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30年,懸疑推理中的女性創作者——專訪《摩天大樓》原著作者...

2020-11-20 環球網

130年前的今天,英國德文郡託爾奎降生了一個女孩,或許沒有人能想到,這個熱愛閱讀的女孩將會顛覆由男性主導的推理世界,書寫她開創性的傳奇一生。

在80餘年的人生中,她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而作為人類史上最暢銷的著書作家,只有聖經與莎士比亞著作的總銷售量在她之上。她的獨創精神、精妙設計、推理邏輯,以及讓人拍案叫絕的真相揭曉,都為後世留下了不盡的推理素材和文學寶藏。

她就是英國女偵探小說家,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被英國女王授予」偵探女王」桂冠的阿加莎·克裡斯蒂

130年,時光輪轉,在亞歐大陸的東邊——中國的懸疑推理創作者,也藉由懸疑短劇的盛行,走入觀眾的視野。而近期,在始終由男性創作者佔據主流的懸疑推理領域,《摩天大樓》《白色月光》等女性創作者的作品,為觀眾帶來多元視角的同時,也收穫了收視率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這些作品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引起多位「乘風破浪姐姐」的關注與共鳴,以女性話題引爆輿論的《摩天大樓》。

這部從女性視角探討社會與挖掘人性的作品是由怎樣的作者所書寫? 時值阿加莎誕辰130周年,我們與《摩天大樓》的原著作者陳雪和製片人郭錦巍探討了關於阿加莎、女性創作者、作家生存狀態、中國懸疑推理的未來等話題。用後世的感悟紀念永恆的「偵探女王」,用當代的視野發覺女性懸疑的力量

Capture1. 創作的開端

阿加莎是懸疑推理創作者繞不開的名字,對於陳雪也是這樣,雖讀阿加莎作品不多,她卻從中獲取很多靈感。

她認為,《東方快車謀殺案》雖以男性偵探為主要視角,但其中各個人物之間的聯繫、殺人動機,以及乘客背後的千絲萬縷的聯繫,極具女性思維,即在小說中儘可能展現人性的各種層面,並且思索感情給予人的影響,包括犯罪、復仇、正義、憐憫等,都有很深刻的辯證。

《東方快車謀殺案》作為阿加莎的代表作之一,是無法被模仿,更難以被超越的作品。不論是將火車這一移動卻密閉的空間作為故事舞臺,亦或是震撼的結局揭秘,甚至法律與道德的探討,都成為這部作品得以流傳至今的重要因素。

但正因這些因素帶給讀者的強烈震撼,小說中對人物和人物關係的精心描寫便容易被忽略。

陳雪則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事實上,阿加莎的小說總是以驚人的細膩,將故事中的場景、人物、證詞等要素立體地展示給讀者,並嚴絲合縫地互相關聯。正如陳雪所說,這正是女性思維寫作帶來的獨特觀感。

如果說阿加莎為陳雪帶來創作靈感,那麼真正引導陳雪開始創作犯罪小說的,是美國冷硬派偵探小說大師——勞倫斯·布洛克。他被稱為「紐約犯罪風景的行吟詩人」,《八百萬種死法》是他的代表作。在他的筆下,人無論高低貴賤,都在生活的洪流中詩意地掙扎。

本來對本格推理興趣不足的陳雪,因為布洛克筆下那些形形色色、獨特生動的人物而開始嘗試懸疑元素。

「他的筆法詩意,對於生與死、罪與罰的思索非常獨特,他對紐約的街道、夜生活、各種階級及職業的人的描寫極其生動,是他的作品讓我想在小說裡加入犯罪元素」。

Capture2. 獨特的身份

阿加莎成為傳奇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的女性作家身份。在始終以男性為主導的懸疑推理領域中,她作為女性作家卻顛覆了無數男性定立的規則。

