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閉店消息公布後,我的手機一度崩潰,收到各方來信,有要眾籌幫助書店繼續經營的、有幫忙轉讓空間的、有幫忙處理圖書的、也有關注我和藍魚爸爸未來走向的、也有很多家庭送來對藍魚的祝福發了很多關於對藍魚書店的記憶的;一天下來我五味雜陳,不知該如何回復,索性喝了點小酒早早微醺睡下。醒來一片片思緒飄在腦中,想來把這些過往做個記錄也算是給大家的一個回應。
當時我支持藍魚爸爸開書店是因為他說想要開一個學校,
那時候我們兩個就是一個外資企業的普通員工,藍魚爸爸因為關注鄉村圖書館開始關注公益後來因為兒子的出生開始關注新教育,一直到子敬兩歲的一天,我們在討論以後他上哪所幼兒園的事情,我問他建議,他跟我說:「可以在家上學」,我那時候就想我們家這個不食煙火的神仙一定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出生長大後是要上幼兒園的(畢竟我們小時候也有很多人是沒上幼兒園嘛)。
2014年是我來常熟的第10年,在有書店之前我一直考慮離開常熟,十年來我從未想過要怎麼跟這個城市發生連接。如今,我卻因為藍魚的朋友愛上這座城。
後來有一天,我和藍魚爸爸聊未來,聊規劃、聊夢想,他給了我一個吃驚的回應:他說他想自己開一個學校,那時候我就覺得我這個老公怎麼這麼能想,開學校是一個多大的事情對於我們這種沒有經濟沒有社會資源的普通人來說更是不可能完成的夢想。
又後來,我懷了蹊言,我開始更多關注自己關注孩子(以前大部分時間關注工作吧)。
我就想自己讀書不多,如果真的能開個學校也挺好,先不說學校怎樣,自己還能繼續學習能跟著成長。
那時候我和我的初中同桌在廈門開了第一個書店叫「且聽書吟」(後來搬到夏大美術館後海的海邊改名琥珀)。
那時候我就想再過3年就是30歲了那就再折騰一下,是不是也可以從書店開始?看看能不能找到同頻的人,也看看自己能把書店經營成什麼樣再決定後續。
於是就把家裡的2000多本書用了起來,那時候我建議他叫××繪本館,但他說「繪本館」不能包含他要做的所有事情。我便隨了他。就去工商選核名字,我清楚的記得為了這個名字我們跑了兩趟都沒有通過,後來第三趟,我們坐在工商局的椅子上,他蹦出一個「bluefish」出來,咦,我一聽「藍魚」好像還行就問:所出何處呀?他回我「就是QQ暱稱」。想來也不管啦就拿去給工作人員,人家小姐姐一看說:「這個比之前的都好,我幫你們查一下.,通過啦.」。
後來就有了原來在二樓55平米的藍魚書店。
因為鳥巢圖書館有了第1次集市
所謂名字總有出處和盼頭,真的有藍魚這種魚嗎?我開始搜資料.,後來才聽說大海深處有一種魚的眼睛會發出藍色的光,以此來指引同伴到安全的地方。那時候我們就想這不正是我們想做的事情一樣嗎?找到同頻的人。我們還把自己特別喜歡的一段話貼在了當時的玻璃窗上:「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第1次真人圖書館
又到後來越來越多的家庭加入到藍魚,有些當老師的爸爸媽媽來書店給孩子們講故事、做手工和設計課程;當醫生的家長們來書店帶孩子認識醫生這個職業、認識身體及科普活動;愛攝影的爸爸來書店當攝影師;孩子們來書店當店長、來整理書、來分享自己擅長的手工;等等等等.
第1次自然活動,那時候我們叫共同成長群
三年之約轉眼就到,我看藍魚爸爸也做出了使命感。那時候我們申請了一個民非組織----藍魚公益社。我們想著能創建一個「沒有陌生人的社區」,偶爾也對接一些社區公共項目,便又有了後來的五年之約。
現在的藍魚
而我和藍魚爸爸在那個三年也一直持續性的輸入學習,走上了一條一邊探索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們遇見一土教育、遇見顧遠老師、遇見美國HTH高中的PBL教學方式、遇見自然之友、遇見蓋婭自然學校。
第1次認識蓋婭自然學校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你看到自己和孩子的成長、還有一些家庭的變化,也開始嘗試問自己除了學校,教育還可以發生在哪裡?除了課本我們還可以從哪裡獲取知識?我們又可以向誰學習?
第1次和UWC孩子一起用兩周的時間創建一個48小時的快閃書店---格子書店
我們開始嘗試設計一些閱讀相關、自然教育、PBL活動和課程來探索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我們把課堂選擇在大自然,與自然為友與自然為師,向大自然學習;我們尊崇「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把課堂設置在廚房、菜市場、修理鋪、工廠和生活的城市;我們課堂上的老師可以是醫生、可以是老師、可以是警察、可以是農場主、可以是爺爺奶奶和我們的爸爸媽媽。
第1次PBL的雛形把課堂設置在工廠
在這個路上藍魚也收穫了真正想做的事情,我們準備設計更多我們認為好的活動和課程來帶願意跟隨藍魚的家庭。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兼顧家庭兼顧書店的同時要設計活動和課程其實是要付出很多的,比如熬了不知道多少的深夜,去年9月藍魚爸爸查出來身體不適我第一次產生關閉書店的念頭,但他說可以調整作息所以我便做了妥協。
當下這個決定真的對於我們來說也很艱難,但今年一來確實是因為疫情書店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二來是我們也在這個階段做了很多深刻的反思和討論,對於經營書店和設計課程確實有兩難的境地,書店六年先不說其他但確實一直是虧損狀態,這期間也有人建議書店這麼好的流量可以找關係做商業。但藍魚爸爸有一天說了一句:「藍魚這麼多年下來就是因為堅持做一件事情和堅持不做一件事情」我聽聽超級有道理,這6年在藍魚的收穫絕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我又一次妥協,甚至還把它當至理名言。
昨天閉店消息公布後,我的手機一度崩潰,收到各方來信,有要眾籌幫助書店繼續經營的、有幫忙轉讓空間的、有幫忙處理圖書的、也有關注我和藍魚爸爸未來走向的、也有很多家庭送來對藍魚的祝福發了很多關於對藍魚書店的記憶的;一天下來我五味雜陳,不知該如何回復,索性喝了點小酒早早微醺睡下。醒來一片片思緒飄在腦中,想來把這些過往做個記錄也算是給大家的一個回應。
把書店閉店事物處理完畢後我們會啟動藍魚公益社,開啟創建「一個沒有陌生人的社區」,就像黃老師說的那樣「不是消失,而是改變」,藍魚公益社同樣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力量,如果感興趣的可以繼續關注我們。
最後,我們想把」書店歇業」作為藍魚書店的最後的一個PBL項目,後期需要有人來購買書店的書籍、還有目前空間的轉讓和未來藍魚公益社新空間的尋找都需要大家更多的協助。所以願意參與的可以私信我們。
我們江湖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