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耽改、短劇集+中短篇…懸疑推理改編趨勢為何?

2020-11-30 騰訊網

作者 / 喬苗兒

懸疑劇熱度持續走高,三家視頻平臺的比拼正膠著。

愛奇藝推出迷霧劇場,以劇場化運營的方式集結6部12集懸疑短劇,目前已經播出《十日遊戲》《隱秘的角落》《非常目擊》《在劫難逃》四部,還有《致命願望》《沉默的真相》兩部待播。優酷有懸疑劇場,定位「她懸疑」,近期先後播出《失蹤人口》《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幹了什麼》《刺》《白色月光》,還有《迴廊亭》《迷霧追蹤》《玫瑰行者》等作品待播。騰訊雖未以劇場方式對懸疑作品進行歸類,也陸續推出《痕跡》《摩天大樓》《謀局》等劇目。

Priest的《默讀》、淮上的《破雲》影視化改編消息不斷,金十四釵的《在黑暗中》、鄭執的《生吞》已發布分別由芒果TV、檸萌影視進行影視化改編的消息。

懸疑熱還要持續。

綜合懸疑類新老劇目及國內懸疑小說作家、作品,新劇觀察記者發現規律並進行趨勢預判:第一,改編懸疑/推理/涉案小說,仍是懸疑劇重要的內容來源之一,除日本懸疑小說外,港臺懸疑小說和內地懸疑小說也被納入改編視野;第二,能形成「懸疑宇宙」的懸疑/推理/涉案小說作家的作品更受影視改編青睞,比如紫金陳、周浩暉、秦明、呂錚等;第三,《SCI謎案集》、《在黑暗中》(改編劇名為《逆光者》)等「雙男主」探案的作品兼顧懸疑、耽美圈層利好,未來的「耽改101」中,或許會出現更多懸疑題材劇目的身影;第四,短劇集的盛行令中短篇的懸疑作品有了改編可能,與其冒著水土不服的風險改編外國懸疑小說,不妨看看本土國內偵探社、推理社作者的作品。

同一個作家的「懸疑宇宙」

所謂同一個作家的懸疑宇宙,是說這個作家能夠通過系列作品,塑造出一個或者多個性格鮮明的偵探/警察形象。以歐美懸疑推理作家為例,阿加莎·克裡斯蒂筆下的偵探波洛、馬爾普小姐;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和華生;勒裡·奎因筆下的奎因等。

百位懸疑推理小說家(一)

國內懸疑小說作者的作品中,往往也有一個或一組深入人心的角色,他們作為主人公串聯起不同的作品,形成系列。相較於國外推理名家的炙手可熱,國內推理作者知名度不高,圈層化明顯,但並不妨礙,我們擁有非常出色的本土懸疑推理大家和優秀作品的事實。

程小青被譽為「中國現代偵探小說第一人」,「東方柯南道爾」,他筆下的偵探霍桑,是中國版的福爾摩斯,電影《大偵探霍桑》改編自他的作品。孫了紅塑造了「俠盜魯平」這一角色,且他的作品多帶有神秘恐怖的氣息,可讀性也很強。藍瑪堅持本格推理,他筆下的桑楚、歐光慈形象都非常經典。翼浦的代表作是《雷鳴探案》系列,電視劇《立案偵查》《警探雷鳴》是根據該系列作品改編的。湯保華有「司徒川系列」。

翼浦小說改編作品

從目前懸疑市場的情況來看,國內早期懸疑作者的作品影視化的比例並不高,這部分實際上是「滄海遺珠」。尤其是近年來,製作方開始開掘民國探案的創作空間,不妨可以從程小青、孫了紅、陸澹安、俞天憤、張碧梧、趙苕狂等民國時期的名家名作中尋找故事藍本。這些大家對社會環境的描繪、詭計的設計尤其見長,可為懸疑類影視劇要求的氛圍、真實感提供基礎。

