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類型

2020-12-23 元哥說歷史

對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國人來說,都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美好的回憶。那個時候沒有什麼手機和電腦,甚至連電視機也很少見到,獲取外界的知識和信息,主要靠的是報紙、書籍和圖畫。社會曾經流行一種為廣大少年兒童,甚至許多成年人喜聞樂見的閱讀方式,那就是連環畫。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而有效的知識傳播方式。做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能夠為億萬群眾所了解、接受和喜愛,連環畫這種傳播形式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一直認為,連環畫應該得到我們更多的重視,要好好地保留下來。

上個世紀50—60年代,以上海美術出版社繪製的《三國演義》為題材的連環畫形成了一個系列,可以說是當時連環畫創作的巔峰之作。參與繪製的都是當時技藝高超的大藝術家,個個都鼎鼎大名,所繪製出來的作品精密細緻,非常考究。從繪畫水平、藝術格調、文化品味等各個角度來講,都是那個時代的巔峰,至今仍難以超越。

現在社會上比較流行「卡通」這種藝術形式,和以前的連環畫表現方法非常相似,很多朋友還從事這種職業。我也曾經看過一些「卡通」,蠻有意思的,畫面精美,也充滿了想像力。但不客氣地說,可以用八個字來評價:「熱鬧有餘,底蘊不足。」有點像現在電視上的許多綜藝節目,短暫時間內確實能夠調動觀眾們的情緒,但缺乏文化底蘊,最終也只能曇花一現,難以永久。這也需要我們認真反思。

由於《三國演義》連環畫所具備的優點是多方面的,很難在一篇文章中得以盡述,而今天咱們只從其中一個很小的方面來進行淺略的分析。

看《三國演義》,最為大家喜歡的是武將們的戰陣廝殺,許多情節都讓大家津津樂道。而在《三國演義》系列連環畫中,武將的形象塑造也是讓大家記憶深刻,久久難以忘懷。很多朋友都注意到,在連環畫中武將們的盔甲都有著很多類別,從人物的裝束中可以體現出不同的出身、地位、經歷,甚至性格。咱們今天主要是從頭盔這個裝備來展開討論。

一、盔纓兜鍪

說起武將的頭盔來,通常給大家的印象是這樣的:

頭盔的防護主體叫「兜鍪」或者「覆碗」,上面通常安裝有盔纓,保護前額的那一圈沿兒稱之「護額」,它的正上方那個條片叫「舞擎」,兩邊保護耳朵的自然就叫「護耳」,兩側垂下來遮住脖子的部分叫「護項」。

這就屬於標準配置,喜歡看三國連環畫的朋友們可以知道,像這種標準頭盔的武將有蜀漢五虎將中的黃忠、蜀漢壯年派將領魏延、東吳悍將韓當、周泰,還有袁術麾下的第一猛將紀靈等人。

二、矛尖兜鍪

有些武將的頭盔的形制大體上與之相似,但是沒有盔纓,而是在盔頂上加了個小矛尖。像大名鼎鼎的戰神趙子龍,就是戴著這樣的頭盔在戰場上衝鋒陷陣。

戴著這種頭盔的武將還有「河北四庭柱」中的張郃,禍亂長安的董卓部將郭汜,西涼軍的韓遂,他和馬超一齊攻陷長安,與曹軍作戰。

三、纓尖俱全

還有一種頭盔的樣式配置比較完整,頂上既有小槍尖,還有盔纓。這應該是屬於最標準的盔式了。

戴著這種頭盔的武將有袁紹麾下第一猛將顏良,東吳的三朝元老程普,還有被曹操稱之為「吾家千裡足」的曹休小將軍。

不僅僅是《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有這種頭盔,在其他一些有武將出現的連環畫中,也最容易看到這種形制的頭盔。

四、梁冠兜鍪

還有的武將,他的頭盔上即沒有盔纓,也沒有小矛尖,而是安裝著一種類似於「」的部件。

大家可以看到,像曹魏陣營中被譽為「古之惡來」的猛將典韋,多次救護曹操的小將軍曹洪,曹魏壯年派智將郭淮,東吳戰將蔣欽都是戴著這種盔式。類似的還有蜀漢青年將領關興,和魏國「以智謀自矜」的大將軍曹真,他們也是這種頭盔。

五、淺色帽巾

在《三國演義》連環畫中,還有很多將領是不戴頭盔的,而是罩著帽巾,放棄了頭部的防禦,當然也可能是使視線更加寬闊,這種帽巾式的裝束沒有抹額,甚至沒有護耳,顯得比較儒雅從容。

