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格拉思:我如何從一名馬克思主義者變成基督徒?

2021-02-24 好消息TV

點擊上方好消息TV」關注平臺

期待您的加入,推動網絡福音事工

一個對基督教冷漠以對的少年,如何在經歷對馬克思主義的痴迷和失望之後,又穿越「有思想的基督徒」的迷霧,最終成長為一名福音派神學家?且看麥格拉思的信仰見證。


我是
十八歲時,在牛津大學中的院際基督徒聯盟(OxfordInter-Collegiate Christian Union)中信主的。雖然我在基督教家庭中長大,然而我得承認,我從不認為基督教跟我還有什麼關係。怎麼可能因為接受幾個觀念為真,就改變你的生命?怎麼會因為相信天上某處有個上帝,就跟真實的世界有任何關聯?在我十三至十八歲時,就讀於一所非常宗教化的中學——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衛理公會書院。基督教的崇拜是學校極為重要的一個例行節目,沒有人能倖免。然而,它完全讓我遠離了基督教。因此,我對基督教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冷漠。我不能理解為何有人會對它產生興趣,並樂在其中。與此同時,我漸漸接受了無神論的思想。首先,我修習了部分的自然科學,到十五歲,我主修化學、物理、生物和數學。以後一直到十七歲,我主修純數學、應用數學、化學和物理。終於,我深受科學物質主義的影響,覺得上帝在宇宙中既沒有用處,也沒有意義。我同時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興趣。在我十五歲左右,我實在深受它的思想和潛藏的宗教意義所發揮的影響力所吸引。上帝只是一種宗教的鴉片,為使那些無法面對生活的人知覺遲鈍。我可用不著!因此我離棄這種「願望實現實上帝」的信仰,那只是軟弱人依靠的柺杖。我對阿多諾(Theodore Adorno)的作品情有獨鍾,他認為學生應該是工人階級的繼承人,用以創造一個新社會主義世界的秩序。一九六八年巴黎學生暴動事件震驚知識界,它似乎預告一個新革命時代的來臨。我很渴望成為其中的一分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一九七○年秋天,我十七歲時,開始努力準備牛津大學的入學考試。那一年底就參加一些專業科目的考試。聖誕節前夕,我就收到牛津大學伍德罕學院(Wadham College)化學系獎學金的消息,那所學院出了兩位英國偉大的化學家。同時我也獲得另一所學院的獎學金,它與馬克思及其左翼分子有重要的歷史關聯。一九七一年十月,我異常興奮地進入牛津大學;這是個新天地等我去大顯身手。然而,我開始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懷疑,其中有太多解不開的難題。一九七一年可說是馬克思主義在牛津大學的全盛時代,我的懷疑顯得微不足道。不過,我開始再思一些事情——包括基督教。我受邀去參加大學基督徒聯盟的聚會,並因著興趣而持續參加。它遠比我想像的安全;事實上,我覺得它很有趣,甚至很吸引人,但另一方面卻使我感到困惑。我隱約覺得生命中有一道鴻溝,以及靈性上感到空虛。因此,我決定要多學習一些基督教的真理。我發現自己正把曾經埋藏的問題挖出來面對,並允許自己傾聽過去未曾認真面對的意見。我說不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信主的,但我有把握說,大約是在大學第一學期中左右。因為有一位講員來訪,他的名字叫邁可‧格林(Michael Green)。聽完他的講道,我察覺到基督教對這世界提供了比馬克思主義更令人滿意,也更合乎道德的答案。我開始成為基督徒,並且可以很肯定地說,我從那時起就不再回頭。如果要我指出一生中所作最正確的抉擇,那就是我委身於永活及慈愛的上帝。然後,我決志作一個有思想的基督徒。我起先想嘗試放棄研究自然科學,而改修基督教神學,但有些人勸我等些時候。因此,當我結束大學和研究所學業後,我開始努力鑽研神學。一九七八年終於在牛津大學神學院拿到學位。在那個時代,牛津大學神學院的老師陣容可以說被一批溫和自由派基督徒所把持;很多老師鼓勵學生放棄福音派,並加入自由派,就像他們一樣。無論如何,我察覺到自己年輕時對基督教本質的看法,常被人譏諷為不值得認真考慮的。我體會到自己已喪失對福音派的信心;事實上,我變成自由派了。我繼續受訓去牧養劍橋威斯克府(Westcott House)英格蘭教會,然後在自由大公主義的大本營-安立甘神學院堅定我的信念。

