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的從藝生涯可以從1994年劃分為前後兩段。前一段屬於比較稚嫩的成長期。
這個時期的他還處於在多種音樂風格之間來回嘗試的新人;而從1994年的《卡拉OK 臺北 我》開始,他的音樂風格開始成形。
音樂風格成形的標誌就體現在他有了一套自己的幕後團隊。他有了鍵盤手兼編曲人的koji、錄音師小K(王俊傑)、貝斯手譚明輝、鼓手豆子……
如果再算上後來合作的豎琴手解瑄、吉他手黃中嶽等人,那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幕後團隊。
可是,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奇怪,為什麼在這支較為龐大的隊伍中,會出現一個薩克斯手呢?
就是下面我畫了個藍色圈圈的這位。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搖滾樂迷,但就我所知道的搖滾樂隊當中,從來沒見過一個薩克斯手在樂隊當中擔任起那麼重要的角色。
也許有一些樂隊他們為了演出效果或者嘗試全新的風格,可能會偶爾融入一點薩克斯。但像張雨生這樣把薩克斯當主力的,我還是第一次見。也是我目前為止的僅見。
在張雨生的歌中,這位名叫wink的薩克斯手戲份可不少,比如下面這兩首。
在這兩首歌中,薩克斯是作為前奏樂器出現的,一出場就決定了音樂的色彩。可見張雨生對它的用心之深。所以這就是一件蠻奇怪的事。因為在搖滾樂中,薩克斯最多只能充當一個打醬油的角色。而身為搖滾人的張雨生,居然把薩克斯當做了主角。至少也是主角之一吧。還是先簡單介紹一下薩克斯吧。雖說它不能算是一個熱門樂器,但有一首薩克斯演奏的曲子,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聽過,就是下面這首《回家》。對,過去各大超市在晚上關門的時候就會放這首曲子,意思是告訴顧客,我們打烊啦!要下班啦!那它用的最多的地方在哪呢?不是古典音樂,不是搖滾樂,也不是流行歌,而是爵士樂和藍調音樂當中(藍調=布魯斯)。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幾乎每個酒館裡都會有這麼一種組合。一個吹薩克斯的,一個彈吉他或者彈鋼琴的。兩個或三個人一邊即興的演奏樂器一邊唱歌。他們唱的是什麼?當然不會是「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而是爵士樂或者藍調音樂。其實你去聽張惠妹的「孤單Teauila」。它所營造的就是這種復古的老酒館味道。為了不讓你往上翻,我再把這首歌貼上去,你可以聽聽,感受一下它的味道。這種帶有很明顯的藍調味道的音樂,如果沒有薩克斯就會暗淡許多。這也就是張雨生為什麼要把一個薩克斯手安排在自己的樂隊裡,成為一個常設樂器的原因。其實這麼玩也不是張雨生一個人的專利。我再推薦給你一首歌,在這首歌裡,薩克斯所營造出的藍調韻味也十分動聽。這首《我》是翻唱的張國榮的作品,相信你也不會陌生吧。在這個翻唱的版本中,薩克斯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因為有它的存在,也因為編曲人對於原曲的和聲做了大刀闊斧的改變,使得整首歌營造出了很濃重的爵士味。尤其是間奏的部分,特別地有那種很古老的爵士感覺。你可以用心品味一下。我知道我一旦說張雨生喜歡藍調,喜歡復古,就會引起一部分寶友的不滿。為此,我也挨過不少寶友的罵。這個問題咱們可以這樣想。一支搖滾樂隊最常見有的樂器是什麼呢?那如果,一支搖滾樂隊裡突然多了一個二胡,你會作何感想呢?至少我認為,如果一支樂隊裡出現了一個二胡或是古箏,那肯定是說明他們想玩中國風,或者是在作品裡融入一點中國風的味道。所以呀,同理可證。張雨生在自己的樂隊裡加入了一個藍調音樂和爵士樂裡才有的樂器。那我也只能認為,張雨生想在自己的音樂裡融入一點藍調的風格。當然,我多少可以理解那些寶友為什麼會認為我在貶低張雨生。或許,大家是把復古當做了落後吧?其實「復古」和「落伍」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落伍是指那些被淘汰了的東西。但爵士樂和藍調音樂至今依然盛行,它們並沒有被淘汰呀。張雨生所借鑑的也不過是前人的一些思想。他是在用這些思想來包裝自己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至少就可以找到藍調、R&B、搖滾樂三種有聯繫但又有所區別的音樂風格。這些都是他所借鑑的,但又都不是那麼地認死理兒,那麼地一根筋。用一種武俠小說裡的武功做解釋,那就叫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吧。在他的音樂中,薩克斯可以用來營造藍調氛圍,也可以用來演奏流行歌。「若我告訴你其實我愛的只是你」,就是一首流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