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障七心:恐怖心

2021-02-19 靜思大良福田

恐怖心——經典原文

 

第二恐怖者,既是凡夫,身口意業常與罪相應,以是因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畜生、餓鬼,受無量苦。如此實為可驚可恐,可怖可懼。

  

 

恐怖心

 

有慚愧心的人才能精進,才會深入探討道理;了解業、報的因果關係後,就會心生恐怖。凡夫在日常生活中,不論身體的行動、口頭的語言,以及心靈的動念,稍有偏差,即刻造惡。

 

心念偏差,是因為習慣以自己為中心,不論是「我愛」、「我怨」、「我歡喜」、「我恨」,都有一個「我」,因此對現前的境界,內心起種種分別。

 

比如看到平時怨惱的人,心中就生起恨的念頭;而看到喜歡的人,內心就起愛執,這種有分別心的人真的很痛苦。因為當看到喜歡的人和別人說話,或是對別人表達親切的態度時,執著的嫉妒心也隨之生起,內心無法排解,就容易造作身體的惡行,或口頭的惡語。

 

許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造作諸惡,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是惡多善少,所以說「凡夫身口意業常與罪相應」。心裡要常常自我提防,須知一失人身,萬劫難再;一旦脫離今生人體的軀殼,生命終了時很可能墮入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中,所以應該感到恐怖。

 

佛在世時,常常在行動中應機說法。《六度集經卷六·佛以三事笑經》提到,有一次佛陀和阿難走在市集中,看到一位賣魚的老人站在攤子旁悲傷地哭泣,一邊哭,一邊叫苦。

 

佛陀停步,傾聽老人為何嘆苦。聽到老人說:「為什麼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本來這個生意是我兒子在做,但是他卻突然死了,我年紀這麼大了還要出外捕魚、賣魚,真是命苦啊!」佛陀聽畢,臉上微微露出苦笑。

 

之後探頭去看魚攤上掙扎求生的魚兒,佛陀搖搖頭,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往前走出市集,看到一隻豬,全身滿是豬糞,一直往佛陀這邊走來,佛陀看了同樣是微微一笑。

 

阿難平時對佛陀的一舉一動,都很用心觀察。於是問道:「佛啊!您看到哭泣的老人、掙扎的魚以及路上的豬,都露出無奈的笑容,這當中有什麼因緣嗎?能否請佛陀開示?」

 

佛陀說:「這些人事的確都有因緣。那個老人會那麼辛苦,是因為以前在捕魚時,從不曾想過魚也有它們生活的境界,而將魚群一網打盡,造成魚族的親情分離。因為他當初造業,所以現在必須承受失去兒子的苦,這是世間人的愚痴啊!此外在那些掙扎求生的魚裡面,有一條魚的前生是一位天人。我看到曾經飛騰自在的天人,如今卻落在魚缸中掙扎,抬頭在看我。」

 

阿難問:「怎麼會那麼恐怖呢?之前還是逍遙自在的天人,怎麼今生就變成在水缸中待價而沽的魚呢?」

 

佛陀回答:「為善者得福而生在天界,天福享盡之後,一樣難以免除惡報。天人墮落魚身,被捕獲至市集叫賣,這只是他墮落惡道的第一個時期,未來要受的苦還多著呢!」

 

佛陀又說:「至於那隻豬在無量劫之前,曾經行邪道,畫符催咒,損害很多人的身家性命。他有一位好樂佛法,且樂善好施的朋友,常常勸告他:『信仰要正確,我帶你去聽出家人說法,就能了解人間的道理。』但是他都說:『我沒空,你先去。』」

 

「兩個朋友一個向正道行,一個向偏私的路走。當時那位向正道精進,生逢佛法,又能謹慎自己的行為、持清淨戒律的年輕人,就是今天的我——釋迦牟尼。而那位往邪道走的朋友,從此步步陷入邪思、邪見、邪行,就是今日所見的豬。他不是現在才落入畜生道,長久以來,他已不斷在三惡道中輪轉,至今尚無法出離。今日在路途偶遇,雖然他想跟隨我,但是佛道和畜生道有如天地之隔,豈是容易跨越。當初相異的一念,今日的道路全然不同。我感動無奈,所以三次輕笑。

 

「笑是笑眾生愚痴,不知六道中無一處恆常不變。就算生為天人,福盡一樣要墮落在苦難處;有的是現在才開始受苦,有的已久處三惡道中。也有的人一直在造惡,但稍微得到一點報應,就怨天怨地。這都是眾生的愚痴啊!」

 

聽完佛陀對阿難的解釋,可以知道從市集到鄉村一路走來,所看到的無不是讓人提高警覺的事情。除了感念佛恩以外,我們也要感恩阿難,很多的法都是因為阿難的微細觀察,鍥而不捨向佛陀請教,佛陀才一一道出其中的因緣。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業報輪迴之後,要生起恐怖的心,因為開口動舌、語默動靜、舉手投足,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要時時提高警覺,因為一失人身、墮落三途實是可驚可恐、可怖可懼的事。

