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花開一次,竟自萎謝

2021-02-07 少女夜行

我對張愛玲,始終懷有一種近乎崇拜的喜歡。決定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猶豫了很久,直到真正開始落筆,又屢屢擱淺停滯。是的,我怕自己寫不出她真正的味道來。
張愛玲的美,帶著拒人千裡之外的嚴寒,卻依然讓人神往。

上學期開始寫《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的系列書評,說是書評,倒不如說是借這個契機,給自己的民國夢做一個小小的總結。

從張幼儀開始寫,一篇一篇寫下來,本來井然有序的進行著,到了第八篇張愛玲這裡,我竟一度寫不下去,開了許多篇,寫著寫著就棄文了。我於是知道,現在的自己是無論如何寫不好張愛玲的。

但是不能放棄。

篇名用了張愛玲的一句話:「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這句話,是她說給深深愛過卻屢次辜負她的男人聽的,這個男人就是胡蘭成。

張愛玲和胡蘭成的事情,我不欲多講,無非是痴情大才女愛上風流鳳凰男,無奈浪子難回頭歡愛成虛空,佳人於異地孤獨終老的故事。


我初初知道張愛玲,年歲還小,那時候家裡藏書不多,每次去鍾祥,都必去新華書店買書回來讀。讀到一篇文章,裡面談到了張愛玲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當時心裡想著,這人何以如此輕狂?後來長大,開始真正接觸到張愛玲,發現這個從十歲起便穿高跟鞋,梳愛司頭的姑娘果然少年成名,文學上的才華早早地便展露出來。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麥根路。1932年,母親去往法國,張愛玲首次發表短篇小說《不幸的她》於聖瑪利亞校刊。1933年,張愛玲在聖瑪利亞發表第一篇散文《遲暮》,並開始與父親學寫舊詩。1934年父親再婚,張愛玲寫《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紅樓夢》、《後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發表。1936年,母親攜美國男友返回上海,張愛玲在《鳳藻》上發表散文《秋雨》。1937年,張愛玲在聖瑪利亞校刊《國光》半月刊發表小說《牛》、《霸王別姬》及評張若謹小說《若馨評》,在《鳳藻》發表《論卡通畫之前途》。

她12歲即發表文章,從此筆耕不綴。而張愛玲真正步入文壇,是在1942年夏。這一年,張愛玲與炎櫻返回上海,與姑姑居住在愛丁頓公寓6樓65室,開始了寫作生涯,在《泰晤士報》上寫影評和劇評,在英文《二十世紀》月刊發表《中國人的生活與服裝》、《中國人的宗教》、《洋人看戲及其他》等散文和其他五六篇影評。1943年,張愛玲認識了當時月刊《紫羅蘭》的主編,作家周瘦鵑。五月,張愛玲在該刊物上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這是張愛玲在上海嶄露頭角的開始。六月,張愛玲發表續作《沉香屑·第二爐香》。七月,張愛玲認識了評論家柯靈。此後張愛玲在《雜誌》、《萬象》、《古今》等刊物發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1944年9月,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由《雜誌》出版,四天後即再版。張愛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壇大放異彩。

我讀張愛玲,從《小團圓》開始,那句「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他是因為下雨不來。」著實一瞬間抓住我的心。張愛玲寫情感,往往鞭辟入裡,深中肯綮。很難想像這樣一個芳華正茂的「青澀大學生」(來自胡蘭成第一次見張愛玲時的印象:「他一是覺得張愛玲個子之高,二是覺得她坐在那裡,幼稚可憐相,不象個作家,倒象個未成熟的女學生。」)一樣的姑娘,如何對人對事如此透徹明晰。但結合她成長起來的環境和經歷,也不難理解張愛玲為何早熟。

童年的經歷會很大程度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對張愛玲是這樣,對張志沂也是這樣。

張志沂的母親是李鴻章的女兒李鞠耦,當年李鴻章擇婿不按常理,選了張佩綸做女婿,這事說來也頗有淵源。


(李鞠耦)

