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盛典戊戌年青城山羅天大醮,已在2018年10月9日開始在成都青城山舉行,歷時九天。但是,在本次羅天大醮的安排表上,我們可以發現有一天是沒有任何道教法事活動的,也就是今天。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今天是戊寅日,也就是戊日。
什麼是戊日?
我國傳統的紀年法,用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順序兩兩相配組合。
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個組合,周期循環,稱六十甲子。以此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圖來源網絡
我國明確的有史料可查的最早幹支記日是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至今已有2700多年了,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長的紀日法。
在每六十天為一輪甲子的「紀日」中,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這六天就叫戊日,也稱「六戊」。
道教禁忌——「戊不朝真」
「戊不朝真」為道教的禁忌,道院逢戊,一般於前一日公示,書「戊不朝真」告牌,列於殿門前。
人貴在有道德廉恥,轉用圖片請註明來源
凡是戊日(又叫「戊禁」),皆不朝真,不焚香、不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等法事活動。戊日當天,清靜為主。若三元五臘、四時八節、仙真祖師聖誕或廟會期間逢戊,則公示,或提前一天、或延後舉行慶賀、祝壽等科儀。
一般齋醮道場若超過三天以上,遇到戊日也必須停止活動,因戊日禁忌道家最重,無法禳解之故。法事過程中逢戊,則戊日當天休息一天,戊日一過,繼續舉行。
若某些經卷需要在某些日子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念誦數日,而期間又恰好逢戊,則高功需要在丁日亥時行「破戊科儀」,但很少用。到萬不得已要用時,也須慎之又慎之。
戊日的禁忌——「戊不動土」
戊日不可澆灌肥糞,觸穢地靈。
戊日不動土,圖來源網絡
春犯六戊,則令人促壽絕嗣,動土,則犯帝星。夏犯六戊,則令人眼目失明,飛災橫禍相侵,動土,則犯土府星辰。秋犯六戊,則令人遭瘟癟時病,動土,則犯五嶽四讀。冬犯六戊,則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財物,動土,則犯后稷皇社。
「世人能畏天地,不犯六戊禁忌,即得時和歲稔,衣食自然。」
戊禁的由來
為什麼定這個禁忌呢?。戊,字的流變。
戊字,(戰斧)(
圖來源網絡
我們理解:武器者宜靜不宜動,動輒殺伐傷亡者也。《說文解字》:「戊,中宮也。象六甲五龍相拘絞也。戊承丁,象人脅。凡戊之屬皆從戊。」
「戊」為天幹序列的第五位,屬性為陽。戊己中央土,戊為陽土,己為陰土,據河圖洛書中宮,數為五為十。
《拾遺記》記載,黃帝出生在戊日。《滴天髓》:戊土固重,既中且正。靜翕動闢,萬物司命。
《抱樸子》云:「六戊者,是戊子、戊戌、戊午、戊申、戊寅、戊辰是也。此六日乃天地造化之期,獨道家之忌辰,天地逢戊則遷,出軍逢戊則傷,蛇逢戊不進,燕逢戊不銜泥」。
圖來源網絡
《抱樸子內篇·至理》中說:「鶴知夜半,燕知戊己,而未達於它事也。」《太平廣記·禽鳥·千歲燕》中也記載:「齊魯之間,謂燕為乙,作巢避戊己。」戊己為土,土為中央。燕子都知道在戊己日不銜土築巢,以免犯土。
水鳥在半夜的時候能感知水位,體味到自然界的生氣後便會高興地鳴叫,蛇逢戊日不進洞穴,燕子在戊日不銜泥壘窩,這不是說它們聰敏得能通達其他事理,而是自然界給它的一種感知。
花草樹木、鳥獸飛禽比起貪慾的人類更知天時,明節候,順四時之度。這是古人在經過長期的觀察感悟中得出的結論。
圖來源網絡
據《九天神霄戊日禁忌》云:「昔漢武帝好道求仙,於元豐元年七月望日,感西王母降臨。帝問曰:世間蟲蝗,水旱之災緣何而至。王母曰:此皆下民無知,四季之內,六戊之日,犁除田地,冒犯陰陽之禁忌,致使水澤不降,百穀不收,民遭飢謹。」帝曰:戊禁最重,如何攘解,可免此災?王母曰:戊禁最重,無法攘解,不推蟲蝗水旱之災,然四時所犯,各有災殃,當禁之。」
《太上女青天律》云:「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燒香誦經,建齋設醮,關申天曹者,喪體滅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萬劫不原,並無寬宥之門。若人非接法籙者,罪又減三等。惟道家戊日燒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並無解釋之法,可不慎之。禁戊不犯者,功德無量。」
《洞玄靈寶道學科儀》云:「祭酒上章正避戊辰,戊戌」 《玄都律文》云:「律曰:戊辰,戊戌日不得頌」,又云:「入治上章避戊辰,戊戌」。《道門定製》中有解釋,大意是戊日上界眾仙忙於「天事」,關閉天門、嚴塞地戶,外事一律不得接受。
戊日禁忌的形成是古聖先賢們站在陰陽、五行運化周期規律的宇宙觀來認識的。
「戊日禁忌」依據「蛇逢戊不進,燕逢戊不銜泥」的物候感應現象,應該上升到客觀存在就是科學這樣嚴謹的態度上認知,不能「瞧不起」、或視為「迷信」,既要尊重與敬畏,又不能教條和偏執。
道教界熱點關注
道教盛典 | 戊戌年青城山羅天大醮
青城山羅天大醮 | 吉祥壇
西安八仙宮網絡平臺整理輯錄
西安八仙宮官方網站:www.baxiangong.cn
西安八仙宮官方微博: @西安萬壽八仙宮
西安八仙宮道教文化交流期刊《玄門道語》雜誌投稿箱:xuanmend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