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的樂隊裡為什麼會有一個薩克斯手?

2021-02-11 張雨生的華彩樂章

張雨生的從藝生涯可以從1994年劃分為前後兩段。前一段屬於比較稚嫩的成長期。

這個時期的他還處於在多種音樂風格之間來回嘗試的新人;而從1994年的《卡拉OK 臺北 我》開始,他的音樂風格開始成形。

音樂風格成形的標誌就體現在他有了一套自己的幕後團隊。他有了鍵盤手兼編曲人的koji、錄音師小K(王俊傑)、貝斯手譚明輝、鼓手豆子……

如果再算上後來合作的豎琴手解瑄、吉他手黃中嶽等人,那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幕後團隊。

可是,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奇怪,為什麼在這支較為龐大的隊伍中,會出現一個薩克斯手呢?

就是下面我畫了個藍色圈圈的這位。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搖滾樂迷,但就我所知道的搖滾樂隊當中,從來沒見過一個薩克斯手在樂隊當中擔任起那麼重要的角色。

也許有一些樂隊他們為了演出效果或者嘗試全新的風格,可能會偶爾融入一點薩克斯。但像張雨生這樣把薩克斯當主力的,我還是第一次見。也是我目前為止的僅見。

在張雨生的歌中,這位名叫wink的薩克斯手戲份可不少,比如下面這兩首。

在這兩首歌中,薩克斯是作為前奏樂器出現的,一出場就決定了音樂的色彩。可見張雨生對它的用心之深。所以這就是一件蠻奇怪的事。因為在搖滾樂中,薩克斯最多只能充當一個打醬油的角色。而身為搖滾人的張雨生,居然把薩克斯當做了主角。至少也是主角之一吧。還是先簡單介紹一下薩克斯吧。雖說它不能算是一個熱門樂器,但有一首薩克斯演奏的曲子,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聽過,就是下面這首《回家》。對,過去各大超市在晚上關門的時候就會放這首曲子,意思是告訴顧客,我們打烊啦!要下班啦!那它用的最多的地方在哪呢?不是古典音樂,不是搖滾樂,也不是流行歌,而是爵士樂和藍調音樂當中(藍調=布魯斯)。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幾乎每個酒館裡都會有這麼一種組合。一個吹薩克斯的,一個彈吉他或者彈鋼琴的。兩個或三個人一邊即興的演奏樂器一邊唱歌。他們唱的是什麼?當然不會是「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而是爵士樂或者藍調音樂。其實你去聽張惠妹的「孤單Teauila」。它所營造的就是這種復古的老酒館味道。為了不讓你往上翻,我再把這首歌貼上去,你可以聽聽,感受一下它的味道。這種帶有很明顯的藍調味道的音樂,如果沒有薩克斯就會暗淡許多。這也就是張雨生為什麼要把一個薩克斯手安排在自己的樂隊裡,成為一個常設樂器的原因。其實這麼玩也不是張雨生一個人的專利。我再推薦給你一首歌,在這首歌裡,薩克斯所營造出的藍調韻味也十分動聽。這首《我》是翻唱的張國榮的作品,相信你也不會陌生吧。在這個翻唱的版本中,薩克斯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因為有它的存在,也因為編曲人對於原曲的和聲做了大刀闊斧的改變,使得整首歌營造出了很濃重的爵士味。尤其是間奏的部分,特別地有那種很古老的爵士感覺。你可以用心品味一下。我知道我一旦說張雨生喜歡藍調,喜歡復古,就會引起一部分寶友的不滿。為此,我也挨過不少寶友的罵。這個問題咱們可以這樣想。一支搖滾樂隊最常見有的樂器是什麼呢?那如果,一支搖滾樂隊裡突然多了一個二胡,你會作何感想呢?至少我認為,如果一支樂隊裡出現了一個二胡或是古箏,那肯定是說明他們想玩中國風,或者是在作品裡融入一點中國風的味道。所以呀,同理可證。張雨生在自己的樂隊裡加入了一個藍調音樂和爵士樂裡才有的樂器。那我也只能認為,張雨生想在自己的音樂裡融入一點藍調的風格。當然,我多少可以理解那些寶友為什麼會認為我在貶低張雨生。或許,大家是把復古當做了落後吧?其實「復古」和「落伍」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落伍是指那些被淘汰了的東西。但爵士樂和藍調音樂至今依然盛行,它們並沒有被淘汰呀。張雨生所借鑑的也不過是前人的一些思想。他是在用這些思想來包裝自己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至少就可以找到藍調、R&B、搖滾樂三種有聯繫但又有所區別的音樂風格。這些都是他所借鑑的,但又都不是那麼地認死理兒,那麼地一根筋。用一種武俠小說裡的武功做解釋,那就叫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吧。在他的音樂中,薩克斯可以用來營造藍調氛圍,也可以用來演奏流行歌。「若我告訴你其實我愛的只是你」,就是一首流行歌。
張雨生所借鑑的,是人家那個編曲的想法,並不是要完全照搬過去的音樂。老實說,我也不是很喜歡藍調搖滾。因為我也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我也不是美國的黑人。但是,我喜歡在中國的流行音樂中聽到一點異國的味道。我也正是從張雨生的這些略帶藍調味道的音樂,才開始認識藍調的,從而一步步地入了爵士樂的坑。我喜歡爵士樂,給人感覺好像是挺文藝,挺有逼格的。但這一切出發的原點,就是張雨生。張雨生不僅是我在音樂方面的啟蒙老師,更塑造了我的音樂審美。

