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重啟南海油氣勘探,偷採中國資源?別擔心,已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2020-12-23 騰訊網

某些東南亞國家之所以非要在南海問題上與中方糾纏不休,主要原因就在於,南海豐富的油氣資源實在無法抗拒,而菲律賓就是這其中跳的「最歡」的國家之一。直到特立獨行的現任總統杜特爾特上臺後,菲律賓在這方面的「努力」才逐步消停。

但就在10月15日,一則讓人震驚的消息從菲律賓傳來:菲律賓能源部在當天對外宣布,杜特爾特正式籤署命令,取消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的油氣勘探禁令。

杜特爾特

據介紹,這次解除禁令的首批三個項目,即菲律賓國家石油公司的SC 59、SC 72項目,以及PXP 能源集體則運營SC 75項目均全部位於馬蘭帕亞氣田,此地位於菲律賓巴拉望島以西約80公裡處,是中菲海上爭議焦點地區之一。

實際上早在2001年這個馬蘭帕亞油氣田就已經投產,還是當時菲律賓最大的工業項目,開採出的天然氣足以滿足呂宋島一半的電力需求,菲律賓政府更是能每年獲得十幾億美元的特許開採權費,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

馬蘭帕亞油氣田

到2013年,當時親美反華的阿基諾政府向國際仲裁庭提出訴訟,要求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就菲律賓與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海洋權利作出仲裁,由此將中菲南海主權之爭正式引爆。但結果菲律賓方面偷雞不成蝕把米,在中方的強大壓力下,該油氣田被迫於2014年暫停一切勘探活動至今。

馬蘭帕亞油氣田

至於此次重啟的原因,菲律賓方面稱,這是因為經過近20年的開採,現有的油氣井已經瀕臨枯竭,若到2022年再不投產新的油氣井,那麼整個馬蘭帕亞油氣田就將宣告徹底停產,而這顯然是菲律賓方面根本無法承受的損失。在2020年底之前重啟油氣勘探項目,已經是菲律賓方面的最後「死線」。

毫無疑問,菲方的這種行為就是在侵犯中國的南海主權,但有意思的是,菲方在相關公告中卻強調,解除該禁令的決定是「基於誠意,並充分考慮到菲律賓和中國、以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相關方之間正在進行的協商」而做出的。

在第二天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也表示,中菲兩國已經就相關油氣資源開發問題達成共識,並已建立了相關磋商機制,我方「希望並相信雙方會相向而行,推動共同開發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外交部例行記者會

那麼在這種當口,中國為何選擇對菲律賓的勘探開採「以德報怨」呢?

開頭已經說過,這些東南亞小國之所以在相關問題上與中國糾纏不休,就是因為看上了油氣資源的經濟誘惑,而這與「主權爭議」其實是可以分開處理的。只要他們不在主權問題上有非分之想,那麼中國完全不介意與這些小國一起共享南海油氣資源,這也是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一直主張的基本處置原則「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由來。

美菲聯合軍演

事實上,菲律賓早在2018年就已經與中方商討共同開發事宜,此次重啟的三個勘探項目中至少有一個是與中國的共同開發項目,換句話說,如果此次勘探得以順利進行,那麼這將是南海歷史上第一次將「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付諸實踐。

而這毫無疑問將給周邊各國起到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中國自然要全力支持。

中菲南海問題磋商會議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南海乃至亞太形勢的地緣政治大背景。

不久前的10月6日,美澳印日四國外長齊聚日本東京召開了一個「四方安全對話會議」,期間就正式確定要在中國周邊構建一個亞洲版北約,以此將美國籌劃了好幾年的「亞太反華包圍圈」付諸實踐。

在美國人的計劃中,與中國存在南海爭議的東協諸國無疑將是相當關鍵的一環,菲律賓等國必將成為美方積極拉攏的對象。這種情況下,若中國還是堅持不允許菲方進行任何油氣開發,那顯然只會讓菲方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徹底投向美國的懷抱。

四國會議截圖

而反過來,若能及時給菲律賓讓一些紅利,給菲國內的對華友好派足夠的支持,那麼對中國打破美國這張「反華包圍網」必將起到相當積極的作用。

總而言之,處理南海問題並非就是一根筋的「認死理」,「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具體問題上靈活多變」,這才是在美國帶頭掀起新一輪反華惡潮的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捍衛自身主權和合法權益最正確的處置方式。而如今這次與菲方在油氣勘探重啟上的合作,無疑是一個相當良好的開端。