大家都知道,這種帽巾裝扮最有代表性就是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漢壽亭侯關羽。其次就是蜀漢後期的三軍主帥姜維姜伯約。早年跟隨劉備的兩位武藝並不高強的將領:簡雍和糜芳也戴著帽巾。此外,可能受父親的影響,小將軍關平也是戴著帽巾。

六、深色帽巾

還有的將領戴的帽巾顏色更深,這就導致看起來並不顯得儒雅了,而是有一種粗獷豪邁的風格。

這種深色帽巾裝扮的最典型人物就是蜀漢猛將燕人張飛張翼德了,曹魏的斧將徐晃也是深色帽巾,還有東吳的年輕後輩凌統也是這樣的裝束。

除此之外,袁紹的長子袁譚、蜀漢參軍馬謖、曹魏軍中後來投奔蜀國的夏侯霸將軍也是深色帽巾。他倆的武藝很普通,遠不及張飛、徐晃和凌統。

七、大簷涼帽

在《三國演義》連環畫中,還有的將領即不頂戰盔,也不裡帽巾,而是戴著一頂大簷涼帽在沙場上奔波,別有一番風情。

像戴著這種大簷帽的戰將有魏國的帥才鄧艾,曹魏老將樂進,在關羽鞍前馬後扛著青龍偃月刀的鐵漢周倉,還有呂布麾下掌管「陷陣營」的高順等人。

八、抹額布帽

有些武將頭上戴著加有護額的布帽,帽上還有個方塊的形狀,看起來威武之中透著一絲莊重,也頗具特色。

戴著這種帽子的武將有北平太守公孫瓚,江東大佬孫堅,東吳三朝元老黃蓋將軍,蔣欽也是這種裝扮。

類似於這種形象還有東吳猛將「錦帆賊」甘寧,蜀漢後起之秀張苞。

九、束髮頂冠

有些將領不戴鐵盔,也不戴帽巾,而是將頭髮露出來,顯得神採飛揚,年輕氣盛。

三國時代的第一勇士呂布就戴著束髮金冠,俊逸清朗,帥氣逼人。同樣打扮的還有劉備的義子劉封,曹操的「黃須兒」曹彰。袁紹的第三個兒子袁尚、獨踹樂嘉城外司馬大營的猛將文鴦、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也都是頭頂束髮冠。

束髮冠也並非是年輕公子們的專利。劉備率兵取成都時,一身全裝貫束,頭戴束髮金冠,顯得年輕英武,也裝了一把嫩。看來,束髮冠不僅與年輕有關係,還和身份地位密切相關。

看一下魏蜀吳三大梟雄的戎裝形象:

這樣看上去,劉備顯得比孫權還要年輕帥氣。

除了以上幾種類型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樣式,風格迥異,顯得與眾不同,比如說西涼勇將馬超。

大家可以發現,馬超所佩戴的這頂戰盔的風格比較奇特,與中原武將大相逕庭。像一頭巨獅張開了大口。有專家考據說,馬超雖為東漢名將馬援的後代,但其父馬騰是個漢羌混血兒,馬超所率的那支精銳騎兵部隊,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來自於遙遠西方羅馬人之後,從他們的戰術風格上就可以看出苗頭。所以馬超的這頂戰盔帶有鮮明的歐洲特色。

諸葛亮南徵時的主要敵人蠻王孟獲,所戴的頭盔則與古希臘戰士如出一轍:

其實在《七擒孟獲》這一集中,那些南方少數民族的將領的裝束與中原武士們區別很大。

還有個將領的戰盔非常有意思,那就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中的于禁。

大家可以看到,于禁的頭盔頂上蹲著一隻小老虎,這很像以前農村小孩子戴的那種老虎帽,看上去顯得萌萌噠。類似的還有冀州太守韓馥麾下的部將耿武。

劉備率兵西入川蜀,在雒城之戰遇到劉璋麾下的一員戰將名叫泠苞,他武藝不錯,能與魏延大戰三十回合,他所戴的頭盔也頗具特色:

大家可以注意到,泠苞頭盔頂上的裝飾與西涼馬超有些相似,而前面部分不同,馬超是獅口中露出臉頰,而泠苞的頭盔前面和側面仍然是中原武士的標準配置,有護額和護耳。

由於篇幅有限,能力也不足,只能是管中窺豹,對局部進行一些淺顯的解析,對於老藝術家們的經典之作實難以述及萬一。

上海美術出版社所出發行的這部《三國演義》連環畫系列,曾經伴隨著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歲月,至今仍然為大家津津樂道,久久難以忘懷。自然是與老藝術家們兢兢業業的負責精神息息相關,在我們欣賞畫面為之擊節讚嘆的同時,也應該向老前輩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關焦點