事實上,推理題材作品的女性創作者稀缺,而男性居多是全球性現象,這不僅反映在知名推理小說家以男性為主,也可以反映在大眾的閱讀習慣中。

以中國讀者為例,豆瓣讀書的「推理」標籤下,作品綜合排序TOP300中,作者為男性的作品佔81%,而作者為女性的僅佔19%

而同樣是「推理」標籤下,從作品綜合排序TOP300的作者所佔作品數量來看,作品數量TOP20的作者中,僅有阿加莎與側側輕寒兩位女性作者

但這種「稀缺」卻恰好突出了阿加莎的地位。

阿加莎一個人的作品幾乎可以涵蓋整個懸疑推理的範疇,她開創了無數推理裡的典律,她的創造力跟開創性,我覺得是超越性別與國界的」。

同為在懸疑推理領域「稀缺」的女性創作者,陳雪的作品不同於阿加莎超越性別與國界的文字,她更關注女性生存狀態的探討,以及女性間的互助,在女性主義不斷被提及的當下顯得格外突出。

如果說阿加莎確定了推理範式,陳雪則挑戰了男性主導的架構。

而這種「她」視角也在被不斷印證著——女性在懸疑推理題材創作中的獨特性。

女性創作者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是對於人物的同情與理解,並且可以多元地創造角色,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如《摩天大樓》的保潔阿姨、保安等,這類「小人物」並不常出現在小說中。

而從表現方式來說,女性創作者也會有更多非典型的敘述方式與結構方式,例如湊佳苗的獨白體,以及陳雪在《摩天大樓》中所採用的章節體。

陳雪認為「她」視角是必要的,「這樣才能真正展現世界的全貌」。

以往我們會檢討受害者,甚至去審核這個受害者是否夠典型,足以被同情。但當女性主義抬頭,更多的女性視角加入懸疑推理作品中,我們會去更多元地思考女性可以如何展現自己的能力、美貌、身體、工作能力等等,當這些不再被當做女性引人遐想或引起批評的原因,我們可以更清楚地指出什麼是犯罪」。

女性視角雖然帶來了多元的思考,但也存在「盲區」。

陳雪坦言,「像是純粹的暴力,尤其是性暴力,或者連環殺人案,處理起來比較會有限制。以我自己為例,《摩天大樓》中的顏永原就對他人施加了身體與性的暴力,但我總會想要去讓加害者身上也有不為人知的痛苦,希望去理解暴力傷害他人的人是否也受過傷」。

是源於基因的「惡」,亦或在社會建構下產生的「惡」,顏永原的動機在陳雪的筆下成為了迷。或許給予留白,比賦予解釋更能讓人感悟人性之複雜。這是「她」視角的「盲區」,卻為作品增添了獨特的韻味。

Capture3. 作家的生活

一個成功的作家是否會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阿加莎的第三個傳奇之處就是她的生活,著名的「阿加莎失蹤事件」是繞不開的話題。

1926年12月3日晚,阿加莎神秘失蹤。事件迅速轟動全國,倫敦的報紙上充斥著「阿加莎·克裡斯蒂人間蒸發」、「女小說家失蹤之謎」等大字標題。

1926年12月14日,阿加莎被發現棲身於哈羅蓋特的海卓酒店,安然無恙。她化名特麗莎·尼爾(用了他丈夫情人的姓氏)登記入住。她宣稱自己曾短暫失憶,並將不會洩露有關她離奇失蹤的任何消息。

這段11天的離奇經歷,時至今日,真相仍未有定論。這或許也是傳奇的推理小說家阿加莎留給後世最具爭議的謎題之一,而她的寫作經歷和感情生活也成為推理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百年後的今天,作家們的生存狀態又是如何的?

《摩天大樓》中的吳明月就是一位作家,她的生存狀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作家群體所面臨的困境。孤獨感、自閉環境、社交恐懼症,這些是否是他們真實面對的呢?

「一個作家從開始訓練寫作,到可以出版,甚至成名,需要一段蟄伏的過程,而無論知名與否,往往面臨的都是日復一日漫長的寫作狀態,作家必須接受獨處,甚至喜愛獨處」。

陳雪表示,每個小說家的生活狀態不同,但因為寫作需要時常在書桌前,曠日持久地工作,因而讓人減少社交。隨著寫作時間變長,甚至可能影響家庭或感情生活。

但陳雪希望自己不論如何忙碌,都能保持對社會的敏感性,「書寫時將自己融入書中,而書完後則讓眼光望向世界,我希望我總是留意著,好奇著,觀察著這世間種種,並將之化為我的作品。面對世界,展現現實,並且運用想像力超越現實,表達難以被陳述的人性」。

