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武將前15名排行榜

2021-02-15 立歐娜真皮世家

此排名是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而定,所有武將實力取自演義中的橋段,排名靠前的武將實力差距很小,因此爭議難免,感興趣的請討論。

15.張遼

張遼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為曹操統一北方南徵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徵戰。張遼的一生幾乎全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先後跟隨曹操戰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在極端混亂的三國時代,結束豪傑並起、軍閥混戰的局面,使北方漸趨統一,這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的。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徵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御孫權。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在江都病逝,諡剛侯,享年五十四歲。後世將其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

操怒,使張遼出戰。張郃躍馬來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見了,暗暗稱奇。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四員將捉對兒廝殺」(對比後期張遼威震江東,張郃讓蜀中驚懼,這倆在伯仲之間)

14.孫策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策為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演義中描述:「策笑曰:「只我便是。你兩個一齊來並我一個,我不懼你!我若怕你,非孫伯符也!」慈曰:「你便眾人都來,我亦不怕!」縱馬橫槍,直取孫策。策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五十合,不分勝負。」(與太史慈幾乎等同的實力)

13.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三國演義》中初登場為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後來表現與《三國志》中沒有太大分別,但其死亡時間卻往後調了數年。於群英會、赤壁之戰中,太史慈也有登場,先在群英會上為周瑜擔任監酒官,於赤壁戰中則負責繞到曹軍背後,斷絕來自合肥的曹軍援兵。後來太史慈更於合肥之戰一役中大戰魏將張遼,可惜其所獻的「裡應外合」之計被張遼悉破,張遼更將計就計,安排伏兵,襲擊進入合肥城的太史慈,令太史慈身中數箭,回營後傷重身亡 。

演義中描述:「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賊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開門」。孔融不識其人,不敢開門。賊眾趕到壕邊,那人回身連搠十數人下馬,賊眾倒退,融急命開門引入」(演義中「如入無人之境」可不是慣用詞,僅僅有趙雲呂布等頂級武將能享此殊榮。)

12.黃忠

黃忠,字漢升(一作「漢叔」),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徵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諡曰剛侯。黃忠在後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於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三國演義》裡,劉備稱漢中王后將其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黃忠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諸葛亮:「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演義中描述:「雲長見一老將出馬,知是黃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擺開,橫刀立馬而問曰:「來將莫非黃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雲長曰:「特來取汝首級!」言罷,兩馬交鋒。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軍。黃忠收軍入城。雲長也退軍,離城十裡下寨,心中暗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次日早飯畢,又來城下搦戰。韓玄坐在城上,教黃忠出馬。忠引數百騎殺過吊橋,再與雲長交馬。又鬥五六十合,勝負不分,兩軍齊聲喝採」(這是三國演義全書上百場單挑中唯一一次出現「兩軍齊聲喝彩」的。這個時候關羽的力量和體能肯定是勝過黃忠的,古代六十多歲絕對算長壽了,沒有半身不遂,還能掄刀拉弓,已經非常不容易,不可能在身體素質上還能跟二爺比。)

11.越兮

三國時山東隱士越老夫子的兒子,越兮武藝超群,使一桿三叉方天戟,曹操為得此人親往越宅求之,越兮於濮陽獨戰呂布數百回合不分勝負,當陽長坂之日,越兮五戰趙雲,先後從趙雲槍下救回徐晃、張遼、曹洪等將,五戰趙雲之時因為方天戟被青缸劍斬斷而逃走,被趙雲一箭射死。越兮也是長坂坡上最後一位被趙雲殺死的曹營名將。

雖然此人無跡可查,但若真如坊間傳言「獨佔呂布數百回合不分勝負,長坂坡五戰趙雲,救下徐晃,張遼,曹洪等名將」,那此人至少還能再進五位,但是這位迷一般的武將或許只是個傳說。

10.龐德

龐德,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徵伐中屢立戰功。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徵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每次出徵常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亭侯,食邑三百戶。

