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鶴一代女:體態與記憶

2021-02-08 林浮雲
西鶴一代女:體態與記憶

記得早些時候,坊間有曰:「溝口健二一生只為女人拍電影。」目前據我所觀五部,此言非虛。


在《西鶴一代女》以前的溝口健二並未給我的心靈帶來震撼,不過偶爾感慨,她們好慘,她們好慘……


粗讀了一下《西鶴一代女》的原著《好色一代女》,感慨的是三流文本在溝口健二再創作之下顯得無與倫比的美麗。


溝口的每一個鏡頭通過肖像與音樂性(這裡表現樂器為三弦),進一步匯合完成統一,成為歷史悲歌。生殖與感情是其女性主義角色阿春的最大折射點。而其角色的塑造很大程度影響了後來香港影像女性的描撰。


書中有云:莫買心之所欲,寧賣心之所惜。即是古典/時代女性的大意概括。引申出來就好像是後面流傳在文壇的一句話「男人貪生,女人貪愛。」而阿春對年輕武士的感情就好像《浮雲》裡面雪子對富岡的態度。

不同的是溝口的影像女性幻想性是存在的,而成瀨的女性幻想性早已泯滅成泡影。不過那一份份飛蛾撲火最終含有的快樂總令人潸然淚下。就好像林芙美子的話語:

你的愛戀 我的愛戀 只有最初的時候 曾經是真的

你的眼睛 曾經是真的

我的眼睛 在那天 在那時 也曾經是真的

到如今 不論你 還是我

眼睛裡 都裝著疑惑……

體態:

關於溝口健二,眾所周知的事不過就是他的繆斯是田中絹代,似原節子之於小津,高峰秀子之於成瀨巳喜男。正如導演風格的不同,其繆斯的表演方式亦然不同。原節子是通過面部表情的笑容之間的微妙意識捕捉情感,高峰秀子更多偏向於言語和靜止的身體。田中絹代則是用其女性的體態。

片頭田中絹代的行走體態是民族化的。

在我看來,溝口健二大量使用一景一鏡去聚焦和服下田中絹代的走路,投眉的舉動是態度中立的表現。這比起片中製造的許多戲劇化情節(阿春如何被嫌棄)要有力得多,他似乎通過這種行走在固定空間完成情緒的表達,獲得一種剛成形態的儀式感。


這種儀式感可以理解為場景的構建起始,連接進而成為可稱之為懲罰的華麗。正如片中一次攝影家長時間集中在阿春的民族舞蹈,因為女性或者說底層之下,舞之我的體態變化是自我的一次追逐與沉浸,否定再言之破壞的剝削模式。


也即是溝口健二電影女性抱有幻想,身份否認荒誕的表現。組成空間與聲音所帶來的模式危險。


即如情節劇的高級推動——通過阿春的體態完成敘事發展的合理性與人物命運「宿命化」(發展的不可能)的框死。


而溝口健二隻要通過攝影機完成體態的聚焦,剩下來就是田中絹代通過眉宇與身體完成表演的瞬間意識捕捉(片裡來看田中絹代捕捉得相當成功,完成了身體欲望的表達。)

記憶的不可靠:

引發故事發展的即是阿春在佛祖的瞬間記憶(閃回)。


同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一樣,此部溝口健二是以召喚作為介質完成敘事的發展與內在結構的連接。


其不可靠性表現在武士刀的下落後刀片的譬喻,暗流湧動完成控訴的過程放在時代語境即是文法的『自我欺騙』(不是貶義,自我欺騙代名詞的名家有很多)。


這種界限表現在回憶與現實的劃分,這種文法是做加法的,試圖借古典捅一刀日本現代性工業社會群體。


其次「嘲笑」與「沒有未來」在阿春的回憶裡面是被剝削了的,衰朽男性則是上升,殘害變成了性的標誌。不是後來中島哲也電影一慘到底的媚俗性,那樣的直觀記憶是雞肋的存在。關於樂天和絕對悲劇,溝口健二的影像更多是取中間值去映射。


——從一個源體——祈禱「佛像」——完成變戲法——實現記憶不可靠

即是電影的敘事思路。



而我們需要這樣的影像,不止是對於東方傳統鄙習的抨擊,還有對於另一個『西鶴一代女』的現代化群體模式愚昧的化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您想第一時間閱讀我的推送,還請將公眾號

