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魔?忘了佛號,忘了阿彌陀佛,心裡打妄想,這就是魔
問:第一個問題,跟著念佛機裡的老法師念佛聲來念,耳來聽,計數十聲,清清楚楚,閉眼比較攝心,睜眼容易走神。印光大師講,閉眼容易著魔,要求眼睛微垂。我該怎麼做?
答:閉眼,通常我自己的感受,在念佛的時候,最初譬如說五分鐘、十分鐘把心收回來,用閉眼比較能夠攝心。但是眼睛最好不要老閉著,老閉著,很容易就睡著,妄想就會起來。你把眼睛微睜開,這樣垂簾微睜開,確實那個時候更攝心,這印光大師講的,我們可以自己去試驗一下,這樣既不容易昏沉,又不容易打妄想。所謂的著魔都是因為妄想,妄念不能斷,隨著妄念走,就容易著魔。在《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裡面我們看到這段開示,「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什麼是魔?忘了佛號,忘了阿彌陀佛,心裡打妄想,異念紛馳,這就是魔。如果不能夠覺照,當即把佛號提起來,妄念止住,隨著我們這妄念都不知飄到哪裡去了,如果這個時候有冤親債主來幹擾,那就更麻煩了,因為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念頭,就會隨著境界走。所以念佛要領就是一定要口念、耳聽、心計數,這是印光大師十念法的要領。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念出來,耳朵聽進去聽得清清楚楚,心裡也計得清清楚楚,十念法,一到十我念到哪一句很清楚。當你清清楚楚的時候就不會著魔,著魔都是不清不楚的、糊裡糊塗的隨它去。如果自己妄想很多,最好念佛要出聲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聲音大點更好,聲音一大,心就攝住了。如果是妄念很少,你心很清淨,那聲音小點,甚至默念都可以。這總要懂得自我來調整。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五0集) 2012/3/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150
2.家庭不和,歸根結底就是自私自利
問:下面問,婆婆跟媳婦相處不下去,是什麼原因?
答:原因就是自私自利。因為有自私自利就有矛盾,我的利益跟你的利益就衝突了,我不能恆順你,那就跟你幹仗、吵架。所以要解決問題,還得要在家裡落實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弟子規》。
問:下面第六問,夫妻不和,丈夫經常發脾氣是什麼原因?
答:原因也是,歸根結柢就是自私自利。只要有我,就有對立,先生想他的意思、他的利益,妻子又想著她自己的利益,這利益就衝突。能不能放下自己的利益,隨順對方,一切為對方著想?這就是愛。能夠把自我放下,去真正關懷照顧對方,對方有什麼脾氣我都能夠忍耐,我都能包容,慢慢就化解掉了。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五0集) 2012/3/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150
3.培養定力,要從嘴巴開始
陳大惠講述
