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之輪講記:魔障會以什麼面貌出現

2021-02-28 道次第生命之花



  利器之輪講記

  日常法師開示

  編輯室整理

偈四十四

  講聞皆伴貪嗔時 心未思魔過患故

  惡業利器迴轉己 今此違緣辨斷除

  這一偈的行相,是說∶修行第一步要去聽聞,聽聞了佛法以後,如理思惟,步步增上。可是現在我們聽見了佛法以後,總會被自己的愛嗔所染汙。這是自己內心的行相,碰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這裡是特別的指這種狀態,後面老師講的故事,都是指特別的深入修行,尤其是在密法當中,這種情況更重要。現在我先把淺的地方,簡單說一說。

  我們平常也可以自己觀察,聽聞佛法之前應該思惟聞法勝利,然後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而後要斷器三過具六種想,乃至於聽的時候要具弟子相。具弟子相當中,有一樣東西非常重要,就是正住。什麼是正住?就是心裏面絕對不能對所聽聞的法,以自己無明相應的觀點,去任意的愛嗔,我歡喜這個法,就覺得非常好,不歡喜這個法,就非常討厭它;聽了這個法以後,就拿去觀察別人,然後用這個法去增長、滋潤愛嗔心。

  本來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是針對眾生不同根性,每一樣法都有它攝受的根性,照理說找到了與自己相應的法門,應該就相應的部分深入。可是我們現在用錯了,拿到這個法以後,說「我」這個好,「你」那個不對。本來如果跟禪相應的人,學到了,是拿禪來淨化自己,實際上,禪、淨、律、密、教每一宗都是這個目的。然而我們現在不是!都是對自己相應的便說我這個好,他那個不好,然後黨同伐異。念佛的人說∶「末法了,你們還忙這個幹什麼?毫無意思,趕快念佛呀!」這樣到處去說,但是只有一件事情不做——就是不好好念佛。所以他學了法,反而增長了愛嗔心。參禪的人也說∶ 「你們都是鈍根,我這個才是利根!」他「利」在哪裡?利在嘴巴上面!拿著法當照妖鏡。其他的亦復如是。所以,說別人容易,我們應該回過頭來在自己內心上去觀察才是。

  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要特別注意,像這種情況,都是一種魔障。原則上是你內心與法先不相應了以後,外面的魔障會應你心裡相應的來引發。

  將來魔障會以什麼面貌出現?當你在知見上道理講得很多,然後去修行的時候,很容易就速現起我們希望的效果。例如,要去閉關的人,他去閉關的時候心裡想∶「啊,我閉關了以後,要趕快見到本尊。」然後要求自己要修到什麼境界。通常在這種情況之下的人去修行,如果效果很快就現起來,肯定是魔障!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現在我們世間看見有很多這種外道,很有神通哦!他也會見到什麼,那都是已走上叉路、最危險的一條路了。老師說,到最後這些東西會統統消失,而自己會變得非常愚痴。這還算好的,實際上造了這種可怕的惡業,通常情況是會下地獄的。《楞嚴經》上說得非常清楚,遇見這種魔,非要下地獄不可,等受盡了苦難出來以後,將來也是愚痴無比。

  假定我們現在去修行,碰到這種情況,這個魔障出現的時候,我們並不容易認識這種狀態。所以平常一般的修行,應該先修些什麼?目前在漢地,因為佛法已經衰頹了,在這末法的時候,念佛根本還談不到,真正念佛法門的修行,是你現在至誠懇切念佛,到了極樂世界親自見到了諸上善人,到那時候再跟諸上善人佛菩薩問修行的法門。在藏地,真正修法的時候一定是跟著老師,老師會卜卦,決定你應該修什麼。如果老師的條件夠,卜卦就可以,或者老師可以觀緣起。還有一種就是你自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觀察,老師也幫忙你觀察,看卜的卦跟你實際上的等流習氣的條件相應不相應,相應便去修,通常都沒問題。