傳說是這樣:「當年張佩綸因不受清廷重用,無事可做,入李鴻章幕司文案,傳說某日,李中堂偶感風寒,喚張佩綸入內室講話,張在案頭,見有詩稿,系詠馬江戰事,詩為:「雞籠南望淚潸潸,聞道元戎匹馬還;一戰豈宜輕大計,四邊從此失天關。焚車我自寬房管,乘璋誰教使狄山;宵旰甘泉猶望捷,群公何以慰龍顏。」「痛哭陳詞動聖明,長儒長揖傲公卿;論才宰相籠中物,殺敵書生紙上兵。宣室不妨虛賈席,玉階何事終請終纓;豸冠寂寞丹衢靜,功罪千秋付史評。」情感誠摯,對張佩綸的遭遇十分同情。張佩綸讀後非常感動,問後方知是李鴻章幼女祖玄小姐所作。這個祖玄小姐是繼室趙夫人所生,年方二十,善於作詩。李鴻章於是請張佩綸幫忙擇婿,張問要求才學地位如何,李隨口答,像你這樣便好,張佩綸便趁勢跪下求婚,李鴻章冷不妨這一著,只好答應了。這事傳到趙夫人耳朵裡,趙夫人竭力反對,大罵李鴻章老糊塗,說:「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高不成低不就,千揀百揀,這會倒選了一個四十歲的老囚徒,這事休想。」老倆口爭論不休,祖玄小姐怕事情鬧大,便出來勸母親,表示擇婿才學第一,官職次要,表示同意這門親事,趙夫人見此只得罷了。李中堂為佩綸捐了一個三品道職,兩人婚後,情投意合,十分恩愛。」

但是這樁被世人傳頌標榜的婚姻在李鞠耦和張佩綸唯一的兒子張志沂自己來看,卻是另一番景象。

張志沂說,《孽海花》裡李鞠耦在籤押房與張佩綸一見鍾情,情投意合且得到李鴻章贊同的這個情節是假的,那首詩也是假的,所有唱和的詩都是張佩綸自己做的。他乾淨利落地剔除了所有傳奇元素,將故事還原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平淡婚姻。

後來,清廷日益衰敗,豪門望族盛景難再,這時的李鞠耦在張佩綸身上已然看不到任何振興門楣的希望,於是,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自己的一雙兒女——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和姑姑張茂源身上。

李鞠耦對待自己的兒子張志沂,頗為嚴厲。張志沂尚年幼時,李鞠耦就要他熟背四書五經,她的父親和丈夫都是少年進士,李鞠耦立意在兒子身上複製他們的成功,「三爺背不出書,打呃!罰跪。」這是老女僕的回憶。多年後,張志沂還能將古文甚至奏摺倒背如流。可是,辛勞赴流水,1905年,張志沂十歲左右清政府廢除了科舉,他搭進了整個童年並為此消耗掉所有快樂時光的東西,全都變的分文不值。

後來張愛玲看自己的父親背書,張口就來滾瓜爛熟,心裡也是惋惜的,為了無用的東西,失去應有的快樂,到底不值當。

童年的不快樂和家族沉重的使命感,使得張志沂長成了一個壓抑放浪、憧憬自由又痛恨新時代生活的不得章法的遺老。他愛著黃素瓊(張愛玲的生母)的熱烈、自由和鮮活,又無法從清朝的舊時代裡跳脫出來,終於變成一個一身惡習、偏執、暴躁、啃著老本的舊社會男人。而他和黃素瓊註定失敗的婚姻,也造就了張愛玲不幸的童年。

父親對於張愛玲的意義,難以言喻。他是她的第一個知己、老師、伯樂,是啟蒙她寫作的人生導師,可是同時,他也是她的噩夢,她的憤怒悲傷的來源,是她難以癒合的一塊心病。父母在她九歲的時候離婚,我在前文寫過,黃素瓊是熱情洋溢,追求自由的新女性,陳腐荒唐的張志沂根本留不住這樣生機勃勃的女人,離婚之後,黃素瓊出國定居、遊歷,活得鮮活張揚而自由,張志沂仍然沉浸在自己清朝遺老的世界裡無法自拔,這個家,在年幼的張愛玲看來,已然如同生鏽的銅鐵,腐爛的食物、發臭的死水,她要從中抽離出去,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去接觸廣闊的世界。這個小小的女孩,遺傳了母親性格裡獨立自由果敢的一面,她對未來毫不畏懼,她嚮往母親和姑姑的生活,所以她不惜一切地逃出去。