現代人在輪迴裡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最缺乏的:一個是耐心,一個是定力。尤其是我們的嘴巴,毫無定力可言。好朋友把她的心思向你傾訴,當她做了一些不如你意的小事,你就可能把她的醜事講給別人聽。定力不夠,耐心不夠的人比比皆是,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檢討自己。
把嘴巴管嚴實點,也是一種禪定,也是一種修行。張嘴講話很容易,懂得閉嘴卻很難。少一點負面的語言,多一些正面的好話,學會讚美別人,多念經,多持咒。貴人語遲,敏於事而慎於言,多講一些有意義的話,語言才會有分量。
現在網絡發達,造口業太方便了,惡口、兩舌、綺語、妄語,很多人已經養成習慣了,負面語言張口就來。
以前東家長、西家短,還要幾個愛傳閒話的人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現在只要拿出手機,微信朋友圈一發,微博上一轉,馬上就能傳播到世界各地。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想讓人在網絡上傳揚好事,有幾個願意點讚轉發的?你傳一些負面的東西,人們馬上變得興奮起來,爭相轉發,好像只有這樣才有存在感。負面的信息太多了,想當一個清靜的人不容易。
為什麼現在連小孩都不願意和父母說心裡話?為什麼夫妻之間的溝通都要設防線?為什麼很多人願意跟我們這些上師傾訴?因為我們的嘴巴比較嚴。現在做父母的,做夫妻的嘴都不夠嚴,碰到一起就嘰裡呱啦,把自己兒女和另一半的醜事全部抖出來,慢慢地,大家都沒有安全感了。
不要將心思、言語停留在八卦上,一天到晚拿著別人的苦難當娛樂。現代人喜歡講八卦,談到別人的是非,個個都是眉飛色舞,口若懸河。講別人的優點和功德時,卻變得結結巴巴,像擠牙膏一樣。「八卦」這個詞,在佛教裡叫「綺語」,摻雜著很多暴力、色情、賭博等無意義的負面信息。
講是非、揭傷疤、偷拍偷窺別人的隱私,現實就是這樣,跟吃喝嫖賭等負面信息相關的語言就會傳播得廣,無聊的八卦才有人看。作為一名修行人,不能這樣隨波逐流,我們要學會將心比心,如果有人用這樣的方式製造你的八卦是非,你一定不會快樂,既然你不喜歡別人講你的八卦,就勿施於人,自己懂得閉嘴。
培養自己的定力,要從嘴巴開始,訓練自己有一張「禪定」的嘴。
多關注自己的嘴巴,讓自己堅持去說正面的語言,讓自己堅持不說負面的語言。能持之以恆堅持一件事情,就叫禪定。做一、兩天簡單,堅持做就不容易。慢慢養成善護念身口意的習慣,經常反觀內心,隨著內心能量的提升,言語和行動就都會充滿力量。
4.你改變了,祖先也超度了,兒女也改變了(施食、變食咒)
當我們每個人都改變態度,世界就能轉變;這個改變會從一個人的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
海濤法師開示:
這個叫傳染病、傳染,什麼都可以傳染。你變了,你的先生、太太變了、兒女也變了;你改變了,祖先也超度了,兒女也改變了,世界就改變起來。所以佛教的道理各位都懂好多了,要相信因果、要持戒;要有空性、出離心、要悲心,但是現在要開始去影響別人、影響別人,所以讓別人覺得好親切。
像我今天晚上這樣,我回去都會很快樂,因為我發覺大家都滿快樂的,也沒有打瞌睡,謝謝!不但人快樂,外面的眾生更快樂,因為我們還沒有來,它們早在那邊等了。所以有一次我在新店辦法會,有一個老菩薩,他眼睛一個看不見,另外一個看得見,奇怪!這邊瞎掉了,但是這個眼睛看得見,還看得到眾生。
他跟我說,他沒有騙我。他說:師父,我跟你說,樓下客滿,排到大馬路上,都是鬼要吃!意思是說很多的鬼排,準備參加法會要來吃,師父,你要布施!我說:好!要觀想、觀想。他不會騙我,因為這老菩薩很單純的,我就知道說原來可熱鬧了。所以各位現在拿了餅乾,它們這下跟得更多來了。
現在,來,把餅乾拿起來。有嗎?
