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逆轉 臺灣女嫁大陸男越來越多 臺灣男要加油了..

2021-02-18 兩岸商匯

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據有關部門統計,2007年,共有14300多名臺灣男性娶大陸妻子,到2016年只剩7800餘人,10年來減少將近一半。

與此相對的是,10年前,僅有370多名臺灣女性嫁給大陸男子,2016年則增加到820多人。

報導稱,從這幾年來臺灣女藝人或知名女士嫁給大陸男性就可窺出端倪,如大S、劉若英、陳妍希、吳辰君等。

臺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暨政治系教授陳陸輝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過去大多為臺灣男士娶相對弱勢的大陸女孩;二是大陸經濟發達後,愈來愈多臺灣女性到大陸工作。

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會長鍾錦明則表示,以前大陸比較落後再加上媒體負面宣傳多,

現在大陸經濟起飛,兩岸旅遊、交通發達,無形中讓更多臺灣女性願意到大陸工作,從而進一步認識大陸男性。

據一名在上海工作的臺企管理人員稱,在兩岸男女交友環境上,臺灣如今已居於劣勢,尤其是北京、上海的女孩子,她們的眼界更高、更有想法。

其實,兩岸的婚戀在兩岸民間大交流時代和大陸經濟崛起中,已經有了明顯質量上的改變和趨同性。

早期1990年代時嫁娶至臺灣的大陸配偶們主要都是透過相親和中介的形式至臺灣,大部分都嫁娶至臺灣相對中下階層弱勢群體的家庭,希望擺脫自己較為貧困的生活。

老家的人本以為到了臺灣就會生活好點時,卻發現到臺灣又是一個辛苦的生活的開始,

期間有些人還會受到夫家娘家人因為你是「大陸配偶」而帶來的異樣眼光,

大部分的「大陸配偶」們都可以默默承受慢慢讓娘家夫家的親人接納到感恩,並且撐起這個家庭的一片天進而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但是也有不少「大陸配偶」因為家庭不和的問題走上了離婚一途。

近十年來,隨著臺灣經濟停滯不前,大陸快速的發展,兩岸間經濟上的差距不斷縮小,兩岸同胞們自由交流往返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近幾年大陸學生和青年赴臺交流、求學和自由行的人數也已達數百萬人次,在這當中,兩岸青年間自由戀愛和結婚的人數也就不斷增加,

相比過去,雙方在婚姻質量上都有明顯進步,如大陸的國民女神高圓圓成為臺灣媳婦,臺灣著名女星大S成為大陸媳婦,或許,這才是真正落實了「兩岸一家親」吧。


蔣蘭倩,地地道道的湘妹子,1994年畢業於湖南大學音樂系,彈得一手好鋼琴。

1995年在飯店彈鋼琴之際,與來長沙工作的臺灣裕隆汽車公司經理陳維禮相識相戀,1997年6月,兩人在長沙舉行婚禮。

1997年底,陳維禮奉命調回臺灣總部,蔣蘭倩隨之一起前往臺灣定居。

在臺灣拿到長期居住證後,蔣蘭倩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丈夫一起開辦「真善美音樂學苑」,

從事鋼琴音樂教育,現為臺灣華雅精典藝術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積極為兩岸音樂交流演出等活動牽線搭橋。

蔣蘭倩說,20年前嫁到臺灣後,並沒有太多的不適應,生活習慣上也沒有太多不一樣,唯獨對別人稱她「大陸妹」非常反感。

20年過去,現在已經很少聽到人說「大陸妹」這三個字了。

蔣蘭倩認為,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在臺灣非常努力,事業有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兩岸實力消長,大陸強大了,在臺的大陸籍配偶變得很自信,讓人不敢小瞧。

儘管事業重心放在臺灣,但20年來蔣蘭倩始終沒有放棄大陸身份證,不加入臺籍。

她覺得臺灣「身份證」對她沒有太大的意義,她認為雖然她沒有臺灣「身份證」,可是對臺灣是有貢獻的,

她從自己的專業面出發,從音樂上做兩岸的交流,蠻自豪的,做了一些很有意義的事情。

現在兩岸已經密不可分,並且會越來越緊密,這種融合已經是血濃於水,永遠不可能分割。

 

汪小菲和大S的婚戀曾經非常轟動,當初被很多人看衰,可轉眼兩人都結婚9年了,生了兩個孩子,家庭幸福美滿。

他表示,兩岸婚姻其實是生活上、文化上、興趣愛好上的一種互補,時間長了以後,會發現很多彼此的共同點以及其它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汪小菲舉例說,臺灣的女生比較溫婉,不像北方男人說話大聲,所以有時候大S就問他「你幹嘛兇我?!