她和父親的全然決裂,是在17歲。和黃素瓊離婚後,張志沂仍按照老樣子生活度日,再娶娶了門當戶對的原北洋總理孫寶琦的女兒孫用蕃。後媽與繼女之間似乎總有天生的恩怨,張愛玲經常偷偷跑去母親黃逸梵那裡。終有一日,孫用蕃忍無可忍地發飆了,她一個耳光打過去,張愛玲本能地要還手,被拉住,孫用蕃已經一路銳叫著奔上樓去:「她打我!她打我!」張志沂趿著拖鞋衝下樓來,一邊狠狠地揪住張愛玲一邊憤怒地吼道:「你還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張志沂的暴怒,來自於對張愛玲母親黃逸梵複雜的情感。他一面愛著黃逸梵的熱辣美豔,懷念他們曾經擁有過的甜蜜時光,一面又對黃逸梵充滿憤怒和仇視,他恨她的拋棄和離去。而對於張愛玲,他顯然害怕她繼承黃逸梵的張揚自由,害怕她成為又一個拋棄他的人。

這場長達半年的幽禁,使得張愛玲差點因痢疾而喪命,逃走之後的張愛玲徹底與父親決裂。此後出現在她小說裡的父親的形象,都是惡霸一樣,張牙舞爪,全然不顧女兒的感受,讓人發恨。

血濃於水,兩個不知道如何表達感情握手言和的人,夜深人靜之時,心裡難道就沒有一絲絲對親情的希冀和夢想?但是,猶豫著猶豫著,這一輩子,也就這麼過去了。多年以後,生活在美國的張愛玲著文回憶說,有一次父親帶她去買點心,她要小蛋糕,他卻買了香腸卷。在多倫多,她看見類似的香腸卷,一時懷舊買了四隻,卻不是那個味了。

許多事情,不及時把握,等到回頭再尋的時候,早已物是人非。

也許正是因為童年與父親這樣的經歷,讓張愛玲心生這樣的信念:及時生活,想做什麼馬上去做,想要什麼立馬著手。這種對生活的信念,應驗在胡蘭成的身上,就是她絲毫不介意他的賣國賊嘴臉和卑劣人性,只因為他是除父親之外第二個如此懂她的男人,所以她愛的孤注一擲,不計後果。

張愛玲的愛,持久、穩定、專注而無怨無悔。在那封著名的分手信裡,她這樣說道:「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依然透著名門才女的涵養和人品。她選擇在他已經脫離困難之後才選擇分手,哪怕是他傷她一次又一次,她也時時處處為他著想。愛一個人,要怎麼才能做到這樣的深情而克制、熱烈而冷靜呢?在文字的世界裡,她像俯視人間的上帝,每一樣事物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在自己的身上,這位轟動民國的才女,依然只是一個陷入愛情痛苦掙扎的女人。

「有一次,胡蘭成有機會途徑上海,在危險之中,他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夜。他不但不懺悔自己的濫情,反倒指責張愛玲對一些生活細節處理不當。當夜,兩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蘭成去張愛玲的床前道別,俯身吻她,她伸出雙手緊抱著他,淚水漣漣,哽咽中只叫了一句'蘭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這就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

從此,他還是那個花天酒地情人不斷的浪子,她轉身去了美國,嫁給了老作家賴雅。天各一方。


我愛張愛玲,由衷地愛她筆下的每一篇文章,講述的每一個故事。《傾城之戀》裡因戰亂終成連理的範柳原和白流蘇,《多少恨》裡陰差陽錯讓人遺憾的夏宗豫和虞家茵,《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對感情懦弱無能的振保和為感情熱烈奔放的嬌蕊,《色戒》裡愛上特務頭子易先生乃至甘願喪命的王佳芝……這許許多多的形象,一點一滴的描摹,每一筆都像是帶著我去親身經歷體會,她就是有這樣的才情,有這種動人的魅力。