相關焦點

  • 東協峰會即將舉行,菲律賓做出榜樣,擱置爭議與中國共同開發南海
    在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許多國際會議也被擱置或者轉變為線上的形式,而隨著疫情的有所緩和,國際活動也逐漸恢復。根據越南外交部10月15日透露,東協峰會即將開啟,舉辦時間大概是11月中旬。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外交部部長也於11日開啟對東協多國的訪問。這一系列的活動到底在釋放出怎樣的信號呢?是否南海局勢有所緩和?
  • 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優化勘探部署提升勘探成效
    來源:財華網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潘鐵珊先生指出,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從事原油、天然氣及其它石油產品的勘探、開發、生產與銷售活動。截至今年六月三十日底為止的中期業績,實現營業收入達745.6億元人民幣,跟去年相比下降31.8%,其中油氣銷售收入達663.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9.9%;實現歸屬母公司利潤103.8億元,同比跌65.7%。低油價加上全球疫情,令集團面臨挑戰,但同時亦有相當的亮點提供增長機會。在勘探發現當中,集團於上半年共有5個,成功評價20個含油氣構造。
  • 南海是合作之海 應回到「南海宣言」共識重新出發
    新華社發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攪亂了地區安全形勢,讓南海陷入衝突的邊緣,這是非常危險的,南海需要降溫。」出席第五屆世界和平論壇的馬來西亞國際戰略研究所主席拉斯塔姆·伊薩17日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南海應該是合作之海,而不是爭議之海。  當日,在參加「南海安全合作」主題小組討論時,伊薩再次闡述了這樣的觀點,並獲得了與會各方的贊同。
  • 【中國科學報】讓油氣軟體「硬」起來
    第三次油氣資源評價結果顯示,準噶爾盆地常規、非常規石油資源量近100億噸。這一發現改寫了準噶爾盆地近30年無重大油氣勘探發現的歷史。「康探1井就是用我們的軟體進行解釋評價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教授李清宇對《中國科學報》說,「油氣開發中,評價儲層物性參數,確定儲量及評價開發效果不可或缺,沒有這類軟體就會受到制約。」
  • 究竟誰在破壞國際法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事實與法理辨析
    菲律賓固有領土範圍是由1898年《美西巴黎和平協議》、1900年《美西關於菲律賓外圍島嶼割讓的條約》、1930年《關於劃定英屬北婆羅洲與美屬菲律賓之間的邊界條約》明確規定的。南沙群島和黃巖島根本不在上述條約規定的菲律賓版圖內。但自上世紀60年代末南海地區發現豐富的油氣資源後,這片原本安寧的水域頻起波瀾。
  • 中國在南海實在太硬,背後真相遠超我們想像
    由於歷史和地域原因,中國各地對小島的叫法五花八門,什麼嶼/峙 /山等等等等,對我們往外推線很麻煩,由於海洋公約有中文版本,在翻譯上也沒法搗漿糊,所以後來中國乾脆出了一個規定,500平方米以上一律算島,以下的算礁(這是對內的,對外靈活掌握,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 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中菲領導人早已同意翻過舊的一頁並擱置爭議...
    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中菲領導人早已同意翻過舊的一頁並擱置爭議,聚焦對話與合作 2020-09-27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美若在南海爆發衝突,菲律賓將參戰?
    洛倫扎納這番話,最主要還是警告中美目前在南海有因誤判導致衝突的風險,一旦這種風險真的在南海引爆熱戰,將會給地區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重大後果。因為,在南海爭議區域附近的菲律賓很大可能會成為「衝突的中心地帶」。
  • 中國在南海「失敗論」和「強硬論」只是臆想
    2009年後,南海巡航護漁行動實現了常規化。定期巡航的實現,不僅可以對遠洋作業的漁民可以提供保護,也可以對某些國家偷採石油的行為進行監控並形成威懾。從島礁、內水、領海再到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中國對南海各項事務的「有效管理」區域正逐漸從點、線到面的擴大。
  • 呂建中:別誤把油氣行業周期性「洗牌」當成「大衰退」
    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建中,他表示,現階段油氣市場的供需關係進入調整期,油氣行業開始周期性「洗牌」,但是,別誤把油氣行業周期性「洗牌」當成「大衰退」。日前,國家能源局在2020年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中強調,「三桶油」及延長石油等企業要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將保障油氣供應安全上升至政治任務層面。
