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武將標配的鳳翅盔究竟源起何處?日本武士頭盔是否抄襲它?

2021-02-08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說到中國古代中原王朝的傳統甲冑,大家最容易想到的,鳳翅盔與山文甲的組合。這個組合,可以說算得上除元清以外,幾乎大部分古代影視作品裡漢家武將的標配。那麼,鳳翅盔究竟從何而來呢?


目前鳳翅盔的唯一出土實物,是在寧夏靈武藏兵洞中的一個明代鳳翅盔。這一鳳翅盔從外形上,與我們今天影視作品裡的鳳翅盔頗為相似。盔身為鉚接結構,並且還墜有三片皮質的護頸。從這個鎧甲的造型和出土的地點來看,這個鳳翅盔應該是一件實用性的甲冑,而且其使用者,很有可能是哪一位高級將領。不過這裡偶一個細節性的問題:這件鳳翅盔的鳳翅結構,並不像明十三陵神道上的武官,以及許多明代軍事題材繪畫上的鳳翅冠那樣,是兩片小巧的翅膀,而是呈拱門狀,一個整片連接在一個堆積團狀的盔身上。



▲明十三陵神道上頭戴鳳翅盔的武將


▲寧夏靈武藏兵洞出土明代鳳翅盔,其造型其實與許多雕塑和繪畫中,武將所戴的鳳翅盔有所差別


這一形象,頗為類似西藏佛教儀式性使用的法王盔。雖然考慮到當時中原地區和藏區的交流,很難說清這到底是誰向誰學習,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至少寧夏靈武藏兵洞中所出土的鳳翅盔,其實是帶有很重的佛教背景。


▲明代的西藏法王盔


那麼回到鳳翅盔本身,鳳翅盔是何時出現的呢?從存世的雕塑和石刻來看,鳳翅盔最早的出現年代是唐末。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唐代許多雕塑和壁畫上,都有一些護頸上翻的形象。這種造型其實是在表達一種作品乘雲駕霧,或者說超凡脫俗的意境,但是常常被誤認為當時的頭盔就是如此結構,甚至將其歸為鳳翅盔。這一點其實是錯誤的。


▲被誤認為帶著鳳翅盔的武士俑,其實頭盔兩邊只是護頸上翻的藝術處理


從唐代許多雕塑來看,「鳳翅」這一結構,至少在唐代的很長時間裡都不常見,或者說很多都只是局限於佛教題材雕塑當中。不過正所謂藝術和想像取自於真實,鳳翅盔本身,顯然也並非憑空捏造。因為在唐末這種頭盔在中國流行開來之前,其實在中亞和新疆地區,這種頭盔就已經非常普遍。比如說克孜爾朵哈千佛洞發現的唐代龜茲壁畫,就有著我們所熟知的「鳳翅」結構。考慮到這些壁畫出現的時間基本早於唐末,而且所戴者也基本是典型的中亞人種形象,因此可以排除其是受到了中國的影響,而應該是中國受到了西域的影響。


▲克孜爾朵哈千佛洞中的武士造型


那麼既然鳳翅盔是西域傳入中國,那麼西域的鳳翅盔又是從何演變而來?這個問題還要繼續向西,從位於絲綢之路要道的薩珊波斯說起。實際上,鳳翅盔的起源,正是從波斯人而來。具體說,是起源于波斯瑣羅亞斯德教也就是拜火教的主神阿胡拉·馬茲達。阿胡拉·馬茲達的造型就是人身,並且還有鷹的翅膀和尾羽。作為波斯的「萬王之王」,薩珊波斯的君主頭冠上,就有著兩邊羽翅,象徵著阿胡拉·馬茲達所賦予的君權神授。在許多薩珊波斯的錢幣和銀盤、崖雕種,也有翅膀在冠帽或者頭盔兩邊的樣式,這種也是一種君權神授,或者說阿胡拉·馬茲達崇拜影響下的產物。