相關焦點

  • 張雨生的原創專輯為什麼賣得不好?
    臺灣有張雨生,香港有黃家駒,還有大陸的「魔巖三傑」。他們都是邪惡的商人們的犧牲品。可當我工作了些年頭以後發現,這個世界根本就不是我想像的樣子。有一點我還是和你保持一致的,張雨生的專輯賣得不好,的確是「商業化」的鍋。但我不認為這是「商業化」程度過高的結果。恰恰相反,這是「商業化」程度不夠造成的。
  • 本周| Blue Note雙城演出指南|爵士樂|樂隊|吉他|薩克斯|貝斯_網易...
    鍵盤手:馬雨婷  臧天朔樂隊合作鍵盤手  北京爵士音樂節  中國國際薩克斯節參選者  — 10/29-30 —  thu.-fri.  裡,加入了Soul、Funk、Disco、Synth-pop等各種摯愛的元素,頗為自豪地展示著流淌在血液裡的律動。  他們的音樂像是開關,管你是人是鬼,都能從那音符裡觸到異世界的大門。這一次也是和平和浪與ETA伊塔,史無前例的合體——他們各自準備了兩首神秘的翻唱曲目,獻上絕無僅有的萬聖同臺——猜猜這些「壞傢伙」會帶來什麼樣的「好感覺」!
  • 豐華絕代之張雨生《口是心非》
    出生於6月7日的張雨生,幾乎就是雙子座的天然代言人,比如他的聰明、靈敏、智慧、創意、活力、多才多藝;比如他稍顯瘦小的身體裡蘊藏著無盡能量、書生氣質的外表下不失個性和激情;比如他很愛自由,卻也很難自由。張雨生為什麼說是「很難自由」?這還要從最初的張雨生說起。
  • 吹薩克斯的村莊
    在這座作為薩克斯世界工廠的村落裡,人們大多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看待這樣樂器。但仍有一些人會感到,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了薩克斯,它會陪伴自己一生。在四黨口中心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有機會加入薩克斯樂隊,只要符合幾個要求:手指要長、牙齒不漏風……學期初始,學生們從家裡抱來一個個裝著薩克斯的大箱子,用粉筆寫上自己的班級姓名,存放在學校的音樂室裡。在這個稱為音樂室的房間裡,前方擺著鋼琴,後面卻放著跑步機和健身器材——這裡也是老師的健身房。一到藝術節和詩詞比賽,把桌子搬開,又變成演出的舞臺。
  • 日本美少女薩克斯手Yucco Miller
    看電視或是去西餐廳用餐時,都有機會看到薩克斯風手的演奏,第一接觸到時的反應,就是覺得薩克斯夠帥夠MAN夠性感,整個人的視線跟耳朵,都會被演奏者給吸引到達陶醉的程度。Yucco Miller(大西由希子)是一位日本薩克斯管演奏家,她從3歲起就彈鋼琴了,後來在高中開始轉業演奏薩克斯管。高中時,她在許多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並在巴黎和維也納演出。
  • 交響樂隊中為什麼沒有鋼琴和薩克斯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交響樂團在演奏古典曲目時,都看不到有鋼琴和薩克斯的存在,只是在演奏近代曲目時,偶爾才會看到鋼琴或薩克斯的身影。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也是有很多種,有的說鋼琴聲音太小,有的說薩克斯出生太晚,等等。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會發現原因其實很簡單。
