稱程度越高,普遍顏值越高。大腦的確會在我們照鏡子時忽略自己的一部分缺陷,但不會達到30%。

客觀因素的影響,鏡面的凹凸程度,比如凹面鏡會把人照瘦,很多服裝店和理髮店的鏡子都是凹面鏡。鏡子周圍的光線強弱和角度,也會影響鏡中自己的形象。

總結一下,由於曝光效應和大腦自我美化的存在,鏡子中的自己形象略高於標準形象(陌生人眼中的自己)。那麼照片中的自己呢?

照片中的自己

照片中的自我形象低於標準形象。

凍臉效應,它是指靜態形象通常沒有動態圖像沒那麼有吸引力。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認為視頻中的人比同一個視頻的截圖更好看。

一種理論認為,正常狀態下,我們的臉都是動態的。尤其是在交談和思考的時候,面部表情會一直進行變化,因此別人很難發現我們面部的一些細微缺陷。而在靜態的照片中,那些細微的缺陷會停滯在那裡,更容易顯現出來。

另一種理論認為,隨著人類的進化,我們的面部識別系統更傾向於去感知動態的面孔,既我們更習慣於去看動態而非靜態的面孔。

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會照片中呈現出來的自我形象產生巨大的差異,比如拍照時的光線、角度、焦距等等。

我在飛機上見過劉亦菲,她本人確實很美,完全對得起神仙姐姐的稱號。然而下面這張照片,是由於光線等問題讓她的顏值大打折扣。

總結,凍臉效應以及拍攝照片時的外部因素影響,會讓照片中的自我形象不同程度的低於標準形象(陌生人眼中的自己)。再加上由於和鏡中自我左右顛倒而產生的不習慣,我們普遍認為照片中的自我形象很差,事實也的確如此。

別人眼中的自己

別人眼中的自己和照片一樣,與鏡中的自己是左右顛倒的。在彼此熟悉的兩個人之間,曝光效應同時存在。你習慣於自己在鏡子中的形象,而對方更加習慣於你真實(而非鏡中左右顛倒)的形象。

如果把自己的照片進行鏡像處理髮到朋友圈裡的話,除了你自己之外,別人看到你的照片都會感覺有些彆扭,因為左右顛倒的你在別人眼中並不常見。

愛人眼中,朝夕相處的枕邊人眼中,受曝光效應和積極錯覺的影響,我們的形象和鏡中的自己相差無幾。如果是熱戀期的情侶,彼此眼中的對方形象甚至要高於鏡中的自己。所以在愛人眼中,我們的形象是要高於標準形象的。

朋友眼中,結合曝光效應和朋友之間的情感等因素,在朋友眼中我們的形象應該是略高於或者等於標準形象的。

陌生人眼中,不受曝光效應和情感因素的影響,在陌生人眼中的自我形象應該是最接近真實標準形象的。如何能看到自己真實標準的形象呢?當然可以求助於專業的攝像師。

其次網上流傳的一個好像是開玩笑地方法,長時間不照鏡子直到你忘記自己的長相,然後再去鏡子前。你第一次看到的鏡中形象,既是最接近真實標準的自我形象。

總體上講,由於心理上的曝光效應、凍臉效應和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鏡子中的自我形象要略高於別人眼中的自我形象,別人眼中的自我形象又要高於照片中的自我形象。