我心思的改變在一九七七年更加堅定,因為讀了《上帝道成肉身的迷思》(The Myth of God Incarnate) 和巴雅各 (James Barr) 的《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這些作品終於讓我確定,福音派缺乏認真的知識內涵,而被現代學術主流所拒絕。我確信自己無法成為一個有思想的基督徒而又是福音派。自一九七七年以後,時代變化很大,但只有少數福音派人士在牛津大學神學院位居高職。因此,我在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發起一個研究團契,它使我有時間思考我的神學知識。
我在劍橋大學時不斷思考我的信仰,並且一直到我在英國東部中央諾丁罕市的郊外教區任職副牧師三年(1980-1983),我發現自己常被對自由派委身的懷疑所折磨。漸漸地,我發覺自由派安立甘主義只不過是對知識界中所發生的事件,作膚淺的神學回應之組合。它似乎沒有堅實的神學或靈性的核心。當我講道和牧會時,我常和其中相關的議題博鬥,我不斷懷疑自由派對這個世界到底有什麼話可說。它只是無批判性地贊成這世界最新的趨勢。經過長期的智力與靈性摔跤及心靈的追尋,我認為福音派比它任何對手獲得更多的稱讚。它不只是本於聖經,它也與牧會息息相關,並且在靈性上充滿奮興。並且漸漸地,我慢慢察覺它在知識上的合一與力量。

我對福音派重拾信心,並覺得應該鼓勵別人也這麼做。因此,我在一九八三年在牛津大學威克裡夫學院任教,它目前已成為英國福音派神學院的重鎮。我在教歷史神學和系統神學時,深信自己是在全面裝備我的學生,來面對現代世界所需要的事奉與講道。在這個充滿刺激又互相扶持的環境中事奉,是一種榮幸與特權,這也成為我所寫作的每一本書的背景。

(本文轉載自TOUCHSTONE,FALL 1992, 30-31頁)

一鍵了解麥格拉思全部著作

麥格拉思簡介:阿利斯特·麥格拉思(Alister E.McGrath),又譯「麥格夫」或「麥葛福」,是當代傑出的福音派神學家和教育家,在神學、哲學、歷史學等研究領域影響甚大。他曾任英國牛津大學威克裡夫學院歷史神學教授、威克裡夫學院院長;英國國王大學(King’s College)神學、宗教與文化中心主任;現任英國牛津大學科學與宗教教授。麥格拉思著述甚豐,著有包括《C.S.路易斯》、《加爾文傳》、《信仰與信經》、《基督教概論》、《宗教改革運動思潮》、《歷史神學》、《上帝的義》、《科學的神學》等幾十部著作。

