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太平天國重要領袖,一度超越洪秀全成為實際的最高統治者。然楊秀清並非起義的發起者。一名普通會員,怎麼可能在等級森嚴的太平軍裡出人頭地,甚至一度超越洪秀全呢?扶搖直上,最後竟遭滅門,這又是為何呢?
其慘遭滅門的原因,還得從他的發跡開始說起。
一八二三年,楊秀清出生在廣西一個貧農家庭,五歲的時候死了父親,九歲的時候死了母親,後由伯父養大。家中太窮,無田可種,不得已做了個賣燒炭的小販。生活不僅貧苦,還時常遭商販欺凌。身處底層,嘗盡得失,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察言觀色,深諳世故。
二十三歲時,遇到太平天國的早期組織拜上帝會在兩廣傳教,隨後入會,成為一名普通會員。次年,由於領袖之一馮雲山在被抓,天王率兵前去營救。恰逢拜上帝會遭到當地士紳武裝進攻,但無人領導,拜上帝會此時乃一盤散沙,眼看士紳武裝馬上逼近,會員們人人自危。楊秀清見狀,跑到高處一聲慘叫,開始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大聲喝道:「我乃天父,現附於此人肉身,汝等皆聽我號令,斬殺妖魔!」。底下的人一聽,見天父下凡,一時間皆聽命於楊秀清,人心一下被聚集了起來,成功的度過了危機。
洪秀全等一幹創始人回來後,聽聞此事,自然心知肚明。但考慮到楊秀清的這套辦法有利於團結人心,也就默認了。隨後,楊秀清因「天父代言人」的特殊身份以及其影帝般的演技,從一名普通會員一躍成為義軍的領導人。
初期的起義軍管理鬆散,人心浮動,這套「天父下凡」的辦法倒是很好的捉住了底層農民敬畏鬼神的心理,一度是全軍的強心劑。有一次更是利用「天父附體「的表演成功的伏擊了清軍,粉碎了敵人的圍剿,挽救了起義軍。
成功站穩腳跟後,義軍開始一路北上,攻城略地。沿途不斷得到民眾響應,天平軍勢如破竹。一八五一年,二十八歲的楊秀清受封東王,並掌管兵權,隨後率領大軍一路直上攻佔南京。
定都南京後,清廷派重兵將南京圍住,伺機進攻。一八五六年,楊秀清調回部分駐外軍隊,開始進攻江北大營,並於當年二月將其攻破,後又力排眾議,不顧眾將疲勞一鼓作氣將江南大營擊破。此時首府南京的威脅宣告解除,楊秀清的聲望達到頂峰,此時的他已經是大權在握,而天王洪秀全儼然成了精神象徵。
他在首次嘗到「天父附體」的甜頭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有幾次酒後開始附體表演,要求洪秀全等人下跪,場面一度非常尷尬。由於一開始承認了楊秀清戲碼的合法性,洪秀全也不好說什麼,只得配合表演。更令洪秀全難堪的是:洪秀全是一把手,自稱天王,楊秀清自稱天父,那他倒成為了自己的父親,洪秀全自然是滿肚子憋屈。甚至在解除南京的威脅後,手握最高實權的楊秀清竟再次表演天父附體的把戲,要求洪秀全追封自己為「萬歲」,其奪權之心已昭然若揭。這一下捅了洪秀全的肺管子,一八五六年,洪秀全密令外地的韋昌輝返京,誅殺楊秀清。隨後韋昌輝率軍返京,經過一番周密布置,將楊秀清滿門及黨羽係數誅殺,一時間南京城內血流成河,牽連兩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