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還是「冷」!淨融資額本月缺口已近3000億,違約金額三年連漲...

2021-01-13 券商中國

Wind數據顯示,11月10日以來,以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和定向工具為口徑,累計有196隻信用債取消或者推遲發行,累計計劃發行規模達到1457.10億元。

與之對應的是,信用債淨融資額持續走低。11月份以信用債淨融資規模為-444.57億元,年內首次由正轉負。截至12月24日,當月累計發行信用債717隻,發行總量為6732.07億元,相較9597.87億元的總償還量,目前尚有2865.80億元的淨融資額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1月份將迎來信用債的償債窗口,隨著信用債發行淨融資額的減少,償債壓力或將逐步顯現,而明年全年的信用風險也將顯著增加。

一級市場低迷

近期,一級市場的低迷尚無改觀,上周有22隻債券推遲或取消發行,計劃發行金額為220.9億元。

信用債淨融資額也持續走低,上周信用債發行量達到3130.55億元,環比減少7.99%;淨融資量279.99億元,環比減少612.36億元。

中信建投首席固收分析師黃文濤指出,當下信用債分層的情況仍較為明顯,體現在發行人和投資者兩個方面。從發行人來看,負擔重的國企和弱資質城投一級發行較為困難,再融資壓力增大導致投資者信心降低,二級市場拋盤進一步產生負反饋。

從投資者來看,非銀機構負債端穩定性差,且之前票息策略導致資金過於擁擠信用債,容易產生羊群效應。銀行仍是穩定企業再融資預期的關鍵因素,但是由於臨近年底,額度有限,承接能力和意願受到考驗。整體來看,信用債市場仍需對主體進行風險梳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永煤違約事件的市場衝擊可能在減少,一級市場遭遇寒流或許另有原因。

「現在融資低迷其實並不是違約事件所導致,今年來看中低評級品種年初就已經發不出來債了,這塊的融資量本來就是在慢慢減少。」開源證券分析師楊為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一些高評級央企等取消發行,影響因素或為基礎利率上升,融資成本提高,從而導致淨融資額下降。

1月償債壓力顯現

國金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21年信用債到期總量為62153.56億元,本金提前兌付量為2396.83億元,另外有15904.49億元債券進入回售期。按照今年前10個月實際回售比例28%估計,未來一年回售量可達4453.26億元。

從信用債償還金額的月度分布看,由於4 月、8月為年報及半年報發布時間,發債規模通常高於其餘月份,償債高峰期通常也會集中在3月、4月及8月。

此外,明年1月份到期回售規模也較大,階段性償還壓力上升帶來的債務風險增加,該研報顯示,明年1月份信用債到期、回售加上本金提前兌付總規模約為8000億元。

在此背景下,市場對明年開年的信用債償債能力表示出擔憂。

「毫無疑問,當前是信用債市場寒冬,而淨融資額萎靡不振,一級市場取消發行增加預計將覆蓋明年一季度。後續市場融資可能會緩慢復甦,但機構信心短期難以提振。」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明明認為,以中票、短融、企業債、公司債、定向工具的口徑測算,明年1月份到期及回售規模在7834億元,在目前淨融資水平持續萎靡的當下,市場風險也在增加。不僅是明年1月,一季度整體到期在2.1萬億規模,市場將持續處於償債壓力的高峰期。

「無論債券還是貸款,1月份都在高峰,應該是季節性的現象,並不是一個周期性原因。但是周期性原因可能導致企業確實是扛不過季節性這個坎兒。」楊為斆說。

全年信用風險偏高

大多數機構人士對2021年的信用環境偏向悲觀。

明明坦言:「2021年償債問題將是債券市場主題之一,而高額的壓力也會導致風險。明年的信用風險打擊面將擴散,今年信用風險規模已經超過2018年,國企違約出現端倪,而明年很有可能傳導至多個行業,而國企藕斷絲連的信仰也將被徹底打破。」

2018年,全市場違約的信用債125隻,金額為1209.61億元;2019年違約184隻,金額1494.89億元。2020年截至目前,全市場違約債券140隻,但金額達到1608.14億元,年度違約金額持續增長。

事實上,2020年為應對新冠疫情衝擊,貨幣政策一度相當寬鬆,當前貨幣政策已恢復中性,明年甚至有收緊的可能。而一旦貨幣條件收緊,部分信用資質較差的企業借新還舊的壓力就會驟然增加。

黃文濤表示,今年新增違約主體有所下降,一方面源於融資環境較為友好;另一方面也源於前兩年的風險出清,但下半年國企風險事件頻發,違約金額大幅上升,未來去槓桿壓力增大,信用風險或已經孕育。