能自成「懸疑宇宙」的作家受到影視改編的青睞,也是近年來明顯的現象。

紫金陳小說改編作品

紫金陳是近期最為炙手可熱的懸疑作家,《隱秘的角落》《謀局》《沉默的真相》(待播)分別改編自《壞小孩》《高智商犯罪》《長夜難明》,前兩年的《無證之罪》也是改編自他的同名作品。其中「嚴良」是《隱秘的角落》和《無證之罪》中共有的人物,「史彭元長大了就成了秦昊」的梗一度非常流行。

另外自成「懸疑宇宙」的還有作者秦明,《法醫秦明》系列改編多部電影、網劇,秦明+林濤+大寶的組合令觀眾記憶深刻。以及周浩暉,塑造的代表人物為《暗黑者》中的羅飛;常書欣,塑造的代表人物為《餘罪》中的餘罪;蜘蛛,塑造的代表人物為《十宗罪》中的四人探案小組,梁教授+畫龍+包斬+蘇眉。

呂錚小說

還有一種構建「懸疑宇宙」的方式值得借鑑,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作家呂錚。其每部作品都圍繞一個主人公展開,獨立成篇,同時每部作品之間都有聯繫。《三叉戟》講的是崔鐵軍、徐國柱、潘江海三個老警察的故事,其中還有一個人物反覆出現——預審的齊孝石,這個人物是呂錚另一部作品《名提》的主要人物。除此之外,《三叉戟》中的林楠也有了以他為核心的作品《謎案》。

目前國內擅長構建「懸疑宇宙」的懸疑小說作者還有師承燕,代表作為《不在現場的謀殺》,主人公是女刑警文靜;馮華,代表作為《如影隨形》,主人公是警探普克;何家弘,代表作為《洪律師探案集》,這位作者同時也是法律系科班出身,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法學教授。

港臺懸疑小說納入改編視野

近期在騰訊視頻播出的《摩天大樓》,用「羅生門」的方式講述一個女性被殺的案件,由此關照女性遇到的家暴、性侵、PUA、性別偏見等各種現實的、社會議題,話題之尖銳,引發了諸多探討。這部作品改編自臺灣女作家陳雪的同名小說,該作家以女性題材見長,此前的小說《蝴蝶》講述的是女性的同性之愛,獲得過香港電影金像獎。

百位懸疑推理小說家(二)

港臺懸疑小說改編在影視市場不多見。順著作家陳雪這條線索,新劇觀察記者發現了臺灣推理作家協會,陳雪是會員。而協會會員中,也不乏待發掘的寶藏作者,成員有冷言、秀霖、李明萱、知言、藍霄、林斯諺、寵物先生等。

臺灣推理作家協會的成員根據所長,也可分為擅長本格推理和社會派推理的兩類。社會派推理代表除了陳雪,還有陳舜臣,代表作為《憤怒的菩薩》,專注案件背後的社會問題思考。本格推理邏輯至上,注重解謎,包括經典的密室殺人模式、時間表殺人模式、暴風雪山莊模式等,較有代表性的作者是林斯諺,代表作為《冰鏡莊殺人事件》《尼羅河魅影之謎》;陳嘉振,代表作品有《布袋戲殺人事件》《三重密室殺人事件》。

香港的懸疑推理作家們的作品影視化改編也是有經典,但數量上並不多,且往往融合科幻元素。比如倪匡的代表作《衛斯理》系列,融合科幻、懸疑、推理等不同的元素。另外較有代表性的是作家陳浩基,代表作《窺伺藍色的藍》《遺忘,刑警》。

誠然,港臺懸疑推理作家的作品雖未成規模地進行影視化改編,搬上影視劇市場,但並不代表其中的人物塑造、故事設定不曾出現在螢屏上。尤其是本格推理,由於案件獨立,便於濃縮,是被套用詭計、借梗的重災區。大眾未必有明顯的感受,但深度推理愛好者,必定能從似曾相識的案件、反轉中找到熟悉的影子,譬如《布袋戲殺人事件》中「藏鏡人殺人」的詭計設計,就曾出現在不同的影視作品中。

