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修行的魔障】07.魔事之起因(成觀法師)

2021-02-17 楞嚴咒專弘平臺

魔事之起因


成觀法師 講述

下面所要談的亦是相當重要的項目。什麼樣的人容易遭遇魔事呢?

一、心不正者。所謂邪心學佛,這是指為了與人爭勝而修學。例如見別人在看楞嚴經,自己也趕快看。看別人在念某部經,他也趕快念,恐落人後,或只求勝過他人。另外還有為求虛名、利益、權勢而學佛。譬如:道場裡面有很多職位,他來學佛是一心為了要得到其中的某些頭銜及地位。甚至還有為求供養、恭敬而來者。關於供養這一項,佛制只有出家眾才能受人供養,否則即不如法。你既要受人供養,即應出家才能成為眾生真正的福田,堪受供養。因此,若專業修行,為求如法,還是出家較好。如果沒有出家而受佛弟子供養,佛經裡面稱為賊住。

二、發心不正。剛才講的是心不正而學佛,即本心不正。現在講第二種:發心不正。以貪愛心而學佛,例如貪愛神通、或其它種種境界、以及想要起靈、與鬼神溝通、令神靈附體等等,這些發心不正而學佛者,多會有魔事。

三、業障重者。業障重的人會多魔事,這種人往往不修行還好,越修反而越糟。他稍微修行便業障現前,若再進一步深入修行則起魔障。業障只是令人稍微受挫,魔障則能把你整個毀掉,毀滅你的善根、慧命、菩提心乃至名譽。學佛修行不依佛所教,卻修種種邪行,不但令眾生看了瞋惱,同時也壞了自己的名譽。譬如:一個很有修行的人,突然魔障現前,大發雷霆,當眾拍桌子、摔杯子,乃至於大聲地對人嘶吼,如此他豈不聲名掃地?諸如此類之事一旦發生,尤其是老中(中國人)圈子裡傳話特別快,不消多久,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引發特殊情狀的魔

接著再談魔的種類,除了前面所舉的幾種之外,還有幾種引發特殊情狀的魔。譬如—令人無故或因細故而生瞋的為瞋魔—令人平白無故歡喜雀躍不置,常忍不住自己一直暗笑的叫喜魔。讓人無因而生悲哀不止的為悲魔。喜魔會讓人誤以為是法喜充滿。悲魔會讓人誤以為是充滿悲心,而事實上都不是。此外還有憂魔、煩惱魔、悔魔等。悔魔是讓人想到過去所做的錯事而不斷懊悔、自怨自艾;後悔已往過錯本是好的,但若只是徒自怨艾,無力自持繼續修行,則成魔事。悔魔即是這樣,令人光是悔恨,卻無心做任何事,乃至無心修行。還有一種是睡魔:一修行就令你想睡;一念經就打哈欠,一聽經眼皮就沉重起來。臺上的師父看你坐在那裡頻頻點頭,還以為你很贊同、很認真在聽的樣子。至於習禪靜坐時,睡魔一來,不但在坐中睡著了,連下坐了還繼續睡,而且睡得更久。本來修行應該是越修越好:心越明,睡眠越減少。遭睡魔者卻是越修睡越多。佛在遺教經裡說:汝等諸比丘,應少睡眠,不應以睡眠故,而令一生空過也。睡覺時就如同死人一般,什麼善事也無法做。倘若你說你睡覺時也在修行,那我們可要讚嘆你的修行好,有功夫!以前我在準備考高中的時候,有位同學很喜歡說大話,我們便封他一個博士的綽號。有一回大家一起讀書,過沒多久聽見他手上的書落地的聲音,只見他老兄馬上醒過來搶聲道:我是在做實驗,看須要多久時間我才會睡著。(這種實驗對考試有用嗎?)此外,又有斷滅魔。此魔可以令人信受斷滅見——一切都成斷滅——不信因果:認為一切無因、無果;善因不會有善果,惡因也不會有惡果——一切皆空,一切皆悉斷滅,一了百了。乃至於長壽、短壽都一樣,多活幾年、少活幾年也是一樣。這便是斷滅魔,是為一切魔中之最惡者。

