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的奧秘之處在於一字多意,對於同樣互動話題的不同角度解讀,讓直播節日整體的面貌發牛「翻滅覆地」的變化,這是語言的技巧,更是語言的藝術。本文作者從實際工作角度出發,整理和思考了廣播直播節目互動話題的選擇實踐,讓直播節目少些遺憾,讓廣播互動交流更精彩。
廣播話題互動節目是廣播互動節目中的一種重要形式,不同於熱線採訪、點播、諮詢等互動節目,話題互動是指主持人圍繞一個同定話題,吸引聽眾參與,並即時選擇和播報互動信息製作節目。話題的設定是話題互動節目的最初準備環節,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一個優秀的話題意味著節目成功了一半。
話題的選擇要有原則和目的
聽眾參與節目的話題討論不是單純為了娛樂,還包有發表意見、釋放情緒的意願。因此,主持人也不能把話題互動當成簡單的湊時間或是活躍氣氛的補充。話題除了增加節目內容的可聽性,還兼具著與聽眾溝通、讓聽眾發表看法的功能,所以,話題的選擇既要有鮮明的目的性,又要堅持一定的原則。
1.樹立正確的傳播觀念
廣播話題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傳播理念,堅持社會效益優先。不像信息類互動節目,話題互動主要不是提供幫忙或者幫閒的信息服務,而是傳播態度情感和思想觀念,同時提供服務信息。這些思想觀念經過廣播的大眾傳播之後,能對聽眾和其他社會公眾產生巨大的影響,影響聽眾的看法和態度,指引聽眾行動。
所以,廣播話題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努力做到「叫好又叫座」。首先,優秀的話題應該抒發人類美好理想,陶冶人們道德情操,豐富人們藝術享受,同時傳播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引導民眾崇尚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廣播互動話題要為聽眾提供娛樂消遣,但不能低級趣味、庸俗膚淺,傳播不符合倫理法治的概念,廣播話題應該具有人文關懷與創新的情趣與理趣,娛樂聽眾身心的同時,體現媒體「大局」意識。不僅要為聽眾指點迷津,更可疏導情感。其次,將國家政策、社會動態、流行文化以輕鬆貼切的方式傳達,提高聽眾文化素養,傳播社會倫理法治,有利於精神文明建設。
2.注重互動話題的時效性
筆者主持的廣播節目是湖北經典音樂廣播晚高峰的《音樂好享受》,屬於一檔音樂欣賞+資訊播報+情感互動類節目。話題必須要保證具有時效性,才能提高節目的收聽率。比如說晚高峰實時交通路況、天氣預報、應急信息、尋人啟事等。大家互相幫忙,參與互動留言,形成了一個信息共享平臺。不僅新聞需要時效性和關注度,話題的選擇也同樣,某種程度上來說,節目中討論的話題也應該是符合新聞的各種要素的。
這個問題並不難理解,因為越是影響巨大、越是新近發生的事件就越是會引起注意,引起發言欲望,帶來話題的參與熱情。如果你選擇了一個大家已經討論了很久的話題,比如奧運會結束半個月了你還在談論奧運話題?這樣的話題選擇就顯得過時了:或者話題沒有什麼影響力,也就是關注度不夠高,不具備討論的價值的。
3.符合節目定位
在媒介分化和受眾細分的大環境下,廣播節目正在進行差異化的受眾和市場定位。廣播互動話題要緊扣節目定位,有針對性地設置吸引目標受眾的話題,話題不能與節目本身定位離題萬裡。
首先,符合受眾定位。廣播節目有著特定的目標受眾群,受眾群體既是同質,又是異質的。如性別、年齡、職業、收入等,在受眾之間尋找交集,找到同質的特徵設置話題,同時最大程度地包容異質的特徵,吸引最大量的受眾。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受眾的需求,獲知其既有的態度、傾向和思想觀念,有針對性地設置話題。
話題互動要圍繞內容定位,在領域內尋找合適話題,體現節目始終如一的特色,形成品牌,而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使節目顯得鬆散零落,應圍繞一條主線,巧妙做出變化,既體現媒體始終如一的傳播理念,同時讓聽眾感覺到耳目一新。
4.符合廣播語言