  修行的時候,碰到魔來幹擾,必須要有正確的智能去辨認。這正確的智能並不是簡單的嘴巴講講,而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其實這個特點,像印光大師等人便處處都有講到,並不是說修很深的本尊法才有,就是當你至誠懇切的皈依,當皈依心生起來,念力很強,正念越來越清楚,然後觀想越來越清楚,在這樣情況下假定你走錯了、著魔了,但是正確的皈依念頭生起來了以後,魔就會慢慢的消失掉。這是為什麼我們修行進門的第一步是皈依,這是絕端重要的。皈依心如果沒有生起來,根本就不曉得什麼是佛法,真正想走上去,不走則已,一走上去一定會出岔。所以平常碰到這種情況,真正能夠辨別清楚的,都是要利根菩薩,這很不簡單啊!因此我們現在下腳第一步,一定要把前面所說的什麼是如法、非法,順緣、逆緣都弄清楚,一開頭的時候弄清楚了,走的時候就比較安全。

  如果你在中間跳階了,基礎不穩,走上去會出紕漏,所以老師為什麼會告訴我們舍利弗退心的公案(注),原因就是這樣。如果你前面的基礎建得不實在、不穩固,哪怕你發了世俗菩提心,乃至於修行二十劫,還是會退心。舍利弗已經有這麼高的智能,雖然起退心,他仍可以證得二乘。但是,如果我們退了心,一定要墮落。所以開頭下腳的第一步比什麼都重要的原因就在這裡。

  偈四十五

  一切善作轉惡應 忘恩倒行於往昔

  惡業利器迴轉己 今應頂戴報恩行

  平常我們非常善意的待人,但是結果遇見的都是敵意的回報,我們常常說這些人恩將仇報。這個行相我們很容易找到。從世間來看,最容易看到的可以父母與子女為例∶通常父母都是一心一意愛護小孩,把全部精神放在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長大,父母的話就不聽了,乃至於到後來還跟父母作對,這是第一種狀態。現在有很多這種情況。然後第二種狀態∶到學校裡,老師也苦不堪言。老師都希望教好弟子,結果教出來在家裡邊對父母不孝,對待老師不敬。進一步出了家,師生之間、師弟之間也是一樣,盡心盡力的去做,可是得到的回報竟是這樣的狀態。這種狀態很普遍,尤其在現在這個社會!

  這原因在哪裡?這還是利器之輪!換句話說,所有的惡業現起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了解∶惡業是我們宿生造的,現在回報到我們自己身上來了。為什麼我們稱為「利器之輪」?因為它讓我們想到以前我們以什麼原因造了這個業,現在有了這個果,我們要找到造業的元兇,然後善巧的轉過患為功德,這便是佛法,這個利器之輪就有用了。當這個業感緣起道理了解了,對眼前惡業現起的時候,我們就了解這是我以前造的。誰造這個業?我愛執!所以就讓眼前這個東西回過頭來,由我來承擔。不但我要承擔,而且所有天下的事情我都願意承擔,讓我遭受到的痛苦,把這我愛執徹底的破壞、壓碎、毀滅掉。

  這情況是以前造了什麼因呢?就是以前人家對我們有恩,可是我們卻以敵意回應,在家時是對父母、師長,出了家亦復如是。

  現在怎麼辦呢?應該對我們有恩的,我們要有恩必報,而且要真正的去報。真正的報恩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弄清楚。真正的報恩怎麼報?是不是他今天幫忙你一塊錢,你明天一定要還他十塊錢?不是這樣!應該是∶絕對不會忘記這個恩,而且我要回報,使他究竟成佛。這一點我們要清楚,如果弄不清楚,永遠纏縛在世間法裡,做得最好,也只是個世間好人而已,還不是佛法。因為假定他對你有恩,他告訴你∶「你不要學佛。」那你還學不學佛?我們都要把握得非常清楚。以世間來說,父母的恩是最重的,可是現在極大部分的父母,對於你要學佛,都會阻止,你說∶「我為了報恩,便不學了。」這是報恩嗎?《廣論》告訴我們這是錯的,本書後面也會特別提到。

長期為您提供:1、北京龍泉寺監製的純天然線香、香粉;2、本草純中藥香包;3、100%飽和,不揮發,純植物供佛甘露。詳情請點擊文底左下角「閱讀原文」了解或直接聯繫宗醒師兄,電話兼微信15311549861。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一鍵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道次第生命之花」微店

