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這個不太爽的結局,卻預示女性的未來

2020-09-03 正心堂官方




三十而已》在這個夏天火出了圈,全網點擊量高達40億。

這是一部由女編劇(張英姬)為當下女性觀眾市場量身定製的女性劇,著力呈現當代女性在現實中可能遭遇的共通困境。很多觀眾甚至大呼,此劇就像是在家裡裝了攝像頭,和自己生活中的很多情景太相似。

但觀眾刷完大結局,極度不滿。

不滿主要是來自顧佳完美人設崩塌:可惡的第三者林有有全身而退,完美賢妻顧佳卻賣房賣車,替渣男老公收拾煙花廠爆炸以及公司倒閉的爛攤子。


01

在此之前,我們看到,無論是觀眾主流輿論,還是各種女性自媒體文章,大多數都在集體追捧這個「全能完美人妻」角色,並用「顧學」來標籤化顧佳。

在目前的電視劇市場上,女性觀眾佔據大半比例,越來越多的戲專為女性拍攝,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女性題材戲這幾年都呈大熱趨勢。可以看到,當下女性意識正在崛起,女性觀眾也都熱衷於大女主戲,渴望在屏幕上看到女性的獨立與成長,進而完成一種自我投射與自我激勵。

但落實到現實中,很多女性還是會在不經意間掉進男權思維的陷阱,潛意識裡就以男權社會對女性角色的規範腳本來做自我角色定位。不自覺地就成為男權文化的「代理人」,甚至是「監工」。

電視劇就好似一面鏡子,觀眾追劇,跟著劇中人物的命運輾轉,投射的卻是自己的情感,完成的是觀眾對自己角色的期待與人生想像。


02

比如前幾年爆火的劇《延禧攻略》,「人美路子野」的魏瓔珞看似在不斷挑戰皇權、男權、父權,但這些也只是魏瓔珞贏得乾隆的一種路徑,最終的獎賞就是:獲得乾隆獨寵,被封皇貴妃。

還有幾部很火的劇,比如《歡樂頌》中的安迪,《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都很勵志,但也只是滿足了女性觀眾的心理投射,最終「獎勵」給女主的還是男人的寵愛以及完美的婚姻。

始終以一種男性視角在敘事,因為習俗、文化讓你習以為常,不覺有異。女性的獨立、成長還是在以愛情和婚姻,或者說男人作為一種「獎勵」。

這種結局偏好,與其說是編劇的偏好,不如說是編劇在滿足「市場的偏好」。因為在世俗眼裡,如果女人在贏得事業成長的同時,最終沒有贏得愛情或者婚姻,這樣的結局都是殘缺的。

甚至,在很多女性潛意識裡,「成長」(包括談吐優雅、身材完美等),終極目標也只是獲得更優質的男人、愛情與婚姻。



03

相比之下,《三十而已》這樣的結局,的確沒有爽到觀眾,但也通過三位女主的成長脈絡清晰地看到了一種變化。

顧佳這個角色最終完成了自我成長,她沒有一直維護自己完美的婚姻,不再是許幻山的妻子,許子言的媽媽,就如她所說:「我的婚姻不是失敗,只是結束」。曾經不斷處心積慮往上爬,吃盡苦頭,但最可貴的是,懂得轉身,走進深山,看見「他人」,有了自己真正的遠方。

終於這種結局跳脫了女性宮鬥戲的贏家思維,「成長」本身就是女性成長的目的,也是女性成長的終極戰利品。

主流觀眾怎麼讀劇,折射的是社會主流文化心理。我們作為個體如何讀劇,投射的是我們自己的價值觀與思維方式。


顧佳的結局的確沒有爽到觀眾,但真實的生活裡,幾乎沒有「爽劇」。更不存在完美人設。女性若是以「完美」作為自己的目標,不自覺陷入男權思維視角,這不是給女性鬆綁,而是進一步施加自我封印。


顧佳最終沒有開掛,也沒有賣慘,不責難他人,也不委屈自己。或許,這才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女性的真實人生,而真實很少是爽的。

若女性在追求獨立的過程,還有一個標準告訴你該怎麼活,討論哪種活法更完美,那就還是會處在一種自我設限與自我評判的位置。


如果忽視了這個本質,只是打著為了女性好的幌子,定義新時代女性該怎麼活,那么女性就會很難擺脫「第二性」的位置,也就是只能依附於別人的定義而活,沒有獨立的思想的第二性別。

一個真正獨立的女性,不應依附於任何一個人或者一段關係、一段婚姻,這種自我價值認定的權利,不應出讓,也不該放逐。



04

在這部劇中,也聽到另外的聲音:所有老公都成渣男。出軌的許幻山,把婚姻當成避難港的陳嶼,以及兜售愛情美夢的「海王」梁正賢。

這種搞性別對立、激化兩性矛盾,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的思維大概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極端女權主義。這不是閹割男人,而是在閹割自我的成長。

