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史詩級單機大作《對馬島之魂》的1.1版本更新全面上線,多人合作的在線模式吸引了不少玩家購買體驗。截至8月9日,這款以「弘安之役」作為背景的PS4獨佔遊戲已經突破了400萬份銷量,直逼同樣以武士忍者為題材的《只狼》。
作為一款融入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遊戲,這兩款遊戲在服飾的設定上都十分講究,有的甚至直接參考了日本戰國歷史上的名武將所穿過的服裝,用意非凡。
一、《只狼》、《對馬島之魂》中的日式傳統服飾探究
1.武士盔甲與日本武將
作為一款由美國遊戲工作室製作的武士題材遊戲,《對馬島之魂》的服裝特色、戰鬥方式卻充滿了原汁原味的日式風格。處處可見的傳統武士甲冑、面具、頭飾以及武士刀等元素為我們還原了一個逼真的日本歷史世界。
《對馬島之魂》中境井家傳鎧甲與日本武將本多忠勝的鎧甲對比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遊戲中的這件名叫境井家傳鎧甲的裝備真實還原了歷史上的日本武將形象。一頂黑色鹿角帽,一身由鱗片連綴而成的護甲,嚴絲合縫,堅不可摧。從史料中,我們可以一窺這類鎧甲的身影。這幅日本戰國時期著名武將本多忠勝的畫像中,有著「日本張飛」之稱的本多忠勝身上所穿的甲冑形制幾乎與我們在遊戲裡看到的一模一樣。
傳聞中,日本十大名將之一的本多忠勝是一名令人聞風喪膽的大人物,不論是三河、姊川還是其他戰爭,世人一看鹿角兜、蜻蛉切或者忠勝的鐘馗馬印,都聞之色變,而在這套完美鎧甲的保護下,勇敢的本多忠勝歷經五十七場戰役未曾受傷,堪稱戰場上的奇蹟。
《對馬島之魂》中的武家鎧甲與古時的日本武士鎧甲(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馬島之魂》中吾作的鎧甲和武田信玄的鎧甲形制對比(圖片來源於網絡)
吾作的鎧甲則參考了戰國時期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的大鎧形制。大凱最明顯的特點即「鍬形」前立,獸頭狀的鍬形座則是這套鎧甲的明顯標誌。就其質地而言,採用的主要是革、竹等材料,輔以金屬,看起來十分大氣磅礴。
大鎧的形制詳解(圖片來源於網絡)
《只狼》中的葦名一心
除了大鎧,日本的傳統甲冑主要還有腹卷、胴丸、腹當等相對較為輕便的形制,這些鎧甲在《只狼》中的葦名一心、未名弦一郎等BOSS的身上也都有所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撇開不同形制鎧甲的複雜結構不談,每種日式鎧甲所配的頭盔都千奇百怪,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鹿角形、月牙形、以及觸角形的頭盔,不少護甲都帶有動物的元素。實際上,除了向神致敬這層含義以外,這一怪異的設計主要還是為了防禦來自弓箭的射擊以及刀劍的劈砍。上陣殺敵時,刀劍無眼。如果把頭盔設計成複雜的形狀,那麼敵人就很難快速劈中對方的頭部,實在是巧妙極了。
日本鎧甲形制之一「胴丸」
《只狼》中的葦名弦一郎
2.日本男裝便服
除了沉重的鎧甲,兩款遊戲中也出現了不少武士、忍者、浪人的常服。像是《對馬島之魂》中的浪人服裝、劍聖鎧甲等服飾都借鑑了日本傳統的武士常服設計。傳統的武士常服中,比較常見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直垂。交領上衣、胸前系帶是其最明顯的特徵。最初的時候,這一形制的服裝是日本民間老百姓勞動時的便服,經過歲月長河的歷史變遷,這一服飾漸漸演變成了武士專屬的常服。另外,在武家服飾中,袴的穿法十分講究。為突出所謂武士道的義勇仁禮誠名忠克,武士的袴被設計為左右加褲腿合計7條褶,寓意深刻。
《對馬島之魂》中的浪人服裝
《對馬島之魂》中的劍聖鎧甲
日本武士常服直垂(圖片來源於網絡)
傳統武士服(圖片來源於網絡)
《只狼》裡,主角狼自始至終一直穿著的這身忍者裝束也有著一定的歷史考究。儘管這套服裝與我們印象中的黑衣蒙面的忍者形象有所差異,但從緊密的腰纏和綁腿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傳統忍服的影子。
《只狼》中狼的服裝
忍者的服飾首先要滿足其輕便的需求。眾所周知,為了執行各類暗殺、密探等任務,忍者們通常需要將自己偽裝起來,因而,一身輕便且不易被敵方察覺的行頭就顯得至關重要。通常情況下,標準的忍者服飾為深色黑衣(亦有灰色、茶色),內部搭配緊身背心並縫有口袋,用來盛放各類藥物及暗器,此外,手套和綁腿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時候,忍者還會將身上的腰帶或圍巾解下作為蒙面頭巾,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看到忍者身上遍布纏帶的原因。
