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 小姐姐
小夥伴們,也許是天氣冷吧!這幾天小編跟大家聊蒙自老城的記憶,有意無意,一個不小心就聊到吃上面去了,包括現在,好象都有些不能說,一說就:心饞嘴饞,一副原形畢露的樣子~把都把持不住~~
上次小編說到蒙自老城的深夜食堂,那些老手藝人的老店,就有好些小夥伴發來留言,問小編怎麼不寫寫麥子巷的澆油餅!還有雲享美食城的田記排骨也好吃!!
其實,關於麥子巷的澆油餅小編以前是寫過一次了的,但它這麼好吃這麼讓人鍾情,小編是不會嫌多再寫一次,關鍵是小編也有些日子沒吃它了,小夥伴們你們懂滴,像小編這種吃貨哪裡經得住刺激,「澆油餅」一個字都聽不得給好!下一個動作就是:為了比上次更生動更懷情,小編立馬跑到了麥子巷,先整一個又脆又黃又香嫩的來吃~~容小編把它吃完再說哈~~~
以下是正文
還是這位趙阿姨,還是在麥子巷入口處,還是那個小攤,一塊案板,上面放著白色的麵團和不同的餡料,一個火爐,30度傾斜的放著一口的大平底鍋,鍋裡炸的金黃的澆油餅正滋滋作響,空氣中瀰漫著麵粉在油的高溫作用下產生的香氣,這是很多蒙自人記憶裡熟悉的味道!
還是記憶中那個令人回味,久久不能遺忘的味道~
澆油餅起源於中原的油酥餅,而聰明的蒙自人對它進行了改良,造就了酥、脆、香、辣、酸、鹹六味融合成一體的獨一無二的蒙自澆油餅。而趙阿姨的手藝是從丈夫家裡傳到她手上的,已經歷了三代人,趙阿姨丈夫家三代都是麵點師傅出身,對這類麵食很是在行。
澆油餅在90年代的蒙自特別風行,那時候幾乎每人每天早上都要買一個才去上班、上學。今年54歲的趙阿姨從1991年就開始在麥子巷賣澆油餅,這一賣就是26年。
澆油餅的做法看似簡單,用勺子把燒得滾燙的油一次次的重複的澆在生餅上,另一隻手則用鍋鏟不斷的翻著餅身,重複多次直到餅熟為止。「澆油餅」的名稱也是因此而來,很形象。
這每一個動作的背後都是趙阿姨多年來積累的經驗,為人熱情的她總能和前來購買的顧客聊上兩句,語言樸實親切,讓前來購買的顧客都非常喜歡。
準備材料:每天早上7點左右,趙阿姨都會去採購新鮮的豬肉並攪碎,韭菜花辣子,豆沙和香菇都是之前準備好的,然後和面發麵。澆油餅的面都是傳統的發麵法,用老面酵母發酵的面比自發麵做出來更加酥脆。
揉面:將發好的麵團揉成一個球,用擀麵杖擀平,鋪上油酥,放上不同口味餡料,再擀平。
澆油:這是重要的一個步驟了,熱油一遍遍往上澆,滾燙的熱油流經麵餅時滋滋作響,大約3、4分鐘一個澆油餅就做好了,整個過程香氣四溢。
(為了不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趙阿姨總會多備幾個放著)
歸類:將做好的餅立起來,放在鍋的一側,按照不同口味歸類,保溫的同時又可以濾掉多餘的油。
品嘗:熱乎乎的澆油餅,輕輕咬上一口,表層的酥皮會不自覺得掉落,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吃澆油餅都要用手接著,不肯放過每一片掉下的酥皮。
口味:不同口味的餡料,造就了澆油餅不同的口感,椒鹽味花椒濃香,韭菜花辣子餡酸中帶辣還有肉的鮮香,香菌餡菌類和豬肉混合的特殊香氣,豆沙餡口味香甜絲滑,各種口味總有一個是你喜歡的,而且價格不貴,不論口味每個只要5元錢。
趙阿姨的澆油餅小攤,位置說隱秘也不算太隱秘,就在飛達糕點廠對面,麥子巷往裡走7、8米,只要熟悉蒙自的人一說具體位置,應該都能找到。
趙阿姨依舊每天九點左右出攤,擺到下午三、四點,要想吃到焦香酥脆的澆油餅,各位吃貨們趕緊嘞(PS:最好還是去早點)!
其實,說到蒙自的傳統美食,
還真是不說不覺得,一說還挺多,
給小編點時間,
持續關注咱「今日蒙自」的公眾號
小編慢慢給你整理,
想吃的時候也可以去尋一尋~
來源於:今日蒙自
投稿郵箱已開通,歡迎投稿:495569144@qq.com
長按下面圖片,識別二維碼也可關注喔!
新朋友可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老朋友記得右上角點擊分享哦!
註: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
請聯繫我們24小時內刪除!!
原創文章版權歸「蒙自旅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