」,他就回答「我沒兇,我這叫情緒飽滿!」,大S就笑了。

汪小菲偶爾會在微博上發表一些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對於兩岸關係,汪小菲說,兩邊還是應該繼續加深了解,大陸試著去理解臺灣人民的情感,而臺灣也應該了解大陸今天的改變,這樣的話才能往好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臺灣電影人與大陸觀眾面對面 為兩岸電影加油點讚
    6月13日,第六屆兩岸電影展——臺灣電影展在廈門開幕,臺灣著名導演李行出席開幕式。(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6月13日廈門消息 「第六屆兩岸電影展——臺灣電影展」今天在廈門開幕。臺灣青年導演李鼎作品《到不了的地方》成為首映影片。影片主創人員在電影放映後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臺灣著名導演李行、朱延平等臺灣電影人出席開幕式,為兩岸電影點讚加油。
  • 兩岸通婚臺灣男人魅力減 更多臺灣女性嫁給大陸男性
    統計顯示,臺灣人的東南亞配偶增加主要來自越南,其次是印尼。至於臺灣人與日本人結婚的情況,則多年來維持穩定,2016年辦理結婚登記的日籍配偶為952人,與2015年的923人差不多。從「內政部」統計還可以發現,臺灣人與外籍配偶結婚有明顯的地域差別。從數量看,臺灣北部人與境外人結婚的較多,且與大陸人結婚數也比與東南亞人多。
  • |兩岸通婚,更多臺灣女性嫁給大陸男人
    至於臺灣人與日本人結婚的情況,則多年來維持穩定,2016年辦理結婚登記的日籍配偶為952人,與2015年的923人差不多。  從「內政部」統計還可以發現,臺灣人與外籍配偶結婚有明顯的地域差別。從數量看,臺灣北部人與境外人結婚的較多,且與大陸人結婚數也比與東南亞人多。另外,金門和馬祖因為「地利之便」,與大陸人結婚比例最高,其中馬祖每5對結婚的人中就有一對是與對岸聯姻。
  • 時下臺灣女性竟然這麼評價大陸男生
    多年來,兩岸婚姻的狀況是大陸女嫁臺灣男的"單向交流";而如今這兩年,隨著兩岸關係改善,臺灣女嫁大陸男的個案日漸增多,逐漸實現了"雙向交流"。  最近一個月,在臺灣網站上,關於臺灣女嫁給大陸男的討論激增。比如臺灣知名BBS社群網站PTT上,不乏對嫁給大陸男的討論文章。"
  • 愛臺灣身份證?大陸嫁到臺灣的已越來越少了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高雄市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郭冠霖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近年一直協助政府推動領身份證,但不想拿的就是不想拿,不管來自大陸或東南亞國家與地區的配偶都一樣。他分析原因,除了誘因不太夠,也與臺灣競爭力下滑有關,當然政局不安定也有影響,現在網絡發達,在海外滑手機比較一下都知道,連越南印尼都不太願意嫁過來臺灣。  根據2019年統計,臺灣18萬名外籍配偶中,有約12萬人取得身份證,取證率為65.7%;陸配35萬餘人中,有約12萬人身份證,比率為35.79%。取證率外配幾乎是陸配的兩倍。
  • 臺灣年輕人舉辦慈善音樂會為兩岸「抗疫」加油祈福
    新華社臺北2月20日電(記者吳濟海、查文曄)「陪你等天明,武漢加油」慈善音樂會20日下午在臺北舉辦。年輕的臺灣音樂人和表演者,用音樂為兩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油、祈福。音樂會上,臺灣「90後」藝人宋彤與臺灣青年表演者演出了《鄉愁》《遙遠的牽掛》《下輩子的約定》《打勾勾》《幸福的模樣》等自行創作的音樂劇曲目,以及為武漢加油集氣而作的歌曲《陪你等天晴》。現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宋彤過去幾年在大陸創業並隨臺灣音樂劇團「眾劇團」在大陸各地巡演,春節回到臺灣過年。
  • 萬萬沒想到:這位臺灣女孩竟提出兩岸統一的絕妙方案
    所謂「婚統「,說的直白點就是大陸的小夥子娶臺灣的姑娘,兩岸年輕男女通過婚姻的方式實現統一,沒有後遺症,是真正大融合。她呼籲大陸青年拿出自己的一輩子為祖國做貢獻,把臺灣妹紙都娶回大陸,「生個陸娃娃」,讓搞「臺獨」的沒媳婦。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而在臺灣眼中,大陸又是怎樣的一種呈現?3月17日,第二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16件作品在兩岸「互看」中獲獎,其中大陸作者毛羽以《臺灣!臺灣!》和臺灣作者孫葦萍以《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分獲「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看大陸」的首獎。大陸20多家主要媒體的領導專程赴臺見證這一盛事,同時也記錄下大陸媒體人看臺灣的點滴感受。
  • 簡體字圖書在臺灣走紅(兩岸聚焦)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曾幾何時,臺灣人對大陸使用簡體字還頗有微詞,現如今,許多臺灣人有意識地認識簡體字,有臺灣高校甚至開設簡體字課程,而大陸原版的簡體字書籍,也越來越受島內讀者歡迎,創造了不一樣的「臺灣奇蹟」。簡體字風行臺灣,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最主要的恐怕還是像臺灣媒體所說的,是因為大陸綜合實力不斷上升。  不懂簡體字,就落伍啦!
  • 臺灣青年來大陸「充電」成兩岸交流新趨勢
