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樂(symphony)的意譯是:共同和諧發聲的音樂;所以最初音樂家們在給交響樂下定義時,強調的是「和諧」;那麼怎樣才算和諧呢,那就是所有樂器在共同發聲時要遵守「和聲」的配置規則及「和聲」的進行規則,從而達到表達各種情感和場景的效果。
本文將會儘量少採用專業術語來解釋有關的問題,免得各位去費神理解,從心裡批評作者賣弄「術語」,以示專業。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交響樂團在演奏古典曲目時,都看不到有鋼琴和薩克斯的存在,只是在演奏近代曲目時,偶爾才會看到鋼琴或薩克斯的身影。
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也是有很多種,有的說鋼琴聲音太小,有的說薩克斯出生太晚,等等。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會發現原因其實很簡單。
先說鋼琴:
古典作曲家們在創作交響曲時,他們肯定考慮到:在標準的樂隊編制中,各種樂器的音響平衡效果、和聲對位選擇等。所以不選擇鋼琴的主要原因是:
鋼琴和其他樂器的「律制」不同。中國音樂學家繆天瑞在他的「律學」這本書中,分析了「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純律」的不同點,結果令人驚訝的是:十二平均律中沒有一個音是準的;只是為了轉調方便,才不得不被廣泛使用。見圖示:
2.鋼琴本身就是和聲樂器,不用其他樂器配合就能完整地演奏一首樂曲;交響樂隊中的所有樂器幾乎都是單音樂器,而作曲家總不能專門為鋼琴寫一個單音聲部來加到樂隊中,即便為鋼琴寫一個聲部,估計鋼琴演奏家也不會樂意的。
3.作曲家們認為鋼琴的音色不能和其他樂器融合在一起,如果可以融合,就不會到現在還沒有在樂隊中廣泛採用;雖然鋼琴可以給許多樂器伴奏,但他們不走同一個聲部時,就不會產生交叉影響。
再說薩克斯:
薩克斯雖然出生較晚,但他在爵士樂中卻是個嬌子。現代的作曲家們仍然會按照古典的作曲法創作交響曲,同樣會考慮到各種樂器的音響平衡效果及和聲對位選擇,所以不選薩克斯的主要原因是:
1.雖然在律制上能與其他樂器融合,但其音色怪異,在整個樂隊音響中會顯得很突出;雖然高音薩克斯與原有的單簧管和雙簧管音色接近,但似乎作曲家作曲時,寧可採用英國管也不會用薩克斯。
2.中低音薩克斯音色不乾淨,諧波成分太多,給聽眾一種沙啞的感覺,容易擾亂樂曲的意境。
3.樂器組配置已經完成,不需要再加入新的成員。比如:
木管樂器四件套: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
銅管樂器四件套:小號、長號、圓號、低音號。
拉弦樂器四件套: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打擊樂器多件套:定音鼓、大鼓、小軍鼓、三角鐵等。
這些配置已經足夠完美,只有在一些特例中才看到有其他樂器的參與。
總結:
除了鋼琴和薩克斯,還有許多其他樂器沒有進入交響樂隊的編制中,比如,吉他、木琴,鋼片琴等,到了近代,這些樂器才逐漸被採用。
交響樂之父海頓,把單管、雙管、三管、四管編制和近代配器法應用到了交響樂中,為近代交響樂隊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後來的貝多芬和莫扎特,更是把古典主義交響樂發展到了極致,至今無人能比;在現代交響樂中,一些邊緣化的樂器,逐漸加入到了交響樂隊中;同時整個樂隊的編制構成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音樂家們已經不滿足於交響樂的傳統套路,而是採用了與所有樂器合作的方式,但不是融合的方式;比如民族樂器,電聲和電子樂器等分別獨奏,樂隊分別給這個樂器伴奏,作為音樂協和、調性穩定的保證。典型的樂隊就是:音樂家雅尼·克裡索馬利斯組織的混合樂隊。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知道了,原來交響樂隊沒有鋼琴和薩克斯的原因是如此簡單;若干年後,如果有音樂家還想要再現古典的交響樂曲,仍然會為了表示尊重作曲家而不會加入鋼琴和薩克斯以及其他樂器的。
下圖是古典交響樂隊在演奏
2.下圖是古典交響樂隊的構成
3.下面的視頻是目前很火的現代交響樂;還有很多類似的、令人震撼的現代交響樂視頻,各位可以自己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