寒假在家裡翻閱她的全集,以前讀過的故事重新開始讀,竟然屢屢讀不下去。當時讀《半生緣》的恍惚和難過已然留存在記憶裡,我一讀到故事的開頭,它們就全部甦醒了。斷斷續續讀到一半,心裡竟然如同哽了一塊堅硬的石頭,知道後面的發展會是如何,心一狠,合上書,再不去看它。

其實何止是書中人物自己呢?在這個世上生存著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推手。你無法告知未來的自己,選擇這個職業不要選擇那個職業,去這裡不要去那裡,愛這個人不要愛那個人。

無非是,選擇之前多斟酌,做了之後不後悔。

世界廣袤奇詭,宇宙浩渺無垠,人生在世不過螻蟻一瞬,這一生,做錯了也不要緊,生活是自己的,快樂還是不快樂,幸福還是不幸福,都是自己的,無關他人。

所以我想,即便早慧如張愛玲,即便她洞悉所有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樣不顧一切的愛上一個人,她心底,依然不後悔。

1.張幼儀:婚姻之外收穫無限種可能

2.陸小曼:「自雲端上,入煙塵裡」

3.林徽因:情商高到沒朋友

4.林洙:真實的人性

5.唐瑛:何以煉成資深美人

6.江冬秀:胡適的「三從四德」

7.黃逸梵:第一代出走的娜拉

8.張愛玲:花開一次,竟自萎謝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請直接回復人物名稱,如:張幼儀

如同「文學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救出自己」,電影如是,音樂如是,繪畫亦如是。


這裡不媚俗,不雞湯,不張揚,聊聊藝術、佳人和美酒,將青春共赴好時光。

期待你的加入。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可在左下角點讚示意。感謝支持原創,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轉載需得到授權。

