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小悠
《世說新語·言語三三》記有這樣一個故事:謝安雪天召集兒女講論文義,吟曰:「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子謝朗對曰:「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對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初冬時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啊!」小雪小雪,雪既小,就顯得嬌,顯得俏,顯得精緻,顯得親切,甚至帶幾分調皮,惹人憐愛,無端多得三分眷顧。片片互玲瓏,自然就輕靈未若柳絮,蒙蒙亂撲人面了。倘大雪紛揚,鋪天蓋地,狀如「燕山雪花大如席」,那就實難如飛絮,而是另一種境界了。
《群芳譜》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西天的雲頭裡,暗暗醞釀著一場雨事,雨遇寒變成細微的霰點,簌簌灑往人間,這只是小雪的開篇,甚至還不能稱之為雪。不久後,徐徐飄起了零星的雪花,花雪隨風不厭看,一片飛來一片寒,這是真正的雪了。輕如蝶翅,軟若飛絮,往往還沒有落地,在空中就已經消融了,可謂「壓松猶未得,撲石暫能留」。真正落地時,只不過比雨晚了千分之一秒,在地面微微化作一片溫潤。
這常是入冬的第一場雪,都道「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這豐年就藏在這片片入土的溫潤裡。《次韻張秘校喜雪三首》詩曰:「滿城樓觀玉闌幹,小雪晴時不共寒。潤到竹根肥臘筍,暖開蔬甲助春盤。」黃庭堅看到小雪潤竹肥筍,聯想到春天的美食。當小雪乍微全滿地,詩人無可看到山河,揮筆寫下「草木潛加潤,山河更益雄」。記得幼時我收集初雪的雪花,裝進玻璃瓶裡封好,在院子裡挖坑埋進去。據說初雪的雪水對痱子有奇效,不知真假。因我雖年年冬天收集,但到夏天時早忘了埋藏之處。我東挖西挖找不到,還總得母親訓斥。
「雪,凝雨,說物者。」這是《說文解字》裡的釋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載:「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雪是雨從天際墜落的半途,被風穿上銀光閃閃的外衣,變成的六瓣晶子。雪常入女子名,小雪、雪娟、雪華、麗雪、雪梅……多用難免流俗。記得同事之妻原名雪,後改「雨凝」,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平地起山,抓人印象,想忘都難。
「草木之花多五出,獨雪花六出」,雪是飄在空中的文字,在風裡組成詩的句子。古往今來,從《詩經》到漢樂府,從陶潛到李杜,到蘇辛,萬千篇章裡都繾綣地飄著雪。
荷盡菊殘,應節虹藏,小雪迎冬到,但數九寒天尚遠,樹林仍蕭蕭,花跡尚可尋。宋代洪諮夔有一首小詩寫於小雪前三日:「溪流轉出兩三家,落落疏林淺淺沙。可是小春風物早,簷頭一樹杜鵑花。」還有唐代張登也曾於小雪日戲題,「甲子徒堆小雪天,刺桐猶綠槿花然。」小雪仍見杜鵑、木槿花開依然,這小雪天可堪「小春天」了。陸遊也有一首小詩寫《小雪》,很有趣味:「簷飛數片雪,瓶插一枝梅。童子敲清磬,先生入定回。」大雪壯懷,小雪怡情,在嚴冬到來之前,大可效仿這些詩人,舒適地過上一段閒暇時光。
雪是一年的小結,也是來年的鋪白。「忽忽身如夢,迢迢日似年。會當乘小雪,夜上剡溪船。」小雪天,我們可以迎著風,沐著雪,沿著故鄉的一條河流行走,沒有目的,一直走到河流的盡頭,一直走到筋疲力盡,一起走到白頭。然後找地方坐下來,喝一點隨身帶的水,水還溫著,看看天,說說話,聽聽雪落的聲音……這時候,萬物皆白皆淨,沒有俗世的爾虞我詐,暫時拋卻人間一切負累,片刻逃脫加於人身不得不背負的桎梏,除了來往的風和風裡夾著的雪花,世界就只剩你和我!
【來源:春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