  • 3/27 DDC 薩克斯手 CC LEE 李朗曦領銜四重奏 (Jazz)
    李朗曦四重奏(CC Lee Quartet),由來自廣東的16歲天才薩克斯演奏家李朗曦(CC)和來自北京的年輕鍵盤手蘇紹南發起的現代爵士四重奏
  • 晨曲:張雨生的《大海》,不是情歌的情歌
    妹妹的唱歌天賦也是極好的,倆人甚至幻想著長大後成立一個兄妹組合,可惜老天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正好有一次和好友外出,他望著大海,倆眼無神,滿是落寞。這一幕被好友陳大力和陳秀男看到,於是二人寫了一首歌,這就是《大海》。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張雨生的《大海》是一首情歌,其實這首歌是音樂人專門為張雨生的妹妹寫的,張雨生的深情獻唱令人動容。
  • 渭南這群中老年樂隊玩得颯 有人吹薩克斯、有人彈吉他
    「每一件樂器都有獨特的靈魂,如果買了不用來演奏卻將它閒置在角落,就是暴殄天物。我們用音樂來傳達感情,等以後哪天我們不在了,它的使命也就完結了。」薩克斯演奏者老羅如此說。  老羅叫羅貴文,為了照顧懷孕的女兒,他和妻子從內蒙古呼倫貝爾老家來到渭南。那時,他沒想過會在渭南結交到一群喜歡音樂的朋友,並成立了樂隊。
  • 有人吹薩克斯 有人彈吉他、電子琴 渭南這群中老年樂隊玩得颯
    後來,老羅從煤礦集團辭職下海經商,「那時候天南海北的到處跑,根本沒時間吹薩克斯,2016年回到內蒙古在一個企業當銷售主管時才稍微清閒一些。2018年來渭南是意料之外的變動。」但這個變動對於老羅來說,算是驚喜。在認識李立孝這些人之後,老羅又吹起了薩克斯,不僅有人懂他,還能相互交流切磋。他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周末在群裡一招呼,大家就到公園演奏、排練、編曲……灑脫快活。
  • 咱武安有個薩克斯的哥薩
    《我心永恆》《回家》《映山紅》《茉莉花》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曲子,他都能用手中的高音直管薩克斯吹奏出來。「我特別喜歡西洋樂器,尤其是薩克斯,我平常不抽菸不喝酒,所以等活兒的時候,就拿出薩克斯吹會兒,感覺很放鬆。」趙增河說道。在與記者說話間,他打開計程車後備箱,取出仔細存放在專用黑色箱子裡的薩克斯,小心擦拭後,吹奏起了他平時常常吹奏的曲子。
  • 比樂隊的夏天更燃!這部豆瓣9.7的綜藝裡全是神仙樂隊
    這些人裡面有常規樂隊的配置比如主唱、吉他、貝斯、鼓手、鍵盤,也有非常神奇比如小提琴、大提琴、薩克斯、手風琴,還有各類DJ。第三集開始樂隊組合OK,把節目推向高潮,我貧瘠的漢語言修辭水平此刻直接原地死亡,只能一直感嘆:玩音樂的男孩子都是神仙嗎???
  • 薩克斯管:唯一用發明人名字命名的樂器
    1814年11月6日,阿道夫·薩克斯出生在比利時迪南的一個猶太家庭,他是家裡11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他們家開了一家樂器製造廠,父母都從事樂器設計製造,圓號就是經他父母之手改進成現在的模樣的。薩克斯小時命途多舛,多次險些喪命。剛會走時,他從三樓跌了下來,頭撞到一塊石頭上,昏迷了很久。3歲時,他幾次大難不死。
  • 「寶哥」張雨生,短暫的31年
