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五」海淘包裹能否放心收?專家:不排除攜帶新冠病毒的可能)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再過不到一周的時間,歐美購物狂歡時間——「黑色星期五」,就要開始了。不少海淘族已經查好折扣、備好清單,只等開搶。對於海外商家來說,它們期待通過集中促銷為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衝擊的銷售注入「強心針」,而不少跨境電商平臺也借勢發力,加大「黑色星期五」促銷宣傳力度。
記者調查發現,對於不少消費者來說,雖然海淘熱情不減,但是因海外疫情導致的擔憂也不少。跨境商品能否能夠放心購買是他們首要關心的話題。專家提醒,貨物在冬季低溫環境運輸可能存在與冷鏈運輸類似的傳播環節,消費者和從業人員應予以關注。
《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海淘用戶規模接近1.55億人,宋迪也是這1.55億中的一分子。經常通過海淘購買運動食品及用品的他,不但已經和代購諮詢好了「黑色星期五」時美國實體商家打折的情況,還早早地關注了線上促銷的消息。他告訴記者:「今年還是想在『黑色星期五』買東西,畢竟有些品牌在美國賣得比較多,打六折、七折的時候比較划算,一買買一年的,比如衣服,買十來件,耐穿。」
作為國內消費者觸電「黑五」的主要渠道之一,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也加大了打折力度,除了提前開始促銷活動,還增加直播帶貨等促銷形式。有分析認為,海外商家和跨境平臺試圖抓住「雙十一」尚未褪去的購物熱情,再次激起國內消費者的採購欲望。但隨著冷鏈運輸被明確提示可以成為新冠病毒遠距離跨境輸入載體,消費者最擔心的就是海淘包裹攜帶「病毒」。此前經常海淘的趙先生坦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參與下周「黑色星期五」網購的熱情。他說:「郵寄的時間平時差不多要一個月,今年感覺會達到兩個月,比如買件羽絨服,可能要春節後才會收到。還有一個問題,『黑五』買的東西,我會擔心衛生問題,雖然現在檢驗檢疫部門會做一些篩查,但還是會有一些不安。」
事實上,網絡上關於「國外疫情肆虐,海外包裹能否放心收」的話題早就受到關注。近期就有專家提示,由於國外無症狀感染者數量激增,除了進口海鮮食品之外,發自高風險地區的快遞包裹、信函等外包裝不能排除攜帶病毒的可能。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提示,進入冬季以後,國際貨物運輸在低溫環境下可能會產生類似於冷鏈運輸的傳播環節。不過他也表示,在接觸頻率不高的情況下,相關風險可能較小。「特定條件下,冬天低溫環境類似於冷鏈運輸的環境,海淘確實有收到被病毒汙染的包裹的風險,像這樣一個情況下,接觸頻率越高,多次反覆接觸,感染概率就高;如果偶爾接觸一次,概率就小。如果要減少風險,可以採取收到包裹以後,用含酒精的溼布、溼紙巾擦一擦外包裝,處理完包裹以後要洗手。」
今年以來,交通運輸部已經多次強調,在外防輸入方面要注重人、物並防,國際貨運就是被重點關注的領域。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明確,交通運輸部將持續織密「防護網」。他表示:「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冬季疫情通過交通渠道傳播,強化對國際貨物運輸的封閉管理和定期核酸檢測等相關工作。」
專家表示,考慮到「黑五」狂歡季後一段時間,海外跨境包裹數量可能大幅增加,應考慮對涉海外快件包裹運輸的物流一線從業人員加強防護。吳尊友建議:「傳遞境外包裹的快遞員類似冷鏈或者是境外物品的裝卸工,會多次、長期、反覆地接觸境外的包裹,應該說他們也屬於感染的高風險人群。在作業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戴口罩,在手沒有清潔以前,不要觸摸臉、鼻子、眼睛這些部位;同時要定期做核酸檢測。」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