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諺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框插上幾根艾葉草,這與清明插柳枝、春節貼春聯、中秋吃月餅一樣漸漸成為傳統習俗之一。眾所周知,插艾葉草意在闢邪祛病、驅趕蚊蟲,但其實艾葉草還有許多隱藏的功效與作用未被人們熟知,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祛寒除溼。中醫認為艾葉草可以通十二經絡,能夠調節氣血,驅逐寒溼。泡腳時先取適量艾葉草置於沸水中浸泡十分鐘左右,然後取出艾葉草將水調至適宜溫度即可。每天堅持艾葉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去除體內溼氣,對治療溼疹、關節疼痛、四肢無力等都有較好的效果。
二、調理月經。艾葉草性溫,能夠滋補陽氣,活血化瘀,是調理月經的良藥之一,對經期延長、經期腹痛、經血結塊、經量減少、經血色暗等都有十分好的療效。除此之外,艾葉草還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有利於婦科炎症的治療。現如今許多調理月經的藥中也都含有艾葉草的成分,比如:艾附暖宮丸、當歸調理丸等等,由此可見艾葉草對治療女性調理月經的重要作用。
三、抗病毒。艾葉草本身帶有特殊氣味,將其懸掛起來有利於物質揮發,起到對空氣的消毒作用。艾葉草經煙燻後還可以形成藥分子膜層,人們吸入體內能夠殺死咽喉堆積的細菌和病毒,對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療效。古代人們就常用艾葉草對抗瘟疫,現代社會艾葉的懸掛和燃燒也較為常見,其對抗病菌的作用不言而喻。
四、減肥。《本草》中記載:「艾葉能灸治百病」大多數人不知道艾葉草外炙也有減肥的功能,而且不會像市面上的減肥藥一樣對人體帶來損害。將艾葉草製成卷狀燻關元穴和豐隆穴各十分鐘,每日一次,堅持一到兩個月,要注意與穴位保持適當距離以免灼燒皮膚。
五、食用。醫聖張仲景的藥方中就曾用艾葉草製作藥膳,艾葉草營養價值高且沒有毒性,三月份的艾葉草最是鮮嫩,可以掐來製作艾葉麵條、艾葉餈粑、艾葉湯圓、艾葉草粥、艾葉煎蛋、艾葉青團等等。食用含有艾葉草的食物可以防治風寒感冒,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對人體大有裨益。
六、驅除蚊蟲。艾葉草散發的特殊氣味能夠讓蚊蟲和飛蛾「退避三舍」,可以在室內懸掛艾葉草或使用艾葉草製成的枕頭。作為一種天然的中草藥,艾葉草驅蚊的副作用較小,但要謹記定期開窗通風,不可長期使用。
艾葉草分布較廣,花期較長,價格低廉,功效甚多,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其實只要認真學習,細心觀察,大家就會發現自然界中的許多中草藥都有著自身獨特卻不為人知的功效,合理巧妙地加以運用可以有效調節身體不適,促進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