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古希臘戲劇《波斯人》在埃皮達魯斯古劇場上演。該劇由"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創作,劇情講述公元前480年,希臘在薩拉米斯海戰中擊潰強大的波斯帝國艦隊,守護雅典海洋權益和歐洲文明源頭的故事。
希臘放映該劇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幫助國內文藝從業人員渡過新冠疫情困境,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喚醒希臘國民的愛國和守護民主自由價值的意識。當時希臘和土耳其兩國因為爭奪東地中海海洋權益,劍拔弩張,一場大戰似乎已無法避免。
進入2021年,土希兩國關係依舊沒有緩和的跡象。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月13日,希臘外交部長尼科斯-登迪亞斯在議會同國防與外交委員會討論《愛奧尼亞海和愛奧尼亞群島至馬塔潘角沿海區域寬度界定》法案時表示,如果希臘在愛奧尼亞海的領海範圍從現有的6海裡,延長至12海裡,可使國土面積增加1.3萬平方公裡。
另外,希臘有權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領海範圍從6海裡擴至12海裡,愛琴海也包括在內,土耳其的威脅不可接受。希臘這一行為等於是直接向土耳其遞交「戰書」。
據悉,2020年12月25日,希臘總統薩克拉羅普盧籤署行政命令,要求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從環繞海灣的直線基線測算領海範圍的準則,重新確認希臘領海面積。外媒認為希臘此舉是公然擴張領土面積,極易引發愛琴海地區局勢緊張,進一步惡化與土耳其的關係。
其實希臘與土耳其領海爭端由來已久,目前雙方爭奪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愛琴海部分島嶼的歸屬權以及東地中海油氣資源勘探之上。2020年土耳其海軍曾經多次派遣艦船,進入愛琴海宣誓主權,並派出勘探船,在與希臘有爭議的地中海東部海域進行地質勘探活動。
土耳其國防部長胡魯西·阿卡爾強硬表態,土方不會放棄東地中海的海洋權益。而希臘則召開了緊急會議,軍隊進入戰時高度戒備狀態。除領海爭端之外,土希兩國在賽普勒斯問題之上,也存在比較大的矛盾。賽普勒斯在1960年獨立之後,組成希、土兩族聯合政府。該國人口主要以土耳其族和希臘族為主,後者佔大多數,所以整個國家比較傾向於希臘。
1974年賽普勒斯的希臘族人還曾試圖發動政變,徹底控制政府,從而讓該國與希臘合併。但是此舉遭到了土耳其的軍事幹預,最終以失敗告終。自此之後,希臘族人和土耳其族人徹底分裂。1983年,土耳其族人在該國境內北部宣布成立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但是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針對希臘擴張海域的行動,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警告不要有危險舉動,否則將"付出高昂的代價"。而部分土耳其政客的態度更為強硬,威脅要對希臘開戰。提及戰爭,雙方曾在歷史上數次交手。
1897年第一次希土戰爭爆發,目的是為了爭奪克裡特島,最終希臘王國戰敗,向土耳其支付巨額賠款,並且割讓色薩利亞的部分地區。1919年雙方因為小亞細亞地區的領土爭端,再次爆發戰爭,史稱第二次希土戰爭。最終雙方締結條約了事。二戰之後,雙方又發生了三次小規模的軍事衝突。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和希臘均為北約成員國。1952年2月,成立三年之久的北約,迎來了第一次擴容,而土耳其和希臘同時加入北約。因為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與當時的蘇聯接壤,北約希望土耳其可以控住蘇聯黑海艦隊的出海口,所以接納了土耳其。而希臘則是傳統的西方國家,當時申請加入北約,並沒有多大的阻力。所以,北約是真心接納希臘,而選擇土耳其,則更多的是看中其戰略價值。
而這種考量,也體現在如今北約對待土希之爭上。北約組織中的法國和義大利力挺希臘。2020年7月,法國、義大利和希臘在地中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法國更是以"白菜價"向希臘提供"陣風"戰鬥機。法國總統馬克龍數次要求埃爾多安停止在地中海的擴張行為。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北約,目前土耳其與北約勁敵俄羅斯走得非常近,尤其是在引進俄制S-400防空系統問題上,土耳其已然與北約鬧僵。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土希兩國爭端,會不斷加劇地區軍事緊張局勢,破壞北約的團結與穩定,而最終得利的是那些希望北約分裂的人。儘管北約在其中積極斡旋,但是領土領海爭端不容妥協,如果局勢繼續惡化,土希雙方極有可能打響北約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