包括港臺在內,國內的懸疑推理創作本身起步晚於歐美日韓,且在創作方面受到歐美日韓大家的影響很深,在這種背景下,不論是小說還是影視作品,脫離借鑑的拐棍兒,發揮本身的原創力,才能真正意義上推動整個懸疑推理文學、影視向前發展。

懸疑+耽改的雙重紅利,

《在黑暗中》《罪愛安格爾》等影視化

懸疑熱度,無疑再為「雙男主」探案添把火,同時收割懸疑和耽改的紅利,數部大熱作品已經奔襲在影視化改編的路上。

百位懸疑推理小說家(三)

《SCI謎案集》改編自作者耳雅的同名小說,而這部小說本就是作者根據《三俠五義》創作的同人現代衍生文。原著中主人公更是直接用了展昭、白玉堂的原名,到劇中才改為白羽瞳、展耀。資深腐女都不陌生,「貓鼠」(或「鼠貓」,是不是逆cp,讀者各有各的想法)是耽美圈的鼻祖級CP。

雙男主探案作品

作為影視改編作品,《SCI謎案集》是品質不錯的網劇,人物鮮活、智商在線,案件的節奏、懸念點的設置整體不錯,豆瓣評分7.4。《SCI謎案集2》網傳在籌備,但遲遲沒有官宣和具體動向。

耳雅的另一部作品《罪愛安格爾》,也是雙男主探案,根據相關的版權採購信息顯示,該作品版權在中匯影視,目前還未備案。

另外兩部經典的雙男主探案作品,Priest的《默讀》、淮上的《破雲》的改編情況一直眾說紛紜,「耽改101」中一直都能看到這兩部作品的身影,而每一次都是以「狼來了」告終。淮上另一部作品《破雲2吞海》的演員班底也在流傳不同的版本。

可以肯定的是,雙男主+耽改+懸疑破案+流量演員的組合,對於女性觀眾尤其是腐女圈層是不小吸引,幾乎是此類懸疑推理小說影視化的萬能公式。

前幾天,金十四釵所著《在黑暗中》宣布由芒果TV進行影視化改編,改名為《逆光者》,講述的是臥底緝毒警謝嵐山和模擬畫像專家沈流飛攜手破案並且尋找身份真相的故事。

除此之外,在書粉中呼聲很高的「雙男主」探案作品還有白雲詩詩詩的《緝兇西北荒》,圍繞一樁塵封多年的兇案展開,故事中有警員和罪犯兩組CP;呂吉吉的《鑑罪者》,主人公是刑警與法醫;白衣斑骨的《死無罪證》《兵者在前》;普通的鹿的《狩獵》等。

對於雙男主探案來說,紅利和難點並存。一方面是耽改的處理,要保全雙男主的設定,就只有社會主義兄弟情一條路;另外一方面此類作品涉及到涉案劇審查相關,如何過審也是不小的問題。

短劇集+中短篇,

會成懸疑推理改編的趨勢嗎?

內地原創懸疑推理文學領域並非貧瘠之地,只是此前並未等到屬於它的高光時刻。

百位懸疑推理小說家(四)

對習慣閱讀海外作品的中國推理愛好者來說,即便有諸如超級暢銷書作家如法醫秦明(作品銷量累計超過350萬冊)等作家在力挽狂瀾,但與海外作家的兇猛來勢相比,本土推理小說似乎整體處於被冷落的狀態。

小說家呼延雲認為,假如把2000年「推理之門」網站的創辦作為原創推理復興的起點的話,迄今這20年中,無數勤奮的創作者撰寫了大量的優秀作品。發展時間短、題材受限多、出版難度大、創作隊伍整體比較年輕等問題,制約著原創推理從小眾走向大眾。原創推理起步較晚,讀者看慣了日本推理及歐美偵探小說,閱讀起點又比較高,這加劇了原創作品創作的難度。

懸疑劇,尤其是懸疑短劇集的興起,帶動了懸疑小說的熱度,尤其是在影視化改編方面。既然海外懸疑推理作品影視化改編要面臨著極大的因文化語境不同而帶來的「水土不服」風險,為何不考慮本土作家的作品?

