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的最高境界,不僅僅是施捨

2021-02-28 禪視界

六祖慧能告訴我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世間所有的福報,都離不開自己的心。

心越善良,福報越厚。

但是,善良的最高境界,不是施捨,而是.

真正的善良,是發自內心的尊重。不是將自己當做給予者,而是一個引路人。方丈卻並沒有給他財物,而是要求他將門前的磚搬到後院。乞丐認為方丈在侮辱自己,生氣道:「不願給就不給,何必捉弄我這一隻手的人呢!」
方丈笑了笑,用一隻手撿起一塊磚,說:「你看,這不是能做到嗎?」乞丐只好低頭搬起了轉,整整兩個時辰,才搬完。方丈取出銀兩給了乞丐,乞丐連連感謝。幾天後,又來了一個雙手健全的乞丐,方丈又請他將後院中的磚搬到前院。乞丐輕蔑一笑,轉身就走了。寺院中的小和尚很是不解,問:「師父,這磚搬來搬去,不都一樣嗎?」方丈告訴他:「磚在哪裡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他們來說就不一樣了。」沒過幾年,寺院來了一位獨臂的客人,富貴體面。原來他就是當年那位一隻手搬磚的乞丐。當他發現自己一隻手,也可賺到錢的時候,決定努力奮鬥,終於取得了成功。而那名雙手健全的乞丐,還在寺院門口苦苦乞討。經書中說:「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行善,並非是抬手間的施捨,而是願意將對方視為同一高度,願意尊重且善待。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所遇皆因果,所見即淵源。看到陷入窘境的人們,伸出援手的同時,記得為他留份體面,才是最大的福報。厚德方能載物,渡人方是自渡。懂得換位思考,就是為自己積善緣,冥冥之中,老天必有回應。

有人說,人這輩子最大的財富,是骨子裡的修養,植根於內心的善良。

那什麼是善呢?

是蘇軾的「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亦或是金庸的「為人切莫用欺心,舉頭三尺有神明」?

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場作為。

薛侃曾經向王陽明抱怨:「為什麼天地之間,惡難剷除,善更難培養呢?」

王陽明勸導他:

「善惡是相對的。你在除草的時候,草相對花來說就是惡的,因為它阻礙了花的盛開。

但是它卻在某些程度上又給予了花養分,因此它又是善的。」

以一顆柔軟心看世界,世界便是斑斕的,世界的顏色取決於你本心的顏色。

或許有人說,一味的善良就是軟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其實,我們主張的善良,是時刻警醒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正如曾子曾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一個經常行善的人,福雖然還沒有到來,但與禍的距離卻已經很遠了。

