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又爆隱私危機 逾2.6億用戶個人資料外洩

2021-01-12 網易科技

2019-12-22 08:49:11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舉報

中新網12月21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社交媒體網站「臉書」19日表示,他們正在調查一則貼文,這則貼文指出,一個資料庫暴露在網絡上,當中含有超過2.67億「臉書」用戶的姓名與電話號碼等數據。

根據英國數據研究公司Comparitech網站上一則貼文,資料庫上周被放上一個在線黑客論壇供人下載,這個論壇顯然隸屬於某個犯罪集團。

資料圖:一名男子從位於美國北加州門洛帕克的「臉書」總部經過。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臉書」一名發言人說:「我們正在調查此事,但我們認為,取得這些信息的時間,可能是在『臉書』過去幾年為加強保護用戶信息而做出改變之前。」

Comparitech網站指出,安全研究人員狄亞申科(Bob Diachenko)發現這個對外開放的資料庫,當中含有「臉書」用戶的姓名、用戶名稱和電話號碼。

狄亞申科發現這個資安漏洞後,立即通報當局。目前這個資料庫已下線。

報導指出,「臉書」正努力重建大眾對他們的信任,並緩和外界對這個社交網站個人資料保護的疑慮,卻在此時發生這件事。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 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FaceApp重新爆紅,背後卻暗藏個人信息外洩隱憂
    去年7月爆紅後,FaceApp又重回下載量排行第一事實上,FaceApp在去年7月流行「變老濾鏡」時,就已引起討論,在全球下載量累計超過1億次;最近流行的「變性濾鏡」,又讓FaceApp重新爆紅一波,重新拿下Android、iOS免費App熱門排行榜第一名。
  • 臉書再爆用戶信息洩漏醜聞!數據時代誰來為我們的隱私保駕護航?
    9月28日,Facebook(下文簡稱臉書)承認隱私保護出現漏洞,5000萬用戶信息又外洩了!!!消息傳出後,股票應聲下挫2.5%。另外,如果臉書被發現沒有採取適當措施保護用戶數據,那麼這一漏洞就違反了歐盟新的通用數據保護規定,還將面臨16.3億美元的罰款。
  • 2.67億Facebook個人資料在暗網洩露 以600美元價格出售
    2.67億Facebook個人資料在暗網洩露 以600美元價格出售 站長之家(ChinaZ.com) 4月21日 消息:據外媒報導,有網絡犯罪分子在暗網和黑客論壇上以
  • MGM飯店資料外洩再擴大,1.4億筆住客個人信息被兜售於暗網
    今年2月米高梅度假村飯店(MGM Resorts Hotel)超過千萬筆住客資料外洩,但受害人數可能不只於此。ZDNet昨(14)日報導,MGM大飯店(MGM Grand)又有超過1.4億筆用戶個人信息外洩,且正在暗網上被賤價出售。
  • 2.67億個Facebook帳戶信息在暗網出售,只賣600美元?
    Cyble買下了這53萬個帳戶信息,用來給用戶發帳戶洩露風險的提示。如今,Cyble發現,又有2.67億Facebook用戶信息被盜,包括姓名、郵箱地址、電話、社會身份、性別等,這些信息在暗網上以僅600美元的價格出售。
  • 雷鋒讀圖: UGC促成Facebook 18.6億美元收入
    Facebook在2010年通過用戶創造內容(UGC),已獲得18.6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比YouTube和其他社交媒體網站的2010年營業收入總和還多,統計資料由MyCube收集整理,請在下方的評論區留下您對於此的看法。
  • 2020年隱私安全&信息洩露大事件回顧
    萬豪520萬客人資料被洩露3月31日,萬豪國際集團發布公告稱,正在調查一起涉及客戶個人信息洩露事件,約520萬名客戶的資料可能被洩露。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萬豪發生了第二次大規模數據洩露事件......50億美元Facebook認領天價罰單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4月24日,聯邦法院正式批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Facebook之間的用戶個人隱私問題和解協議,Facebook認罰50億美元。
  • 圓通速遞40萬用戶資料外洩
    據中國媒體報導,圓通速遞員工以每日500元人民幣,租借員工內部帳號給「黑色產業」團夥(即從事非法行業獲利的人士),超過40萬用戶資料洩露,圓通速遞於昨日(17日)發布聲明,指警方於9月已拘捕涉案人士。圓通快遞昨日在微博發布聲明,指出於今年7月底,公司系統監測到有2個帳號存在異常查詢,其後調查發現,有員工利用其員工帳號和第三方非法工具竊取運單信息,其後警方於9月作出拘捕,圓通快遞表示會完善信息安全監控系統,更好配合相關執法部門,以打擊違法行為。有內地網民質疑,圓通會否向洩露隱私的用戶作出賠償,也有網民表示若因個人信息被「銷售」而導致危險,應該「怎麼辦?」。
  • 它可以將用戶數據賣的一乾二淨