Capture 4. 「中國懸疑的未來

2020年,是屬於懸疑推理的一年。無論是電影或短劇都在不斷加深觀眾對懸疑推理的了解。不僅是阿加莎這類聞名世界的傳奇作家,在小說改編劇集的推動下,更多像陳雪一樣的優秀懸疑推理創作者也將被大眾所看到。

《摩天大樓》的製片人郭錦巍認為,今年懸疑題材突出的原因,一是此前懸疑爆款作品的成功帶動更多創作者不斷探索、創新,形成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受歐美、日本懸疑劇的影響,讀者和觀眾的口味也在發生變化,希望看到更多製作精良、電影質感、題材多元的懸疑劇,這些綜合因素造就了懸疑推理的「大年」。

作為女性製片人,女性話題自然成為郭錦巍的一個重要關注點。「總體看,女性視角的懸疑作品還是偏少,開發陳雪老師《摩天大樓》這本小說的時候,大概在2017年底,當時國內網劇市場女性懸疑題材還比較稀缺,但歐美地區相對成熟,比如說2017年的美劇《大小謊言》,是非常典型的圍繞女性覺醒的懸疑情感劇,披著懸疑的外殼,探討的是女性困惑和女性成長的問題」。

而事實上,在目前的輿論環境下,女性懸疑在中國同樣有市場,郭錦巍認為「我們去挖掘當下這個時代的女性面臨的問題和困惑,並通過《摩天大樓》這樣的作品幫助女性找到自我,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希望能給更多女性帶來幫助和力量」。

不僅是女性話題,我們也期待,中國未來的懸疑推理題材作品可以打破更多規則和桎梏,像百年前的阿加莎一樣,拓展視野的界限,容納更多元的主題和類型,給觀者帶來全新的體驗。