219年,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射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

演義中描述:「龐德先引鐵騎千餘,衝突而來。喊聲起處,人馬俱落於陷馬坑內。龐德踴身一跳。躍出土坑,立於平地,立殺數人,步行砍出重圍。韓遂已被困在垓心,龐德步行救之。正遇著曹仁部將曹永,被龐德一刀砍於馬下,奪其馬,殺開一條血路,救出韓遂,投東南而走」(龐德的爆發力已經高到了「立殺數人」的程度,「立殺」和「殺」不是一個概念,前者需要極強的武藝和爆發力。況且龐德從陷馬坑裡跳出來,殺這麼多人,再斬將救人殺出重圍,沒說受傷,同樣是步戰,比周泰強多了)

9.許褚

許褚(chǔ),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年輕時在家鄉聚集了數千戶人家,共同抵禦賊寇。曾有一次因缺糧與賊寇用牛交換糧食,牛到了對方手中後又跑了回來,結果許褚單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賊寇大驚,不敢要牛就走了。從此淮、汝、陳、梁之地,聽到許褚之名都感到畏懼。

後追隨曹操,自典韋戰死之後,主要負責曹操的護衛工作。官渡之戰時發現欲謀害曹操者,將刺客全部殺掉。

渭南之戰時在身披重甲的情況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漿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發現早已身中數箭,在與馬超、韓遂會面時只讓許褚相隨,期間馬超欲襲曹操,但聽聞許褚之名兼懷疑從騎就是許褚,便問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著許褚,許褚怒視馬超以令他放棄。當曹操去世時許褚哭至吐血,曹丕其遷作武衛將軍,負責宮中安全。曹叡繼位時封其為牟鄉侯,不久去世,諡曰壯侯。

演義中描述:「卻說典韋追襲何儀到葛陂,壯士引軍迎住。典韋曰:「汝亦黃巾賊耶?」壯士曰:「黃巾數百騎,盡被我擒在塢內!」韋曰:「何不獻出?」壯士曰:「你若贏得手中寶刀,我便獻出!」韋大怒,挺雙戟向前來戰。兩個從辰至午,不分勝負,各自少歇。不一時,那壯士又出搦戰,典韋亦出。直戰到黃昏,各因馬乏暫止」(基本與典韋平手,其實前幾位的差距微乎其微,只能與其他武將的一些蛛絲馬跡尋找些許差距。)

8.文丑

文丑,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公元200年,袁紹命文丑率軍於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誘敵之計大破文丑一軍,文丑於此戰中喪生。明·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根據此段歷史描寫關羽斬文丑的故事,並廣泛流傳於後世。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於討董戰役的汜水關之戰中第一次被提及姓名,當時顏良、文丑催軍未回,使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孫堅私藏玉璽被袁紹識破,顏良、文丑與程普、黃蓋、韓當拔劍掣刀相對。袁紹計逼韓馥,奪取冀州之時,關純行刺袁紹,被文丑斬殺。磐河一戰,文丑策馬挺槍,直殺上橋,十餘合大敗公孫瓚,追擊時,被公孫瓚手下健將四員圍攻,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其餘三將逃走,又與趙雲大戰60回合不分勝負 ,隨後與顏良為先鋒,擊公孫瓚,平定河北。曹、袁交兵,先鋒顏良攻白馬被斬,文丑領軍為其報仇,據延津挑戰曹操,卻中餌敵之計而軍亂,文丑挺身獨戰,射退張遼,與徐晃大戰三十合不分勝敗,追擊中正遇關羽,戰不三合,心怯欲走,被關羽趕上斬於馬下。

演義中描述:「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乘勢追趕。瓚走入陣中,文丑飛馬逕入中軍,往來衝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公孫瓚被呂布數回合擊敗,被文丑十餘合擊敗,實乃悲劇...)