  • 新品來襲|MaipSCAN-新一代油氣藏勘探開發評價技術
    當前,隨著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縱向深入,研究對象愈發複雜、勘探難度也越來越大,常規、特別是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面臨非常嚴峻的技術挑戰。    2、參數全:MaipSCAN可以提供豐富的數據結果,包括巖石的礦物和元素定量數據、高清電子圖像、伽馬元素、孔隙度、孔隙結構、微裂縫(弱面指數)、彈性參數及脆性指數等多個勘探開發關鍵參數。
  • 明年能源工作八大重點劃定 推動全面放開油氣勘探開發市場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明年能源工作八大重點劃定 擴大交易電量規模 推動全面放開油氣勘探開發市場在22日召開的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作題為《深入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 中國建成年產油氣當量6000萬噸級特大型油氣田
    今天上午10時,我國第一大油氣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生產指揮中心數位化顯示屏上油氣產量達到6000.08萬噸,約佔國內產量的1/6。至此,中國石油工業新的裡程碑誕生,標誌著我國建成了年產油氣當量6000萬噸級特大型油氣田。   位於鄂爾多斯盆地的長慶油田,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增儲上產最快的油田。
  • 吐哈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助力哈國老井上產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安鳳霞 通訊員馮兆偉)12月19日記者獲悉,由吐哈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外部項目部論證提交的滾動評價井K-579井投產自噴獲得高產,投產初期日產油53噸。
  • 央視詳解:誰設了「南海仲裁」的局?誰在苦情出演誰又匆忙當「託兒」?
    △視頻:焦點訪談:美日如何設局「南海仲裁」?南海主權清晰明確,沿岸各國早有共識。直到上世紀60年代,南海區域發現油氣資源之後,南海爭議才開始抬頭。面對南海地區爭議,中國始終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堅持通過談判和協商來解決問題。2002年,在中國的倡導下,中國和東協國家共同籤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 中菲行動起來了,在南海乾件大事,暫時可鬆一口氣
    南海領土問題,一直是卡在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一根魚刺,近年來,中菲兩國都在努力消化這根魚刺,但是一直是動嘴不動手。不過近日,菲外長卡耶塔諾透露,如果沒有法律障礙的話,菲律賓和中國企業已經通過在南海區域共同展開工作的協商,而且菲律賓與中國之間的南海共同勘探工作最快可能於2019年展開,可以說終於進一步了。上世紀90年代,南海「共同開發」,由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率先對菲律賓提出,之後雙方保持了幾十年相對的和平,只是雙方一直在忙著自己的事,只是有這樣一個口頭的協議,並沒有實質的協商結果。
  • 海上石油勘探仍然有可能蓬勃發展
    但儘管危機不斷,海上石油勘探仍有可能蓬勃發展。在2014-2015年油價暴跌期間,海上石油鑽探是受影響最大的領域之一。海上鑽井公司破產,勘探項目被擱置,員工被解僱,隨後石油公司轉向其他削減成本的方法,比如開發提高鑽井效率的技術解決方案。    距離上次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五年了,儘管石油需求暴跌對鑽井平臺所有者造成了沉重打擊,但近海鑽井活動仍然非常活躍,而且成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低。
  • 法律的邊界:談美國海岸警衛隊來南海「執法」
    《公約》第56條規定沿海國在其專屬經濟區有以勘探、開發、養護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資源為目的的主權權利。第73條賦予沿海國制定國內法律和規章的權利,以及採取登臨、檢查、逮捕等執法措施的權利。然而美國在南海並無領土和管轄海域,因此並不享有專屬經濟區內沿岸國對非法漁業捕撈等犯罪活動的司法管轄權。其次,美國海岸警衛隊享有《公約》及一般國際法賦予的航行權。
  • 蛇鼠一窩,印越派出戰艦在南海軍演,還準備聯手開採南海油氣資源
    為了響應美國的號召,印度和越南這兩個分別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國家最近走到了一起,並共同打起了南海的主意。印度媒體25日報導稱,依照兩國此前達成的共識,印度海軍將與越南海軍在南海海域舉行軍事演習。據了解,印海軍「吉爾丹」護衛艦在本周四便已抵達胡志明市芽容港,此行的主要任務正是參加12月26日-27日舉行的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