同時我們也期望,中國懸疑可以走出自己的獨特道路,像郭錦巍所期待的一樣,「希望(中國懸疑推理劇集)可以與美劇、英劇一樣,能逐漸建立起『中劇』的認知標籤」。

相關焦點

  • 《摩天大樓》原著作者陳雪:網劇改編很切合當代社會情境|專訪
    作者|鄭伊珊編輯|友 子「她從黑暗中來,又在黑暗中離開。」網劇《摩天大樓》從8月19日開播以來,口碑一路走高,豆瓣評分穩定在8.2,在近期幾部懸疑劇的角逐中略勝一籌。隨著大結局漸近,這部劇有望成為《隱秘的角落》之後今年國產懸疑劇的又一部代表作。
  • 《摩天大樓》原著作者陳雪:網劇改編很切合當代社會情境|專訪
    網劇《摩天大樓》從8月19日開播以來,口碑一路走高,豆瓣評分穩定在8.2,在近期幾部懸疑劇的角逐中略勝一籌。隨著大結局漸近,這部劇有望成為《隱秘的角落》之後今年國產懸疑劇的又一部代表作。以一場死亡開場,引出大樓內形形色色的人物,每個人似乎都有秘密,《摩天大樓》一開篇就顯現出本格推理的味道。
  • 《摩天大樓》用三重創新回歸懸疑 | 陳正道專訪
    2018年,拍攝過《催眠大師》《記憶大師》的導演陳正道攜他多年合作的電影團隊拍攝了一部網劇《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在當年的同類型劇中,《結愛》以更高階的綜合質量突出重圍,順利幫助陳正道完成轉網第一步。今年,陳正道在已有電影項目的同時,回歸自己擅長的懸疑題材,再戰網劇市場,他拍攝的《摩天大樓》目前正在騰訊視頻播出。
  • 讓楊穎演技翻身的《摩天大樓》,原著作者怎麼看?
    本屆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安排了多場文學活動,包括金宇澄主題講座《老金地圖——處世與表達》及兩場文學對談《文學表述中的影像再現》《在虛擬世界中如何虛構》。手握《繁花》原著的金宇澄與小白、蔡駿、高翊峰、陳雪、既晴等兩岸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與影視「交過手」。
  • 「她懸疑」短劇《摩天大樓》:講述女性故事必須「議題化」嗎?
    僅以2020年為時限,主打女性懸疑題材的已有《危險的她》《不完美的她》,同檔期還有優酷懸疑劇場推出的《白色月光》,但這三部劇的完成度與口碑都不及《摩天大樓》。那麼,《摩天大樓》到底是如何講述女性故事的,其中又有哪些經驗與不足呢?
  • 《摩天大樓》用三重創新回歸懸疑 | 陳正道專訪
    2018年,拍攝過《催眠大師》《記憶大師》的導演陳正道攜他多年合作的電影團隊拍攝了一部網劇《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在當年的同類型劇中,《結愛》以更高階的綜合質量突出重圍,順利幫助陳正道完成轉網第一步。今年,陳正道在已有電影項目的同時,回歸自己擅長的懸疑題材,再戰網劇市場,他拍攝的《摩天大樓》目前正在騰訊視頻播出。
  • 《摩天大樓》:一部懸疑劇的「女性主義宣言」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名懸疑愛好者。凡是與案件、推理、謎題、兇殺有關的作品,不論是小說、動畫還是電影、電視劇,我基本上都是照單全收。其中千迴百折的劇情,總是讓我大呼過癮,環環相扣的詭計,更是令人血脈噴張。
  • 《摩天大樓》:一部懸疑劇的「女性主義宣言」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名懸疑愛好者。凡是與案件、推理、謎題、兇殺有關的作品,不論是小說、動畫還是電影、電視劇,我基本上都是照單全收。其中千迴百折的劇情,總是讓我大呼過癮,環環相扣的詭計,更是令人血脈噴張。有些時候,即便一部懸疑作品在文學性、藝術性、技術完整性上存在不小的漏洞,只要核心謎題邏輯過硬,便能在我心裡輕取高分。因此,當我滿懷期待地打開一部名為《摩天大樓》的懸疑新作時,我一點也沒有想到,這部作品最打動我的地方,竟然與「懸疑」二字毫不相干。作為一部網劇,《摩天大樓》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基於不向讀者「劇透」的考慮,可以簡單總結為「命案背後各有故事的人」。
  • 《摩天大樓》:一部懸疑劇的「女性主義宣言」| 周末談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名懸疑愛好者。凡是與案件、推理、謎題、兇殺有關的作品,不論是小說、動畫還是電影、電視劇,我基本上都是照單全收。其中千迴百折的劇情,總是讓我大呼過癮,環環相扣的詭計,更是令人血脈噴張。因此,當我滿懷期待地打開一部名為《摩天大樓》的懸疑新作時,我一點也沒有想到,這部作品最打動我的地方,竟然與「懸疑」二字毫不相干。作為一部網劇,《摩天大樓》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基於不向讀者「劇透」的考慮,可以簡單總結為「命案背後各有故事的人」。
  • 懸疑短劇再創新,騰訊視頻建起《摩天大樓》
    而這一幕,其實揭開了《摩天大樓》的另一層用心——它並不止是一個不停反轉的懸疑故事,也並不是懸疑包裹下「丈夫出軌」、「妻子大戰小三」的狗血情殺故事,而是一個女性互助的群像故事。這樣的設計,讓該劇播出後口碑一路上揚。實際上,早在2018年剛接觸到這16集的劇本時,團隊就將其定義為「女性懸疑劇」。
  • 懸疑+耽改、短劇集+中短篇…懸疑推理改編趨勢為何?
