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摘自《漢書·傳·東方朔傳》
解釋: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了,就沒有夥伴。
-2-
臨淵羨魚,不如歸而結網。
摘自《漢書·志·禮樂志》
解釋: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
-3-
交淺而言深者,愚也;在賤而望貴者,惑也;未信而納忠者,謗也。
摘自《後漢書·列傳·崔駰列傳》
解釋:跟交情淺的朋友說過多的隱私的事情,是愚蠢的;生活貧困的人一直希望得到富貴者的施捨,是糊塗的;不信任別人而又採納其意見的,是誹謗別人。
-4-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摘自《後漢書·列傳·馮岑賈列傳》
解釋: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
-5-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摘自《後漢書·列傳·張衡列傳》
解釋:人的一生在於勤奮,不積極求索就什麼也得不到。
-6-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摘自《後漢書·列傳·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解釋:在貧賤時結交的朋友是決不能忘掉的;同甘苦,共患難的結髮妻子是不能休掉的。
-7-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摘自《後漢書·列傳·桓譚馮衍列傳上》
解釋:天下人都知道從別人那裡得到東西是「取」,卻不知道給予別人東西也是「取」。
-8-
時不可留,眾不可逆。
摘自《後漢書·本紀·光武帝紀上》
解釋:時光飛逝,不會停滯不前。人民的意願不可拂逆。
-9-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野
摘自《後漢書·列傳·酷吏列傳》
解釋:細小的水流雖小,但匯集起來會漸漸成為江河;小火把雖微弱,最終能夠形成燎原大火。
-10-
知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摘自《後漢書·列傳·朱馮虞鄭周列傳》
解釋:智者相時而作,能夠順應時代潮流;愚人卻違反歷史潮流而動。
-11-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摘自《後漢書·列傳·馬援列傳》
解釋:大丈夫的志氣,不得志的時候應當更加堅定,年老的時候應當越發豪壯。
-12-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摘自《漢書·傳·傅常鄭甘陳段傳》
解釋:讓他們明白違犯強大的漢朝的,即使再遠也一定要誅殺。
-13-
歲月騖過,山陵浸遠
摘自《後漢書·列傳·光武十王列傳》
解釋:歲月過得很快,先皇先後的陵墓漸漸遠隔。
-14-
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
摘自《後漢書·本紀·光武帝紀上》
解釋:應該像面臨著深淵,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樣提心弔膽。害怕得發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謹慎。
-15-
智者不危眾以舉事,仁者不違義以要功。
摘自《後漢書·列傳·竇融列傳》
解釋:有大智慧人不會為了做成自己的一件事而不顧及到周圍人的利益,仁愛的人的人不會違背道義和道德來獲得自己需要的功名利祿。
-16-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摘自《後漢書·列傳·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
解釋:大丈夫定當自強建功,哪裡能消極屈服!
-17-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摘自《後漢書·列傳·第五鍾離宋寒列傳》
解釋:用自身行動教育人,別人就服從;用語言來教育人,別人就會爭辯是非。指身教重於言教。
-18-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摘自《後漢書·本紀·皇后紀上》
解釋:當官就要當執金吾,娶妻子就要娶陰麗華。
-19-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摘自《後漢書·列傳·光武十王列傳》
解釋: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20-
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
摘自《後漢書·列傳·崔駰列傳》
解釋:生長在有錢人家的子弟多驕氣,生長在有 權人家的子弟多傲氣。
-21-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
摘自《後漢書·列傳·荀韓鐘陳列傳》
解釋:得和失是暫時的,榮和辱則是長久的。
-22-
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
摘自《漢書·傳·董仲舒傳》
解釋:積善在自己身上,就好像人曰漸長大而自己不覺察;積惡在自己身上,好像燈火消耗油一樣,人也不容易看出來。
-23-
反水不收,後悔無及。
摘自《後漢書·本紀·光武帝紀上》
解釋:潑出的水收不起來,過去的事情後悔也沒用。
-24-
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
摘自《漢書·傳·董仲舒傳》
解釋:善於談論天道的,必能應驗於人事;善於談論歷史的,必能應合於今事。
-25-
失之毫釐,差以千裡。
摘自《漢書·傳·東方朔傳》
解釋:失之毫釐,相差千裡。
-26-
不為燥溼輕重,不為窮達易節。
摘自《後漢書·列傳·周黃徐姜申屠列傳》
解釋:不因為心情的激動或冷靜而失了輕重,不因為窮困或富裕而失了節氣。
-27-
功不可以虛成,名不可以偽立
摘自《漢書·傳·敘傳上》
解釋:指功業和名望是幹出來的,而不是靠弄虛作假得到的。
-28-
大丈夫處世,當埽除天下
摘自《後漢書·列傳·陳王列傳》
解釋:一個有志向的人生活在世上,應該以治理天下為己任,難道能只打掃一間屋子嗎?
-29-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摘自《漢書·傳·酈陸朱劉叔孫傳》
解釋:對於統治者來說人民是最重要的,而對於人民來說吃飯是最重要的。
-30-
親履艱難者知下情,備經險易者達物偽。
摘自《後漢書·列傳·張衡列傳》
解釋:親身經歷艱難的人能夠了解下情,備經安危險易的人容易辨明事物的真偽。
-31-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摘自《漢書·傳·高五王傳》
解釋:辦事猶豫不決,反遭受禍害牽累。
-32-
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摘自《漢書·傳·司馬遷傳》
解釋:即使一萬次遭到殺戮,哪裡有悔恨呢!