    當然,並不是真實的老年人,而是一種變老挑戰正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紅。從臺灣歌手蕭敬騰、周杰倫,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許多名人都網絡上發布自己老後的照片。 時光沒有加快、他們也沒去整形,而是使用了爆紅手機應用程式FaceApp的老化濾鏡。FaceApp 一夕爆紅,在全球下載量累積超過1 億次。
  • 電商辛巴客戶資料外洩?大量用戶被騙!河南電視臺報導
    河南電視臺主持人提醒:目前電商辛巴客戶資料不知是什麼原因,導致資料外洩,所以大量用戶被騙,目前已經第五天了,各大平臺依舊沒有回覆。未回應平臺分別是:辛選團隊,官方平臺,某寶,某貓。目前都拒絕記者在線通話。河南電視臺表示:希望電商辛巴做出回應,避免更多用戶被騙。
  • 華住被「脫褲」,1.3 億人的隱私在「裸奔」
    華住官網註冊資料,包括姓名、手機號、郵箱、身份證號、登錄密碼等,共 53 G,大約 1.23 億條記錄;2. 酒店入住登記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生日、內部 ID 號,共 22.3 G,約 1.3 億人身份證信息;3.
  • Vodafone子公司被黑,用戶個人信息及SIM卡資料被兜售
    Vodafone旗下電信公司ho.Mobile昨(5)日公告,該公司去年底遭黑,導致用戶姓名、住址等個人信息以及SIM卡資料被竊取。在終止系統上的惡意活動後,該公司進一步調查顯示,部分客戶資料遭竊取,包括姓名、電話號碼、社會安全碼、電子郵件信箱、生日、國籍及住家地址等,以及SIM卡技術資料。但文本簡訊、聯繫歷史、上網記錄等流量資料、銀行或任何支付系統資料都未受到影響。 ho.Mobile為Vodafone旗下位於義大利的平價電信公司,用戶數達250萬。
  • 不可忽視的Facebook隱私設置!
    安全隱私問題正在被人們越來越重視!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承諾Facebook將解決其隱私問題,但在此之前,您可以做一些事情來保護您的個人信息安全。刪除個人信息您的居住地、您的電話號碼、生日等等可能都在facebook上發布過,因此,首先您應該是刪除您不希望Facebook或其他人知道的信息。
  • 由於用戶隱私問題 Facebook 與蘋果再次針鋒相對
    原標題:由於用戶隱私問題,Facebook 與蘋果再次針鋒相對   Facebook 稱其是「替小
  • 如何防止公司重要資料外洩?防止數據資料外洩的方法
    在公司企業內網中,公司內重要資料的安全管理是至關重要的,防止電腦文件外發、導致商業機密外洩一直是企業網絡管理的重要工作。那麼我們因該如何防止公司重要資料的外洩?防止數據外洩的方法有哪些呢總的來說,目前網絡途徑的外傳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是qq傳文件,第二是郵件附件,第三是網盤,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通過域之盾軟體 進行簡單的設置 達到公司資料不會被外洩的目的。1,通過安裝域之盾軟體,對機密文件和資料設置透明加解密操作。
  • 微信中這2個設置最好關閉,否則個人隱私易洩露,望周知!
    小語想跟大家侃一侃關於「微信中這2個設置最好關閉,否則個人隱私易洩露」的那些事兒。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信並不是一件很難見到的事情,相反,如今的微信貌似是智慧型手機的標配,即使你自己不使用系統都會『自帶安裝』。
  • 面臨1.83億英鎊史上最高罰金!英國航空洩露50萬乘客資料
    據外媒報導,英國航空因客戶個人資料外洩事件,被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the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 ICO)宣布,面臨被判罰1.83億英鎊罰款,若判決正式生效,將創英國境內因個人資料外洩的史上最高罰款紀錄。
  • 廣告商們以隱私之名向Facebook宣戰了
    早在成立之初,有關註冊Facebook後,能夠自動登錄該用戶的電郵帳戶取得通信錄的行為就引發了不小的爭議,2009年服務條款的變更則將爭議推到頂峰。2014年8月22日,奧地利隱私保護人士馬克西米利安·施雷姆斯發起了針對Facebook的集體訴訟,並很快得到了多達6萬人的聲援。
  • Facebook與蘋果爭端再升級:抨擊隱私新規 蘋果稱用戶有權拒絕
    ATT可以讓用戶選擇什麼時候或者是否允許應用軟體追蹤個人隱私數據以及向其他平臺或網站分享。在iOS 14系統的設備上,一款APP需要通過所謂的廣告跟蹤標識符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收集跨APP和網站上的用戶數據,用於定製化數字廣告推送。
  • 大連千餘用戶信息慘遭曝光!教你三招安全上網!
    」於上月被黑,共計3300多萬用戶的個人資料統統被黑客竊取並被公布在網上。然而創始人彼得曼稱在AshleyMadison登陸香港之前就收到了64萬來自中國大陸的登陸請求(發送請求的用戶你們好,記得去洩露的個人資料資料庫裡認領一下你們的郵箱),並且認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這裡有一張每個國家及地區註冊用戶佔國家總人數的比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