 其次,還有貪魔。貪魔會令人貪愛種種境界。有人曾來問我說,他一念阿彌陀佛,面前就會有個長得很漂亮的女孩子,而且是一絲不掛的。他問我要怎麼辦?如果那樣還念什麼佛?他等於是在念那個裸女嘛!而不是在念佛。會有這種現象發生,必須要懺悔自心無始以來無明貪愛顛倒熾盛;若至誠懇切禮佛懺悔,即可解此魔事。



成觀法師 簡介

成觀法師,臺北市人,1947 年生,1988年於紐約莊嚴寺依天台宗第45代傳人顯明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同年於臺灣基隆海會寺受三壇大戒。所承法脈有:漢傳東密三國傳燈·高野山真言宗第53世傳法灌頂阿闍梨、高原法系·賢首宗(華嚴宗)兼慈恩宗(唯識宗)第四十二世法脈傳人、楞嚴座主、法華譯主(英文版)、華嚴譯主(英文版)。現任臺北大毘盧寺住持、東密高階阿闍梨紫色法衣、美國密西根遍照寺住持、毘盧出版社發行人。

相關焦點

  • 【修行的魔障】03.魔的定義(成觀法師)
    丙、魔障1、魔的定義接著再來詳細分辨業障與魔障。首先解釋什麼叫做魔。魔這個字中文本來沒有,梵文是邛I(Mara),譯成魔羅。最早的翻譯,所用的磨字是磨墨、磨滅的磨,下頭是個石字。在梁武帝時,他把下面的石改為鬼字,所以魔這個字是梁武帝發明的新字。
  • 一切修行皆不能離於禪定! 禪之甘露 (成觀法師)
    禪之甘露 (文後附《禪之甘露》PDF下載)成觀法師   【成觀法師】臺北市人,1947年生。(譯者按:三摩地又譯為等持,即止與觀二者平等受持之意)8、般若    「般若」(羅馬拼音為Prajna)——系超凡入聖之智,是由三昧力進修如來智,所產生之圓滿究竟的成果。    如上所說,三昧是奢摩他(止)與毗婆舍那(觀)二者均衡結合所生的境界,而般若則又是三昧的成果。
  • 禪之甘露 (成觀法師)
    》PDF下載)成觀法師   【成觀法師】臺北市人,1947年生。(譯者按:三摩地又譯為等持,即止與觀二者平等受持之意)8、般若    「般若」(羅馬拼音為Prajna)——系超凡入聖之智,是由三昧力進修如來智,所產生之圓滿究竟的成果。    如上所說,三昧是奢摩他(止)與毗婆舍那(觀)二者均衡結合所生的境界,而般若則又是三昧的成果。
  • 魔障如何化解?應該如何修行?
    (如果十方佛國範圍太大化解不了,可以優先化解整個地球及四大部洲的魔障) 1. 案例剛開始,出現幹擾,靈悟居士在頻道帳號均下線。道場師兄念誦拘那含牟尼佛聲振十方陀羅尼、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楞嚴咒、不動明王降魔咒。2. 改用通過qq視頻進行,感覺到魔很多很多,把感知者眼前都遮擋障礙住了。靈悟居士身邊也全都是魔。
  • 魔障與業障如何分辨?
    一般而言,小修行之人所遭受的是業障,大修行的人方遭魔障。所以一般人發生魔障的情況較少,大都是業障較多。因為沒有幾分道力或修行的人,還用不著魔來壞你,你自己的業障就足夠把你自己障得死死的了。  業障能障人道業,魔障能斷人慧命,魔障由業障而來。  何謂「業」?
  • 慈悲是一柄降伏魔障的利劍!
    慈悲是一柄降伏魔障的利劍,慈悲是諸佛菩薩力量與智慧的源泉!慈悲可以化解萬世的仇怨,而仇怨是萬千苦痛產生的根源!學習佛陀的廣大慈憫,包容化解魔障的重重刁難! 魔障本為修行的助伴,無魔怎能生發修行的大願?感恩魔障化現的種種境界,佛魔無二一體同觀! 修行最重誠摯的懺悔,懺悔乃為慈悲的轉換。
  • 魔障
    所以,如果有人以佛法的名義破壞佛教團體,在居士中亂搞兩性關係,因果規律在他們眼裡只是沒有意義的文字,這樣的人顯然已經是魔王的化現,實現著魔王的願力。又或者,魔王會在這些佛弟子閉關、修行過程中製造種種違緣,比如令其遭受病苦折磨,無法修行。還有當今的快餐文化,可以說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受到了魔的加持。從內心修行的角度來說,21世紀不是一個好的年代,這是一個壞的年代。
  • 利器之輪講記:魔障會以什麼面貌出現