世間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點擊關注,我想和你一起做個溫暖且有趣的人。

相關焦點

  • 鏡子裡的我好看,還是照片裡的我好看? 別人看
    跟我有相似情況的應該不少,當然有些是反過來的——拍照好看,照鏡子醜。無論哪一種,實則就一個情況,照片中的、鏡子裡的、別人眼中的你都有出入,甚至出入還比較大。於是,網上鋪天蓋地便有了以下這樣的問題:鏡子裡和照片裡的,哪個才是真實的我?鏡子裡的我好看,還是照片裡的我好看?別人看到的我,是鏡子裡的我還是照片裡的我?
  • 鏡子裡好看的你和照片裡醜到爆的你是一個人嗎?
    朋友圈的你總是P之又P鏡子裡的你卻只需要稍微打扮就很漂亮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總是比照片好看一萬倍。這究竟是為什麼?是鏡子騙了我們還是照片騙了我們?別急,看下去你就知道了。出現次數越多,吸引力分數也越高同樣的,當我們習慣了鏡子中左右臉相反的自己,並建立了這一偏好,再看到照片中的自己,也就是別人眼中的我們,就會覺得不習慣,甚至有一點厭惡。至於我們的熟人和朋友,本就看慣了現實生活當中的我們,再看到我們的照片,也就不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感。
  • 鏡子中的你和照片中的你,哪個更接近別人眼中真實的自己?
    隨著社會文化越來越豐富,許多人都開始在意自己的顏值,更有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就業和與人交往都與自己的顏值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如何定義一個人的顏值高低呢,我們通常都是通過照片來分辨一個人是否長得好看,可是有人卻說,明明我自己長得很好看,但是我的照片卻全都像表情包一樣。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那麼好看,拍照卻那麼醜?
    聚餐、團建……一群人拍合照,拍完之後,我們滿心期待地放大照片,卻驚慌失措地發現——怎麼自己又被拍得這麼醜!但這時,別人總是會說道——這就是你平常的樣子啊。可是,我們平時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明明比這照片要好看一萬倍。這究竟是為什麼?我們的真實顏值又到底是怎樣?別急,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 為什麼照鏡子好看,照相卻很醜?困擾多年的問題有答案了
    明明是同一個人,為什麼顏值會如此變幻莫測?真實的自己在別人眼裡到底長得怎麼樣?鏡子裡的你比現實中好看30%心理學上,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叫做「腦補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人在潛意識裡是更願意相信和放大自己"美好"的一面,而對於一些缺點則會自動進行"腦補"修正。
  • 鏡子裡完美的自己,被照片醜哭了。心理學告訴你為何顏值忽高忽低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十分討厭拍照,尤其是別人給自己拍照。為什麼照片中的自己和我們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相差甚遠呢?我們在別人眼中到底是什麼樣子?更接近鏡子中的自己還是照片中的自己呢?全文約2000字,有興趣的可以用三分鐘時間仔細閱讀。
  • 研究顯示: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至少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是社會互動論的代表人物,他的重要觀點便是「鏡中我」,顧名思義,便是以他人為鏡子,來審視自己的形象。所以這種「鏡中」效應是怎樣的呢?鏡中你與鏡頭下的你在智慧型手機普遍的今天,很多人都愛上自拍。那麼鏡頭中的你和「鏡中」的你,哪個更接近真實呢?
  • 好看的顏值拍出難看的照片,應該由誰背鍋?模特攝影師都需負責
    日常生活中,我們觀看一張人像照片,特別是我們熟悉的人物,我們會評論照片比真人好看,或者評論拍得還不如真人好看。那麼我們所指的照片難看,真人好看,其實就是「不上相」,明明本人挺漂亮的,可是拍的照片不盡人意,是不是挺遺憾的?
  • 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至少比鏡子中醜30%,這是為何?
    所以這種「鏡中」效應是怎樣的呢?鏡中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之間的差異大多數人生活在美顏的世界裡,認為自己無比的漂亮,無比的美麗,在美顏的世界裡找到了大部分生活中沒有的自信,但是一旦離開美顏便是無法直視原相機中的自己。
  • 鏡子裡的你比實際好看30%?專家給出七條理由,好像真是這麼回事