現在大家念嗡 阿 吽!餅乾要打開,你拜拜,餅乾不打開人家吃不到,沒味道!老和尚都會罵:拜拜,怎麼上面還弄個膠膜?有福報的吃得到,沒福報的吃不到。味道,你一打開,味道有沒有出來?它們就喜歡這個味道!好,大家念嗡 阿 吽。來:嗡 阿 吽(三聲);變食咒,來:南無薩縛怛他哦哆 縛嚕枳帝 唵 三跋囉 三跋囉 吽(三聲)。
各位先把它放你的腳下,好不好?它就開始享受那個味道了。等一下我們下課出去外面把它布施下去,好不好?來:唵 誐誐曩 三婆嚩 伐日囉斛(三聲)。小小的餅乾就可以製造大大的快樂,這樣的善行會讓你覺得很溫暖。我幾乎每天都做,因為我每天都睡在酒店、飯店。然後像我前天,昨天還前天?前天晚上,因為去外面超度回來太忙,直接進了房間就準備睡覺了,忘了做,忘了做以後,我覺得奇怪,我腳怎麼會痛?事實上眾生會通知你一下,所以我就:好吧,七粒米水,念一念又拿到外面就好了。
我就知道,抱歉、抱歉,讓你等那麼久。所以各位,你要知道那些眾生可憐,它難得碰到我們這個施主,對不對?懂得它們的存在,能夠關心它們,它們一定很感謝你。所以你就幾粒米也沒關係,一塊小的餅乾放在那邊,所以你放餅乾都可以,直接再灑幾滴水,讓它有溼溼的更高興,變成習慣。
所以我有時坐飛機,坐晚班的睡不著覺,我後來就知道做一做就好睡覺了,因為眾生安定。所以希望大家小小的餅乾、一滴水,保持到哪裡都可以做。不但眾生吃,等一下小鳥也會吃、螞蟻也會來吃,所以可以幫助。特別那些海裡面的小魚,那些小魚,各位用一些餅乾、飯,它們都喜歡吃。我們到印尼,印尼那個水溝都是大肚魚,然後你隨便布施一下,所以只要有機會儘量幫忙。
好,我們繼續念,一起念,一百六十一頁。剛剛念了第十,所以你只要改變了,世界會跟著你改變,所以各位從今天開始儘量不要貪、嗔、痴,好不好?先做一個,不要生氣、不要生氣,好不好?不要罵人,好不好?笑臉迎人一點,好不好?很重要!這個是基本,你會發覺你煮的飯都香起來了,這是個基本。你做老闆很有錢,更要笑。工人苦,苦得要死,老闆不要擺一個老闆臉,你要故意:我是來服務大家的!要這個想法。所以我出家前就是這樣,彌補我過去的錯誤。我每天都比他們早到公司,然後替他們倒茶,中午我就睡草蓆,地都掃好了,我要彌補過去我虐待他們,因為我要出家了,我要贖罪對不對?每天就對他們很好,找最好的素食給他們吃,鼓勵他們。後來有些同事、股東都學佛了,不錯!所以有機會要影響他們。
5.這7項與你毫不沾邊,恭喜你!你必是有福尊貴之人!
陳大惠講述
幾乎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總有數不清的不如意伴隨在你我身邊,所謂愁與恨、悲與苦、煩惱與失望、坎坷與不平,讓我們無法逃避;放眼整個社會,戰爭、飢餓、貧窮、暴力、色情、自然災害、環境汙染,也在時時不斷地影響著我們,可以說,在這個娑婆世界,我們的生命雖然何等短暫又無常,卻都是被痛苦和煩惱包圍的一生……
如果一個人能夠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度過此生,實在是榮幸之極!其實,要想儘量擺脫痛苦和煩惱,讓自己每一天都活得開心自在、了無遺憾,也並不是非常難,只要你相信因果,記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同時,有幾件事你千萬不要做,這些事情對你的一生影響特別大——
1、不孝順父母。
父母生我養我,恩情深厚,佛經上說你報答幾億劫都還不了父母的大恩,不孝父母者天地都難容。況且連父母之孝禮都不尊者,又何能領導他人?何能服眾!
2、貪淫好色。
貪淫好色之人,心中存邪,缺乏浩然正氣,生活事業會很不順利,所求違願,不能圓滿。而且貪淫之人,身體肯定受損,豈能不得病?
3、愛貪便宜,非常吝嗇,很少做善事。
心中貪吝,貧窮常不離左右。不做善事,沒有福德資糧,坐吃山空。這種人沒有博愛救苦之心,沒有人緣,也必定缺少他人幫助,又怎能成就事業?縱然一時快活,可終究會財去財空。
4、經常殺生。
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有他特定的因緣,但不是用來供人殺的。經常殺生的人,心中缺少善念,又怎能得到事業、生活上的機遇?