    臺灣學生參觀嶽麓書院。 湖南中醫藥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長沙7月12日電(唐小晴 王萱)「大陸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取經,比如湖南的文化創意產業、高鐵研發技術等。」這是臺灣青年黃冠豪在湘研學期間的感受。臺灣大學生合影留念。
  • 「漂洋過海來嫁你」——大陸配偶李採恩的臺灣生活
    新華社臺北11月26日電(記者趙丹平 劉剛 張鍾凱)李採恩2007年嫁來臺灣。在桃園機場一下飛機,就被帶進面談室。面對一架攝像機,她被問了很多問題,比如婆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在大陸辦了多少桌的婚宴。她都說不清,所以一出來就擔心,怕不讓入境。  雖然出生在瀋陽,但李採恩長得更像江南女子,身材嬌小,皮膚白淨。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照民進黨當局的邏輯,當家4年多時間,一向「反中」的他們豈不更「親中賣臺」?在數字前面,民進黨當局顯然現了原形,臉被打得啪啪作響。事實再次證明,民進黨鼓吹跟大陸搞「脫鉤」,一如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民進黨再次上臺之時,曾絞盡腦汁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痛下血本砸錢、大手筆給優惠政策,煞有介事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臺商「回流」。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原標題: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導讀:近年來,大陸和臺灣地區的貿易往來逐漸增高,如今,大陸已成為臺灣地區最大的貿易順差地。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今年的「兩岸企業家峰會」針對逐漸增加的「出口額」給出了答案。 兩岸關係有益臺灣,大陸是臺貿易順差地 兩岸關係在「經貿問題」上一直都處於難捨難分的狀態之中。
  • 臺灣年輕人離大陸越來越遠?國臺辦:大陸絕不會放棄臺青
    >民進黨當局對「31條措施」「26條措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大陸不會放棄臺灣青年人,相信「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兩岸同胞包括兩岸年輕人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臺灣媒體記者提問,這次選舉中,「芒果乾」效應得以延伸,30歲以下選民投票率大增,顯示年輕一代並不贊同國民黨的兩岸路線和「九二共識」。有人認為臺灣的年輕人離大陸越來越遠了,請問大陸對臺青的政策是否會有所改變?馬曉光首先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它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規範了我們協商談判要處理問題的性質。
  • 臺灣音樂人:大陸市場為兩岸音樂融合提供更好舞臺
    新華社廈門12月29日電(記者付敏)「你的聲音——對話兩岸音樂人」音樂沙龍28日在廈門舉辦。來自臺灣的多位音樂人表示,大陸巨大的音樂市場吸引了諸多島內音樂人前來逐夢,這為兩岸音樂融合提供了舞臺。臺灣知名音樂製作人陳建平2011年帶領團隊來到廈門發展。
  • 臺灣女孩微博傳情兩岸都是家
    臺灣女孩黃瑀琪在她小小的微博中,書寫了一家三代的兩岸情緣。   兩岸民眾在網絡這個大舞臺上交流、分享,造就了「兩岸大交流,你我共參與」的空前盛況。即使只是一條短短幾十字的微博,甚至可能道不清故事的來龍去脈,但字裡行間充沛的手足之情,依然能打動億萬網友。   「數十年前,外婆隔著海峽遙寄對山東的思念。數十年後,外婆的孫女——我,卻因緣際會來到這頭,隔著海峽思念臺灣的家人。
  • 臺灣電競女主播:遇到武漢玩家,會特別說「加油」
    面對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19歲的臺灣電競女主播苓夢來說,最大的變化,是在遊戲裡遇到戰區定位在武漢的玩家,會特別的互道加油,彼此鼓勵。鄧卉喬戴上耳機在直播間工作。張斌 攝  苓夢本名鄧卉喬,目前在讀福州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系大三,來自臺灣,同時,她也是兩岸電競圈中小有名氣的電競女主播。
  • 海峽兩岸丨臺灣人在大陸工作犯法?黃智賢:逐步斬斷兩岸間的聯繫
    作者:七十自新冠病毒爆發後,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就越來越差,以川普為首的美國政客對中國肆意抹黑,企圖將防疫不力的「鍋」甩在中國頭上。這個結論荒謬無比,臺灣本就是大陸的一部分,張經義來大陸工作,怎麼就不能是臺灣人了?這就好比一個美國人,生長於紐約州,去華盛頓州工作,結果卻被紐約州除名,實在是莫名其妙。這件事傳回臺灣島內,民進黨當局馬上做出了回應,他們不僅沒有維護這位臺灣籍記者,還指責他違反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需要為此支付一大筆的罰款。
  • 從沒見過這麼多臺灣新生代演員,撐起一部大陸超一線衛視開春新劇
    《臺灣往事》講述的是臺灣1920、30年代的臺灣年輕人,前往大陸參與抗日,家人、兄弟、戀人從此分割兩岸的往事蔣雯麗在自己顏值演技都是最高峰的時候,憑藉《臺灣往事》獲得了華表獎最佳女主角,鄭洞天則獲得了最佳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