楊為斆指出,今年信用債違約主體普遍隱含評級較低,但是2021年除了該類型主體違約風險增加,「墮落天使」出現的概率也大大提升。

「明年融資環境還不如今年,企業借新還舊處於更不利的局面。所以,本身可能相對安全的那些債,在明年的話也會存在著被下調主體評級進而違約的風險。」楊為斆說。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債券投資部高級投資經理田蘇怡也表示,年底信用衝擊引發了一系列監管,在目前的高壓下,評級機構今後會更為謹慎,明年評級下調可能會增多,再加上目前一些企業現金流緊張,明年信用債市場的「灰犀牛」更多,投資者需關注這類衝擊。

相關焦點

  • 債市還是"冷"!淨融資額本月缺口已近3000億,違約金額三年連漲,明年...
    截至12月24日,當月累計發行信用債717隻,發行總量為6732.07億元,相較9597.87億元的總償還量,目前尚有2865.80億元的淨融資額缺口。值得注意的是,明年1月份將迎來信用債的償債窗口,隨著信用債發行淨融資額的減少,償債壓力或將逐步顯現,而明年全年的信用風險也將顯著增加。
  • 債市信心遭遇重挫 市場在喊渴!央行剛剛發了1600億元「紅包」
    來源:上海證券報 昨天,債市從業人員度過了慌亂的一日。由於近期高評級信用債違約事件接連發生,昨日引發多隻債券大幅折價,市場情緒一觸即發。與此同時,近日資金面也一路走高,市場參與者紛紛喊渴,呼籲央媽再給點愛。
  • 海量「墜落天使」將湧入垃圾級債市,中國違約風險幾何?
    富達國際近期預計,今年將有約2150億美元的美債及1000億歐元的歐債被降級為高收益債券。由於金融危機以來的低利率環境,屬投資級別之一的BBB級債券按票面值計的規模持續穩步增加,且增速高於高收益債。儘管隨著美聯儲公司債購買計劃的推出,BBB級信用利差已在3月見頂,但「墜落天使」和高收益債違約率在未來幾個月將繼續攀升。反觀中國境內債市,儘管3月中資美元債遭遇拋售潮,但境內3月新增2例違約主體,較2月減少1例。另外,房企境外融資渠道受阻,但境內融資大門開啟,多位債市從業者也對記者表示,當前機構對於城投、地產債的信仰攀升。
  • 下半年違約進一步加劇:民企違約改善 大國企爆雷蔓延
    但與2019年明顯不同的是,2020年下半年違約進一步加劇,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餘額處歷史高點。經濟觀察報記者根據Wind統計,截至2020年12月18日,今年新增主體違約共計27家,累計164隻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債券違約累計金額超過1600億元。其中,國企違約餘額由2019年的129.3億增至今年的518.97億,增幅達3倍。
  • 殭屍國企成信用債違約「主角」,市場風險可控需警惕無序違約
    「國企信仰」遭遇衝擊11月10日,永煤控股10億元超短融「20永煤SCP003」到期未能兌付,構成實質性違約。此前永煤控股剛剛發行了10億元的中票,而且政府正在對其控股股東進行改革,表示將注資150億元左右,再加上公司在9月末合併口徑項下的貨幣資金規模近470億元,卻連10億元的債務都還不上,令市場頗感意外。
  • 股市壓起「股債蹺蹺板」,下半年債市還有翻身機會嗎?
    債券市場在連跌兩個月後,本來還預期10年國債停在3%的阻力位,但這一預期被股票市場的爆發迅速打破。」對下半年債券市場的走勢,業內普遍認為,由於基本面改善、風險偏好回升等因素,債市短期內進入反覆震蕩行情。目前市場對債市的看法多空兩個方向較為均衡,債市既難現上半年的大牛行情,也不會出現明顯的「牛熊轉換」。
  • 違約「黑天鵝」飛舞,信用債市場遭遇腥風血雨
    11月16日,華晨集團發布公告稱,目前,華晨集團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因企業資金緊張,續作授信審批未完成,造成無法償還。  11月13日,一位債權人依法向法院提起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申請。11月20日,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 東方金誠蘇莉:中國國債「入富」引流效應顯著 國內債市具有縱深...
    蘇莉:「入富」或將在明後兩年為中國債市帶來大約1500億美元左右的被動資金流入;同時「入富」彰顯中國債市開放程度進一步提升,也有望刺激規模達數百億美元的主動資金流入。整體上看,「入富」能給中國債市帶來約200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接近目前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市債券託管量的一半,規模非常可觀。  除了帶動資金流入外,「入富」還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將有更多海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參與債券配置和交易,這有助於構建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提高市場流動性,也有助於推動國內債市相關規則進一步完善。