相關焦點

  • 利器之輪講記:下決心捨棄惡友
    利器之輪講記  日常法師開示  編輯室整理  如果好的人都不歡喜我,是因為以前因地當中,自己造了捨棄善知識、善友而親近惡知識、惡友的業,所以現在利器之輪又回到我們身上來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要很勇悍的下決心棄捨那些惡伴、惡友!  這裡的「善士」,是對修行人而言,譬如我們要依止師長,找了很有修行的人,但是不管我怎麼小心地侍候,他們仍不歡喜我,那是什麼原因?
  • 魔障與業障如何分辨?
    一般而言,小修行之人所遭受的是業障,大修行的人方遭魔障。所以一般人發生魔障的情況較少,大都是業障較多。因為沒有幾分道力或修行的人,還用不著魔來壞你,你自己的業障就足夠把你自己障得死死的了。  業障能障人道業,魔障能斷人慧命,魔障由業障而來。  何謂「業」?
  • 《利器之輪》苦樂毫無自性
    業與因果若分析,亦無本性之異同,諸法明現顯生滅,各種苦樂受似真,雖僅表象當取捨。 如果我們不去分析、思維,在欣賞歌舞、音樂的時候,會覺得它很令人感動、很悅耳,就好像它是有自性似的。可是,如果經過觀察,我們會明白,這是音符、旋律、每一樂器、樂師等等很多因緣組合的結果而已。雖然它只是很多因緣組合的結果而已,但它的功能和效果卻不能被否認。
  • 魔障
    還有人學佛之後反而比過去更愛講人是非,忍不住地想說別人的過失,與人閒談,綺語不斷,這也是魔王製造出的障礙。還有人的學佛聽課屢屢遭到親友的阻撓,不允許學佛,不允許出家,身邊被惡友圍繞,以種種方式帶你遠離三寶,散亂於世間的惡業和無記業。出現這些狀況,要清楚這是魔王發出的第一道劍。
  •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障七心:恐怖心
    您看到哭泣的老人、掙扎的魚以及路上的豬,都露出無奈的笑容,這當中有什麼因緣嗎?能否請佛陀開示?」 佛陀說:「這些人事的確都有因緣。那個老人會那麼辛苦,是因為以前在捕魚時,從不曾想過魚也有它們生活的境界,而將魚群一網打盡,造成魚族的親情分離。因為他當初造業,所以現在必須承受失去兒子的苦,這是世間人的愚痴啊!此外在那些掙扎求生的魚裡面,有一條魚的前生是一位天人。
  • 蟻丘經講記
    這篇本來由佛陀所教導的微妙教法,經過馬哈希尊者之解釋,成為他本人所新闡述的概念。此經以非常扼要及動人的方式展示了正遍知的佛陀之睿智。其中讀者將發現一些根本的宗教概念,它們由眾多不同的寓言及生動的短故事所修飾,在經過精確的描述後,省去了與佛法實踐方面無關的東西,讀者將發現它們相當有趣和有價值。
  • 【修行的魔障】03.魔的定義(成觀法師)
    丙、魔障1、魔的定義接著再來詳細分辨業障與魔障。首先解釋什麼叫做魔。魔這個字中文本來沒有,梵文是邛I(Mara),譯成魔羅。最早的翻譯,所用的磨字是磨墨、磨滅的磨,下頭是個石字。在梁武帝時,他把下面的石改為鬼字,所以魔這個字是梁武帝發明的新字。
  •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七心總論(二)
    養父母年紀漸大,擔心往生後,養子夫妻會分掉兒子的財產,因此把他們逐出家門。不但如此,還在鄰裡間散布邱文吉不孝的罪名。莫須有的罪名使邱文吉求職到處碰壁,只能在碼頭打零工。也從這時候起,他開始自暴自棄,每日與酒為伍,喝醉了就打太太和小孩。 日復一日,以暴力對待妻兒。
  • 6輪驅動怪獸,堪稱「進川入藏」利器!
    6輪驅動怪獸,堪稱「進川入藏」利器!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汽車行業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從而越來越多的新車型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北京汽車在正確的時間佔據了正確的位置,給消費者帶來了非常大的驚喜,特別是BJ80 6×6北京皮卡車型出現了,引起消費者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巨大的車身,號稱是國產「巨無霸」,六輪的驅動使其擁有更好的越野能力,也堪稱「進川入藏」的利器,接下來就一起了解下。
  • ​(圓滿)【修行的魔障】07.魔事之起因(成觀法師)