爭取女權,從來不是打倒和全盤否定男性,把男性作為女性的敵人搞對立,女性爭取的是「平權」。平權就意味著,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有選擇人生方式的自由。


但這種「選擇自由」的真正獲得,首先是需要打破那種舊有的性別權利與既定性別文化,也只有男性和女性真正擁有了結構性的平等權利,才談得上有對等的選擇權。


05

跳出整部劇來看,也能看到一種社會趨勢:男女邊界越來越模糊。女人們變得越來越「女漢子」,越來越能幹、越來越獨立。男人變得越來越「娘炮」,很多小鮮肉開始霸屏。

是人出問題了嗎?實際上,世界本質就是一種平衡,男人和女人作為世界的兩大組成部分,對立而又統一,當男人只想做好男人時,女人也只需要當好女人。而當男人越來越「娘炮」時,女人就必須越來越man。只有這樣,世界才能維持一種自平衡,但這也是社會進化的必然結果。

傳統社會以「商品」為中心,這時需要人參與到商品生產和流通的各個環節中去,這時「人」是圍繞商品在轉,社會把人當做機器來用。


自然形成男女分工,男人和女人的各自特點很容易被強化,男人要更有思想、更理性,女人要更柔美、更認真,才能更好地生存。


而現代社會,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整個社會正在從以「商品」為核心升級到以「人」為核心。「人」正在成為社會的重心,一切都圍繞著人在轉。


基本生活中的一些事務都可以由機器來完成,加上外賣、保姆、家教等服務業的發展,更多的女性不需要把所有時間花費在洗衣、做飯、帶孩子上,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參與到各種社會事務上去。

女人的勤勞導致她們也有了自己主導的世界,也因此誕生一批為討好女人的男人,這些男人秀氣精緻,滿足了女性當權後的幻想,女人壓抑的原始欲望也被釋放。

「人」的各種特性就得到了解放,也知道男人也有溫柔的一面,女人也有強悍的一面,只是之前都處在一種被壓抑的狀態。



06

傳統社會裡,男人離不開女人的溫柔,女人離不開男人的陽剛,所以男人和女人組成家庭,但隨著社會的發達和文明,人與人之間的依賴度越低,很多男人也需要女人的心細,女人也需要男人的勇敢。每個人都在補自己的性格短板,力爭使自己變得更加完整。

未來社會,每個人都必須擁有單槍匹馬作戰的能力。人與人之間只有相互獨立才談得上尊重、互相理解。獨立,是一切文明的大前提,人一旦走向獨立,人與人之間的種種依附關係都會消失。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有機會為社會創造價值,這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

也因此在這樣一個大的轉換期、能量的混亂期,女人也在抱怨男人越來越沒有男子氣概,越來越沒擔當,男人也在抱怨女人越來越強勢,越來越不溫柔。處在時代的洪流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每個人都是眾多微塵中的一粒,唯有順著時代和當下的因緣不斷尋求突破,尋求成長。



而兩性關係確實是最好的成長路徑,我們經由一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走進彼此的世界,各自的世界觀、價值觀在日常生活的雞零狗碎中不斷激蕩,也正是借著這樣的因緣,突破性別、超越自我,各自成就,各自放生,各自擔當,各自獨立……


再仔細看,每個人都在走在完整性的路上。越來越多的男人,除了兼具理性與堅毅,更多了女性的溫柔與細膩;女性也是如此,除了認真與感性,也多出許多果敢與勇氣。混沌的氣息越來越濃厚,這也是雌雄同體,所謂高手性非異也,自成陰陽。畢竟,混沌才是世界的本質,流動性是世界的根本驅動力。

他們既有自身性別的鮮明特徵,又巧妙雜糅對立性的優點,大自然仿佛通過他們來顯示自己的陰陽統一。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力使自己完整,突破自我種種意識束縛的牢籠,敢於嘗試不同,敢於成為自己,不為清風徐來,仍要綻放盛開。



作者簡介



作者梓桐,正心讀書會領讀人,資深瑜伽導師,授課超10000小時。三十而立,走在不斷發現、不斷自由、不斷成長的路上....