・置頂・

…莫買心之所欲,寧賣心之所惜… 

相關焦點

  • 《西鶴一代女》西鶴一代女:一曲女性悲歌
    溝口健二善於描摹女性,被稱為「女性電影大師」,此點與成瀨己喜男倒是相同,但在溝口這兒,時代劇最具特色,視角直指封建社會女性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而《西鶴一代女》是這類影片中最具代表的一部。溝口健二有意將主角阿春的命運展現為一段「史詩」,不僅將所有目光都傾注於這位不幸的人物身上,同時在情節的編排上緊隨阿春的數次「落魄」展開。
  • 《西鶴一代女》氣吞山河的女子
    感慨……想起了她演的《西鶴一代女》,年少不識愁的天真痴情,轉眼化作年老貧病交加,被人譏諷。田中絹代長得並不漂亮,更接近普通女人的長相。如果說阿佳妮的臉是西方式悲劇面孔,那《西鶴一代女》裡的田中絹代,便是一副東方式悲劇面孔。老戲骨的美,如能劇或舞踏,是身體裹在和服的繁複約束下的有節制的優雅;是不準以物為己喜,謙卑面具下的靈魂煎熬;是年老病衰回望自己芳華少女時代的剎那嘆息。
  • 《西鶴一代女》阿春的悲劇。
    短訊旁附載了田中絹代盛年的照片,不是很美,關於她生平介紹提到了《西鶴一代女》,一個引起童年無限想像的名字。鶴本神物,飾之以方位,恰如孔雀之東南飛,便陡生意趣,西鶴,是地名?是家族名?還是這個一代女的雅號?而一代女是一個人?抑或一群人?都是童年的謎。
  • 《西鶴一代女》打不死的阿春
    最近因某明星婚禮鬧伴娘引起的關於女性,對於陋習的討論盛行,姑且不管事情的真是面目是什麼,今天就談一談最近看的關於女性的電影《西鶴一代女》。溝口健二作為日本女性電影大師,總能細膩的呈現出底層普通女性的生活。       電影改編自井原西鶴的《好色一代女》,講述了一個女人悲慘的一生,也可以說成是,被嫌棄的西鶴的一生。
  • 《西鶴一代女》西鶴一代女影評:一路狂奔的失敗家
    本片講述西鶴在男權社會沉浮的坎坷一生,關於西鶴如何一步步沉淪於男權構築的牢籠無法抽身,情節安排的順序如下:1.身為貴族女傭的西鶴與下層武士勝之介墜入愛河,因身份差異,兩人陰陽相隔。2.西鶴被招為領主的妾室,誕下子嗣,因領主原配的嫉妒被打道回府。3.生父將西鶴賣至島原為娼,由於西鶴待客不周且客人錢幣造假,西鶴再次被趕走。
  • 《西鶴一代女》唯有皈依宗教
    西鶴一代女很多人認為是想表達個性自由以及批判封建禮教,但我更覺得是一種人世無常、身不由己的體現。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會有強迫以及強權的東西,只不過是換了個幌子出來招搖撞騙,這些都是變相的重複。片子給我的直觀感受並不是「殘菊物語」那種封建體制下的悲涼,也不是「浪華悲歌」裡面的那種個性自由——這些無疑都太過斷章取義,沒有結合整個片子去理解去體會。
  • 《西鶴一代女》偶像們
    西鶴一代女也是這樣。只不過用了不同的瓶子去裝這散著東方韻味的女子罷了。大長今是朝鮮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而阿春是虛構,但阿春故事卻更真實。在那樣的時代,大長今的每一次命運轉折都太過幸運,堪稱小概率事件。而在阿春的故事裡,她遭遇的每個事件哪怕只是在一個人身上發生了一次,那麼悲慘命運的基調就定下了。
  • 《西鶴一代女》並不是女性題材,也不是女權主義
    男性老者替換成女性沒有任何區別(畢竟在諷刺義大利的養老體系,間或聊了一點階級問題);但是西鶴一代女怎麼就苦成這樣......一切都是因為動了真情開始的(雖然略有偷換概念)。但是批評西鶴夫人所做出的努力不足夠也是不恰當的。娜拉覺醒了、出走了,她靠什麼吃飯?反抗的能力和意願本身就是一體的。掌握權力才能夠開始反抗,為了更好地反抗需要獲得更多的權力和資源。在這種捆綁現實下,西鶴夫人只能忍受,所以我們看了一百三十分鐘她的順從和她的苦。我們甚至不需要看她的特寫,因為這部片子不是講這個女人的故事,而是說整個社會體制下存在的無力感。(正是這種無力感讓我覺得煩躁!)
  • 《西鶴一代女》只管明天
    同樣電影也講究,我看西鶴一代女源起於導演溝口健二。      溝口健二,1898年3月16日生於東京,1956年8月25日卒於京都,日本電影導演,編劇。溝口健二一生共拍攝90部影片。為表彰他對日本電影事業的貢獻,日本政府曾授予他紫綬獎章,逝世後,又追贈四等瑞寶章。溝口健二是1952——1954年,連續三屆威尼斯電影節最大的贏家。
  • 《西鶴一代女》溝口健二的電影語言
    看了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給人的最大印象是,通過慢慢移動的鏡頭訴說一個悽美的故事。溝口導演,他仿佛置身其外,以觀眾角度來收攝場景。言語不需要很多,眼神、表情則是表達的方式。下人因為偷情而被處死的那一幕,揮刀而下,卻把鏡頭戛然止住。西鶴一家被驅出城市的那個鏡頭,同樣令人難忘。觸動得了觀眾才是影像表達的一個目的。