  • 招商基金馬龍:債市違約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正常現象
    近期,債市信用風險再度成為風口浪尖的話題,隨著違約主體不斷擴散,未來的債券投資應該怎麼做?連續兩屆榮獲「固定收益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的招商基金,持續牢牢守住信用風險底線。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副總監馬龍表示,債市違約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正常現象,信用債有違約現象才是市場健康發展的前提,打破剛兌也是未來的趨勢。
  • 1933億華晨集團被破產重整!帳上513億資金去哪了?
    從首次債券違約到被破產重整,華晨集團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家28年前就已在紐交所上市的1933億車企先行者,正在走向一個令人唏噓的結局。此前華晨集團已發生違約,有債權人向債市觀察(ID:bondreview)表示,華晨重整並不意外。「意料之中的事情,上上周五(11月6日)質押華晨中國股權,上周五(11月13日)被申請重整,這周五法院受理。」該債權人說。
  • 印紀傳媒2號人物7.6億遭凍結 85後高管已套現9億
    85後監事會主席張彬累計套現8.8億 天眼君了解到,張彬是年紀輕輕的「85後」,與肖文革一同創業,印紀傳媒借殼高金食品時持股僅次於肖。 張彬在2014年末開始擔任印紀傳媒的監事會主席,一上臺就手握7629萬股。雖然年紀輕,但張彬和肖老闆的價值觀卻極度契合,「真金白銀遠強過紙上富貴」。於是,張彬在入職兩年後就開始了他的瘋狂套現。
  • 又有債基單日蹊蹺跌逾7%,債市「蝴蝶效應」蔓延?
    截至9月30日,博時富誠純債債券規模為5.31億元,份額為5億份。  「不清楚這隻債基目前持有哪些債券,銀行二級債公告之前應該不會調估值,很可能是交易所債。」某公募基金固收總監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另一位固收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也可能是四季度調倉的持倉品種中招。
  • 華創宏觀張瑜:國企違約衝擊就此結束了嗎?
    9月至今年首次違約的發行人中,屬於地方國企的存續債券規模達523.4億,中央國企的177.5億,民營企業184億。2、 違約之外,還發生了更惡劣的「逃廢債」行為,導致後續債權人的追償之路更為曲折。比如資產轉移,6月5日,華晨集團把上市公司申華控股股權轉讓給子公司華晟汽車零部件。
  • 午評:三大利好閃現 午後滬指能否加量再漲?(二)
    今日三大利好或將點燃A股希望【宏觀經濟】存準金基數擴大重壓債市資金趨緊預期升溫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準金繳存範圍正衝擊債市。昨日,在谷底徘徊許久的債市再遭"棒喝",短債遭遇嚴重拋壓,而且作為債市定價標杆的10年國債,其收益率大漲11個基點,逼近年內高點。
  • 央行連續淨投放支撐市場情緒,現券期貨持續向好|債市綜述
    國債期貨窄幅震蕩小幅收漲,10年期主力合約漲0.11%;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小幅下行,國債表現好於國開,短券好於長券;銀行間資金面愈發寬鬆,隔夜回購加權利率下行近40bp報在0.58%附近;少數信用債波動較大,「20豫能化MTN002」跌超37%,「19湘潭建設PPN001」漲逾43%。
  • 債市思考:是該安靜的走開 還是該勇敢留下來?
    來源:債市覃談作者:覃漢國君固收電話會議紀要覃漢鼠年開市以來,因春節期間肺炎疫情持續發酵引發市場恐慌,債市投資者已對節後首日市場表現非常樂觀,普遍認為10年國債利率會低開在2.9以下。反觀股市,投資者本已對A股首日表現不抱任何希望,普遍預計上證綜指低開在5個點左右,但市場自集合競價開始後的表現,仍令投資者大跌眼鏡。以上證綜指為代表的主要股指低開均創紀錄的在8個點左右,遠超投資者預期,全市場有3000多隻股票全天一字跌停。節前市場預期一邊倒的看多股市、看空債市,導致機構股票多頭倉位較重,而債券多頭倉位較輕。
  • 拉曼資產信評總監張磐:此輪債市回調不具持久性 長牛趨勢未變
    此外,近期股市的持續上漲對後續債市是否會形成壓力,如何看待股債蹺蹺板效應?在事件性因素影響下,信用債市場違約是否進一步增加?  對於債市未來表現,張磐認為此輪債市的回調不具持久性,未來債市的長牛趨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