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北小學生鍾美美因在網終上發布模仿秀而大熱,對於老師的模仿也引起了多方討論。有的說模仿得恰到好處,有的說傳播了負能量,而當地教育局也直接約談鍾美美同學,最終視頻下架,引發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孩子模仿的視頻是否有汙化老師,傳播負能量,還是模仿得非常到位,有表演天賦。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之所以孩子模仿老師的視頻會火,在於孩子模仿得像,恰到好處的令人感同身受。這不僅說明孩子在生活中善於觀察,精於表演。她將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情,通過自己生動地演繹傳播給人們,不得不說這是藝術的一種形式,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當地教育局約談不僅制約孩子在表演這一樂趣的發展,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當地教育局的手伸得太長了,管得太多了。
模仿是學習的一種形式
孩子模仿得好,說明孩子有觀察力和洞察力,明顯是值得提倡的。不僅如此,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模仿與遊戲本身就是兒童進行社會學習的一種方式,小鍾同學模仿的是老師的言行舉止,說明他對教師這個行業有興趣,而並非是對教師的不尊敬。她的視頻人們看了也就笑一笑,就像喜劇一樣,雖然並不完全刻畫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但也一定是生活實際的表現。
學生只是一面鏡子
學生不錄製此類視頻,老師的形象難道人們就不知道嗎?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即使有問題,也不至於拿鏡子說事,關鍵問題難道不在老師嗎?老師們的形象若在孩子心中不是這樣的,那視頻也不至於這樣。孩子是很天真的,很真實的,若將這份真實都磨滅掉,實屬不應該。
我是學霸數學,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