 

本文選自【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上篇

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障七心:慚愧心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七心總論(三)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七心總論(二)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七心總論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六)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五)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四)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三)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二)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罪之緣·禮敬三寶(八)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罪之緣·禮敬三寶(七)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罪之緣·禮敬三寶(六)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罪之緣·禮敬三寶(五)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罪之緣·禮敬三寶(四)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罪之緣·禮敬三寶(三)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罪之緣·禮敬三寶(二)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罪之緣·禮敬三寶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造逆破戒(二)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造逆破戒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起懺(九)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起懺(八)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起懺(七)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起懺(六)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起懺(五)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起懺(四)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起懺(三)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起懺(二)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起懺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入懺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慈濟是慈悲道場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轉惡緣為善緣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水懺》之名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開啟懺悔法門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作懺緣起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人前行懺,自淨淨他

感恩您的關注!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大良福田

相關焦點

  •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七心總論(二)
    本文選自【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上篇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七心總論【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六)【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五
  • 法華三昧寶懺簡介
    智者大師慈悲心重,欲令大眾速入法華大法,速證菩提,故依《法華經》而著《三昧寶懺》,我們能依懺修行必獲勝果也。此智者大師前身為菩薩時親從佛傳來,故稱金口遠傳承。    ②金口近傳承者:時智者大師二十三歲時,既到南嶽大師處。
  • 海濤法師:三昧水懺的七種心
    02大恐怖心.過去我們給眾生的痛苦,未來都會百千萬倍發生在我們身上,這個「恐怖」就是不敢再犯,而且對對方有慚愧心。03大出離心.我永遠不再犯,永遠不再像過去那樣貪瞋痴,用感情、金錢去傷害任何人,這是一種「持戒」永不再犯。04念佛報恩心.
  • 慈悲梁皇寶懺 卷一
    《梁皇寶懺》從梁朝流傳至今一千餘年,學佛行人若能依此懺文虔誠禮拜、慚愧懺悔,並檢討改過,以慈悲、智慧的法水洗淨愆尤,必得佛陀慈光加被,自然業障消除,善根增長,身心清淨,平安吉祥。 慈悲道場懺法序原夫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悟本心之妙理,罪福皆空,迷自識之圓明,善惡俱礙。
  • 【佛教常識】懺法