-33-
夫孝,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摘自《後漢書·列傳·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
解釋:孝,是人們各種行為中最首要的,是各種善行的始源。
-34-
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遊,則日生邪情。
摘自《後漢書·列傳·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
解釋:同品德高尚的人相處,就會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行為不軌的人鬼混,就會天天產生邪惡的思想。
-35-
孔子大聖,不免武叔之毀;子路至賢,猶有伯寮之訴。
摘自《後漢書·列傳·列女傳》
解釋:孔子大聖人,不免被叔孫武叔所毀;子路是大聖人,還有公伯寮的控訴。
-36-
不仁而富,謂之不幸。牆隙而高,其崩必疾也。
摘自《後漢書·列傳·方術列傳上》
解釋:不仁而富,叫做不幸。牆高而又出現裂縫,必定很快崩塌。
-37-
君子之行,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摘自《後漢書·列傳·文苑列傳下》
解釋:君子行動就要想著與禮義的要求合乎與否,辦事就要想著合乎道義與否;不做因私利而違背禮義的事情,不做因不合乎禮義而使自己感到內疚的事情。
-38-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
摘自《漢書·傳·司馬遷傳》
解釋:加強自身修養是智慧的象徵;樂於施捨是仁德的開端;取捨得當是道義的表現;正確對待恥辱是判斷勇敢的標準;樹立好的名聲是品行的最高準則。
-39-
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
摘自《後漢書·列傳·吳蓋陳臧列傳》
解釋:捨棄近的而去圖謀遠的,興師動眾但不會成功。
-40-
專勝者未必克,挾疑者未必敗。
摘自《後漢書·列傳·烏桓鮮卑列傳》
解釋:一心想獲勝的人未必勝利,持懷疑態度的人未必失敗。
-41-
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摘自《漢書·傳·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解釋:馬匹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是沒有力氣在路上奔馳的;人沒有足夠的能力,是沒辦法使國家強盛的。
-42-
狗馬飾雕文,土木被緹繡。
摘自《後漢書·列傳·宦者列傳》
解釋:狗馬用花綢子裝飾,土木建築用錦繡綢緞裱糊。
-43-
兵久則力屈,人悉則變生。
摘自《後漢書·列傳·桓譚馮衍列傳上》
解釋:連年戰禍會使社會財力物力衰退;百姓憂患過度就會起義反抗。
-44-
節用儲蓄,以備兇災
摘自《後漢書·本紀·肅宗孝章帝紀》
解釋:節約用度,儲蓄財物,用來防備災害饑荒。
-45-
仁不異遠,義不辭難
摘自《漢書·紀·武帝紀》
解釋:仁義之士應為正義不避艱難和危難。
-46-
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摘自《漢書·傳·司馬遷傳》
解釋:鍾子期死後,伯牙終生不再彈琴。
-47-
是以堯稱則天,不屈潁陽之高;武盡美矣,終全孤竹之潔。
摘自《後漢書·列傳·逸民列傳》
解釋:堯能夠勝任所擔任的職務,穎陽的許由那樣不屈不撓,所以能成就他高潔的品質!叔齊和伯夷的品質很高啊,所以成就了他們如竹一般有氣節。
-48-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摘自《漢書·紀·元帝紀》
解釋:百姓在一個地方住慣了,就故土難離,這是百姓的天性;親人能夠相聚,是人們的願望。
-49-
丈夫不能再辱。
摘自《漢書·傳·李廣蘇建傳》
解釋: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
-50-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摘自《後漢書·列傳·張衡列傳》
解釋: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51-
福善之門莫美於和睦,患咎之首莫大於內離。
摘自《漢書·傳·宣元六王傳》
解釋::福分和親善的來路沒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災禍和兇險沒有比內部分離更甚。
-52-
興化致教,必由進善;康國寧人,莫大理惡。
摘自《後漢書·列傳·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解釋:興化致教,必由進善開始;康國寧人,最重要的是處理惡人。
-53-
行違神祇,天則罰之;禮義有愆,夫則薄之。
摘自《後漢書·列傳·列女傳》
解釋:如果行為違背神靈,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禮義如果有過錯,就會受到上天的薄遇。
-54-
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摘自《漢書·紀·高帝紀上》
解釋:出兵沒有正當的理由,就不會取得勝利。
-55-
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為心,不得自專快意而已也。
摘自《漢書·傳·王貢兩龔鮑傳》
解釋:治理天下者應當想天下人之所想,不能衹憑一己之好惡行事。
-56-
夫眾喣漂山,聚蚊成雷
摘自《漢書·傳·景十三王傳》
解釋:許多蚊子聚到一起,聲音會象雷聲那樣大。
-57-
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篤;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令倦而不聽。
摘自《漢書·傳·公孫弘卜式兒寬傳》
解釋:過去那個時代的官吏清正,所以百姓忠實;現在的官吏貪邪,所以百姓粗鄙。有弊端的政治得不到推行,令人憎惡的法令不會被聽從。
-58-
其出不出,間不容髮。
摘自《漢書·傳·賈鄒枚路傳》
解釋:當其出與不出之際,情況危急到了極點。
-59-
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摘自《漢書·傳·司馬遷傳》
解釋:他侍奉父母很孝,結交士入講信用,對待財貨廉潔奉公,取捨之間重德義,能分別尊卑長幼而有禮讓,謙恭自約,禮賢下士,又常常想著奮不顧身,為國家的危難而獻身。
-60-
輔弼之臣瓦解,而邪諂之人並進
摘自《漢書·傳·東方朔傳》
解釋:忠心正直的輔政大臣紛紛瓦解,而奸邪諂媚的小人卻一齊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