7.張飛

張飛,字益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範強、張達刺殺。後主時代追諡為「桓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演義中描述:「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虎牢關戰呂布,雖然是不分勝負,但如果真是勢均力敵關羽也不會去助戰。)

6.關羽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後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未報曹操之恩於白馬坡時斬顏良誅文丑,並告誡曹操三弟張飛更有萬夫不當之勇,得知劉備下落後,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蔡陽兄弟釋疑,在古城三兄弟聚義。 赤壁之戰時在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後領兵攻取襄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樊城之戰時被毒箭暗算,刮骨療毒,導致後來與徐晃單挑時右臂少力無法取勝,又因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後被殺。死後魏蜀吳三個國家都為其舉辦喪禮。 此外,《三國演義》中以旁白視角敘事時,通常稱關羽為「雲長」或「關公」,極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國演義》中除了對皇帝稱帝號外,亦只有關羽、劉備、諸葛亮有此待遇。

演義中描述:「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酒沒涼只能說明是速殺而不是秒殺,而且也沒說是二爺馬快還是偷襲,其實關羽單挑武將基本只有兩種情況,要麼速殺,要麼僵持不能勝,作者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二爺的兵器特點造成的,八十二斤的大刀註定不可能太靈活,加上二爺的體格,拿八十二斤的兵器,一上場先給對手一種恐懼。那麼在此情況下,只有兩種類型的武將可以和二爺僵持或者至少不速敗,一種是使敏捷型兵器的,而且武藝和力量都不遜色太多,比如夏侯惇;再就是同樣使大刀大斧這種大開大合的重武器,但必須刀法精湛純屬才可一戰,最典型的就是黃老頭和龐德。那麼力量不夠技術又不好的人,當然會被二爺狂虐,華雄應該屬於技術不精的那種,再加上可能確實輕敵了。)

5.典韋

典韋,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本屬張邈,後歸曹操。曹操徵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陳,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曹操聞典韋已死,痛哭不止。

演義中描述:「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漢來見,操問何人,敦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敦出射獵,見韋逐虎過澗,因收於軍中。今特薦之於公。」操曰:「吾觀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敦曰:「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操即令韋試之。韋挾戟驟馬,往來馳騁。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下馬,喝退眾軍,一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操曰:「此古之惡來也!」」(論力氣,三國之冠當屬典韋!)

4.顏良

顏良(?-200年),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以勇而聞名。

演義中描述「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

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 (顏良在全書中閃光就這一戰,但已足以讓他贏得「河北第一上將」的名號。

因為三場單挑是連在一起的,所以放在一起分析。第一場,三合斬宋憲,宋憲是呂布手下八健將之一,加上曹操的評價,這本身是宋憲實力的一個側面寫照,呂布都那麼給力,他手下的猛將自然不會很菜。不過之前宋憲加了三個實力相仿的同夥一塊,四個人同時敗給典韋,那麼他單獨一個被顏良速殺也就不稀奇了,這一戰至少可以和三爺秒擒郝萌相提並論;第二場,秒殺魏續,無疑是拿宋憲熱了身,狀態正佳;第三場才是焦點,也是將顏良送進前四的最有力證據。

公明是曹操看得上的大將,周亞夫之風,許褚五十合沒拿下,八十合搶得受傷二爺的先手,和張郃、曹彰以及魏延是一個檔次的。但就是這樣一個三國中能排進前二十的名將中的名將,在顏良手下只走了二十回合,相比較而言只有狂暴狀態的超哥二十合敗張郃,以及子龍三十合敗張郃能比。而且注意後面寫了,諸將慄然,那意思就是看公明敗得這麼快,自己也沒信心,上去無非是多敗一場罷了。所以後來顏良被關羽偷襲實在是太冤!)