    利器之輪講記  日常法師開示  編輯室整理 >偈四十四  講聞皆伴貪嗔時 心未思魔過患故  惡業利器迴轉己 今此違緣辨斷除  這一偈的行相,是說∶修行第一步要去聽聞,聽聞了佛法以後,如理思惟,步步增上。
  • 【修行】一位「驅魔人」為你講述什麼是真正的修行,可能會顛覆你對修行的理解!
    何為「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你想修「出世間法」你的菩提心一發就會感動靈界,靈界一應立馬就會有魔障來磨你,這些魔障是被你所發的菩提心感召而來的。這些魔障會想盡辦法折磨你的身心,讓你諸事不順、煩惱加劇、身體不適等。你菩提心一發神佛能感知到,魔一樣能感知到。
  • 為遣除魔障,我們應謹慎這六法
    我們恆時依止上師三寶修行的過程中,為遣除魔障所應謹慎之六法:一是無論我們需要成辦什麼事情,事先都應請示上師,得到上師的開許和指點以後再實行。若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則容易趨入剛強難化的魔境,是故我們應當時時處處謹依師教奉行,切莫讓剛強魔乘虛而入。
  • 海濤法師【 消除魔障就要多念心經 】
    ••• 除魔除障儀軌,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心經,所以剛剛法師要我們,一個人至少念五遍。
  • 懺雲法師 : 修行著魔的時候怎麼對治
    不修行,有著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著魔的時候。著魔的時候怎麼對治呢?  1.
  • 不可思議錄——修行人切忌沉迷幻境走火入魔
    章甫望江而笑,我趕緊解下最有加持力的佛像佩戴在他的身上,然後緊緊握住他的兩手,怕他見到大江為極樂世界之蓮池,躍身跳江。所幸那次能安全返回雅安。幾年後,我聽說章甫在天全一帶的茶公司中當職員,修行的淨業似乎已經一天天地退轉了。這是1945年以前的事了。從這以後,我就不知道他的情況了。
  • 【地藏法門系列】魔的類別
    2、魔的類別成觀法師魔可分為狹義的與廣義的兩種情形。先講廣義的魔。廣義的魔又有三大類:㈠四魔;㈡三魔;㈢十魔。現在加以分別說明。㈠四魔四魔是:1、煩惱魔、2、五蘊魔、3、死魔、4、天魔。①煩惱魔——謂能令你於自心中起貪、瞋、痴、慢、疑、邪見、不信等等煩惱,導致你無法修行,此種魔事稱為煩惱魔。何謂煩惱呢?煩與惱是有區別的。煩是心微動之相,惱則是心大動之相。
  • 懺雲法師:修行著魔的時候可以用這些方法對治
    修行著魔時可以用這些方法對治(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不修行,有著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著魔的時候。著魔的時候怎麼對治呢? 1.我們修行要發真誠心,如果是「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就不會著魔。 2. 精神寧靜——世俗所謂「精神分裂」,大多是這樣的:愛其人以至於屋上之鳥,恨其人以至於他屋上之鳥,恨得那麼厲害。一時愛、一時恨,精神就會分裂。要是能保持精神集中,就是戒定慧,寧靜安定,就沒有這些事。我們由著心去,感情若是很猛烈激動,一貪一瞋、一憎一愛,就會精神分裂,所以要避免這些。
  • 魔考是真的嗎?
    佛教所說的魔,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屬於身心和環境的衝突與不平衡所產生的現象。要得天魔的擾亂,必須是大修行人;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種魔,都屬於人為的。縱然是天魔的困擾,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穩定,也可以克服。所以,不會修行的人,或知見不正的人,易染魔擾;如有正確的知見和精進的修行,魔擾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