    以貪愛心而學佛,例如貪愛神通、或其它種種境界、以及想要起靈、與鬼神溝通、令神靈附體等等,這些發心不正而學佛者,多會有魔事。三、業障重者。業障重的人會多魔事,這種人往往不修行還好,越修反而越糟。他稍微修行便業障現前,若再進一步深入修行則起魔障。業障只是令人稍微受挫,魔障則能把你整個毀掉,毀滅你的善根、慧命、菩提心乃至名譽。
  • 慈悲是一柄降伏魔障的利劍!
    慈悲是一柄降伏魔障的利劍,慈悲是諸佛菩薩力量與智慧的源泉!慈悲可以化解萬世的仇怨,而仇怨是萬千苦痛產生的根源! 為何仇怨會於今世障礙於你?為何詛咒偏偏與你碰面?為何你的生存如此艱難?為何你的前途看不到期盼? 因果不虛輪迴萬千,生死定業不可逆轉!無論何時何年發生何事,均系業果輪迴的神秘導演!
  • 什麼是「四諦」中的集諦、滅諦和道諦?
    點擊上方☝藍色字:「向巴恩珠仁波切法會講記選」關注公眾號,即可訂閱。什麼是「四諦」中的集諦、滅諦和道諦?
  • 《法華經》視文講記第4集——「如是我聞」真實義
    而且能夠千變萬化出什麼高血壓、糖尿病,是不是?這都是我們的智慧妙用。如果一個人不能生病,不能搞名聞利養,想害人都沒有本事,這個人能不能成佛啊?(不能)。他想做壞事的那種本事是不是智慧啊?我們的心是萬能,就妙在這裡。當破除了我們全部的煩惱習氣以後,一切都能自在變化,那是圓滿究竟之佛。這個法妙啊!我們之前講過,白天黑夜都是心變出來的。這是講「如是我聞」。
  • 降伏羅剎、鬼神、天龍八部之一切魔障——馬頭金剛咒輪簡介
    但他的忿怒形相,是為了利益眾生而現的,其背後是對眾生之悲心,而並非忿怒或嗔恨心。     公元八世紀,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弘法。蓮花生大士在家鄉就修過《大瑜伽續•語續》中的《蓮花馬頭金剛續》,並獲得成就。到西藏後,蓮花生大士極力的推崇,馬頭金剛教法和佛像的傳播很快。當時蓮花生大士親自給藏王赤松德贊傳播馬頭金剛密法,並指導他進行實修,赤松德贊的修習也是也是蠻有成就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第四卷—9(文字版)
    愛念小乘:什麼小乘啊?我會念佛、我會拜佛、我會拜懺、我會持戒……這都是有形有相的小法。得少為足:你只能得一點人天福報啊,就是升到二十八層天,就是做阿羅漢,都是個「少」。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
  •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隨緣雜善恐難生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比如說我們造一棟樓,樓是有為法,將來會滅;建一座寺院,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荒廢,這都是有為法。只有佛性是無為,極樂世界是無為的,它是涅槃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滅,無衰無變,法爾常住。當然這個較難理解,總之,這是非常高妙的佛土境界,是佛性完全展現的境界。
  • 佔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佔察善惡業報經講記上卷夢參老和尚講述 吳碧濤居士整理
  • 為遣除魔障,我們應謹慎這六法
    我們恆時依止上師三寶修行的過程中,為遣除魔障所應謹慎之六法:一是無論我們需要成辦什麼事情,事先都應請示上師,得到上師的開許和指點以後再實行。若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則容易趨入剛強難化的魔境,是故我們應當時時處處謹依師教奉行,切莫讓剛強魔乘虛而入。
  • 《唯識三十頌》講記研讀(20):三性分別門及心所例同門
    02什麼是「心所例同門」?於凌波居士講記中的「心所例同門」是指「觸等五心所」與心王具備的心所相應的六個方面的特性。講記中如此說道:「阿賴耶識,具有心王十義——即八段十義中的十義。而觸等五心所,以與此心王相應,例同心王,故在十義中與此心王相同的有六點。」通過這段論述,我們可以分析出以下幾點:1、心王是阿賴耶識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