常懷一顆善心,終會收穫善果。

父親和我說過他的往事。

當年,他在工廠冷藏間例常檢查,待完成工作後,卻意外發現冷藏間的門被關上了,恰逢周末,整個工廠很少有人。

那時候還沒手機設備可以聯絡,父親雖然竭力敲門,但毫無回應。

就在父親絕望之際,工廠看門的大爺打開了那扇門,救了父親。

後來父親問大爺,他怎麼找到自己的。

大爺解釋說:「我在這地方工作了大半輩子,每天進進出出上百人,但唯有你是每天早上向我問好,晚上下班和我打招呼的人。

今天上班的人不多,我聽見了你的「早啊師傅」,卻沒等到你和我說「明天見」。

我就去工廠裡轉了轉,這不就發現了你嘛。」

予人良善,終得福報。

這世上,最靈驗的好運,便是一點一滴的善良積攢的福氣。

人,不一定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也無須把日子過得轟轟烈烈,但一定要溫暖善良。

愛是有輪迴的,你永遠不知道,明天你的善良,會在哪裡影響著何人。

當你發現走在路上無比舒心從容,連花草都吐露著芬芳,當你遇到麻煩時會有多隻手來拉你一把,這就是善的回音。

善良或許不能改變世界,但它可以影響你和你周圍人的命運。

以後的每一步,都要擇善而行,因為善良,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相關焦點

  •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捨,而是......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捨,而是.
  • 行善的最高境界,是引人走上光明之路,並給人以尊嚴
    行善,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這個道理。一天,丹尼爾剛走到公司門口,忽然被一個中年婦女擋住了去路。中年婦女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向丹尼爾泣訴道,丹尼爾先生,您可憐可憐我們母女吧。我男人得了重病去逝了,我也失業了,我們母女倆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說罷,女人從包裡拿出相關證明,央求丹尼爾能救濟下她們母女。丹尼爾聽了,心裡溢滿了同情。
  • 施捨
    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1-4)    主耶穌要求施捨的人要行在暗處,不要人知道,更不圖人表揚和回報,只當為主舍的。我們把施捨的事作在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
  • 這才是2021年,最高境界的一條微信!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絕世好文,這也是2021年最高境界的一條微信~日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鋤秋收穫。早熟命短素質差,順天應時總沒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什麼?但行善,莫思惡,遵紀守法愛祖國。新殃舊債擔當著,心中無鬼不招魔。天地公道,昭彰因果,怕什麼?高官顯,大款闊,富貴如雲眼前過。青菜蘿蔔品真味,琴棋書畫自得樂。窮通有數,各得其所,比什麼?盡心為,努力作,汗水換來金銀垛。勤勞致富財運久,巧取豪奪必招禍。
  • 施捨造句和解釋_施捨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艾青《乞丐》:「乞丐伸著永不縮回的手,烏黑的手,要求施捨一個銅子。」]施捨參考例句:1、你的愛是一種施捨,只是為了讓我更難過。2、不用誰施捨陽光,我們自己是太陽。3、向貧苦的人施捨就是施捨給命運女神。4、奶奶的心腸極軟,看見路旁行乞的流浪漢,總不忘掏錢施捨。5、願海姆施捨些慈悲給你的黑心腸。6、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 淨宗法師:歸命阿彌陀佛,是凡夫當生修行的最高境界
    所以有人講:「歸命阿彌陀佛,其實是凡夫當生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凡人有什麼修行?就是歸命阿彌陀佛,這就是最高境界了。老老實實、踏踏實實歸命阿彌陀佛,這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即使是佛門裡的修行人,即使是在佛門裡修了很多年的,都沒有完成這種轉換。
  • 佛教: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做個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修菩提心,做好人,說好話,行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心之慈,萬物皆慶。心懷慈悲,是度人也是度己。遠離邪惡,心存善念做善事,必能改命、修福、避禍。無常不是消極的,無常並不可怕,無常告訴我們,好的會變壞,壞的也能變好。給予好姻緣,就有好變化;給予壞因緣,則有壞的變化。因此,凡事都不是命定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改變自己的命運。
  • 《道德經》:「善」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老子在《道德經》的第27章{善行無轍}對「善」的最高境界分五個方面作了詳細的論述。行善,{善行無轍跡}善於行動的人,做事不會留痕跡,這裡的「行」是做事的意思。善行的意思就是把事情做得漂亮。把事情做漂亮了就不會有遺漏。所以在現在我們常說多做少說就是這個意思,善行的人在事業生活方面,都會很極致。
  • 佛教:「舍」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但是不可斤斤計較於人我,不可掛礙施捨多與少於心上。無相而舍的關鍵是布施時不要有一種渴求回報的心,無條件地舍。一旦你布施時有了附加的條件,你的布施的動機就不是那麼純潔了。而這一點恰恰是很多富貴之人,在供養三寶時所難以捨棄的。他們認為,我供養給你寺院這麼多的財富,寺院的方丈應該將他視為座上賓。不僅要熱情招待,而且還應當為他主持祈福法會。正是這種貢高我慢的心,影響了他們的信仰。