    張雨生很早就知道了這個會唱歌的女孩,所以特意去了她駐唱的酒吧,百聞不如一見。表演結束以後,張雨生找到了張惠妹,據張惠妹回憶,「你唱的不錯」,這句話是張雨生對張惠妹說的第一句話。隨後的一個多月,張惠妹不論在哪裡演出,臺下必定會有張雨生。
  • 爵士樂中的薩克斯管大師
    同時很多樂迷也對我們貴陽愛樂爵士大樂隊中的演奏家以及他們在演奏美輪美奐的爵士樂時所使用的各種樂器有了更多的了解,薩克斯管廠商SELMER就有一款紀念Charlie Parker的型號:54蜂鳥。在軍隊服役時,就在海軍樂隊裡擔任薩克斯手,1946年在費城定居,先後和當地幾個著名的樂隊一起合作,在這期間,Coltrane的演奏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定的基礎。1955年Coltrane加入Miles Davis(邁爾斯·戴維斯)樂隊。1955年至1956年,他和Miles Davis一道為顯赫唱片公司和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錄製唱片。
  • 鄭智化、吳奇隆、張雨生、姜育恆等巨星同臺,當年這場演出太轟動
    除了邀請到蘇芮、鍾鎮濤、伊能靜、張雨生、吳奇隆、姜育恆與鄭智化七位飛碟知名歌手同臺獻唱,編曲、伴奏、和聲、音控等幕後陣容也是超級豪華。流行音樂教父陳志遠擔任音樂總監,多位知名樂手現場演奏,在臺灣都未必湊齊的陣容,在上海實現了。18000人的體育館座無虛席,還吸引了鞏俐、張藝謀等明星導演與媒體、音樂人士到場觀看。
  • 【Desperado亡命之徒】老鷹樂隊經典(超好聽薩克斯音樂)
    Eagles(老鷹樂隊)的成名作就是其第二張專輯《Desperado》(亡命之徒)。這是一張建立在鄉村樂基礎上的概念專輯,以十九世紀末美國中西部的法外之徒為概念,包括幾首他們最有名的歌曲。亡命之徒 為何你還不清醒?
  • 「老頑童」範聖琦:薩克斯不了情
    這位俄國老頭也很有意思,他收取的學費竟是一個月一個大列巴(俄式麵包)。作為哈爾濱早期樂手,少年範聖琦逐漸有了名氣,各種舞會俱樂部、街坊四鄰的紅白喜事都來找他。他能掙錢了,母親高興極了,逢人就誇「小三兒能夠養家餬口了!」一日,演出回來的小聖琦走到一個大院邊,院內的櫻桃熟了,枝頭探出院牆,紅彤彤的水靈極了,太誘人了。
  • 【快來圍觀】世界薩克斯大師——安德魯·楊及樂隊世界經典金曲音樂會開始售票啦
    世界經典 · 金曲演奏安德魯·楊樂隊一個創作型實力派優秀組合來自甲殼蟲樂隊的故鄉—— 英國利物浦。與薩克斯大師肯尼·基以及薩克斯之父波爾·博柔並駕齊名被音樂電臺冠以「人民的靈魂」稱號安德魯·楊樂隊多張專輯全部原創由世界唱片業巨頭BMG 和SONY公司發行銷量數次突破超白金!安德魯出生在英國利物浦,在他八歲的時候開始接受單簧管課程的音樂訓練。1979年,安德魯轉到倫敦學習嚴肅音樂,1982年完成了單簧管和薩克斯的學業。從那時起,安德魯成立了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安德魯·楊」樂隊。
  • 陶晶瑩:張雨生是一個胸懷天下的知識分子
    她說:「張雨生是一個胸懷天下的知識分子。」我非常贊同陶子給張雨生的這個定位。這裡有兩個關鍵詞,一是「胸懷天下」,一是「知識分子」。對啊,張雨生是搖滾人出身。加上他博覽群書,所以他的音樂中總透著文學家一樣的歌詞,非常深邃,非常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