在看一起傳福音呀 ▽

閱讀原文進入直播、書店、商城

相關焦點

  • 一名基督徒同性戀者的自述
    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基督教不反同,反同的是那些假借上帝之名(以愛之名)合理化歧視的無知愚昧且無賴的反同基督徒!反同基督徒終將成為歷史的笑料!        慈愛的阿爸父,禰容許禰的僕人也會陷入軟弱,好使他們對無知和犯錯的人,能感同身受,讓向他們求助的人,能體會到被上帝所尋覓、看顧、 眷愛和寬恕。
  • 基督徒如何看待性自由
    基督徒如何看待這個時代「流行」的性自由觀念?這個問題這兩年在中文網站上有好幾次成為爭議熱點。在因為浙大「婚前守貞」培訓、陳冠希「豔照門」和演員孫海英炮轟同性戀等事件引發的熱議中,基督教「落後」的性觀念都受到非基督徒的批判和抨擊。當然,基督徒跟非基督徒之間的性觀念的衝突不只是在中國有,在美國和西方也同樣是很容易引起「文化戰爭硝煙」的公共議題。
  • 如何過正常的基督徒生活
    他開門見山地問:「我們剛剛成為基督徒,接受耶穌基督作我們個人的救主,以後的發展如何呢?怎麼樣在主裡成長呢?」這一系列的問題,經常發生在一些慕道友的身上。我們在教會牧會,帶領年青的朋友信主,也是要一步一步地帶領人,從初信進入深信,從慕道進到主耶穌基督的恩典深處。從今天開始,跟大家分享過正常基督徒正常的要訣,或者說如何在主裡長大成人,成為他的喜悅的門徒。
  • 基督徒如何看待聖餐?
    (林前11:17-34)讓我們看到,早期基督徒常會定期聚集,吃一頓稱為「愛筵」的睌餐。但在哥林多,這些本來可以讓基督徒彼此鼓勵和團契的聚會,卻被兩件事破壞了。首先,會眾分派分黨。可能有些人只願和相熟的朋友坐在一起;另一些人則只和那些尊崇某一領袖的人坐在一起,故說:「我屬於保羅……我屬於彼得……」等等。在這樣的氣氛下,基督徒怎能有機會合一?其次,當時的習慣是各人自備食物,然後與會眾一同分享。所以富有的應多帶點食物,使貧窮的也可以多吃一點。但事實與此相反,當時富有的保留自己的食物,不願與人分享他的精美食物,而且自己大吃大喝!
  • 90後牧者談:基督徒如何與非基督徒談戀愛
    說真的,我是沒有那麼大的信心——敢奉主的名宣告,姊妹都能遇到合適的弟兄。現實裡,必然是有相當多的姐妹找不到合適的弟兄。環境就是這麼個環境,我們理當在上帝面前懺悔,為什麼教會在向男性宣教上是如此的失敗。2、這樣,我們就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就是弟兄姐妹常常和非基督徒談戀愛了。
  • 華理克牧師妻子華凱怡談 基督徒如何在生活中喜樂
    耶穌說你們要常常喜樂,但基督徒在瑣碎的生活中很難達到這種喜樂的心態,為此,華理克牧師的妻子華凱怡(Kay Warren)在《選擇喜樂,因為快樂是不夠的》一書中分享了基督徒如何在瑣碎的生活環境中找到真正的喜樂並在接受採訪時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心得。
  • 巴基斯坦一名女性基督徒因拒絕皈依伊斯蘭教被謀殺
    圖源:Aid to the Church in Need 據報導,巴基斯坦一名女性基督徒因拒絕與一名穆斯林男子結婚
  • 基督徒如何在世人面前見證神?
    (太5:14-16)」基督徒在這世界中就如一臺戲,是演給世人與天使觀看的,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展現世人面前,如同一幅畫。我們在飾演著不同場合的不同角色,但每一個角色所要彰顯的就是基督,世人稱我們為基督徒,也都在看著我們如是如何行的。我們到底有沒有把這個基督徒的身份演活?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光,我們有沒有活出光的特質?
  • 基督徒該如何禱告
    第一要務司布真曾說:「基督徒所有的美德都藏在『禱告』一詞中。」祈禱是基督徒的主要任務之一,以便與上帝有直接的交通。威廉嘉利是一名布道士,他曾前往緬甸、印度和西印度群島布道,但他也是個補鞋匠。有時人們批評他花費過多的時間禱告、懇求和感恩,以致「荒廢」了正業。嘉利回答說:「修鞋是我的副業;只是為了維持生計的手段而已。禱告才是我真正的事業。」上帝大大地使用嘉利,引領多人悔改。
  • 基督徒如何走出不冷不熱的屬靈光景?
    在《聖經》啟示錄裡描述了神不喜悅不冷不熱的老底嘉教會,對於基督徒也如此,當我們對神不冷不熱時,會被神從口裡吐出來,失去祝福。那如何走出不冷不熱的屬靈光景,這是每個基督徒應當思考的問題。在《裡外更新》這本書中,作者對於基督徒不冷不熱的狀態有非常清晰具體的描述,並給出了改變的建議和方法。
  • 基督徒如何管理壓力?