  • 下等施捨,中等施捨,上等施捨
    什麼是施捨呢?顧名思義:施捨就是救苦救難。其實,好多年以來,我對施捨這個詞語一直都把它理解錯了。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在夜色朦朧的鄉間小路上散步,心裏面在尋思:施捨這個詞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意思呢?然後我突發奇想:如果把施捨單純地理解為救苦救難,這樣豈不是說施捨那只是富人們的事情,這個與我們窮人沒有多大的關係,這樣的話顯然不公平。我的意思是說:不是說我們窮人,就不可以給別人施捨,施捨是大眾化的一個話題,不應該有富貴貧賤之分。
  • 馬太福音6章1-13 施捨與禱告
    一 施捨(1-4)施:給予,拿出。施捨:無償送給窮人或給別人家錢財、東西。 詩篇37:21 惡人借貸而不償還;義人卻恩待人,並且施捨。詩篇112:9 他施捨錢財,周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他的角必被高舉,大有榮耀。箴言11:25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
    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中國歷史上還曾有過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說,其中三個最著名的,正好可以與儒釋道這三大最高境界對照參悟。
  • 佛說:不要盲目去施捨,不好的施捨只會折損你的福報
    佛說:不要盲目去施捨,不好的施捨只會折損你的福報生活中我們留下自己夠用的 富裕的拿出來嗯,貢獻給真正需要它的人 這種精神是值得讚揚的,是非常好的行為 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的話,我們的世界會變得非常溫暖。但是佛陀告訴我們 施捨不能盲目 需要結合自己的智慧和真正的實際情況 否則就很容易出錯 讓好心施捨反而辦了壞事。因此還折損了福報 這樣可得不償失,而且在現實生活中 這樣好心辦壞事的例子還真不少,有人舉過這樣的一個例子。
  • 喜歡一個人的最高境界
    而也只有那麼一個人,你對他的喜歡,和對別人完全不一樣,不僅僅只是當時,更是會一直延續到以後,那個人不僅僅只會存在於你的腦海,更是會在你的心裡,烙下深深的印記。你對他的喜歡,和對所有人都不一樣,那不僅僅只是喜歡,更是有了一定的境界。那樣的境界,一生之中只此一次,而一次,也已經足以讓你終身都難以忘懷。眼裡面只有他,覺得他就是最好。
  • 情的最高境界即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情中自有禪,情的最高境界即是佛法的最高境界。不管外界多麼紛繁嘈雜,心內始終平靜如砥,愛情始終明澈 出自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詩。如此美妙的文字在耳邊婉轉的聲音中流淌。想那時,他在布達拉宮空蕩的寢宮裡,背對著陽光,寫下它們時,是何等憂傷和無奈,兩全終是奢望。被稱為活佛的,也不過是個人。
  • 佛教:金剛經中提到的三種境界,您悟到了哪一種
    比如說您是一個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這就是在行善,就是在利益他人,自然就是種下「世善」的種子。比如說您是警察,能夠震懾甚至抓捕懲戒一小部分的壞人,這樣就會為大部分的好人帶來一個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這也是在行「世善」。
  • 佛說:你的施捨,會換來無量福報!
    知道了這個道理,就會明白,在我們的人生中,想要獲得善報,就要去行善,想要有福德,就要去積德。不要傷害別人,最後還是會傷害了自己。很多人不喜歡傷害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傷害。但是有時為了一口氣,忍不下,就說一些傷害人的話,做一些傷害人的事。其實,到頭來,真正受到傷害的,還是自己。因為被你傷害的,在世間的推移中,會逐漸地忘卻那種傷害,然後走出痛苦。
  • 小男孩為一隻螞蟻引路,教會了億萬富翁行善
    一天,丹尼爾剛走到公司門口,忽然被一個中年婦女擋住了去路。在出席德克薩斯州舉辦的大型慈善活動中,丹尼爾對來賓們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為一隻螞蟻引路,就是一種最大的行善。行善的根本宗旨,是要給被行善的人,找到一條光明、燦爛的道路,還要給人以人格尊嚴。這是一種道德底線,更是一種人格力量的升華。」為一隻螞蟻引路,是行善的一種最高境界。因為行善的出發點在於引路,在於幫助他人走出困惑和迷失,指引他們追尋自己的夢想!
  • 最高境界的亮劍精神——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施捨的方法是保持一種無所畏懼的氣勢,曾子則把勇氣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上。這樣看來,曾子的方法更加簡便一些。    二、勇氣從何而來?    人怎樣才能變得勇敢呢?這就比孟施捨的方法更高一層了。    眾所周知,孟子是主張「養浩然之氣」的,其實,在孟子看來,「志」比「氣」更具根本性。「志」是人的思想意志,「氣」是意氣或者情感力量。思想意志是意氣情感的主帥,意氣情感是充盈身體的力量,思想意志到了哪裡,意氣情感就在哪裡表現出來。
  • 追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追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你所認為追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樣的呢?1.認識你之後,就想要聽遍你的歌,看遍你的劇。2.你停留過的地方,我也會戀戀不捨,就好像我們一起來的一樣。3.期待未曾謀面的我們終將相遇。4.我的所有不遠萬裡,不懼風雨,皆是奔向你,因為我也想要向陽而生。5.想盡己所能與你有瓜葛,一起花錢吧。6.想陪你走向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