  • 《西鶴一代女》西鶴的一生
    可憐的悲慘的女人溝口健二很善良,電影時時給與西鶴以尊嚴,卑微的尊嚴。溝口健二讓我想起 關錦鵬電影的最後,還是女人幫助女人,儘管卑微。儘管幹著不為人待見的工作,儘管做著妓女。「我們只能自己幫自己,尋死比活下去更容易」可是妓女也有尊嚴。好不容易來了一個顧客,還是個用來嘲笑她的老頭子。她落寞得像個瘋子一樣的離開,後面留下的竟是男人們的譏笑聲。
  • 《西鶴一代女》天涯淪落人
    看完了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太悲傷了。比如阿春去了吉原,驕傲地推開客人的錢,斜了那人一眼,說「我可不是乞丐」,結果被龜公威脅。她一臉哀戚,倚牆而泣,只得咽下眼淚轉身求人。再如她從吉原回來,面容慘澹,獨獨投錢給三味弦的賣唱者,也許是在有預感將來她也會有流落街頭的一天吧。好不容易嫁得良人,從心底喜悅歡笑,孰料對方橫死。撫屍痛哭,幸福是如此脆弱!
  • 《西鶴一代女》溝口健二的比喻
    西鶴的性格特徵是不突出的,她有堅忍而倔強的性格,卻不能保持自己的堅強與信念,就像風鈴一樣有自己的模樣卻仍然避免不了在被風吹著走完人生。所以說溝口健二在構建這個故事的時候構建的與其說是一個悲劇的女人,不妨說他在建築一個名為西鶴的比喻,除了西鶴之外的所有人都在參與對比喻的建築和完成。
  • 【讀書筆記】二十七《好色一代男》(日)井原西鶴
    596日《好色一代男》(日)井原西鶴女妓和男妓。我感覺世之介似乎喜歡在俗氣中找特別,他喜歡那些「不一樣」的🐔,而🐔們為了迎合這些大官貴族們,編出一套熟練的故事。這時候他才十四歲。597日《好色一代男》(日)井原西鶴與寡婦。
  • 《西鶴一代女》影片中四處石燈籠象徵意探尋
    其存在本身就代表象徵一種虛浮的美感,在電影中總共出現了三次石燈籠畫面:第一處:勝之介與西鶴互訴愛意後離開畫面,導演給予了園林內兩座等高齊平的石燈籠較長鏡頭停留時間。此時石燈籠暗示兩人情意互通(西鶴脫去下高貴冷漠的榮裝願追求自由愛情),後景蹲踞著一座肥胖巨大的石燈籠,昭示腐朽頑固的禮教正以審判者姿態駁斥不倫愛情。
  • 葉落荒原,青澀的眼——記日本電影《西鶴一代女》
    原本是滾滾黃沙中最為清澈殷紅的仙人掌,貴族家的女傭西鶴,卻無奈不能與真愛自己的下等人相依相伴。無名氏的愛情原本帶有繁複靦腆的顏青,林林總總的周遭不得不以身世的淪陷和沉浮相許之。然而愛情被貶斥被放逐,無名氏帶著自由戀愛潸然的夢魘情鐘被砍至死,臨刑前振聾發聵的吶喊體現了本質的彷徨和悽寂。西鶴的命途總是為難以舒緩的冰封固結所糾纏。
  • 《西鶴一代女》她做錯了什麼?她就錯在什麼都沒做
    《西鶴一代女》應該是我看過的日本黑白片裡最好的一部。故事的背景是日本幕府時代。社會階級分層嚴峻。
  • 從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和《雨月物語》說開去
    是日本的電影評論專家過多的集體懷舊呢,還是日本電影果真一代不如一代?翻閱影史資料可知,溝口接連三次在威尼斯電影節揚名,是緊接在黑澤明的《羅生門》的日本電影走向世界的第一波衝擊之後的,1952年以《西鶴一代女》獲最佳導演獎和國際獎,1953年以《雨月物語》獲銀獅獎(該年金獅獎空缺),1954年以《山椒大夫》再獲銀獅獎。
  • 黑白經典:《好色一代女》
    基本信息溝口健二導演的本片,改編自井原西鶴的長篇小說《好色一代女》,描述妓女阿春的坎坷人生,獲當年《電影旬報》十佳影片之一及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思前想後,阿春決定遠遠望上兒子一眼,然後隱身離去。最後,年邁的阿春出家為尼,雲遊四方……(文錦按:結局是可見的,她一個人,孤獨地死在異地雲遊的路旁……) 影片欣賞《西鶴一代女》的原作是一部寫於十七世紀的日本古典小說。影片的創作者對原作「好色」的主題作出了自已的改造和挖掘。
  • 《西鶴一代女》展現日本京都妓女悲劇一生 溝口健二田中絹代走出陰霾
    日本電影巨匠溝口健二導演的《西鶴一代女》(1952),改編自井原西鶴的長篇小說《好色一代女》,西鶴二字即源於這位厭世的江戶時代的作家,影片描述妓女阿春的坎坷人生,獲當年日本《電影旬報》十佳影片之一及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溝口健二的影片始終以女性的立場為出發點,對專橫的男性的封建社會進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