內地懸疑推理小說創作領域,雖然小眾,但一直有序、有組織發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黑貓懸疑創作社,社員有七根胡、大袖遮天、成剛、老家閣樓、李異、莊秦、麥潔、蓮蓬、嫣青、聊聊。該社成員的作品覆蓋長篇、中篇、短篇,也有本格、社會派等不同屬性,且在懸疑推理愛好者中知名度較高,有穩固的讀者基礎。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一本名為《歲月推理》的雜誌,這本創刊於2006年的中國原創推理雜誌收錄了大量本土作家中短篇的作品,體量上與短劇集較為適配。其中作者蔡棟所著「鬼」系列(《鬼船裡的五小姐》《鬼棺裡的六堂叔》)等,以熊禎、燕芹泥這對搭檔探案為主線,案件短小精悍,彼此獨立,兼容了本格推理的邏輯性和社會派推理的深度。

《歲月推理》雜誌辦刊期間的常駐作家還有王小妞,代表作品為《克魯克的寶藏》系列;杜撰,《第五場》系列;水天一色,《杜公子》系列;徐敏俊《時間鎖鏈》《迷藏》;午曄,《罪惡天使》系列。

相關焦點

  • 100位中國懸疑作家清單:什麼樣的懸疑小說具備影視化潛力?|新劇觀察獨家
    ,比如紫金陳、周浩暉、秦明、呂錚等;第三,《SCI謎案集》、《在黑暗中》(改編劇名為《逆光者》)等「雙男主」探案的作品兼顧懸疑、耽美圈層利好,未來的「耽改101」中,或許會出現更多懸疑題材劇目的身影;第四,短劇集的盛行令中短篇的懸疑作品有了改編可能,與其冒著水土不服的風險改編外國懸疑小說,不妨看看本土國內偵探社、推理社作者的作品。
  • 懸疑網劇的夏天:「她懸疑」、IP宇宙、短劇與劇場化
    懸疑劇在這樣一個特殊情況下出現的「文藝復興」,是否真的能代表某種類型趨勢?又能否從中提煉出一種在正常市場環境下,仍舊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她懸疑」不是個筐不能啥都往裡裝「懸疑」本就是一個很大的品類,再加上一個抽象的「她」作修飾,想要理清什麼叫「女性向懸疑」,就更費工夫。
  • 迷你懸疑短劇《女孩們在那年夏天》開播
    8月7日,由李漠執導,範帥琦、倪珂欣、李昳晨、胡櫻子、秦語、王炳翔等主演的國內首部女性密室懸疑推理迷你劇《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在優酷懸疑劇場獨家上線。  據了解,該劇根據潘小樓原著小說《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幹了什麼》改編,講述了五個女孩在一場「特別的安排中」走進密室,15年前那個夏天發生在復讀補習班中的青春懸疑往事慢慢浮現......人物關係撲朔迷離,每個人都暗藏玄機,懸疑元素的加入,使得劇情更加燒腦。五個曾經親密無間的室友為何反目?十五年前姜元元又為何選擇自殺?劇集剛開播,就已經將觀眾的好奇心一一吊起。
  • 透視2021懸疑劇四大趨勢:平臺加碼、類型細分、IP改編盛行、班底進階
    這44部懸疑新作也透露了2021年懸疑劇市場將要湧現的新趨勢:平臺投資持續加碼,後入局者加速發力;懸疑劇細分化趨勢愈發顯著;IP改編作品與真實案件改編並行,此外,頭部影視人才及演員也在持續向懸疑劇流動。
  • 迷你懸疑短劇《女孩們在那年夏天》今日開播
