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汽車攔腰軋過的孩子能救活嗎?這樣揪心的問題,居然有奇蹟般的答案。而這樣的奇蹟,得益於新技術與智能化在指導精準醫療和手術運用上帶來的極大進步。近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董蒨教授領銜的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聯合研發的高端醫療設備,創新打造以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為核心引擎的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登上了世界最高的醫學科技舞臺。
美國外科中心引入青島技術2020年9月15日(美國中部時間)上午10點,位於美國芝加哥的全球最頂尖的機器人外科創新與培訓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在線上舉行開幕儀式,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山東省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大學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研究院院長董蒨教授受邀參加。該實驗室作為全球最頂尖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培訓中心,其承擔著國際前沿臨床手術機器人的科研創新以及外科手術人才的培訓。
董蒨教授領銜的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合作開發的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HisenseCAS)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 (Hisense SID)備受該中心負責人PierCristoforoGiulianotti青睞,並被引進至這一世界一流的培訓中心,與全球最頂尖的達文西外科手術機器人一起成為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提供精準的三維重建,達文西機器人與海信三維重建結合應用,能使主刀醫生更準確把握操作距離、辨認解剖結構,從而提升手術精確度。
海信CAS系統為何會受到國外頂級醫學專業團隊的青睞?董蒨告訴記者,早在2017年,他就曾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外科大會上演講,介紹CAS的臨床應用等技術,2019年,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共同研發的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數位化手術室產品,就受到了全球矚目。 「該產品延伸到肝臟外科手術導航的研究內容,是外科手術導航非常前沿的研究方向,通過術前三維重建和達文西機器人進行深度融合開發,是未來臨床外科手術發展的重要趨勢。 」董蒨說道。
董蒨教授及團隊參加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線上開幕儀式
一臺手術引發技術創新海信CAS系統的研發源自於2013年董蒨做完一臺手術後的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
2013年,董蒨遇到了一臺令他刻骨銘心永生難忘的手術。「一名4歲的小女孩被一輛麵包車碾軋腹部,肝臟破裂,生命危在旦夕。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孩子的腹腔大量積血,一開腹血液直接噴射到了天花板上,而術前常規的CT檢查根本無法全面展示孩子的傷情,甚至看不出具體損傷部位。 」作為當時的主刀醫生,董蒨只能試探性地進行手術,而整個手術中每操作一步都會遇到新的問題,「如果在手術前我對這個孩子的所有情況了如指掌的話,就不會在手術臺上如此狼狽艱難。 」
雖然經過整整6個多小時的手術,董蒨把年幼的孩子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但是手術過後,董蒨卻格外迫切地想要研究一種方法,在手術前就可以精準地做出手術設計、規劃、導航,定位肝臟、血管和病灶,讓手術的每一個步驟盡在醫生掌控之中。
就這樣,從2013年到2015年,經過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兩年多的聯合研發,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CAS)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SID)誕生了,兩項技術屬於國際首創。將近千張原始的二維CT圖像自動轉換成三維圖像,建立虛擬立體的「數字肝臟」,讓醫生在術前觀察病變與血管、臟器的關係,從而為確定最佳手術方案「精準導航」。而且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只需要對著屏幕揮揮手,就可以利用手勢操控數字肝臟旋轉,從不同角度查看患者的臟器情況,判斷手術操作路徑。
董蒨教授及團隊參加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線上開幕儀式
6年後再次與死神賽跑 2019年,董蒨再次從死神手中搶回了一個孩子。一名4歲男童被越野車軋過腹部,肝臟嚴重損傷。
「這名孩子的情況與2013年那個女童幾乎一模一樣。 6年前我很崩潰,6年後我在手術臺上胸有成竹。 」據董蒨介紹,這次手術中,利用CAS和SID兩項最新技術,他只用了15分鐘即成功進行了患者肝臟三維重建。在精準的手術規劃後,他信心百倍地拿起手術刀,一開腹就直奔主題:肝左葉切除、血管修補、肝臟修補……因為傷情盡在掌握,醫生們不再緊張困惑狼狽,搶救效果明顯提高,而孩子安然度過危機。整個手術過程不到兩個小時就成功完成,男孩的術後非常好。
董蒨教授及團隊參加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線上開幕儀式
肝臟三維重建只需15分鐘 「利用高科技來挽救這些孩子,是最有意義的科技進步。 」董蒨告訴記者,因為孩子的肝臟腫瘤發病率不高,相較於成人的肝癌,孩子的肝臟腫瘤藥少得多,所以全國做兒童肝臟腫瘤的醫生很少,而且經驗也較少。因為相比其他人體器官,肝臟內血管遍布、錯綜交織,而兒童肝臟相較成人更小,手術難度也成倍上升。現在依託新技術,青大附院的小兒肝膽外科已形成了一個成熟的診療團隊。來自貴州、河北、山西、成都等全國各地的肝膽腫瘤患兒或者嚴重受傷的孩子被救護車轉運到醫院後,都不需要進急診室,先進CT室,之後直接就可以進入手術室,15分鐘內對孩子的肝臟進行三維重建。全部的醫生護士在手術室準備就緒。
董蒨教授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記者了解到,董蒨團隊應用海信CAS和外科智能顯示系統,建立了新一代小兒肝臟腫瘤三維重建手術評估和手術導航體系,利用三維影像重建技術,對於手術路徑進行準確的規劃,既保證了病變部位的準確切除,又保護了正常的組織,實現「精準手術切除」治療。得益於騰訊提供的技術支持和網絡平臺,聯合全國20家大學附屬醫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人類肝臟資料庫平臺。這一技術有效修正了34%傳統二維評估的手術方案,小兒肝腫瘤可切除率提高了17%,手術時間減少19.44%,出血量降低50.18%,7年間已經搶救了10餘例嚴重肝臟外傷患兒。這套技術也在全國120多家大型的醫院推廣應用,除了小兒肝膽外科,還用於成人肝膽和其他臟器,包括肺和泌尿外科領域。 2020年的1月10日,董蒨團隊憑藉這個自主創新的手術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來源 |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青大附院供圖
編輯 | Alice
【來源:青島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