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說到中國古代中原王朝的傳統甲冑,大家最容易想到的,鳳翅盔與山文甲的組合。這個組合,可以說算得上除元清以外,幾乎大部分古代影視作品裡漢家武將的標配。那麼,鳳翅盔究竟從何而來呢?
目前鳳翅盔的唯一出土實物,是在寧夏靈武藏兵洞中的一個明代鳳翅盔。這一鳳翅盔從外形上,與我們今天影視作品裡的鳳翅盔頗為相似。盔身為鉚接結構,並且還墜有三片皮質的護頸。從這個鎧甲的造型和出土的地點來看,這個鳳翅盔應該是一件實用性的甲冑,而且其使用者,很有可能是哪一位高級將領。不過這裡偶一個細節性的問題:這件鳳翅盔的鳳翅結構,並不像明十三陵神道上的武官,以及許多明代軍事題材繪畫上的鳳翅冠那樣,是兩片小巧的翅膀,而是呈拱門狀,一個整片連接在一個堆積團狀的盔身上。
▲明十三陵神道上頭戴鳳翅盔的武將
▲寧夏靈武藏兵洞出土明代鳳翅盔,其造型其實與許多雕塑和繪畫中,武將所戴的鳳翅盔有所差別
這一形象,頗為類似西藏佛教儀式性使用的法王盔。雖然考慮到當時中原地區和藏區的交流,很難說清這到底是誰向誰學習,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至少寧夏靈武藏兵洞中所出土的鳳翅盔,其實是帶有很重的佛教背景。
▲明代的西藏法王盔
那麼回到鳳翅盔本身,鳳翅盔是何時出現的呢?從存世的雕塑和石刻來看,鳳翅盔最早的出現年代是唐末。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唐代許多雕塑和壁畫上,都有一些護頸上翻的形象。這種造型其實是在表達一種作品乘雲駕霧,或者說超凡脫俗的意境,但是常常被誤認為當時的頭盔就是如此結構,甚至將其歸為鳳翅盔。這一點其實是錯誤的。
▲被誤認為帶著鳳翅盔的武士俑,其實頭盔兩邊只是護頸上翻的藝術處理
從唐代許多雕塑來看,「鳳翅」這一結構,至少在唐代的很長時間裡都不常見,或者說很多都只是局限於佛教題材雕塑當中。不過正所謂藝術和想像取自於真實,鳳翅盔本身,顯然也並非憑空捏造。因為在唐末這種頭盔在中國流行開來之前,其實在中亞和新疆地區,這種頭盔就已經非常普遍。比如說克孜爾朵哈千佛洞發現的唐代龜茲壁畫,就有著我們所熟知的「鳳翅」結構。考慮到這些壁畫出現的時間基本早於唐末,而且所戴者也基本是典型的中亞人種形象,因此可以排除其是受到了中國的影響,而應該是中國受到了西域的影響。
▲克孜爾朵哈千佛洞中的武士造型
那麼既然鳳翅盔是西域傳入中國,那麼西域的鳳翅盔又是從何演變而來?這個問題還要繼續向西,從位於絲綢之路要道的薩珊波斯說起。實際上,鳳翅盔的起源,正是從波斯人而來。具體說,是起源于波斯瑣羅亞斯德教也就是拜火教的主神阿胡拉·馬茲達。阿胡拉·馬茲達的造型就是人身,並且還有鷹的翅膀和尾羽。作為波斯的「萬王之王」,薩珊波斯的君主頭冠上,就有著兩邊羽翅,象徵著阿胡拉·馬茲達所賦予的君權神授。在許多薩珊波斯的錢幣和銀盤、崖雕種,也有翅膀在冠帽或者頭盔兩邊的樣式,這種也是一種君權神授,或者說阿胡拉·馬茲達崇拜影響下的產物。
▲薩珊波斯時代的銀盤,在騎馬者的頭盔兩邊,就有羽翼裝飾
中亞和西域的鳳翅盔,可以理解為是波斯文化輻射而來的產物。但是也不能武斷的認為,中國的鳳翅盔就一定是軍事交流的產物。因為實際上,中亞和西域地區的鳳翅盔,在盔型上與當時的唐代頭盔有著很大的區別。並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在唐代出現的鳳翅盔陶俑,基本都是佛教題材的雕塑,而在許多寫實唐代軍隊的壁畫和雕塑中,並沒有出現「鳳翅」結構。因此很有可能的一個情況就是,鳳翅盔在唐代可能會有少量的使用,但是大部分還是作為佛教雕塑藝術的一部分,也就是被認為是天王力士雕像所特有的部分,而非是參考了實際的唐代鎧甲。
▲寫實性的唐代雕塑
那麼鳳翅盔又是何時成為中國軍隊的制式裝備的呢?答案是五代十國。在五代十國時期,許多非佛教的壁畫雕塑中,開始出現了許多頭戴鳳翅盔的武士造型。在史書中,也記載了在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有許多割據政權的君主,喜歡找工匠按照佛寺中的天王力士所穿的鎧甲樣式,為自己造一些非常浮誇的鎧甲。因此,在這一時期,鳳翅盔逐漸進入中國實戰甲冑的行列。即,鳳翅盔經歷了瑣羅亞斯德教藝術形象,到佛教藝術形象,最終變成了中國的傳統武備。
▲五代時期非常浮誇的鳳翅盔,當時武將們對於佛教雕塑鎧甲的憧憬,最終使得鳳翅盔成為中國傳統的甲冑之一
不過鳳翅盔的故事並沒有到此而結束。很明顯,寧夏靈武藏兵洞中出土的明代鳳翅盔,其造型與宋明時期繪畫和雕塑中描述的鳳翅盔兩邊那一對小巧的羽翼,有著較大的差別。那麼這件出土的鳳翅盔,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其實這個的根源,還要從佛像的身上找。在元代,由於當時西藏的喇嘛們對於元朝統治者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在元代,藏傳佛教對內地佛教的造像也產生了許多影響。
▲明代菩薩銅像
這一影響一直持續到了明代。在明代一些佛教銅像中,也有頗多藏地佛教受其藝術影響的痕跡。寧夏靈武藏兵洞中出土的明代鳳翅盔那種奇怪的造型,其實正是對當時佛像法冠的改造,省去了許多誇張的裝飾,最後變成了一件可以用於實戰的頭盔。
▲明代《倭寇圖卷》中,比較常見的明代鳳翅盔
總的來說,鳳翅盔也算得上是中亞與中國之間佛教交流所產生的諸多副產品這一。鳳翅盔對於日本的頭盔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在中國一直到了清代,都還有鳳翅盔的變形體。但是與之相對的,這一文化產物的發源地波斯和中亞,早已是物非人非。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三國機密》中的武器竟都是淘寶爆款?
是誰掰彎了中國刀?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