相關焦點

  • 寂寞花開----張愛玲傳奇觀後感
    張愛玲的才情在於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原來從未細細理清她的生平,只是一直覺得讀她的作品會發現她無論是對人生樂趣的視覺,還是細微而深刻的筆觸,還是對人性冷靜的觀察和嘲諷,甚至對人物形貌的描寫,都是絕無僅有,精妙絕倫的。
  • 花謝花開花滿天大結局劇透 花無謝的結局是什麼
    近日,電視劇花開花謝花滿天即將迎來大結局,該劇講述了花滿天不慎受傷失憶,歷經萬難之後找到千尋,並救其於水深火熱之中,兩人萌生情愫的故事。大結局花滿天終於找到了千尋,那麼花無謝的結局是什麼?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張愛玲胡蘭成再轉世一次,還是會惺惺相惜?(上)
    並且把胡張二人的文體描述為異體同胎:豐贍華美,妖嬈一如佳人逼鏡,想見當年意氣風流,兩人竟可說才情一可敵國。胡蘭成當年的文名就比張愛玲的高,且其主持戰時文化宣傳,以胡當時的身份判斷,此言當不為過。她的老爹娘竟還在,惟兄弟中有的已故,但是家道消乏了,反要女兒幫助。娘家人來俞傅村走動,愈承迎她的笑臉,她愈生氣。庶母后來是對親生的兒女亦不喜,甚至虐待,因為這也不如她的所想,她的一生就有這樣怨。」你們看,是不是活脫脫一個曹七巧?
  • 鋪天蓋地雲南油菜花 看花開花謝花滿天(圖)
    這是一個為攝影師特設的地方,當很多人還弄不清楚它的方位時,無數攝影師早已經守候在田野邊,苦苦等候花開的季節了。我和朋友搭伴上路,為的就是親眼看一看這個畫裡的田園美景。或許是這美來得太鋪天蓋地,竟顯得那麼不真實。  沒有人說得清楚,羅平何時因油菜花聞名。其他可以稱之為景點的所在,魯布革三峽、多依河、九龍瀑布群,相對於羅平的油菜花來說,仿佛只是美人衣衫上點綴的首飾。不在旅遊、攝影上考慮,油菜花擁有的是普通植物的標籤。若干年前,這種一年生十字花科的草本植物從歐洲和中亞一帶遠道而來,是世界上最容易種植的農作物之一,油菜籽也成為中國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原料。
  • 歌詞裡的張愛玲——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但是,現代的填詞人對張愛玲卻是各抒己見,解讀出不一樣的風情。董小姐大致梳理了華語音樂裡,有關張愛玲的歌曲,為大家呈現出一個歌詞世界中,千人千面的張愛玲。    誰的書,寫到盡處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千轉萬轉竟如初所算  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  其實你又怕苦、又怕酸  難免,做個壞一點的打算  缺憾才像完,人生方好演  張愛玲雖然際遇落魄卻活得美麗,一身傲骨的她「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即便命運無常對她連番打擊,可她仍舊仍舊保持優雅姿態
  • 曹可凡 | 白先勇與張愛玲的唯一一次會面
    《重訪邊城》是張愛玲唯一一次書寫「邊城」臺灣的文章。那次臺灣之行,也促成了白先勇與張愛玲的唯一一次會面。居間介紹安排的是當時任臺灣「美國新聞處」處長麥卡錫。麥卡錫畢業於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對文學有著異乎尋常的鑑賞力與敏銳度。他早前在香港任職時認識了張愛玲,立刻為她的文學才華所折服。聘請張愛玲為「美國新聞處」擔任翻譯工作。
  • 下個月,花開花謝,此心依然,3個星座寬容往日,感情和好如初
    下個月,花開花謝,此心依然,寬容往日的天秤座,感情也可能和好如初。雙子座雙子座的人十分渴望自由,大部分沒什麼事兒可以拘束住她們那顆自由的心,就算是在感情之中也是這般,因而很多人都說那樣的雙子座不可靠,但只能真心實意愛雙子座的優秀人才了解,雙子座會一心一意的運營好自身的感情,乃至會以便戀人而犧牲自己的一切。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今生今世
    張愛玲描寫了無數悽慘絕倫的愛情,但始料未及的是,她竟也成了自己筆下女主角。那個令他迷戀又痛徹骨髓的人,出現在她的生命裡,給了她溫暖,但卻也留下了更多的傷痛與遺憾。01初識胡蘭成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從小家境貧寒,但卻才華橫溢,文採斐然。
  • 張愛玲:愛玲極豔
    1944年,23歲的張愛玲與38歲的胡蘭成結婚。這是她傳奇一生最為傳奇的一章。用李碧華的話來說,張愛玲的小說是小說,張本身,也是一個小說。 這個婚姻沒有儀式,只有一紙簡單的婚書,文曰:胡蘭成張愛玲籤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其時胡蘭成已有家室,任汪精衛偽政府要員。他稱張愛玲為「臨水照花人」。
  • 月圓月缺月依舊,花謝花開花非花
    讀到了一段話:「月虧了能再盈,花謝了能再開。可是,人別了,能否再見卻屬未知。這是一。開謝盈虧,花月依舊,幾度離合,人卻老了。這是二。人生之所以最苦別離,就因為離別最使人感受到人生無常。」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如下:月圓月缺月依舊,花謝花開花非花。不論月亮是盈還是虧,月亮仍舊是那個月亮。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但此花已非彼花了吧?而花如人,人如花!皆因人前之花乃是生命,月下之人亦為生命。