5、不尊敬師長,貢高我慢。
既然作為你的老師、你的領導,肯定有比你優秀的地方。如果你毫不謙虛,總是認為他們這裡講的不好、做的不好或者領導無方,那你肯定是會毫無作為,因為你心浮氣躁,沒有王者風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不虛心者,又怎能若谷?
6、偷盜。
偷盜的概念非常廣泛,只要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佔為己有,哪怕是拿公司裡的一張紙、一支筆都屬於盜,雖然我們有時是光明正大的心理,也很坦然的。但是這種行為,是非常消耗自己的福報的,而且你一定會在某個時候發生同樣的損失。還有一部分人專門從事偷盜,但即使「發家致富」了,最後終究還是落個悲慘貧窮的惡果。
7、常說假話。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好相處,貴在相互真誠,忌諱虛情假意。不論是六親眷屬、朋友上司,只要你平時言語誠懇,真心善待,一定會贏得他人的信任。經常編造一些子無虛有的故事,或者養成了「說謊心不慌」、對任何人都能隨口說假話的習慣性「條件反射」,有時往往會因一句隨意的謊言而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
如果上述7項與你毫不沾邊,恭喜你!你必是有福尊貴之人,即使你現在有什麼困難,也一定會柳暗花明,撥雲見日。
6.為何有人學佛後順心順意,而有人學佛後卻諸事不暢?
《佛說慢法經》
現代文翻譯僅供參考,請以研讀後面的佛經原文為根本!
佛陀告訴阿難說:「有的人信佛、學佛以後就富貴了;有的人好像也信佛卻衰敗、損喪,出現種種不利的情況!」
阿難問佛陀:「為什麼都是信佛、學佛,結果卻富貴和衰敗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得呢?」
佛對阿難說:「有的人信佛、學佛拜求真正明佛理、得了悟的善知識,跟從明師受戒律、聞佛法,去除自己各種貪、嗔、痴妄念,嚴格按照佛經的要求去做,不斷精進修行!對自己所學的佛理、佛法一點也不敢忘失、所授的戒律連毛髮般細微也不敢違背,因為不違犯佛法所禁止的事情(佛陀傳授給我們的『修行』原理、原則,處世待人不違背佛陀的禁戒——如:五戒、十善等,做一個依佛法行事的善人),所以常常被諸天的善神們侍衛和擁護,事事稱心如意,福報、財富、利益都順達、充足的獲得,受到眾人的尊敬,而且以後連佛的果位都將得到,何況只是一些人天福報的利益呢?像這樣如理如法信佛、學佛的善男子、善女人,才是真正的佛門弟子。
而有的人信佛、學佛,沒有遇到真正的明師,也沒有經書、佛像,又不恭敬上師三寶,對佛理不懂也不理解,卻執意叫人給他授戒,沒有至誠的信仰,受戒之後,又經常犯戒,心意冥頑不靈,猶猶豫豫不肯讀佛經,也不行佛道、種福田,對佛法的信仰還經常有時信有時不信,又記不起齋戒之日應該齋戒、燒香、供燈、禮佛,而且還動不動瞠目大怒、謾罵、口出惡言、詛咒、挑撥離間,心裡經常懷著對他人的憎恨和嫉妒,還讓別人殺生,看到經書和佛像也沒有恭敬、虔誠之心。