  • 連環畫《三國演義》出版60年
    這部連環畫巨作人物生動,線條流暢,對比鮮明,畫面有著突出的親和力,是以此為題材的連環畫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這套規模宏大的連環畫,在以後出版過程中不斷調整,大部分分冊都有增加和省並,甚至有的被全部刪除或者重繪,以致於形成了若干不同的版本,構成了《三國演義》連環畫出版史上的奇觀。
  • 【兒時記憶】火燒新野,三國演義連環畫
    曹操的部將曹仁領的兵到新野,見城門洞開,城中無人,便引軍進城中駐紮。夜來時分,就被火燒了。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兩把火。曹仁引眾將突煙冒火,尋路奔走,聞說東門無火,急急奔出東門。軍士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曹仁等方才脫得火厄,背後一聲喊起,趙雲引軍趕來混戰,敗軍各逃性命,誰肯回身廝殺。正奔走間,糜芳引一軍至,又衝殺一陣。曹仁大敗,奪路而走。母子回家!
  • 1957年版《三國演義》連環畫重新出版
    因為書很小,圖畫裡的人物也很小,人們又叫它「小人書」。它常用中國畫的線描畫法,純熟地對人物造型、行為、內心衝突和情感變換進行把握,準確精到,甚為傳神,因而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其中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套長篇連環畫《三國演義》成為了連環畫中的神作。「1957年到現在有五十多年歷史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出了至少有四個版本,還有一個開本也算上,大概有五個版本了。無
  • 《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武將單挑環節,歷史上真的存在麼?
    從「溫酒斬華雄」到「許褚裸衣戰馬超」,《三國演義》中有著非常多的武將單挑環節,而這些情節讓人看起來大呼過癮,但是古代戰爭中,決定成敗的往往是兵力,士氣,地理環境等這些因素,武將之間的單挑,雖然有增添士氣的作用,不過要是碰上對方是個少數民族,或者是一個陰險小人,在單挑的時候給你暗中來一劍,那麼單挑的意義就不復存在了。所以,歷史上真的有單挑的情節存在麼?
  • 三國演義·經典故事連環畫(全16冊)
    三國演義·經典故事連環畫(全16冊)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作者:劉潔 主編;張加勉 改編;蒲慧華 封面繪畫  出版時間:2020年5月  內容簡介: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
  • 三國演義武將前15名排行榜
    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 《三國演義》中,魏蜀吳排名前十名的武將分別是誰?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這一時期,無數的賢臣良將紛紛嶄露頭角,並憑藉自己的傑出才能和後世小說的"演義化"而在民間得到廣泛的聲譽,其中尤其以《三國演義》的描述最廣為人知,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他對三國人物、故事有著生動的記載。也正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操的狡猾奸詐、關羽的忠義勇猛、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成為了後世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 三國演義武將英雄譜,群雄33人全榜
    165——221年,是桃園三兄弟中死得最可惜的,被自家人暗殺於睡夢中。裝備有:丈八蛇矛、烏雲踏雪(據傳)戎馬生涯:三國演義武將英雄譜,猛張飛這排位合適嗎?精彩分析:出生年月不詳——220年,中了馬忠的箭,傷重而亡。裝備有:赤雪刀/捲雲刀、青蹤馬(韓玄贈送)戎馬生涯:三國演義武將英雄譜,黃忠若是年輕時出場,還會只第七?精彩分析:
  • 三國演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武將,其中一位已經封神
    在書中,我們發現三位大將雖然勇敢,但名將之間很少有爭鬥。即使他們打仗,大多數人也會在幾次激烈的戰鬥後回來。雖然有斬首事件,但大多數都是不入級的武將。一級將領受損的情況非常罕見。下一個是是老將不服老的經典案例。黃忠曾是劉表的將軍。
  • 【原創巡禮】《三國演義連環畫選》之「借兵破馬超」(第三集)
    【原創巡禮】《三國演義連環畫選》之「借兵破馬超」(第一集)請查看1月31日歷史消息【原創巡禮】《三國演義連環畫選》之「借兵破馬超」(第二集)請查看2月07日歷史消息內容簡介:上集說到馬超得知楊阜去請歷城守將姜敘攻打自己