▲薩珊波斯時代的銀盤,在騎馬者的頭盔兩邊,就有羽翼裝飾


中亞和西域的鳳翅盔,可以理解為是波斯文化輻射而來的產物。但是也不能武斷的認為,中國的鳳翅盔就一定是軍事交流的產物。因為實際上,中亞和西域地區的鳳翅盔,在盔型上與當時的唐代頭盔有著很大的區別。並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在唐代出現的鳳翅盔陶俑,基本都是佛教題材的雕塑,而在許多寫實唐代軍隊的壁畫和雕塑中,並沒有出現「鳳翅」結構。因此很有可能的一個情況就是,鳳翅盔在唐代可能會有少量的使用,但是大部分還是作為佛教雕塑藝術的一部分,也就是被認為是天王力士雕像所特有的部分,而非是參考了實際的唐代鎧甲。


▲寫實性的唐代雕塑


那麼鳳翅盔又是何時成為中國軍隊的制式裝備的呢?答案是五代十國。在五代十國時期,許多非佛教的壁畫雕塑中,開始出現了許多頭戴鳳翅盔的武士造型。在史書中,也記載了在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有許多割據政權的君主,喜歡找工匠按照佛寺中的天王力士所穿的鎧甲樣式,為自己造一些非常浮誇的鎧甲。因此,在這一時期,鳳翅盔逐漸進入中國實戰甲冑的行列。即,鳳翅盔經歷了瑣羅亞斯德教藝術形象,到佛教藝術形象,最終變成了中國的傳統武備。


▲五代時期非常浮誇的鳳翅盔,當時武將們對於佛教雕塑鎧甲的憧憬,最終使得鳳翅盔成為中國傳統的甲冑之一


不過鳳翅盔的故事並沒有到此而結束。很明顯,寧夏靈武藏兵洞中出土的明代鳳翅盔,其造型與宋明時期繪畫和雕塑中描述的鳳翅盔兩邊那一對小巧的羽翼,有著較大的差別。那麼這件出土的鳳翅盔,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其實這個的根源,還要從佛像的身上找。在元代,由於當時西藏的喇嘛們對於元朝統治者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在元代,藏傳佛教對內地佛教的造像也產生了許多影響。


▲明代菩薩銅像

這一影響一直持續到了明代。在明代一些佛教銅像中,也有頗多藏地佛教受其藝術影響的痕跡。寧夏靈武藏兵洞中出土的明代鳳翅盔那種奇怪的造型,其實正是對當時佛像法冠的改造,省去了許多誇張的裝飾,最後變成了一件可以用於實戰的頭盔。


▲明代《倭寇圖卷》中,比較常見的明代鳳翅盔


總的來說,鳳翅盔也算得上是中亞與中國之間佛教交流所產生的諸多副產品這一。鳳翅盔對於日本的頭盔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在中國一直到了清代,都還有鳳翅盔的變形體。但是與之相對的,這一文化產物的發源地波斯和中亞,早已是物非人非。


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三國機密》中的武器竟都是淘寶爆款?