    騰訊雖未以劇場方式對懸疑作品進行歸類,也陸續推出《痕跡》《摩天大樓》《謀局》等劇目。》、《在黑暗中》(改編劇名為《逆光者》)等「雙男主」探案的作品兼顧懸疑、耽美圈層利好,未來的「耽改101」中,或許會出現更多懸疑題材劇目的身影;第四,短劇集的盛行令中短篇的懸疑作品有了改編可能,與其冒著水土不服的風險改編外國懸疑小說,不妨看看本土國內偵探社、推理社作者的作品。
  • 新銳懸疑作家陳忱解讀《摩天大樓》:每個人心中的萬千秘密
    該劇改編自作家陳雪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一幢摩天大樓中,美女店長鍾美寶被害,兩個警察聯手破案,在抽絲剝繭之間發現了整棟大樓隱藏著匪夷所思的人際關係,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永遠不要相信看到的表象。「90後懸疑寫作第一人」陳忱也關注了這部劇,並從同為懸疑作家的角度給出了極高的評價。「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羅生門式的懸疑劇。
  • 新銳懸疑作家陳忱解讀《摩天大樓》:每個人心中的萬千秘密
    「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羅生門式的懸疑劇。偶然看到這部劇的第一集時,我就被配樂和劇情吸引了,再翻回去一看演員表,居然還有曾經一起合作過的「老熟人」,再加上題材簡介同樣是我自己的創作風格,就義無反顧的開始追劇了。事實證明也沒讓我失望。為此我還去看了原著的小說,結果不看不知道,看完才知道這部劇的改編有多麼的成功。因為原著根本就不完全是推理小說式的。
  • 摩天大樓,劇本殺式懸疑劇
    從網絡上可以看出為摩天大樓發聲的部分都是女性,最最悲哀的事情是這部劇中陳述的事情是真真切切會發生在現實世界中的,女性歧視,原生家庭的影響劇裡揭露出了這個社會的陰暗面,讓觀眾,讓女性可以真真切切體會出女性社會生存中的痛苦和掙扎,因為劇情的原因,大家都不再是討論劇中演員的問題,而是加大對女性角色的宣揚,劇中女性之間的友誼,相互救贖以及保護吸引著觀眾。
  • 《摩天大樓》基本法揭秘:她話題把握與懸疑感製造
    作者/sunny 編輯/王雅莉8個單元故事、13種人物視角、16集短劇,4個月拍完,《摩天大樓》對於陳正道來說是既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一種不小的挑戰。繼《隱秘的角落》之後,懸疑短劇繼續發光發熱,其中《摩天大樓》的出現為「她懸疑」賽道增添了更多的亮點與討論點。
  • 「她懸疑」走紅,原創懸疑類網劇能否呈現女性的真實處境?
    而後兩部則表現相對優異,且均為女性向題材,《白色月光》講述婚戀問題,女性製作班底以一種新方法呈現了女性題材與懸疑結合的可看性;《摩天大樓》則以一樁謀殺案為線索,以一座大樓為背景展現居民眾生相,每個居民身上各有其秘密又都與死者鍾美寶相連,從而牽引出複雜多面的生命樣態。事實上,2020年是原創懸疑類網劇的爆發年,劇場化運營又給這一類型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 從《三十而已》到《摩天大樓》,劇集中的女性視角與覺醒
    該劇出品方企鵝影視副總裁、《摩天大樓》總製片人方芳表示,作為騰訊視頻劇集創新賽道的產物,《摩天大樓》最吸引人的點,就是懸疑和推理外殼下,關於「女性覺醒」的表達。「女性表達」成為了這個夏天多部熱門劇集的亮眼之處。
  • 半部好劇《摩天大樓》
    網劇《摩天大樓》的上線,帶起了一波「她懸疑」的熱潮。這部結合女性、懸疑、單元劇等多個元素的作品,在帶給觀眾爽快的觀劇體驗的同時,也不乏對諸多社會問題的展現和探討。事實上,「懸疑」並不是這部作品的真正內核,原著作者陳雪直言:「尋找兇手確實不是我首要關注的,我真正想探討的是,如何透過對他人生死的思索,進而使自己也產生對生命重新的省思,因而帶來對生命的改變。」
  • 摩天大樓原著作者肯定Angelababy演技:符合鍾美寶,被她感動
    網劇《摩天大樓》播出後,Angelababy楊穎的演技引發了人們的熱議。近日,《摩天大樓》原著作者陳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楊穎很符合她心中鍾美寶的模樣。懸疑劇《摩天大樓》改編自作家陳雪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在一棟摩天大樓中,美女店長鍾美寶被害,警察在破案時發現了大樓中隱藏著抽絲剝繭般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楊穎飾演的角色就是鍾美寶。作家陳雪表示,去年去劇組探班時,看到楊穎演到劇中穿白洋裝最重要那場戲時,深受感動。
  • 專訪|陳雪:摩天大樓裡,人們嚮往更美好的生活,反而更疏離
    近日,根據陳雪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摩天大樓》正在騰訊視頻熱播。這已不是陳雪小說第一次被改編了。她的短篇小說《蝴蝶》在2004年就被香港導演麥婉欣搬上銀幕,讓很人關注到作為原著作者的她。電視劇《摩天大樓》中,有很多反映女性成長困境的臺詞澎湃新聞:女性成長的困境在你之前的小說中多有表現,如今也有很多讀者在讀《摩天大樓》時提到了女性成長、女性主義等等,尤其是因為這兩年MeToo運動席捲全球,會有更多的人往這個方面去解讀。你怎麼看待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