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知道我喜歡花花草草,每當有好看的花草樹木總是第一時間與我分享。
偏愛花草的人好像特別容易知足,一張花開的照片看著就能開心半天。
一大早,老弟便給我發來好多嬌豔花兒的圖片。一大朵一大朵的花兒,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它們美得讓人垂涎。
那些好看的花兒,那碩大的花朵感覺和牡丹花真是太像了。
簡直就像是一對孿生姐妹,姐姐國色天香妹妹傾國傾城。
若不是認識芍藥的葉子,真以為那就是牡丹花。於是翻出前幾年去洛陽時在龍門石窟的大佛像前拍得牡丹花照片,做了一下對比。發現它們的花朵挺像,但是葉子和根莖很不一樣。
最根本的區別在於牡丹是木本植物,能長到2–3米的高度。而芍藥是矮小的草本植物,一般都是長不到1米高度。
而且它們的花期有明顯的不同,牡丹比芍藥的花期要早。牡丹一般是4月份開花,時值暮春。而芍藥則在5月份開花,常逢春夏之交。
還要注意觀察它們的葉子,這裡面也藏著玄機。牡丹的葉片寬而薄,葉面綠色中略帶黃色。而芍藥的葉片狹窄,葉面是很正的黑綠色。
芍藥的葉子摸起來也要比牡丹的葉子感覺光滑,看起來也有光澤。芍藥和牡丹的葉形有很大的不同,牡丹葉形三裂而芍藥的上部葉片是單葉
牡丹的花朵在花枝的頂端,而芍藥的花多於枝頂族生。而且牡丹比芍藥花色豐富,可謂是五顏六色,芍藥的顏色一般以白色和玫紅比較常見。
牡丹自古被稱為花王,代表富貴吉祥。花色澤豔麗,玉笑珠香,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芍藥,別名別離草。被稱為花中宰相,屬毛茛科芍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國色天香的牡丹,從古至今收穫無數讚美。
唐朝詩人李白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宋朝詩人辛棄疾:「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唐朝詩人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蘇軾曾以「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道出憐花惜春之意。
宋朝的趙葵:「芍藥殿春春幾許,簾幙風輕飛絮舞。昨宵酒醉玉樓春,一聲畫角吹殘雨。」
唐朝的潘鹹 :「閒來竹亭賞,賞極蕊珠宮。葉已盡餘翠,花才半展紅。媚欺桃李色,香奪綺羅風。每到春殘日,芳華處處同。」
據《本草》記載:「芍藥猶綽約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芍藥位列草本之首,被人們成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牡丹是中國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稱。
牡丹和芍藥,並稱「花中二絕」,譽滿神州。從古至今,讓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兩種植物,都是愛花人的心頭寶物。每遇花開,常常是流連忘返,沉醉其中樂不思歸。
牡丹和芍藥,你能將它們分清楚嗎?還有哪些不同之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