3.馬超

馬超(176年-223年1月 ),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漢末衛尉馬騰之子,東漢末年及蜀漢開國名將,漢末群雄之一。早年隨父徵戰,馬騰入京後,馬超留駐割據三輔。潼關之戰被曹操擊敗後,又割據隴上諸郡。失敗後投靠張魯,又轉投劉備。劉備建立蜀漢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涼州牧。於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終年47歲,追諡威侯。《三國演義》及民間文化中綽號「錦馬超」,因俊秀容貌與獅盔獸帶、白袍銀甲的非凡裝束而得名,有「不減呂布之勇」。

演義中描述「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迎,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馬超最經典的戰役來了,這個時候馬超身負血海深仇,絕對處在狂暴狀態,不管是于禁還是張郃都不願意和這麼一個魔鬼惡戰,再加上本來超哥就武藝超群,所以那些人很快就敗下陣來,二十合敗張郃,就算張郃沒力戰,就算超哥發狂了,這樣的戰績也只有呂布敗夏侯惇,子龍敗張郃和顏良敗徐晃能比了)「馬超箭不虛發,船上駕舟之人,應弦落水;船中數十人皆被射倒」(排名靠前的人,都是以武藝全面為基礎的,全面優秀)

2.趙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徵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於建興七年壽終正寢。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趙雲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曾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衝鋒陷陣罕見敗績,長坂坡救阿鬥時,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七十幾歲時仍為蜀軍前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五位將軍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死後被後主追封大將軍,諡順平侯。

演義中描述「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處在上升期的趙雲戰平袁紹大將文丑)「左右兩軍,欲來救應,都被顏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紹軍並進,直殺到界橋邊。麴義馬到,先斬執旗將,把繡旗砍倒。公孫瓚見砍倒繡旗,回馬下橋而走。麴義引軍直衝到後軍,正撞著趙雲,挺槍躍馬,直取麴義。戰不數合,一槍刺麴義於馬下。趙雲一騎馬飛入紹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公孫瓚引軍殺回,紹軍大敗」(注意了,本來是麴義斬將衝陣,從前軍殺到後軍,還砍到了帥旗,結果卻被子龍不數合幹掉。隨後子龍單騎衝陣,全書第二次出現了「如入無人之境」,讓本來的敗軍變成了勝軍。)

1.呂布

呂布有三絕:武絕天下,馬絕寰宇,妾絕千古。呂布有此三絕,已不枉英雄一世。

呂布,字奉先,天下無敵的勇將。以勇武著稱,熟習弓馬,膂力過人,使一枝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軍」。但是為人反覆無常,嗜血好殺,不忠於任何人,只相信強者的力量。

呂布手持的方天畫戟,在戟杆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可刺可砍。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綿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背後扎八背護旗,威風凜凜。由於《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

單挑戰例:鬥無五合刺河內名將方悅於馬下,一合殺穆順,十餘合砍斷武安國手腕,戰不數合敗公孫瓚,先鬥張飛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再鬥張飛、關羽聯手三十合平、不敵劉關張三人聯手;十餘合內令夏侯惇抵敵不住,敗走;數合內敗于禁、樂進聯手;鬥許褚二十合不分勝負,不敵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圍攻;與張飛酣戰一百餘合不分勝負;戰不三合刺傷李豐手。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呂布持方天畫戟,騎赤兔馬,頭戴金冠,是驍勇善戰的漢末諸侯,先後跟隨丁原、董卓作戰,並最終殺死了丁原和董卓。成為獨立勢力後,呂布與曹操為敵,和劉備、袁術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

