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豆瓣用戶U兔的豆瓣日記,原標題為《「唯有愛與電影不能辜負」——紙上的光影旅行》
前兩天剛關注了一個豆瓣熱門精選推薦的相冊,相冊主人是一位叫Karson的青年,裡面全是自己手繪的電影中的情景,配上一兩句走心的臺詞,有愛有趣。沒想到不久就在一個群裡遇到本尊,當即感天動地,感謝上蒼讓愛電影的朋友這麼容易產生交集。
《失戀三十三天》
說實話,幾年前,浮遊菌也試圖畫出電影裡的場景來著,因為看到有些鏡頭定格之後美得跟畫似的。結果時至今日就畫過一兩幅,而且也畫得很爛。主要是一開始想鋪張得很大,結果後來完全沒有做下去。後來也看到許多人畫類似的題材。但是,我第一眼看到Karson的畫,就突然萌生一種非常複雜、極端擰巴、百感交集的心情:「我靠,人家已經做了!我靠,人家已經做這麼好了!我靠,人家還堅持著一直做!」 有幸借著電影之名聯繫到了Karson。下面浮遊菌就陪你一起跟著Karson「紙上看電影。」
《藍莓之夜》
按照Karson的說法,畫畫對他來說是個解壓的過程——因為工作壓力比較大,所以會拿這個事情放鬆一下。一般中午吃飯午休時段,用20-3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幅。隨身帶著一個布袋子,帶十幾隻馬克筆。就這樣如同暗器高手一樣,靈感獵物一出現,便掏出暗器來,唰唰唰地飛出去。
《雙旗鎮刀客》
但這樣的「唾手可得」並非一日之功,Karson早年就學習畫畫,所以對光影質感、顏色搭配、衣服的層次等等都很有心得,寥寥數筆,就看得出心裡「真是有的」。
Karson對影片的選擇也有很大的即興成分——「想起哪個電影或者鏡頭就會畫哪個 可能和每天的心情會有所對應吧 比如今天畫的卡片 就是來自一句打動自己的臺詞 比較正能量些的。」他畫起來也不全然比對著鏡頭靜幀,有時會加入自己的詮釋。「記得深刻的就會直接畫 不夠深的 會去看看 現在很方便 拿起手機就可以了。」
《歲月神偷》
這些小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配有一擊即中的臺詞,短短幾句威力卻很大,暖心養胃。相信也正是感動了Karson本人,才會讓很多人如此感同身受吧。Karson所用的字體也非常可愛,但細看又會有所差別。「字會跟那天的心情以及畫面 來配合著寫」 。
《當幸福來敲門》
「手繪電影」這個系列的開啟非常偶然。很久很久之前Karson畫過幾張電影題材的小畫,而前些年都沒怎麼畫畫。重新拿起筆畫的第一張是《那個殺手不太冷》,當時也沒有想做成系列,但慢慢地就這麼自然而然地做了下去,現在算起來,已經堅持了近半年的時間。也許是在壓力下自我尋求的一個釋放方式,自然的就選擇了電影這個比較輕鬆的題材。後來也看到很多人喜歡畫跟電影相關的畫,證明大家都會有些情緒上的契合。
《百元之戀》
在他的公眾號「每日影籤」已經有很多人在關注,很多愛電影的朋友把它當成了猜電影的遊戲,公眾號一發,就會有人瞬秒片名。玩著玩著,Karson索性做了這樣的嘗試:公布每次猜中片名的人的名單,累計十次最先猜中有小獎品——當然,這個遊戲即便對資深影迷來說也是有一定挑戰性的。
關注的人多了,有些人通過他的畫,覺得某部電影「似乎值得一看」就去看完了整部影片,能夠給人帶來這樣的影響也是這些小畫的魔力之一;有些人因為一句臺詞得到了鼓勵;有些人因為玩猜電影遊戲成了亦敵亦友的小夥伴;常常有人會說「畫XX電影吧」,有時Karson也會考慮一下大家的建議,但出現在他的畫裡的電影一定是他自己看過並有所感觸的。其實這是個「挺危險」的事,因為我們平時看待很多藝術創作的經驗可以知道,你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會暴露真實的你的一部分。問起這個事,Karson倒是覺得不必擔心:「人總要有個角度是真實的 如果在繪畫中可以達到 是最好不過的啦。」
《少年Pi》
平時上班期間Karson常常會買一杯星巴克,無聊也會在紙杯上面畫畫,但那些「整容後」變得俊俏可愛的紙杯都被他「無情滴」丟掉了。然而,對於「每日影籤」發布的「手繪電影」系列,他則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珍惜。「希望可以完成這個事情。」Karson說。怎麼樣算是完成呢?「就是和自己作戰吧 看看每天一張 究竟自己可以堅持多久 可以完成多少張。」
「所以開心地畫下去就好」
《後會無期》
更多精美手繪請移步 Karson的豆瓣相冊:
《每日影籤》正在做有意思的猜電影活動,
感興趣的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吧。
#好啦,知道你們不是衝著獎品去的啦……
一定是被我的文章感動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