  • 胡蘭成 張愛玲
    又舉行了一次婚禮,似乎全然忘了張愛玲的存 在。而張愛玲對此一無所知。      1945年3月,胡蘭成從武漢回到上海。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個多月。此時,他才將小周的事情告訴了張愛玲。她是震動 的,因為她把自己對胡蘭成的愛看作是那樣堅貞不可動搖的,但又怎麼會冒出來一個小周?此時,張愛玲的心已被刺傷了,但她仍是愛他的。於是她只有默默承受。
  • 張愛玲的蒼涼裡,藏著多少驕傲與孤獨?
    物是人非四個字真的是再貼切不過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張愛玲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沒落的貴族。熟讀八股的他已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醉生夢死於前人留下的家產中。而母親黃逸梵則踏著這雙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與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出國留學,以新女性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
  • 飽飯花開,姐姐你莫回來;飽飯花謝,姐姐你回來多歇夜.
    老家也有飽飯花的,只是沒有眼前的飽飯花珍貴,沒能登上花園的大雅之堂,充其量算做野花。        只有一點是老家人關注的,而且十分地關注,那就是飽飯花的開和謝。有民謠為證:「飽飯花開,姐姐你莫回來;飽飯花謝,姐姐你回來多歇夜。」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飽飯花在用她那豔麗的桃紅來吟唱苦難,吟唱那苦難的時代苦難的人生。人們對苦難的記憶總是十分地深刻,難以忘懷。
  • 遇見張愛玲,原來你也在這裡
    她第一次讀到張愛玲是因為進了一個愛張愛玲愛到「變態」的電影劇組,看著周圍人像朝聖一般復刻張愛玲曾經的日常習慣,再看到張愛玲那與眾不同的文字,淳子立刻被深深震撼,也由此開啟了她與張愛玲的緣分。閻華與淳子張愛玲曾經說過,文學是她的流亡,所以她一生顛沛流離輾轉了很多的地方,而上海的許多角落都還遺留著她的足跡。
  • 張愛玲:我自將萎謝了……
    ——1944年,胡蘭成與張愛玲的婚約內容張愛玲流傳最廣的一張照片:1954年住在香港英皇道,攝於街角的「蘭心照相館」1995年9月8日,中國的農曆中秋,中午12時30分,家住洛杉磯的建築商人林世同家的電話響了起來。電話是張愛玲公寓的房東打來的:「您是我唯一見過的認識張愛玲的人,所以我打電話給您……我想……張愛玲已經去世了。」
  • 桑弧與張愛玲
    此時,27歲的張愛玲正直感情失落之際:胡蘭成逃亡溫州匿藏,並與一位婦人同居。張愛玲在經濟上繼續支持胡,並刻意低調,沒有發表任何作品。桑弧拿到劇本後非常滿意,僅一個半月便拍攝完成。女主角陳燕燕當年已退隱多時,她是張愛玲非常喜歡的演員。張愛玲看過電影後認為復出的陳燕燕「面貌依舊美麗年輕,加上她特有的甜味。」
  • 民國才女張愛玲:客死他鄉竟無人知曉,孤獨一生
    原本張父對張愛玲並沒有很疼愛,父親再娶後家庭關係就很微妙,張父對張愛玲非打即罵。後來張愛玲大病一場,原本以外會一病不起,可病了一個月後就痊癒了。張愛玲仿佛重獲新生,大病初癒的她離開父親投靠母親。在母親的幫助下張愛玲進入學校學習,19歲就以第一的成績被香港大學錄取,後來因為戰爭的原因被迫中止在香港大學的學習,回到上海。
  • 未來5天,花謝花開,為愛苦等,不忘諾言,迎回摯愛,再續未了情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未來5天,花謝花開,為愛苦等,不忘諾言的這幾個星座,將會迎回摯愛,再續未了情。未來5天,花謝花開,為愛苦等,不忘諾言的天秤座,將會迎回摯愛,再續未了情。未來5天,花謝花開,為愛苦等,不忘諾言的金牛座,將會迎回摯愛,再續未了情。
  • 揚州講壇丨淳子:花開花落張愛玲
    主要作品:《旗袍》《口紅》《民國風雅》《她的城,張愛玲地圖》《白天睡覺的女人》《上海閒女》《上海老房子裡,點點胭脂紅》《民國瑣事》《前天》《與名人約會》《名人訪談》《花開——張愛玲上半出》《花落——張愛玲下半出》《上海才子》(與宋路霞合著)、《玻璃電臺》(與陳鋼合著)、《上海格調》(與胡偉立合著)以及影視作品《婚姻的故事》、舞臺劇《孤島》等共計500萬字。
  • 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後悔
    回首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後悔有一首詩最為動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美麗,那就是青春;有一道風景最為亮麗,那就是青春。請不要說青春已疲憊,也許你的幻想曾被現實無情的毀滅,也許你的追求毫無結果,但你應該相信,沒有寒風的洗禮,哪來萬紫千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