呂布雖然勇猛,但是少有計策,為人反覆無常,唯利是圖。在演義中,呂布是天下無雙的超一流武將,曾在虎牢關大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聯手, 曾一人獨鬥曹操軍六員大將,武藝可謂公認的演義第一。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魏蜀吳排名前十名的武將分別是誰?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這一時期,無數的賢臣良將紛紛嶄露頭角,並憑藉自己的傑出才能和後世小說的"演義化"而在民間得到廣泛的聲譽,其中尤其以《三國演義》的描述最廣為人知,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他對三國人物、故事有著生動的記載。也正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操的狡猾奸詐、關羽的忠義勇猛、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成為了後世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 若根據《三國演義》給武將排名,魏、蜀、吳前十名分別是誰呢?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的經典名著,儘管它在史書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改編,從而與史實相去甚遠,但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上看,它還是十分出色的。出於劇情需要或者個人的好惡,作者羅貫中在書中誇大了將領在古代戰爭中的作用,把武將單挑作為了戰爭的核心,也因此,武將們的個人能力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三國武將《排行榜》終極版,前63名,以後不會再排了
    說實話,排三國武將《排行榜》壓力真的很大,不管你怎樣排,都會挨罵。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武將排名,有的傾向於曹魏,有的傾向於蜀漢,有的傾向於孫吳,你又怎能將他們統一起來呢?筆俠要排的《排行榜》也只是我心中的三國。
  • 三國演義武將英雄譜,東吳甘興霸也進不了前十?
    歡迎點擊底部 閱讀原文 為你喜愛的武將助威啊~今天登場的猛將——得到孫權賞識後,甘寧就對老東家出手了,孫權為報父仇討伐黃祖,甘寧藉此迎險而上,得以一雪前恥。赤壁之戰中任突擊重任,赤壁戰後,獨領一軍攻取彝[yí]陵。之後攻合肥首破皖城,百騎劫曹營,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轉型成功的甘寧似乎並未得到足夠的親賴,在民間諺語二十四將中,排名第十七,都沒進前十,莫非.
  • 三國演義中前15名將排行榜,關羽只位列第5,而第一家喻戶曉
    武將是三國時期梟雄們爭奪天下的基石,所以一個梟雄要想成就大業,就需要有一批大將的輔佐。我們單從武功來論,看三國時期,曹操、袁紹、劉備等梟雄帳下的名將,最出眾的是哪15人?
  • 三國演義武將英雄譜,群雄33人全榜
    諸侯猛將之六——
  • 三國演義最猛武將排行:關羽未進前三
    在亂世裡,無數英雄豪傑為了自己的信念而奮鬥,而在冷兵器時代裡,一個武將的武力往往決定了他的地位。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三國武力排名前三十的猛將,在榜單開始之前,有幾點需要說明:1、此榜的根據《三國演義》及後來各種演化、傳說,而非《三國志》,請各位非要拿正史說事的朋友注意了。正史的武將是不可能一人到陣前去「力敵萬人」的,因此都以演義所描述的戰鬥為準。
  • 《三國志14》哪個武將的武力厲害 武將武力排行榜解析
    ,那麼哪個武將的武力最強?三國志14武將武力排行榜解析 全體武將武力... 在三國志14遊戲中,武將的能力是由五維數據值進行制定的,而武力是武將本身的強度,包括戰法威力、單挑和士兵收入,那麼哪個武將的武力最強?一起來看看吧。
  • 《三國志幻想大陸》武將培養誰好 全武將排行榜一覽
    《三國志幻想大陸》武將培養誰好 全武將排行榜一覽 作者:網際網路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20-11-20 11:28:00手機訂閱
  • 揭秘三國正史24名武將排名, 關羽第五、呂布連前十也進不了!
    或許大家對於三國的了解大多都是通過三國演義吧,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不是歷史資料,他其中很多的東西並不符合歷史。