    這裡有一個冷知識,不知道有沒有聽說過:專家的研究顯示,一個人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要比實際上好看30%。負責任地說,我還沒有看到這個數據到底是哪位專家通過怎樣的方式研究的。不過,鏡子裡和本人不完全一樣,其實是有道理的。鏡像的自己,和真實世界的自己,雖然是對稱的,但有些不同也是正常的。
  • 鏡子、照片、手機黑屏,哪個才是真實的你?
    鏡子、照片、手機黑屏,哪裡映照出的自己最好看?據說普遍共識是:照片<鏡子<手機黑屏映像。大約是這麼個感覺↓無處理照片中的你(左)、鏡子中的你(中)和手機黑屏中的你(右) | 作者改編自慈禧皇太后光緒癸卯年照片之一及TR美術修復作品不過,好看程度見仁見智,我們真正關心的問題是: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
  • 為什麼鏡子裡的自己那麼美,但自拍時又覺得不咋地呢?
    洗完澡後,你開始對著鏡子欣賞自己的「盛世美顏」:「我長得也蠻好看啊,趕緊來一張自拍先。」隨後,打開手機前置的你瞬間被鏡頭中的自己丑哭……「罷了罷了,還是鏡子裡的我比較好看。」為什麼照鏡子時感覺自己長的蠻好看,可是一拍照就覺得不咋的呢?
  • 手機和鏡子中的自己,為啥差別那麼大,哪個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估計不少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早上起來的時候,照一下鏡子,感覺自己美美噠或者是帥氣十足。但是中午打開手機的自拍相機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好醜,當然了開了美顏瘦臉的排除,就用蘋果的原生相機自拍。那麼到底哪個是真實的自己,在別人眼中的自己又是哪個。
  • 照片和鏡子裡你的樣子,哪個才更真實
    不難說,我們每天都會抽點時間去照照鏡子,然後看看自己的臉,哈哈,尤其是愛美的妹子們,但是呢,有一個神奇的東西,就是在拍照的時候不加美豔的情況下,拍出照來的效果還不如在鏡子裡的效果好看,就有許多奇葩的想法,他們覺得鏡子是帶有「美化」功能的,鏡子裡不是真實的自己,照片裡才是真實的自己。
  • 你比鏡子中的自己至少醜30%,那鏡子裡的人是誰
    但有些人可能已經察覺到了,自己在照鏡子時明明樣子看上去還不錯,但為什麼自拍的照片卻特別難看呢?難道是我們大腦自帶美顏功能,美化了自己嗎? 科學家經過分析後發現,一個人在照鏡子時,自己的真實樣貌至少比鏡子裡的人要醜百分之三十以上,這種奇特的現象和心理學離不開關係。
  • 照片裡的自己為什麼要比鏡子裡的自己丑
    那麼照片裡的自己為什麼要比鏡子裡的自己丑呢?的既視感導致照片裡的自己和鏡子裡的自己有誤差研究表明「凍臉效應」也會導致誤差的意思是視覺上動態的人像比靜態的更好看因為人處在一個動態的狀態>鏡子裡的自己可以任意擺動視覺上全方位的看到自己的臉部表情靈動的眼睛,忽上忽下的睫毛這些都是加分項由於人的大腦面部識別機制
  • 為什麼鏡子裡的自己更好看?真相太扎心了
    這個問題吧  得有個比較的參考  我們就拿渣哥說的  照片裡的自己  和鏡子裡的自己來作比較  有的出現十幾次、幾次的  然後讓參與者  從一堆照片裡  選出自己覺得最好看的照片  結果大部分人  都選了那些  出現次數比較高的照片  這個就叫做  純粹接觸效應
  • 鏡子裡和現實中的人,真的是同一個人嗎?研究證明:不是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自己照鏡子或者自拍時,覺得自己還挺好看,但當看到別人給你拍的照片時,就會產生疑惑,這照片中的人,真的是我嗎?我難道真的長這樣?我們也聽到過一些言論:鏡子中的自己要比真實面貌好看30%。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你呢?
    但是大家應該都會發現鏡子裡的樣子總會比照片裡的樣子好看一些,而照片裡的樣子總是感覺有些不像自己,說難聽點,就是有些醜了。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照片裡的醜樣才是真實的自己,鏡子裡的都是美化和虛假的。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也未必。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鏡子裡的你和照片裡的你長得不一樣?那麼到底哪個才是你最真實的樣子呢?
  • 鏡子裡的你和照片裡的你哪個更好看?哪個更接近真實的你?
    沒事拿個鏡子出來補補妝,或者舉起手機來個自拍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不過,你有沒有發現,明明在照鏡子的時候感覺自己的模樣還不錯,可是拿起相機拍張照片出來一看,感覺怎麼那麼醜?那麼明明都是同一個自己,為什麼你會覺得鏡子裡的你比較好看,而照片裡的你就沒鏡子裡那麼順眼呢?這個問題,我們又得從心理學上去找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