  • 影視劇武將標配的鳳翅盔究竟源起何處?日本武士頭盔是否抄襲它?
    編者按:說到中國古代中原王朝的傳統甲冑,大家最容易想到的,鳳翅盔與山文甲的組合。這個組合,可以說算得上除元清以外,幾乎大部分古代影視作品裡漢家武將的標配。那麼,鳳翅盔究竟從何而來呢?▲明十三陵神道上頭戴鳳翅盔的武將
  • 連環畫名家名作:張令濤 胡若佛 三國演義之《三國歸晉》
    提起張令濤、胡若佛這一組名字,相信在連藏界中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他們塑造的一系列連環畫如《勾踐》、《文天祥》、《班超》、《夏完淳》、《梁紅玉擊鼓討金》以及《紅樓夢》、《東周列國》、《楚漢相爭》、《聊齋》、《楊家將》、《西漢演義》、《女媧補天》、《三國演義》、《崑崙奴》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狐妖鬼怪的作品光彩照人、璀璨奪目,為世人所稱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套《楊家將》近六百幅圖畫,洋洋大觀,給連環畫愛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盤點《三國演義》中你所不知的十大絕命神器
    雖然誰都知道,三英戰呂布,劉備只是一個湊數的,不過只要說起虎牢關之戰,劉備和他的雙股劍還是每每被人提起,不論是好是歹,總算是出了名。於是,頭兩箭只是拉弓卻不放箭,關羽以為黃忠不會放箭,放鬆了警惕,卻被黃忠第三箭射在盔纓根上,關羽這才知道,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由此,可知,暗箭,防不勝防!
  • 《三國演義》十大兵器排行:她竟然是第二!
    在《三國演義》的電視劇中,李肅勸說董卓收降呂布時,也有這樣一段經典臺詞:「武將所愛者:一是冰刃,二是坐騎,三為鎧甲。此三樣乃為將者安身立命之物。」那麼《三國演義》中有哪些形形色色的神兵利器呢,今天帶大家一起領略三國裡的十大神兵!
  • 三國無雙單槍趙子龍——羅版《三國演義》武將武力分析
    長坂坡之戰,懷抱阿鬥,在幾十萬大軍中往返衝殺一日一夜,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便是鐵人鐵馬,到此亦困矣。」(原著語)       武聖趙子龍之「神」之二:槍法如神。《三國演義》中找不到第二個人殺過如此多的名將,而且幾乎都是妙殺,包括妙殺一流武將高覽,包括在長坂坡僅在一日一夜中就妙殺曹營名將五十餘員——猶如小李飛刀,例不虛發,這等槍法似乎只有如神的俠客才能使出。
  • 三國演義中的十大絕命兵器(最後兩個現代人都招架不住)
    雖然誰都知道,三英戰呂布,劉備只是一個湊數的,不過只要說起虎牢關之戰,劉備和他的雙股劍還是每每被人提起,不論是好是歹,總算是出了名。TOP8.黃忠 弓熟悉《三國演義》的人若是給三國武將編排武功座次,都不會忘了把典韋排在頭幾名,不過相比典韋的武功,他的知名度就差多了。大概是因為典韋死的太早,沒參加過什麼經典戰役。  而典韋之所以會戰死,直接原因就是有人偷走了他的雙鐵戟。如果兵器沒有被偷,想典韋武功蓋世,幾人能乃他幾何?可惜,手中的雙鐵戟連最後的絕唱都沒有機會留下.
  • 寶媽薦書:《三國演義珍藏懷舊版連環畫》(全12冊)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楊慎 《臨江仙》看到上面的詞,您是否想起了什麼?今天為大家推薦的《三國演義珍藏懷舊版連環畫》(全12冊),您一定不要錯過!適讀年齡:7歲+(好物連結)為什麼值得收藏?
  • 《三國演義》為加關羽功績,孫堅成二流武將,劉備變謙謙君子
    《三國演義》是一部美化蜀漢的小說,而其中美化最多的應該就是被後世不斷追封的關羽,從隋唐時期開始關羽被人一步步捧上神壇,到了明朝時期關羽已經是忠義的化身,所以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為了給關羽增加功績,做出來很多「張冠李戴」的操作,把其他人的功績都加到了關羽的身上。
  • 真實的三國演義武將終極排名,得最後一名得天下
    三國演義武將排名以及真實的三國武將排名演義中: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三國志:不分排名 本人認為 典韋第一
  •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三個趙雲
    楊凡在第二組、第三組、第五組,飾演歸順劉備前的青年趙雲和三足鼎立時的中年趙雲,包括截江奪鬥、漢水之戰等故事。侯永生在第四組,飾演七擒孟獲和一出祁山時的老年趙雲,包括力斬五將等故事。下面我們挑選重要情節介紹一下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