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聯合國成立75周年,聯合國正在發起一場大眾可以參與的討論,這就是UN75。該論壇由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發起,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以「關於建設我們所希望的未來」為主題的全球性對話。為宣揚與傳播聯合國的精神和理念,美國大都會藝術畫廊協會(MAGA)授權於聯合國Department of Global Communication,並接受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綠色少兒工作組的指導,於2020年12月19日在798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UN75共創未來藝術創意展。
本次展覽活動匯聚了UN75組委會學術委員會從全國一萬多件投稿作品中精選出的二百件獲獎作品。獲獎者的年齡跨度從剛步入藝術門檻的3歲小朋友,至25歲的成熟青年藝術家。作品涵蓋的主題全部圍繞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精神中的十七個子命題展開,緊扣2020年的時事,以及「共生」、「垃圾回收」等議題。
展覽分為兒童,少年,青年三個展區,分別對應3—12歲,13—17歲,18—25歲三個創作階段。展覽中所有作品按照年齡從小到大排序,讓觀看者可以直觀地觀察藝術在不同年齡的兒童,少年,青年身上的變化和顯現。藝術作為一個包容性極強的概念,在不同年齡層的人群展現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面貌。
藝術展現出的面貌隨著創作者的年齡雖然是差異化的,但所有作品都圍繞著UN75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精神主題進行創作。在活動現場,學術委員會評審為每一件獲獎作品都做了專業點評,並對其中的優秀作品授予獲獎證書。同時為了近一步在兒童人群中宣傳環保理念,鼓勵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策展人、本次活動的發起人林梓在活動現場還為參與《共生》作品創作的51組家庭中的兒童頒發了榮譽證書。
UN75共創未來囊括了UN75活動中所涵蓋的議題,其中包含從科技進步帶來的危機以及環境惡化威脅人類的生存。所有議題最終都聚焦到人與地球的共生問題,而作品《共生》無疑是本次展覽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作品之一。
《共生》通過父母與孩子共同創作完成,並在此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共生的概念。由寶藍美育協助聯繫的51組家庭參與了整個作品的創作過程。正如一位母親告訴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了關於共生概念的講解後對她小聲說:「媽媽,共生就是現在我愛你,你養我;等你老了就是你愛我,我養你。」還有一位孩子執意要讓媽媽的手從後面抱著自己的手,因為每晚媽媽都是這樣抱著自己入睡。《共生》作品背後的精神是讓孩子了解到自己與家庭之間的共生關係,並將這種關係放置於自己和地球的關係之中。由此,孩子們將得以更深入地了解UN75的意義,以及聯合國所倡導的價值觀在世界範圍內所扮演的角色。
尹藝融《生命的延續》劉欣然《花與詩》
在青年組中,我們可以看到來自UN75官方合作夥伴獅群藝術Lions Art Studio徵集的大量優秀作品,其中尹藝融《生命的延續》,劉欣然《花與詩》,帥如琦《我們有選擇嗎》,肖美珩《此刻》,王亦妙、芮嘉樂、姚蘇辰、李彥臻、趙文源聯合創作的《Abstract World》,以及唐書成的《Mont Europe》等作品都展現出青少年特有的對於世界的敏銳觀察與深刻反思,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
在另一板塊的展位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風格趨近現代主義的,呈現方式更多元化的作品。其中趙東方的油畫作品《橘色》以暖色系色塊的漸變與搭配創造出一個強有力的色彩空間。青年藝術家張一凡的《無題24》與《無題30》雖然只是兩件小幅的油畫,但其中的抽象語言與小巧的畫體讓這兩件作品中飽含了一些裝置的意味。青年藝術家黃之妍的作品《Room114》同樣惹人注目,這是她在耶魯學習期間製作的一個可以瞬間在整個房間中展開的充氣裝置的圖片。以及來自唐書成的油畫作品《Mont Europe》,作品雖然尺幅有限,但其中可見創作者對於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把握以及對於構圖和筆法精準的拿捏,將這張小尺幅油畫中的內容展現出了巍峨的氣勢。
本次展覽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開展當日觀展人數超過2000人次,接受了來自多家媒體的現場採訪
圖為林梓在直播鏡頭前講解分析作品本次活動的策展人之一林梓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直播鏡頭前對部分作品進行了講解和分析。在回答來自記者關於藝術在兒童教育中所扮演角色的問題時,林梓表示,「藝術具有跨越地域、文化、年齡的力量,讓孩子感受到了來自更廣闊空間的概念,以及另一種看待地球的方式。今年我們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氣候危機到人口結構變化,再到未知的科技進步、全球疫情,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集體行動來應對挑戰。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藝術家常常用創造力啟發著科技;在藝術的進程裡,也許根本沒有藝術這回事,只有一個個鮮活而獨立的藝術家,和一場場深刻而革新的思想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