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程怡 錢朱建
晚報訊 「為什麼微博一直無法刷新,是我家的網絡壞了,還是新浪微博出現故障了? 」今天上午8:40左右,不少市民致電本報114新聞熱線反映。直到上午9點半左右,新浪微博的刷新系統才恢復正常運作。記者致電新浪微博客服人員獲悉,確實出現系統故障,技術人員立即對此進行搶修,直到9:28,系統恢復正常。
從上午8點半起,本報熱線就接到不少市民打來的電話,詢問是否家裡的網絡出現故障,導致新浪微博系統始終無法刷新。而且都顯示「系統繁忙」字樣。為此,記者也立即打開微博發現,雖然個人主頁能夠打開,但裡面的各種客戶端都顯示 「加載失敗」,而且個人微博更新功能也無法刷新。記者嘗試用手機和電腦分別通過3G網絡以及無線WIFI進行刷新,不是「系統繁忙」就是「加載失敗」。為此,記者立即與新浪微博的客服取得聯繫。可能是諮詢電話太多,新浪個人客服端的4000960960始終處於電話繁忙無法打入。記者隨即通過企業客服端與新浪客服取得聯繫,獲悉,確實從早上八點半起,新浪微博的系統出現故障,無法實施「刷新」功能。而技術人員在獲悉情況後立即對此進行搶修,根據情況應該在上午九點半左右會恢復正常。
上午9:28左右,記者再次刷新微博發現,系統已經基本恢復正常,雖然有時還是會顯示系統繁忙,但已經能夠刷新微博內容了。
記者注意到,社交媒體故障後,很多網友都出現焦慮的情緒。事實上,微博、微信一旦出故障,造成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
專家點評
一故障,「社交媒體依賴症」就發作
今天上午,記者採訪了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在他看來,如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已經讓上億用戶特別是都市白領產生了極大的依賴症。一旦 「微博控」、「微信控」發現無法正常使用這些社交媒體,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
惠志斌分析,這種高度依賴,和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密不可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產生大量碎片化的時間。社交媒體碎片化、即時性的特點正好迎合了都市人的生活節奏。而國外一項最新調查表明,中國用戶在使用社交媒體上的平均時間達到4小時,正越來越超越以往的「碎片化」時間認識。有些人的使用時間和投入的經歷,甚至超越了工作時間。
惠志斌認為,這種趨勢,不能簡單用好或壞來評價。但如果一個人乘車、吃飯、開會、聚會甚至起床後和睡前都在忙著發微博、微信,這種依賴程度已經十分驚人。
此外,隨著幾億用戶的頻繁使用,要維護平臺穩定性,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而言,其壓力也是巨大的。特別是,如今很多公司、機構都在藉助微博、微信平臺發出自己的聲音,平臺已經成為他們的重要推廣平臺。據悉,國外一些機構還藉助挖掘分析社交媒體中的大數據,已經能對股票指數等商業活動進行分析和預判。此外,社交媒體還是社會情緒的映射,對政府決策等有重要意義。
「QQ出故障,還只是個人無法聊天,影響面相對較小。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故障,可能對社會、人群產生影響,造成不安全感和不穩定的情緒,甚至是社會公共安全問題。 」從這個層面來說,社交媒體的技術故障,可能不亞於某個銀行或者通信公司的故障。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