  • 三國志戰略版武將排行榜,諸葛亮排第四,趙雲只排第三名
    各位看官老爺們久等了,今天這一期,我們來講下,三國志戰略版武將排行榜前15位,分別從武將屬性(50級時武將的速度+統御+智力+武力),技能強度(傷害值,增減傷值,控制值,奶量值),稀有度(單個武將獲取難度及全服綜合獲取率)三方面評分,根據最終得分來確定排名。
  • 三國無雙單槍趙子龍——羅版《三國演義》武將武力分析
    《三國演義》中找不到第二個人殺過如此多的名將,而且幾乎都是妙殺,包括妙殺一流武將高覽,包括在長坂坡僅在一日一夜中就妙殺曹營名將五十餘員——猶如小李飛刀,例不虛發,這等槍法似乎只有如神的俠客才能使出。       武聖趙子龍之「神」之三:防守如神。
  • 大慶美食店前15名排行榜
    大慶前美食店15名排行榜,綜合了口味,環境,服務等因素,喜愛美食的你不要錯過一飽口服的機會哦!1、禾穀源外帶壽司地址: 龍鳳區 薩爾圖區東風新村人民路金沙賓館二樓(近新瑪特)電話: 0459-666663115、德克士(讓胡路商場店)
  • 三國武將實力排行榜 第十一位你肯定沒聽過
    此排名是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而定,所有武將實力取自演義中的橋段,排名靠前的武將實力差距很小,因此爭議難免,感興趣的請討論。15.張遼張遼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為曹操統一北方,南徵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徵戰。張遼的一生幾乎全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竟是他們!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關羽、張飛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武將,他們也都處於三國頂級武將之列,殺敵無數。不過在正史中,最強大、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是這幾位。畢竟,在演義中存在一定的虛構成分。但是如果想評判正史中武將是否殺敵多,就應當滿足兩點,一是參與的戰爭較多,二是實力高強。所以,在三國正史的武將當中,誰是殺敵最多的呢?
  •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類型
    做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能夠為億萬群眾所了解、接受和喜愛,連環畫這種傳播形式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一直認為,連環畫應該得到我們更多的重視,要好好地保留下來。上個世紀50—60年代,以上海美術出版社繪製的《三國演義》為題材的連環畫形成了一個系列,可以說是當時連環畫創作的巔峰之作。
  • 有傳言稱遊戲《三國志11》武將形象是根據老版《三國演義》創作
    《三國志11》是一款製作精良的遊戲,這不單體現在遊戲內容上,也體現在精美的武將頭像上。  據統計,遊戲中一共有六百多位歷史武將,令人佩服的是,每個武將頭像都能做到不重樣,而且人物的神態栩栩如生,生動地展現了三國英傑們的音容笑貌。
  • 國產動畫片排行榜前十名
    動畫片前十名有哪些?第一名《秦時明月》把《秦時明月》放在第一位大家應該沒有什麼異議吧?這是中國第一部大型武俠CG/3D(電腦三維動畫)動漫連續劇啟發來源於溫世仁原著小說於2007年春節期間在全國各地首映。講述的是一個體內流淌著英雄之血的少年——荊天明,最終成長為蓋世英雄,憑一己之力改變歷史進程的熱血勵志故事。
  • 《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武將單挑環節,歷史上真的存在麼?
    從「溫酒斬華雄」到「許褚裸衣戰馬超」,《三國演義》中有著非常多的武將單挑環節,而這些情節讓人看起來大呼過癮,但是古代戰爭中,決定成敗的往往是兵力,士氣,地理環境等這些因素,武將之間的單挑,雖然有增添士氣的作用,不過要是碰上對方是個少數民族,或者是一個陰險小人,在單挑的時候給你暗中來一劍,那麼單挑的意義就不復存在了。所以,歷史上真的有單挑的情節存在麼?
  • 這才是真正三國的武將排名,趙雲第3,前2名太強了!
    這才是真正三國的武將排名,趙雲第3,前2名太強了!小編想問問,在你們的眼裡,三國中排名前五的武將是哪幾位呢?小編今天會來說說自己的排序。注意是武將的排序啊。其實三國中人人皆知的,肯定是劉備、曹操、張飛、關羽、諸葛亮等等,那麼能憑藉自己的武功高強程度進入這個排名的,會有誰呢?小編從後開始往前為大家排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