素材來源:正心讀書會群友觀影&讀書分享

圖片:來源《三十而已》,若有侵權,請與平臺聯繫刪除

本內容版權歸發布者與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平臺聯繫。對未經平臺許可的轉載、修改等侵權行為,平臺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結局「不夠爽」?導演:現實無法完滿
    熱播劇《三十而已》自7月17日在東方衛視開播以來,熱搜話題不斷,劇中顧佳、王漫妮、鍾曉芹三個女性角色的塑造,引發了眾多關於30+女性形象的討論。但隨著臨近劇情尾聲,許多網友對最後結局的處理表示有些「高開低走」、「不夠爽」,特別是顧佳的結局不夠解氣。對此,導演張曉波最迎接受了記者的郵件採訪,做出回應,他表示《三十而已》不是一部爽劇,團隊希望能尊重女性的多樣選擇,尊重個人命運,不強加標準去定義女性。
  • 《三十而已》註定得是個開放性結局,因為女性的未來無法被定格。
    熱播劇《三十而已》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劇中的三個女主都在而立之年經歷了一系列的事件,流產、被劈腿、被出軌、離婚、事業危機。奢侈品櫃姐王漫妮在繁華的魔都短暫的迷失後,終於勇敢地和海王梁正賢saygoodbye,選擇出國留學提升自己。
  • 《三十而已》雷點被拆?童瑤採訪暗示顧佳結局:不負眾望、不復婚
    人物不僅脫離了螢屏傳統的隱忍型妻子設定,還豐富了全職媽媽形象,雙商高又行動力強的她成為本劇最大的爽點,不斷登上熱搜榜。然而,一系列老劇太熱衷將女性塑造成一個無所不能忍的「賢妻」,不僅沒有起到豐富選擇導向的作用,反而試圖將觀眾的思維觀念向傳統單一上推進。
  • 結局不爽就群嘲?《三十而已》太冤枉了
    《三十而已》反映的婚姻生活的真實性,並不在這些爽點上。抓小三、姐弟戀、逆風翻盤,不過是感官刺激。它的真實,不在於捧上渣男綠茶這樣喜聞樂見的輕鬆談資。恰恰是愛人們很難敞開談論的刺痛。它能勇敢地討論「性」在親密關係中的重要。
  • 生活過得太匆忙,轉眼已經三十,有多少人能輕鬆說出三十而已
    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三十而已》,微博上的評論各式各樣,什麼手撕小三很爽啊、什麼看著曉芹和陳嶼復婚很開心啊。但是有的人並不覺得結局很好,認為結局太爛了……​手撕綠茶,會做生意,一個人撐起了「爽劇」套路的半邊天,她的人設也是全劇最絕的,名校畢業、外企工作經歷、和老公創業成功,這樣的女人也太完美了吧!但編劇卻偏偏用最無腦的方式空降小三讓許幻山出軌,這狗血劇情的老套和突兀感把小三插足的過程寫得巨細無遺。每天的熱搜榜都會有小三林有有的位置。
  • ​前一秒讓你爽,後一秒讓你痛,《三十而已》太真實
    電視劇《三十而已》的結局出來了,得知結局的網友很多都抱有不滿的態度。顧佳一直為了許幻山和這個家忙前忙後,她是一個妻子、母親,看起來完美至極,又堅強又出色,但許幻山卻還是出軌了林有有。得知一切的顧佳離婚許幻山,把林有有趕出了上海,替許幻山還清了煙花廠的債,帶著兒子在自己的茶廠重新起航,她還是那個「完美」顧佳。
  • 《三十而已》大結局曝光!結局太……
    江疏影、童瑤、毛曉彤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三十而已》正在熱播,該劇講述了三位30歲的都市女性,遭遇人生起伏,直面壓力的故事。很多人說《三十而已》這部劇很真實讓許多三十歲女性在找到了共鳴角色的代入感都非常強
  • 三十而已:真的不是爽劇,結局即現實又狗血,所以是爛尾無疑了!
    火爆全網的《三十而已》已經結局,作為一部都市情感劇,前面劇情有多爽,後面結局就有多慘,整部劇沒有一個女人的感情線是美好的,幸福的,甜蜜的,也沒有一點男人是浪漫的,溫柔的,靠譜的,果然不是甜偶劇,看得心累。
  • 《三十而已》:痛點與爽點的博弈
    自開播以來,《三十而已》的相關話題已經上了超過150次熱搜,成為當之無愧的現象級熱劇。從包包決定拍照C位的太太圈,到各式渣男討論,再到林有有式「小三」的全民吐槽,《三十而已》的每一次高潮都踩在了觀眾的痛點與爽點上。
  • 《三十而已》結局,其實顧佳對女性來說是一場騙局
    《三十而已》大結局了,出軌的許幻山因為煙花廠爆炸案坐牢,顧佳賣房賣車賠償員工,而身為插足者的林有有不僅全身而退,連回家的機票錢都是顧佳給出的。編劇回應稱:林有有是喪失了所有尊嚴離開的。但是網友們並沒有被這個理由說服,因為身為受害者的顧佳沒有做錯任何事,卻要為林有有和許幻山犯下的錯誤負責任。