    關於如何處理壓力,他講到每個人抗壓的能力大小都有所不同。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壓力績效高峰」,他引用林書豪NBA籃球獲勝的例子進行了講解。林書豪在NBA全場比賽臨近結束17秒的時間,平靜安穩,將球投了進去,為比賽取得了勝利。《聖經》中《以賽亞書》30:15說,「……,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基督徒在工作上的成功在於相信神的主管和掌權,相信神的同在,與神合一。
  • 基督徒如何在屬靈戰場的制高點——禱告上得勝?
    當我們成為基督徒的那一日,就註定我們已經進入了屬靈的戰場,在天國與黑暗權勢的交戰當中。而在這場戰爭中的制高點之一就是禱告,魔鬼想方設法的想要奪走這個制高點,擊敗基督徒。基督徒如何能在禱告上得勝,奪取這個制高點,在屬靈的生活中過得勝的生活呢?「之所以沒有力量繼續禱告,是因為他沒有定睛在主耶穌的身上。
  • 【主日信息】基督徒如何過中秋節
    對我們基督徒而言,中秋節是要與家人團聚,但要知道我們都是客旅,是寄居的。正如一首詩歌的歌詞中所說:這世界非我家,我無一定住處,我積財寶在天,時刻仰望我主。天門為我大開,天使呼召迎接,故我不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希伯來書的作者在第十一章記錄了許多有信心的人,無論是亞伯,還是以諾,或者是挪亞和亞伯拉罕,他們都是有信心的人。就是在他們離開世界之先,也沒有得著所應許的。經上說他們是存著信心死的。
  • 【屬靈問答】我所認識的基督徒有些也不怎麼樣,那為什麼我還要信耶穌?
    福音朋友們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有時候,會在電視媒體上看到一些神職人員、牧師或是基督徒的醜聞。  甚至在我身旁也有一些身為基督徒的朋友、親人,他們的生活令我一點也不羨慕,不過都和一般人一樣,甚至有的行為舉止更糟糕。  我常會想,如果信主會變成那樣,那我寧可不要信耶穌。」  請問我們該如何回答有這樣疑問的朋友們呢?
  • 兩性:基督徒女友如何解決未信男友的性需要?
    一個姊妹來信詢問牧者,自己是基督徒,但男朋友不是,已經在一起一年。她時常困惑當男友有性需求的時候,當如何滿足他。香港宣教會恩磐堂牧者詳細的回答了她。問:我是一個基督徒,但我男朋友不是,我們已拍拖一年。有時都會就信仰問題上產生爭論,因為他是非基督徒,所以想法較自我,也不喜歡守規則,但當爭論時,他都為我著想,願意放下自我,尊重我的想法。
  • 基督徒如何看待人情世故?
    文:李浦旻 | 排版:Abigail@有肢體問:基督徒究竟該怎樣看待人情世故?比如過年過節,孩子滿月,結婚喜事,新店開張,孩子考上名校等,我們具體當怎樣行?既能不顯為另類又與世俗有分別?解答:基督徒當然不能什麼事都隨大流,總要思想是否合神心意,是否真給別人帶去祝福?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徒是天國的子民,同時又生活在地上。
  • 基督徒在職場中如何禱告?
    基督徒每天都處在屬靈的爭戰中,特別是在職場工作的基督徒,更是要靠主得勝一切爭戰。因為我們是為主工作,所以仇敵會想法設法攪擾攔阻。因此,基督徒在職場中禱告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位基督徒在微博分享的禱告詞,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和亮光。
  • 基督徒的後浪,如何面對這個時代?
    同時,聯想到作為新一代的青年基督徒,作為神國的」後浪「,應當如何面對這一個特別的時代?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基督徒,特別是青年的基督徒來說,何嘗不是如此呢?關於基督徒靈修和學習的資料比以往的時代多得多。對於新一代的基督徒來說,用的合宜,則可以學習豐富的屬靈知識,提升自己的屬靈生命。但若看了與正統的信仰所不相符的信息,則得不償失。因此需要警醒,謹慎地分辨。
  • 基督徒如何對待乞丐?
    基督徒如何對待乞丐呢? 有一位專門服事弱勢群體的舒亞弟兄,他曾在一教堂門口總是看見同一個乞丐,他每次都會換取一些零錢在口袋裡,然後給這個乞丐,本著基督徒的愛心舒亞弟兄一直這樣做著。然而當面對那些行騙的乞丐時,舒亞弟兄坦言需要禱告,求聖靈的光照和帶領,基督徒也需要有分辨的智慧。
  • 上海鴻德堂主日證道:基督徒應當如何喜樂
    若是有人問「你為什麼感到喜樂」時,你會如何回答呢?4月17日,上海鴻德堂景健美牧師講解了基督徒應當如何「喜樂」。景牧師以加拉太書5章22-23節的內容為主題進行證道:「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喜樂並不是外表的高興。那麼,喜樂與高興的區別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