    8月7日,由優酷、北京曼荼羅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厚浪文化聯合出品,李漠執導,範帥琦、倪珂欣、李昳晨、胡櫻子、秦語、王炳翔等主演的國內首部女性密室懸疑推理迷你劇《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在優酷懸疑劇場獨家上線。一段回憶,一次背叛,一間密室,四個「兇手」,一場關於女孩們在那年夏日的懸疑故事即將開啟。
  • 2021年懸疑劇四大趨勢:平臺加碼、新類型湧現、IP改編盛行、電影咖...
    據鏡像娛樂不完全統計,2021年,已有公示信息的待播懸疑劇達到了44部,其中包括《誰是兇手》《西部警事》《迴廊亭》《庭外辯護》等多部頭部作品。這44部懸疑新作也透露了2021年懸疑劇市場將要湧現的新趨勢:平臺投資持續加碼,後入局者加速發力;懸疑劇細分化趨勢愈發顯著;IP改編作品與真實案件改編並行,此外,頭部影視人才及演員也在持續向懸疑劇流動。
  • 《誰是兇手》等小體量精品爆發,2021年懸疑短劇進入快車道?
    透過這些趨勢又能夠嗅到哪些廣告投放信號?這或許是當下市場十分關注的話題。懸疑短劇正當紅,招商優勢明顯對今年懸疑短劇的火爆,愛奇藝「迷霧劇場」貢獻了決定性力量。可以說在廣告投放領域中,懸疑短劇的價值已經得到了較大的認可。
  • 《誰是兇手》等「小體量精品」爆發,2021年懸疑短劇進入快車道?
    上半年懸疑劇佔據頭部類型劇主賽道,3部懸疑短劇榮登網劇好評度TOP5榜單;下半年《摩天大樓》《在劫難逃》《沉默的真相》等多部劇集相繼憑藉口碑出圈,足以見得市場對這一類型的喜愛。(圖片來源:藝恩視頻智庫—《2020上半年大劇市場研究報告》)作為劇集市場關注的焦點,明年懸疑短劇將有哪些發展趨勢?透過這些趨勢又能夠嗅到哪些廣告投放信號?
  • 前瞻 |愛優騰打響「懸疑短劇」之戰,「她懸疑」會是市場新風口嗎
    迷霧劇場」推出的硬核類懸疑推理故事,略有差異。「懸疑劇廠牌」、「撐起懸疑劇半邊天」的稱號,並不是無故而來。總的來看,目前三家視頻網站各自所持有的懸疑作品,各有看點。但從市場流行趨勢來看,女性向懸疑短劇或許會成為市場中的一個新爆點。
  • 「短劇集」 「她懸疑」 2020懸疑劇帶來的行業新啟示
    愛奇藝迷霧劇場接連推出了五部懸疑作品,現象級作品《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以「懸疑+社會」領銜,將「短劇集」效應充分釋放,讓行業關注到了除了「長劇」和「電影」以外的新形式的可能;騰訊的《摩天大樓》和優酷的《白色月光》都是將「懸疑+女性」進行結合,包羅了今年最熱門的兩大現象,雖然沒有實現破圈,但也算是用心之作。
  • 懸疑短劇再創新,騰訊視頻建起《摩天大樓》
    雖然大篇幅地刻畫了「女性成長中經歷的風暴」,但主創團隊還是想在這個稍顯陰鬱的故事裡,注入一些正能量。包括開篇描述裡鍾美寶和吳明月的相互救贖,還有結局的設置。「原著小說在結尾並沒有給出真正的兇手,但是影視化改編還是要先明確兇手。既要滿足觀眾對懸疑的好奇,還需要讓觀眾共情,包括明確我們的善惡意識。」
  • 《江戶川亂步短篇集3》日式怪談與歐美懸疑的詭異結合,這部日本暗黑推理短片既邪又美!
    《江戶川亂步短篇集3》是今年絕對不容錯過的日式懸疑小品!,都由江戶川亂步的小說改編而來,融入了更加現代的敘事風格,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感官體驗。對於江戶川亂步小說的影像化塑造,《江戶川亂步短篇集3》做到了創新和改良。
  • 愛奇藝首發「迷霧劇場」片單:六部12集原創懸疑短劇集、數十位實力...