    佛教徒懺悔罪業的儀則和修習止觀的行法。其中一至二卷講皈依三寶、斷疑、懺悔、發菩提心、發願和發回向心;三至六卷敘顯果報、出地獄、解怨釋結和發願;七至十卷述自慶(罪懺結解,所以自慶)、為六道禮佛、回向、發願和囑累,所謂滌過去惡因,植當求種智。《法華三昧懺儀》為陳、隋時期的天台大師(即智者大師)智 依《法華經·勸發品》和《普賢觀經》撰成,為修習止觀的懺法,意為通過懺法來實現法華三昧。《慈悲水懺》為唐代僧人知玄著,三卷。
  • 大悲懺法儀軌
    彼彼無雜無障礙,盡未來際作佛事。普燻法界諸眾生,蒙燻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主者呼:供養已,一切恭謹。真如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皈命禮。一心頂禮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三拜)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大悲菩薩隱現中,我身隱現大悲前,為求滅障接足禮。
  • 清微慈悲救苦滅罪法懺
    此時,若有善信男女,能發自然道意,建造紫微寶臺、玉京寶山、樓閣臺榭、百寶妝嚴,香花供養,燒香行道,吟詠洞章,然燈放生,步虛法事,布施發願,謝過上章,大建齋醮,虔告天地,晝夜不怠者,吾當遣十方天尊真人、諸天神仙、三界四司、救苦靈童,下降人間,齊到道場,為其滅罪,保佑生人。使國土安寧,男女歡泰,眾善齊降,諸惡不生。地獄苦魂,一時解脫,竟生天上,快樂無為,功德巍巍,獲福無量。
  • 【海濤慈悲基金會-2019年線上牌位登記】
    舉辦十場「慈悲三昧水懺大法會」通啟    為祈願天下無災吉祥、社會安定和樂,尤其普願一切有情皆能身心康健、無諸苦難,由生命電視臺臺長-海濤法師所發起的「慈悲三昧水懺大法會」,將在國曆三月初開始,分別於北、中、南各地先後共舉辦十場,以迴向所有癌末病友、重大病苦者皆能早得離苦
  • 蓮池海會視頻直播中 | 第二天·《慈悲地藏寶懺》
    一切諸佛愍念眾生,為說慈悲地藏懺法。今當歸命一切諸佛。禮諸佛已,次復懺悔。上來略懺煩惱障竟。惑障清淨,業因不繼。業無偶匹,造罪何由。次當懺悔業障。業相雖多,有漏無漏,黑白撿之,收無不盡。然佛言五戒,儒說五常。常戒雖殊,體本元一。克己復仁,慈心不殺。見利思義,不與不取。非禮不視,寧許奸邪。言可翻覆,信則斷金。嗜酒滅身,妄言敗德。堅持常戒,人道無虧。
  • 地藏寶懺全文(全文較長)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建此地藏菩薩慈悲懺法者,為令一切眾生發歡喜心,成善法益,而興懺法。一切諸佛愍念眾生,為說慈悲地藏懺法。若於中乘因緣體法,從無明緣行,乃至憂悲苦惱,自無明滅,憂悲苦惱亦滅。如是逆順體法,惑寂智滅,疾證無為。病在無機,並收小果。若夫菩薩名大乘者,自身未度,先度眾生。發僧那於始心,終大悲而赴難。廣行六度,功越三祇。修漏無漏之慧業,獲生無生之慈悲。開佛見知,證極自性。合本有之靈明,悟心地之秘藏。心佛眾生,同歸三德而已。
  • 連江浦元寺2021年《三千佛洪名寶懺法會》通啟
    我們常常由於習氣深、業障重,所以漸漸變得沒有智慧,沒有慈悲?在造做無量無邊的苦。消除業障最直接的方法是什麼呢?那就是拜懺。 讓我們真誠地跪在諸佛前,虔誠禮拜,坦承自己的錯誤,懺悔自己累世累劫以來,因為無知而造下的罪業。
  • 何為三昧戒?
    三昧耶戒有平等、本誓、除障、驚覺四義,故此三昧耶戒亦具此等諸義。即︰1、行者初發心時,知三三平等之理,安住佛地三昧道,照見心、佛及眾生三無差別。2、既以三平等之理為緣,乃起大誓願,修大悲,行四無量、四攝等,能利益眾生。
  •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禮懺功德」。念佛一句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懺畢,索齋。為施斛食一壇,明日女安穩如故,懺之義大矣哉。【譯文】 蘇州曹魯川居士給我講,他有個女兒在男方家,夏天坐在屋裡,見一條蛇在牆上追逐鴿子,蛇墜落到院子裡,被男方家人看見打死了。過了幾天後,蛇的魂魄附在他女兒身上說話。
  • 地藏菩薩的懺法,您知道嗎?
    地藏菩薩慈悲懺法者,為令一切眾生發歡喜心,成善法益,而興懺法;為令一切眾生破除煩惱,成對治益。而見懺法,亦令一切眾生從戒定慧,自聞思修,成五根力,得善益。地藏菩薩與娑婆世界有非常深厚的因緣,其「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慈悲誓願激勵鼓舞著無數五濁惡世眾生。「佛智真如清淨月,無緣寂照朗虛空。斯心盡處是菩提,是故志心歸命禮。」地藏古寺乃滬上唯一的地藏菩薩行願道場,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與自利利他的具體表現。
  • 開示:地藏佔察懺學習問答 | 夢參法師
    問:念佛法門是念一句佛號,定慧兼修,那么拜佔察懺是否也是定慧兼修?  夢參老和尚答:對的,定慧一起修。你靜下來的時候,心不顛倒,意不散亂,這是定。拜懺的時候不會胡思亂想,這不是定嗎?你拜的時候,儀軌你都能理解、都能做得到,得有慧。這就是定慧雙修。  問:拜懺的時候需要念《地藏經》嗎?還是只念地藏聖號就可以?
  • 《大集經》:依十六心斷煩惱障取證小乘四果甚至大乘果位之禪修法​
    若比丘見一切法行生滅。乃至見一切煩惱生滅。是名法忍。若比丘見眼空。乃至見意識空。是名空忍。若比丘見眼無相。乃至見意識無相。是名無相忍。若比丘不願於眼乃至意識。是名無願忍。若比丘觀苦異樂異不苦不樂異。是名中諦忍。若為眾生行於生死。如是名為隨上諦忍。云何隨忍隨根隨力隨於覺觀乃至隨涅槃。於如是法心不著者。是名信忍。是名為信。不名信根。若攝身心不令造惡。是為精進。不名進根。若能專念如是等法。是名為念。
  • 五濁之世障緣多,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二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三者無顧惡人,破他勝德。四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五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如斯等事,觸目皆是。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龍樹菩薩圍繞「諸、久、墮」而釋難行道義,意顯欲靠自力證悟聖果者,無論處於何時,皆是難行之道。
  • 《地藏寶懺》地藏懺悔文
    對他不起稱為懺,對己認錯稱為悔。懺悔,梵語懺摩,華言悔過。華梵兼舉,故云懺悔。懺名修來,悔名改往。這是說"懺悔。乃漢譯佛經中一個中外合璧的詞語。懺。為梵文"懺摩"的音譯。悔"則為。懺摩"的漢語意譯,懺摩"的原意為有意或無意地觸犯了別人而請求原諒。梵語中另有"提舍那。一詞,意為"說罪。,即通過檢討自己的過失以求消除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