  • 《三十而已》太太圈全倒被噴太假,猛開金手指為了讓觀眾爽一下?
    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太太圈一直備受關注,在最新預告中結局一個比一個慘,令人唏噓。馬太太名校兒女學歷被拆穿造假,劉太太老公出軌離婚後捲走了所有錢,李太太老公靠山倒臺還欠了一堆債,忙著到處躲債,不少網友看後表示太假,完全是爽文的套路,金手指開得太猛。
  • 三十而已的結局不「爽」所以真實
    電視劇三十而已後續劇情大家通過看盜版或者很多其他方式都看過了,大概的劇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小三林有有沒有觀眾設想地那樣跟許幻山結婚後破產背債,而是被顧佳和許幻山的統一戰線打敗而離開……電視劇是現實生活的投影:現實裡很多的不如意可以通過看爽劇發洩出去,在現實裡不敢說的話通過主角的口說出來,讓自己的憋屈和憤怒一掃而光,自己跟著主角在電視劇裡快意江湖,肆意灑脫,好不痛快
  • 《三十而已》He或Be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女性」又成功了
    作為一種階層衝突的「可視化文本」,完全可以把這個設定作為揭示不同階層女性生活不同的一個點。在國產影視劇的女性主題中,女性獨立的話題已是老生常談。《三十而已》的這一步,原本已經絲毫不掩飾三個女性對於階層躍遷的野望,也已在開局描繪了現代社會「女性階層躍遷焦慮」的序幕。
  • 在《三十而已》裡,我看到了三十歲女性最好的結局
    童瑤、江疏影、毛曉彤主演的電視劇《三十而已》正在播出。隨著劇情的深入,三大女主的結局逐漸顯露。顧佳(童瑤飾)一直是生活中被人仰望的那種女子,雖然深愛丈夫和兒子,但是她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家裡家外她幾乎所有事情她都能夠搞定。
  • 三十而已:6個名字「諧音」暗藏人物結局,曉芹最暖,漫妮最真
    除了因最開始的換角風波登上熱搜,劇中」女性視角「和」女性力量「的元素才是令該劇流量大增的關鍵因素。觀眾早已看膩了」傻白甜「的偶像劇,也厭倦了」聖母白蓮花「,真實生活中的女性視角下的喜怒哀樂和悲觀離合更容易引發觀眾共情。
  • 三十而已編劇回應爭議,顧佳林有有的結局,不就是紫菱失去了愛情
    最近,大家肯定都已經看了《三十而已》的大結局,但是對於這個大結局,很多人都是不滿意的,只要是林有有居然全身而退了。所以《三十而已》編劇張英姬接受採訪,回應網上流傳的大結局劇情的相關爭議。談及林有有未受懲罰全身而退的劇情,張英姬表示:「林有有是喪失了所有尊嚴離開的,像顧佳所說這段關係會成為她永遠難以啟齒的人生底色。」
  • 一路霸屏而來的《三十而已》:三種人生說出的卻是億萬女性的心聲
    這個夏天,30+的姐姐們可謂是賺足了熱度。隨著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的霸氣出圈,影視劇《三十而已》也接連霸屏熱搜,成為眾多影視劇熱度榜的榜首。那麼,《三十而已》究竟是憑藉什麼在眾多影視劇中脫穎而出的呢?
  • 《三十而已》:以新女性範本,尋求心靈共振
    《三十而已》儘管也有俗套的橋段在內, 但少了太多狗血噴灑在日常生活裡,也沒有紙醉金迷、浮誇到不著邊際,而是,展現她們在30歲這個年齡看待人生、對待人生的方式——面對充滿危機的生活,不妥協,不氣餒,活出自我。
  • 《三十而已》結局爛尾?只因沒有滿足觀眾「爽劇」的幻想
    關注貓夫人,看盡人生百態引言:前段時間,一部以女性視角拍攝的影視劇《三十而已》大結局,裡面三個都步入30歲年齡門檻代表人物,都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新的人生。無論是哪位30歲女性的結局,看起來都有點不盡人意。
  • 《三十而已》結局爛尾?只因沒有滿足觀眾「爽劇」的幻想
    無論是哪位30歲女性的結局,看起來都有點不盡人意。《三十而已》不是「爽劇」大家都在盼望「完美女性」顧佳在遭遇挫折後,能夠來個大反轉,比如手撕「林有有」,比如讓許幻山來個淨身出戶,比如甩掉男人後事業崛起。而喜歡大城市的王漫妮應該成為店長,再找個有錢的男友,在魔都定居,給當初看不起自己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