傳統忍者服飾(圖片來自網絡)
二、武者、服飾與武士道精神
日本的甲冑工藝和服飾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伴隨著戰鬥和廝殺一步步發展而來,穿戴他們的人,亦有著不同的身份。
1.武士、忍者與浪人
在日本,武士、忍者和浪人是三種不同的職業。早在平安時代,武士這一職業最先誕生。最初的武士僅是統治者訓練的一批軍事化「武器」,他們的任務是幫助天皇、貴族以及各大領主徵戰四方、平息叛亂或爭奪土地。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武士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大型集團,輔佐君主的同時,也形成了嚴密的等級制度。
日本武士(圖片來源於網絡)
浪人則與武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實際上,論及出身,浪人原本也算是武士,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犯了錯誤或是對主君不滿等),這些武士被迫離開了他們所長期依附的貴族勢力、四處奔波流浪,如此一來,這些無依無靠,身份自由的武士便成了所謂的浪人。
浪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日本的傳統武者職業中,還有一個神秘的種類,那便是忍者。提及忍者,不少人可能並不陌生。黑衣蒙面、殺人於無形。古往今來,忍者這一職業所蘊藏的神秘色彩成為了無數電影、書籍的原型。同我們在電視上所看到的一樣,真正的忍者從事的,的的確確是暗殺、秘策等危險任務。作為一批由特殊機構訓練出的「特戰部隊」,忍者的正式名稱確定於江戶時代。同武士一樣,忍者們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體系,上忍、中忍、下忍,三種等級的劃分十分嚴格。獨特的忍術、五花八門的暗器也成為了他們最鮮明的特色。
2.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本各地紛爭戰亂不斷,為了加強對武士及忍者軍團的統治,精神方面的綱領顯得尤為重要。此時,「武士道」精神出現了。作為一種精神驅動力量,武士道精神融入了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等精神信仰,將每一名武士的意志凝聚在了一起,在這一規範下,每一名武士都將責任置於生命之上,這也使得武士軍團變得更加制度鮮明、整齊劃一。
武士道崇尚正直、禮義廉恥、忠誠豪爽……這與我國的孔孟之道有著一定的重合之處,這種忠義勇猛的精神時刻鼓勵著武士們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奮戰殺敵。
然而,武士道中也有著相對殘忍的一面。例如,將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武士,一旦沒能完成任務,便會切腹自殺,以死謝罪。二戰時期,日本軍隊集體切腹自殺的慘烈場景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矯枉過正的背後,是對生命的輕視。
3.湮滅與傳承。
21世紀的今天,除了大型的祭奠和節日,我們已經很難見到傳統武士和忍者的身影,就連甲冑師傅也變得屈指可數,曾經在歷史長河中輝煌一時的武士道精神也已經化作一種全新的價值觀,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中。和平的年代裡,人們已經不再需要搏鬥廝殺,英雄的盔甲、劍刃也被收入了館藏,成為了永久塵封的記憶。
幸運的是,在網路遊戲盛行的今天,這些傳統的日式武者文化也以另一種形式再次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諸如《對馬島之魂》、《只狼》等遊戲中,我們可以再次看到那些湮滅於黃土之下的英雄的背影;能夠再次感受一把手持武士刀、與敵人廝殺的快感;亦能在戰國時代的日本,重新體驗一次孤寂且悲壯的日本歷史文化。與此同時,那些由無數血淚編織而成的武士道精神也深深銘刻在了我們的記憶裡。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傳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