    包含《十日遊戲》、《致命願望》、《在劫難逃》、《隱秘的角落》、《非常目擊》、《沉默的真相》在內的六部懸疑短劇集,將在愛奇藝「迷霧劇場」上線。 「迷霧劇場」是愛奇藝對國內懸疑類型劇場的全新升級。首發作品《十日遊戲》已於6月2日正式上線,憑藉獨特的雙線敘事手法和愛情元素的巧妙融入,一經開播就收穫廣泛好評,在豆瓣、知乎、貓眼等多個平臺獲得超過8分的高口碑評價。
  • 《誰是兇手》《致命願望》等「小體量精品」爆發,2021年懸疑短劇進入快車道?
    上半年懸疑劇佔據頭部類型劇主賽道,3部懸疑短劇榮登網劇好評度TOP5榜單;下半年《摩天大樓》《在劫難逃》《沉默的真相》等多部劇集相繼憑藉口碑出圈,足以見得市場對這一類型的喜愛。(圖片來源:藝恩視頻智庫—《2020上半年大劇市場研究報告》)作為劇集市場關注的焦點,明年懸疑短劇將有哪些發展趨勢?透過這些趨勢又能夠嗅到哪些廣告投放信號?
  • 優酷「懸疑劇場」與愛奇藝「迷霧劇場」扎堆,懸疑題材成新風口?
    傳媒內參導讀:優酷的懸疑劇場與愛奇藝的迷霧劇場開啟了懸疑題材作品的「正面剛」,此類作品也啟動了扎堆模式。
  • 2021年懸疑劇新趨勢:平臺加碼、新類型湧現、IP改編盛行
    這44部懸疑新作也透露了2021年懸疑劇市場將要湧現的新趨勢:平臺投資持續加碼,後入局者加速發力;懸疑劇細分化趨勢愈發顯著;IP改編作品與真實案件改編並行,此外,頭部影視人才及演員也在持續向懸疑劇流動。
  • 最近很火的懸疑網劇為何都是12集?丨揭秘
    其中,《十日遊戲》改編自東野圭吾原作,《非常目擊》偏向文藝風,《在劫難逃》走的是時空循環的科幻路線,《白色月光》是女性向情感懸疑。《白色月光》五百堅持的概念是:12集精品短劇。五百認為,12集短劇,是他站在甲方和觀眾的角度去思考的結果。
  • 最近很火的懸疑網劇為何都是12集?丨揭秘
    其中,《十日遊戲》改編自東野圭吾原作,《非常目擊》偏向文藝風,《在劫難逃》走的是時空循環的科幻路線,《白色月光》是女性向情感懸疑。《白色月光》五百堅持的概念是:12集精品短劇。五百認為,12集短劇,是他站在甲方和觀眾的角度去思考的結果。在他看來,12集是很好的商業模式,試錯成本低,第一季不火就不做第二季,再做其他的。而且短劇五六天拍一集,跟現在電視劇兩三天拍一集,質量也不可同日而語。12集,可以被看作是懸疑網劇的「標準」體量。短劇興起,對懸疑題材又是一次革新。「如果不真正做到精品短劇集,網劇這條路始終是不健康的。」
  • 原著改編的推理懸疑電影
    東野圭吾,出身於日本大阪,以校園推理小說起家,作品常帶有強烈社會議題或是人性主題,加上縝密布局的細節、千迴百轉的劇情,不只改編成漫畫、舞臺劇,更深受日本影視界的喜愛。東野圭吾的生涯巔峰作品,拿下當年直木賞和本格推理大獎,亦是作品中被翻譯成最多國語言的作品。電影以「伽利略系列」物理學家湯川學為主角,東野圭吾以他的工科背景,讓故事在探討人性與社社會現象之外,又增添了大量科普的元素,將看似超自然現象的案件以科學破解。
  • 跨越130年,懸疑推理中的女性創作者——專訪《摩天大樓》原著作者...
    130年前的今天,英國德文郡託爾奎降生了一個女孩,或許沒有人能想到,這個熱愛閱讀的女孩將會顛覆由男性主導的推理世界,書寫她開創性的傳奇一生。在80餘年的人生中,她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而作為人類史上最暢銷的著書作家,只有聖經與莎士比亞著作的總銷售量在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