是誰掰彎了中國刀?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將頭盔千奇百怪:信不信我一槍崩掉你頭上的愛字
    這其中,戰國時期日本武士的頭盔就是最為出眾的代表:因為它真的奇葩的離譜…首先來看這個名聲在外的盔…▲額…簡直有日本視覺系搖滾的風範頂著這玩意上戰場實在是太浮誇了…日本武將頭上的盔,正式的名字叫兜(かぶと)。
  • 中國古代頭盔樣式那麼多,為何影視劇裡卻儘是「飛碟帽」?
    如果讓人們想像出一個標準的中國盔甲武士的形象,可能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老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一個個頂盔摜甲、威風凜凜的武將們,同時想當然的認為這些武將門所穿戴的盔甲的樣式就是三國時期的盔甲樣式。但是,雖然這部電視劇雖然在很多細節上都進行了仔細的考證,卻唯獨在武將門的盔甲上大玩了一把「穿越」,出現了不少根本不屬於東漢時期的盔甲式樣,甚至出現了日式鎧甲部件,比如那個廣為詬病的濃濃日式感覺的頭盔前立。
  • (轉載)為什麼日本戰國武將頭盔誇張(作者:劉韜&敏友)
    造型誇張的頭盔往往和武將個人形象聯繫在一起,比如本多忠勝和真田幸村的鹿角盔,豐臣秀吉的馬蘭後頭盔,幾乎所有的武將都挖空心思在頭盔上做足文章。相比同在冷兵器時代的中國或者朝鮮,日本武將堪稱花枝招展,大型合戰宛如化妝舞會。有解釋說日本戰國的誇張頭盔有防禦冷箭和便於指揮的作用。不能接受這些說法,因為中國和朝鮮的將軍們也要面臨同樣問題,換句話說這只是戰爭的共性,不能解釋日本特色。
  • 男兒鐵胄介青霜――淺析《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武將戰盔的類型
    一、盔纓兜鍪說起武將的頭盔來,通常給大家的印象是這樣的:頭盔的防護主體叫「兜鍪」或者「覆碗」,上面通常安裝有盔纓,保護前額的那一圈沿兒稱之「護額」,它的正上方那個條片叫「舞擎」,這就屬於標準配置,喜歡看三國連環畫的朋友們可以知道,像這種標準頭盔的武將有蜀漢五虎將中的黃忠、蜀漢壯年派將領魏延、東吳悍將韓當、周泰,還有袁術麾下的第一猛將紀靈等人。二、矛尖兜鍪有些武將的頭盔的形制大體上與之相似,但是沒有盔纓,而是在盔頂上加了個小矛尖。
  • 最實用的簡單頭盔,維京勇士們囊中羞澀時的首選裝備,絕沒有牛角
    這種頭盔製作時是先把組成盔體的幾部分分別鍛造好後,用鉚釘拼接而成,工藝並不複雜,從遠東到西歐都有人使用,很常見,中國一般按其是由幾瓣組成的稱其為幾瓣盔,如常見的六瓣盔、八瓣盔等。一般士兵裝備的這種頭盔上面都沒有護頰、裝飾物和花紋,頂多有一個簡單的護鼻,但貴族們的頭盔上會有較為完善的護頰、寶石、貴金屬裝飾等,最不濟也會有繁雜的金屬處理和裝飾,基本都會非常華麗,但從沒有挖出過有角的頭盔,但不排除維京人會在重要儀式上帶類似的翼盔(模仿烏鴉或天鵝翅膀的頭盔)。
  • 一盔一帶 | 安全頭盔的重要性——來自身邊的真實案例!
    一盔一帶 | 安全頭盔的重要性——來自身邊的真實案例!俗話說:「開汽車是鐵包肉,騎摩託車是肉包鐵」 因此,駕駛和乘坐摩託車時務必要戴頭盔。很多司機朋友嫌麻煩不願意帶頭盔,雖然它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塑料殼,但是在事故發生的時候,它很可能會救你一命......
  • 日本武士頭盔欣賞
    日本武士是出現於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國內的一個社會階級。作為日本武士的盔甲,其設計與日本武士的工作、社會地位具有密切的關係。日本武士盔甲設計的如此威嚴(恐怖)主要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日本武士崇尚武力,且戰鬥的情況較多,在戰鬥過程中威嚴(恐怖)的盔甲可以震懾敵人。在日本的古代武士地位較高。
  • 一盔一帶丨安全帽不是安全頭盔!
    一盔一帶丨安全帽不是安全頭盔!山西交警提示廣大駕駛人:行車上路一定佩戴符合標準的真正的頭盔,塑料安全帽子對人生安全絲毫沒有保護作用,生命安全經不起隨意「應付」,遵守交規,守法上路,才是硬道理。
  • 一盔一帶|真實案例告訴您:佩戴頭盔的重要性!