由於廣播只能訴諸聲音語言,沒有文字圖像輔助,語言的清晰準確通俗顯得尤為重要。廣播話題應該意義清晰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或者有歧義,儘量不要使用容易誤會的詞彙語句,少用多音詞、多義詞。受眾的理解水平和知識儲備參差不齊,這就要求話題要儘量通俗易懂,將話題內容有效傳播出去,以便吸引最大量聽眾參與。話題設置應該充分考慮受眾的理解能力,要做到簡明通俗,讓聽眾在第一次聽到、或者聽一遍就能夠準確把握其意義,不能使用牛僻字詞和專業俗語,儘量不要使用否定詞彙,以免聽眾誤解。
話題選擇要體現受眾思維
1.普遍性、實用性、貼近性
廣播要吸引最大部分受眾參與節目互動,互動話題必須具有普遍性,能夠引起聽眾共鳴,讓聽眾對話題感興趣,並且要能夠參與,這樣才能使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對受眾來說,對話題的興趣和參與的能力缺一不可。互動話題要可以調動聽眾的積極性,又能激發聽眾興趣,同時不要讓聽眾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而要讓他們真正想說話、有話說、能說好。這就要求媒體探知受眾的深層心理和參與願望,了解聽眾的參與能力和水平,保障受眾能夠真正參與,防止為互動而互動。
在選擇新聞話題時,還應該多考慮話題的思辨性,要能夠討論起來,讓聽眾有話說,而且圍繞這一話題能夠產生出不同的觀點。話題不能過於狹窄,只面對一小部分聽眾,要給予聽眾最大的思考和討論空間,為豐富的互動內容留下餘地。話題的選擇要切合群眾的生活,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
如果話題與群眾生活無關,聽眾無法參與,就無從談起互動了。話題選擇不當、唱高調、不顧及聽眾的心理狀態,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話題,最後導致話題互動沒有人參與,甚至讓觀眾覺得無聊、反感而直接換臺。影響頻道的收聽率。因此,互動話題必須要與聽眾生活息息相關,要選擇聽眾愛聽的、關心的內容。切忌「話不投機半句多」,就難以引起共鳴了。
2.話題的切入不要過大、過空
作為一名廣播節目的主持人,要懂得選擇互動題目的技巧,就是掌握好話題選擇的範圍,給聽眾提供參與的空間。在確定話題範圍時,要把握好話題選擇的範圍,比如在長假期間設置與旅行相關的話題,給定一個明確的範圍,才能與聽眾進行良好的互動。
在切入話題是時不宜過大,聽眾無法參與到討論中來,想要談一些自己的想法卻不知道應該從何說起,還會模糊節目的主旨,讓聽眾不明白主持人所指何意,更加難以參與到討論中來了。比如節目主題是關於武漢地鐵開通的新聞,如果話題設置為「武漢地鐵哪裡好?」就會泛泛而談,專業性太強,指向性不夠明確,如果設置為「開通地鐵方便了您哪些地方」等話題,聽眾就知道該討論些什麼問題,從而明確節目的主旨,有利於主持人把控節目的進度,還提升了節目的參與率。
3.避免消極負面信息
人數眾多、身份複雜的受眾參與互動環節,使廣播互動節目有著很多不可知的因素。在廣播節目互動的過程中,參與互動的聽眾的身份、學識、思想觀念等無法預先了解,其將要傳播的信息也充滿未知,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一些消極負面的信息。這就要求在設置話題時要有預見性,充分考慮到廣播互動現場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設置話題時全面充分地考慮到既可以辦好節目,達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可以為主持人減少負擔,使節目更加流暢。設置互話題要巧妙避開敏感話題,進行周到的的前期準備和設計,增加對話題的理解和判斷,防止在節目中可能出現的低俗、庸俗、媚俗等負面信息,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內容,避免出現格調低下,不利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新風尚的互動信息。
結 語
互動話題的設立讓封閉的廣播直播有了一扇新的窗口,它把節目與受眾緊密聯繫在一起,互動話題設立的巧妙與否,就決定著這份聯繫有親有疏,廣播要利用優秀的話題,鼓勵聽眾讜真話、道真情,積極交流思想和看法,營造平等、親切的話語環境,扶持正確意見,抑制偏見和謬誤,通過廣播話題互動,介入社會公共生活,「在商談語境下實現公共對話和平等交往」,使廣播媒體真正成為一個交流思想、教育民眾、服務社會的平臺。
來源 | 參考網
編審:鍾啟華、郭玲琳、塗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