如果他有經書,就以輕慢、玩耍的心態掛在牆上(比如:現在把佛像當作工藝品、裝飾之類掛在牆上的情況)或隨手丟在床、臥席上,或者扔到衣服、被子、破爛的竹箱裡,使得妻子、孩子用不乾淨的手去拿經書,縱然遭到煙燻和屋裡漏雨的情況,也不去查看和關心那些經書,也不燒香、燃燈向經書作懺悔,就跟對待外道、世間的書沒有差異。這樣的所謂佛教徒,善神就會離開他,惡鬼卻得到接近他的方便,緊緊地追逐他不放過,想盡辦法讓其衰耗害病,等到疾病來了,恐怖猶豫起來,自言自語道:「我剛開始信佛,為什麼又有疾病了呢?」於是就不能自我確信了,便喚醫生和巫師來,但後來發現醫生的治療和巫師的卜算,對於自己解除疾病沒有什麼作用,於是就開始祭祀、祈禱邪神,各種罪過因此不斷增加,妖魅和惡鬼屯守在他家門口,於是使他不斷衰敗最終死亡,但那些惡鬼還是不離開他的家門,財產不斷的衰敗耗盡,家裡人也開始生病了,病況更加嚴重,離不開床蓆,性命盡了以後因為生前的罪惡、業力牽引墮落到泥犁地獄之中,被各種可怕的刑罰拷打,真是路漫漫無有出期。這都是因為這個人雖然表面上信佛,但他內心的信仰並不精誠、專一,對佛法的信仰不堅定、猶猶豫豫,無所專據,所以根本就是不信佛法的人,所以得到這樣的罪業和災殃,衰敗、虧耗到這種境地!但世上那些不懂佛法的人,卻到處亂說是信佛、學佛使他遭殃、衰敗的,根本不知道是因為那個人自己的行為不正,違反了佛經戒律的要求,內心每天專考慮做惡的事情,各種貪、嗔、痴的行為都有,所以這一切的惡果都是他自身的思想、行為感召而來,根本不是別人給他帶來的!」
阿難聽完,就非常虔誠、恭敬得把頭和臉都貼在地上對佛做如法地頂禮,法喜充滿的按照佛所說的奉行去了。
原經文如下:
《佛說慢法經》
西晉沙門法炬 譯
佛告阿難:「有人事佛以後便富貴;有人事佛以後衰喪不利者。」
阿難問佛:「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爾?」
佛語阿難:「有人事佛,當求明師,得了了者,從受戒法,為除諸想,與經相應,精進奉行,不失其教受者、不犯如毛髮者,是人不犯道禁,常為諸天善神侍衛擁護,所向諧偶,財利百倍,眾人所敬,後當得佛,何況富利。如是人輩,事佛為真佛弟子;又復有人事佛,不值明師,亦無經像,又復不禮敬、不知不解,強教人受法戒,無有至信,受戒之後,故復犯眾戒,心意蒙冥,猶豫不肯讀經,行道作福,乍信乍不信,復不能念齋日,燒香燃燈作禮,故復瞠恚呼罵詈,出入咒咀,口初不合,心懷憎嫉,使人殺生,眼見經像,無有敬禮之心。若其有經,趣掛著壁,或擲床蓆之上,或著衣被弊篋器中,或以妻子小兒不淨手弄之,煙燻屋漏,不復瞻視,亦不燒香然燈向之作禮,與外經書無異,善神離之,惡鬼得其便,隨逐不置,罔衰病之,適得疾病也,恐怖猶豫,自念言:『我初事佛,云何故復疾病也?』不能自信,
呼使至醫師,醫師卜問解除鎮厭無益,遂使禱賽邪神,眾過遂增,妖魅惡鬼,屯守其門,遂使喪衰死亡,不離門戶,財產衰耗,家室病疾,更相注續,不離床蓆,命終罪辜,牽墮泥犁中,當被考治謫罰,無有歲數。是人但坐不能專一,志意猶豫,無所專據,不信佛法,故得其罪殃,衰耗如是。世間人不知佛法者,謂呼事佛令得殃衰,不知其人行自不正,違犯佛經戒,心專行惡,眾態具足,身自招之,無有與者。」
阿難聞之,便頭面著地,為佛作禮,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