    一盔一帶|真實案例告訴您:佩戴頭盔的重要性!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雖然大多數人都做得很好,但是仍有部分人我行我素,拿生命開玩笑,遇到危險時,方知「一盔一帶」有多麼重要…12月20日上午9時25分,在敦化市東環城路與沿江路交叉口附近,張某騎電動車過馬路時與正在通行的麵包車相撞,導致張某摔倒後,頭部重重撞到路邊的水泥護欄,由於事故發生時張某佩戴安全頭盔,張某頭部沒有受傷,只是身體受輕傷。
  • 古代的頭盔,簡直就是「藝術」的化身
    造型感覺像個鐵桶接近圓錐的造型是它顯著特點宋代 甲冑頭盔宋代 甲冑頭盔明代武將頭盔西藏勇士頭盔感覺西遊記裡的天將用的頭盔就是根據這類原型設計的。日本武士頭盔這種武士頭盔還是比較少見的,頭上的放射狀裝飾物類似印第安酋長頭上的羽毛。
  • 日本古美術賞析——武士盔甲
    比如著名電影《星球大戰》中「天行者」的父親,宇宙黑暗力量的代表「黑武士」的頭盔面具,設計元素就是照搬了日本武士的頭盔。——小編語日本鎧甲形制是非常獨特的,而日本人對其傳統鎧甲各分解部分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和細緻——不過,必須要了解其產生和發展過程,才能比較全面地把握其特點。原材料是竹條,皮革,麻繩,裝飾華麗,是上層武士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另外日本武士頭盔的前立很有特色,全世界獨此一家。
  • 【一盔一帶】三大隊:安全帽不是安全頭盔!
    【一盔一帶】三大隊:安全帽不是安全頭盔!大同交警提示廣大駕駛人:行車上路一定佩戴符合標準的真正的頭盔,塑料安全帽子對人生安全絲毫沒有保護作用,生命安全經不起隨意「應付」,遵守交規,守法上路,才是硬道理。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一盔一帶】三大隊:安全帽不是安全頭盔!》
  • 日本武將們的鎧甲,有哪些特別之處?
    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真田信繁、黑田官兵衛⋯⋯武將們的鎧甲造型各異,是大河劇的亮點之一。在戰國時代,低等士兵和普通將領的服裝甚為平常,很多人並沒有資格使用護具,即使有,護具也以實用性為主,造型的複雜程度不高。中級將領以上,就可以使用「兜」(頭盔)了,這極大地方便了設計師為鎧甲護具增添個人色彩。
  • 三國時期的武將和日本武士身高大揭秘!貂蟬比大多數武士都高
    最近幾年,由於日本製作的三國遊戲很火爆,所以,日本人很喜歡拿他們的武士和咱們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比較。
  • 一盔一帶—不戴頭盔吃大虧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盔一帶—不戴頭盔吃大虧 2020-12-19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榮耀戰魂》典藏版開箱 三頂武士戰盔威風凜凜
    育碧硬核劍鬥新作《榮耀戰魂》已經發布,遊戲內部有三個永世為敵的陣營:騎士、日本武士和維京人,而遊戲的典藏版也包含了三個陣營最具特色的東西,外媒給我們帶來了典藏版開箱視頻。
  • 「冠、盔、帽、巾」關於戲曲盔頭,你知道多少?
    盔頭,梨園行的行話,是中國傳統戲曲劇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統稱,大體分冠、盔、巾、帽等4類。
  • 日本盔甲,與萬聖節很配哦!
    日本人管頭盔叫「兜」,他們還在兜的頂部特意開了一個孔,用於把烏帽子的頂部從頭盔裡拽出來。   日本盔甲的象徵——大鎧BIG ARMOR作為日本盔甲「胴丸」的前身——大鎧,以鐵片和皮革為主要材料,屬於高檔的武士裝備。最早於公元十世紀日本平安時代中期至晚期間出現。
  • 【一盔一帶】工地安全帽不能替代安全頭盔 正確規範佩戴很重要
    【一盔一帶】工地安全帽不能替代安全頭盔 正確規範佩戴很重要 2020-07-04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只狼》到《對馬島之魂》,日本武士文化中衣服有哪些講究
    截至8月9日,這款以「弘安之役」作為背景的PS4獨佔遊戲已經突破了400萬份銷量,直逼同樣以武士忍者為題材的《只狼》。 作為一款融入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遊戲,這兩款遊戲在服飾的設定上都十分講究,有的甚至直接參考了日本戰國歷史上的名武將所穿過的服裝,用意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