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杭州市中醫院肛腸科主任褚衛接診了一名患者,有些「奇特」。小李是大二學生,來看門診時,他神情緊張地跟褚主任說,痔瘡已有「多年歷史」。
資料圖 王金輝 製圖
做檢查時,褚主任居然發現小李在內褲裡墊了衛生巾。
小李坦言,痔瘡病史真的是一部「血淚史」:
他從小喜歡吃辣和各種重口味的食物,辣條、臭豆腐都是他的最愛。每天早餐就靠學校門口的小攤或者泡麵解決。他的排便習慣自高中開始就一直不好,隨著考學壓力增大,廁所成了他唯一感到放鬆的空間,每次至少要半個小時才出來,有時候就算排便很順暢也寧願在馬桶上多坐一會兒。偶爾也會有便秘症狀,拉大便就像在拉玻璃一樣,那種鑽心之痛……他還發現衛生紙上居然有少量血跡。
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上大學後,小李通過網絡才知道自己得痔瘡了。更嚴重的是,由於課程很滿,小李幾乎每天都要久坐,導致痔瘡慢慢加重,出血嚴重,無奈之下只能偷偷買了衛生巾墊上。
拖著不是辦法,小李下決心解決問題。
褚主任為小李實施了痔瘡微創切除手術,目前正在積極康復中。
這兩種「惡習」,最容易討痔瘡的歡心。
久坐:人在電腦面前坐太長時間,肛管周圍的靜脈回流就會受阻,造成血液淤積,慢慢地就成為了引發和加重痔瘡的罪魁禍首。
便秘:便秘時人會屏住呼吸使勁,這樣一來會導致肛門長時間充血,極易發生充血性的肛墊肥大。而且便秘蹲坑的時間會比正常排便要長,由於排便姿勢長時間不變,會使肛門充血,肛墊下移,容易發生痔瘡,所以也有「便秘患者是痔瘡患者的預備軍」的說法。
做好三點,別讓痔瘡打擾你
均衡飲食,大量補水
多飲水,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無糖燕麥片、新鮮蔬果,特別是韭菜、芹菜等有纖維的綠葉菜。平時要多吃有助通便的水果,如香蕉、橙子等,但要注意榴槤、荔枝、芒果等易上火的水果。
中年朋友們要特別限制高脂肪食物和酒精攝入,因為飲酒可使肛門黏膜處的靜脈充血、擴張,痔核腫漲,肛腸科門診中經常出現患者因前一天晚上飲酒,第二天痔瘡就發作的案例。
拒絕久坐,「提肛」走起
要避免長時間坐著,規律運動,保持有規律的腸胃蠕動。這裡推薦一下提肛運動:即自我調整括約肌。收縮、放鬆肛門,一收一放,每次50下,約3分鐘。每日1-2次。可以在站著、坐著、躺著做,隨時隨地都可做。堅持長期做下去,可增加血液循環,調和人體氣血,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盆腔充血,改善痔靜脈回流,對防止痔瘡的復發很有效。
少玩手機,如廁也要「一心一意」
排便時間不宜過長,改掉排便時看書、看手機的不良習慣。許多忙碌的上班族都有在如廁玩手機的習慣,更有甚者,在廁所裡一蹲就是半個小時。殊不知如廁時間長不僅不衛生,長此以往還會使直腸靜脈長時間受到擠壓,誘發痔瘡。因此縮短如廁時間是預防痔瘡的有利措施,應該注意每次如廁儘量不要超過3分鐘。此外排便還是提倡採取坐姿,因為蹲坑姿勢容易誘發痔瘡甚至脫肛。
延伸閱讀:
39歲男子便血自診為「痔瘡」 半年後查出結腸癌
39歲的李先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白領,平時工作很忙,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2019年春天一次上廁所後他偶然發現自己大便帶血,有點震驚。李先生說,當時就想趕緊去醫院看看,但因為正好在趕一個緊急項目,根本抽不開身,他就想著過陣子忙完再去。
後來幾天不再出血了,李先生便覺得自己應該沒事了,再加上到醫院「看屁股」挺難為情的,就到網上搜了些「科普」,自己給自己「診斷」為痔瘡,又去藥店買了治痔瘡的藥,吃了半年多,其間斷斷續續,時好時壞,但總是不斷根。
但最近一段時間,李先生感覺大便帶血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了,血的顏色變成紅褐色,還伴有膿液;排便困難,總有排不淨的感覺,一天要上十幾次廁所,這時李先生才預感到大事不妙,於是在妻子的陪同下來杭州市中醫院肛腸科檢查就診。
科室安排李先生在內鏡中心做了腸鏡,結果探針進入到距離肛門30cm的乙狀結腸,就無法前進了,因為一個巨大的佔位性病變幾乎完全堵塞了腸腔,腫物直徑約有8cm大小,質脆易出血。
「這種嚴重程度,八九不離十是腸癌了。」肛腸科的褚衛建主任說,更糟的是李先生可能還是中晚期,具體有沒有淋巴和臟器轉移,要待病理和免疫組化及其他輔助診斷結果。
「李先生在一年前首次出現便血的時候,如果不是自以為是痔瘡,立即上醫院檢查的話,這個毛病是非常容易被發現的,我相信那時候還只是早期癌。」褚衛建感到十分惋惜,如果是早期的話,就不會有淋巴脈管浸潤,更不會有臟器轉移,即便不能內鏡下治療,通過外科手術和綜合治療,預後也是非常好的。
褚衛建介紹,據統計,90%以上的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變來的,這個過程的時間約10-15年,中間可以介入控制的時間還是很充裕的。但是腸內息肉階段和腸癌早期時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到了進展期才會出現比較典型的症狀如便血、排便性狀和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等。
他特別提醒,生活中一旦出現便血一定要引起重視,不單單是痔瘡和腸癌會出現便血,消化性潰瘍、菌痢、腸套疊、炎症性腸病、大的腸息肉、肛裂、肛瘻、白血病、血友病等,均可能引起便血。
如果大便中有黏液和膿液,並且糞便的顏色較深,血液和糞便混合在一起,那麼可以懷疑有大腸癌的風險,必須儘快去醫院就診。
一般人到了40歲後,即使沒有任何症狀,無論男女,都要做一次腸鏡檢查,這對於預防腸癌,意義非凡,因為腸息肉和早期腸癌,幾乎沒有症狀,保持定期篩查。一方面可以發現腺瘤,切除後就可以阻止其進展為結直腸癌,另一方面可以發現早期結直腸癌,早治療效果好,此外還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降低發病率。
(原標題:驚!杭州一名大二男生竟在內褲裡墊衛生巾,他有什麼難言之隱)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錢江晚報 杭州網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